文|動脈網
1月12日,CVS Health表示將在2024年初關閉Target旗下的部分CVS藥店,此項工作將于2月開始至4月結束。CVS Health目前總共擁有9000多家藥店,其中有近1800家位于Target商場內。
隨著醫療保健行業在2023年的疲軟表現,包括CVS競爭對手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在內的美國連鎖藥店一直在實施成本削減計劃以應對市場的變化。CVS此次舉措,除了對人口變化、消費者購買模式和未來健康需求進行評估后采取的布局調整外,繼續其戰略轉型也是重要的誘因。CVS表示隨著公司業務的轉型,最遲于2024年底關閉約900家藥店。
同時,從1月5日開始,CVS陸續調整了公司管理層。Tom Cowhey被任命為新的首席財務官(CFO),收購的Oak Street Health負責人Mike Pykosz除了繼續管理相關業務外,還被任命為醫療保健交付總裁。Erin Condon被任命為正式CMO,并同時擔任店面營銷和店面體驗副總裁。
Tom Cowhey加入CVS之前,曾長期任職Aetna保險,負責戰略和財務角色,其后Aetna被CVS以690億美元收購,是CVS發展過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擔任CFO之后,Tom Cowhey將管理CVS的整體財務戰略。Mike Pykosz在Oak Street業務之外,還要幫助統一CVS的護理交付業務,從而使新舊業務之間有機融合。而Erin Condon,將推動閉店之后,CVS藥店的進一步轉型。
新年伊始,在宣布閉店計劃后,CVS在財務、新業務和藥店三條線上動作頻頻,既意味著過去這三條業務線出現了問題也預示著2024年注定不平靜。成立逾60年的CVS,正以不破不立的方式,中年轉型。
高營收中潛藏暗礁
截至2023年Q3,CVS的營收仍以同比10%的速度增長,然而水面之下卻暗藏兇險。
盡管以連鎖藥店著稱,但經過多年發展,CVS已經轉型成為一家跨多個領域的綜合健康解決方案提供商。
2023年,CVS將業務板塊做了調整,劃分為醫療保健福利(Health CareBenefits)、醫療健康服務(Health Services),藥房和消費者健康(Pharmacy & Consumer Wellness)和企業/其他(Corporate/Other)。而2022年的業務板塊是醫療保健福利(Health Care Benefits)、藥房服務(Pharmacy Services)、零售及長期護理藥房(Retail/LTC)和其他。
從商業模式上來說,CVS早已擺脫單純的藥店模式,而是發展成為一家全方位的醫療服務機構,從保險到護理、從醫生到藥品,CVS希望用戶“永遠”都在其服務網絡之中。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還是出現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在財報中反映出來。
盡管2023年的整體營入還在增長,但利潤卻不見長。從財報數據中可以看到,Q1和Q2,調整后營業利潤同比分別降低5.1%和10.4%,到了Q3雖然同比略有上漲2.5%,但環比來看,并未呈現上升跡象。
CVS預計其2023年度整體營收在3515億~3573億之間。調整后的每股收益為2.21美元,高于華爾街一致預期的2.13美元,但同時又調整了2024年的收益預測,預計2024年總營收約3660億美元,這是其連續3次下調年度業績目標,調整后的每股收益為8.5~8.7美元,相較之前預測的9美元有所下調,與此同時還撤回了2025年調整后每股收益10美元的指導。毫無意外地,CVS股價應聲下跌3%。
如果試著從財報中找尋原因,可以看到藥房和消費者健康業務或是其中關鍵。
由于陸續并購了兩家公司,CVS在2023年調整了財報中的業務結構,藥房和消費者健康業務包含了過去藥房服務業務及藥店零售業務。雖然從數據上來看,該業務表現良好,三個季度都處于同比增長的狀態,但CVS在改變其細分報告結構的同時也改變了會計和報告慣例,讓市場對此有一定疑慮。
藥房和消費者健康業務調整后的營業利潤,Q1~Q3分別為11.3億、14.1億和13.9億,同比下降了27.9%、17.4%和0.9%。CVS將此歸因于與疫情相關的檢測和診斷銷售量下滑,但正是因為疫情的暴發,使得CVS的股價強勢攀升,在2020年10月~2022年2月期間,從每股56美元躍升至約103美元,接近翻倍。
數字不會說謊,在2023年這樣的大環境下能維持兩位營收的增長,說明CVS多年來的業務布局初見成效,但利潤持續下滑的背后,也說明CVS正面臨諸多挑戰。
數字背后的業務危機
CVS以藥店業務起家卻又困于藥店業務。
零售藥店的增長邏輯在于體量。隨著營收的增加,成本也會相應上升,只有當藥店體量足夠大,通過降低藥品成本與運營成本,才能有效提升利潤。在美國還要考慮PBM的因素,因為控費的原因,支付方和PBM對于壓低藥價的意愿極高,支付端的收緊,使得藥房利潤空間持續被壓縮。
PBM作為美國商業保險公司用于提高醫保資金利用效率而設計的醫療保障基金控制模式,長期以來透過PBM機構平衡協調包括政府、保險機構、制藥商和患者等多方的利益。PBM機構提供包括藥品目錄管理、藥品郵購服務、處方賠付申請的處理、藥品利用評價、推薦臨床路徑以及疾病管理等服務。此前,PBM機構占據了全美80%的處方藥市場。
盡管CVS通過垂直整合,已經是美國三大PBM機構之一,并擁有超過30%的處方藥市場份額,但PBM業務在2023卻遭遇了挑戰。
2023年8月,美國非營利性健康保險企業加州藍盾保險公司宣布放棄使用CVS旗下的PBM業務,轉而采用分包模式,CVS股價應聲下跌超9%。
藍盾保險公司將PBM需求分拆至5家不同的供應商處,包括提供藥物配送服務的Amazon、提供低成本藥物的MCCPDC、負責處方藥索賠事務的Abarca、負責藥價談判的Prime Therapeutics,而CVS僅繼續提供特藥服務和患者教育。
從結果來看,MCCPDC是一家提供平價藥品的公司,此前因銷售修美樂的仿制藥Yusimry,并且售價比原研藥低85%,而被艾伯維指控。藍盾選擇與其合作,降低藥品成本的意味明顯。
從分拆本身來說,盡管面臨如何保證各家分包公司之間的協同效率的問題,但在藍盾保險試圖獲得PBM業務直接控制權的意愿面前,這些問題可以暫時被忽略。事實上,不只是藍盾這樣的保險公司在試圖減弱PBM的影響力,監管機構同樣如此。
從美國國會、聯邦貿易委員會到州立法機構以及各監管機構都在針對PBM模式制定更為嚴格的監管政策。如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曾通過一項將回扣和收費結構從藥品清單中剔除,以抑制PBM將更昂貴的藥品列入處方清單的法案。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也推進了一項迫使PBM機構公開如何通過回扣提高利潤、而非改善民眾健康狀況的做法,并要求所有折扣都用于降低患者費用的法案。
而在美國州立法機構中,2023年已有40多個州提出了近150項用于監管PBM的法案,其中有10余項已經頒布。弱化PBM影響力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趨勢。
盡管PBM機構和營利性保險公司并沒有改革的意愿,但在非營利性保險公司和企業自保客戶(ASO模式)這些非常注重成本的用戶倒逼下,CVS也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來順應市場需求。畢竟這類企業用戶在CVS客戶群中占比不小,失去他們會對盈利產生重大影響。
對外收購,對內調整
成立幾十年,CVS的發展之路就是遵循市場需求不斷變革。
自1963年成立開始,經過數十年的并購發展,CVS成為美國頭部連鎖藥店,早在1999年,CVS通過收購線上藥店Soma,進軍線上業務。之后在2005年,CVS超越競爭對手Walgreens,成為全美連鎖藥店龍頭。
對于并購發展轉型的道路,CVS可以說是駕輕就熟。
既2022年以80億美元收購Signify Health后,CVS在2023年又以106億美元并購Oak Street Health。
Oak Street Health在全美21個州經營初級保健中心,多數位于相對不太繁華、醫療服務質量較低、醫療需求不能被很好滿足、醫療上的不必要支出較高的地區,其目標受眾主要聚焦在符合Medicare(醫療照顧保險)資格的人群。Medicare主要是美國政府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或不足65歲但有長期殘障的人士提供的政府醫療保險。
無論是Signify Health還是Oak Street Health,盡管業務模式稍有不同,但都屬于家庭醫療業務。
CVS首席執行官曾表示,雖然家庭醫療僅占全國醫療護理支出的10%左右,但對醫療護理具有重大影響力。之所以如此表態,是因為家庭醫療業務不僅僅是新的業務補充,而是會與現有業務實現組合互補。通過將不同業務線的客戶群體打通,實現全業務覆蓋,并且將多條業務線融合,有效降低成本,以更低的綜合服務報價來贏得支付方的青睞。
對于藥店業務來說,近年來面臨的競爭不斷加大,如果只以藥店既有的服務形式進行拓展,顯然難以為繼。家庭醫療作為一個與主營業務關系密切、有大量客戶來源、同時能增加企業收益的選項,自然成為了新的戰略支撐點。
但要發揮這個支點作用,還需要CVS內部快速打通新舊業務之間的壁壘,實現會員共享業務共通。對于Oak Street Health負責人Mike Pykosz醫療保健交付總裁的任命也志在于此。
面對這樣的戰略支點,CVS并購拓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不僅老對手Walgreens經常參與競爭,還有互聯網巨頭Amazon也來摻和,后者就曾“截胡”CVS對于One Medical的收購。
此外,伴隨著監管部門對于高藥價審查的趨嚴,CVS宣布變革其處方藥報銷方式。新定價方法名為CostVantage計劃,根據藥品成本、固定加價和患者管理費建立透明公式為依據進行報銷,計劃覆蓋全美約9500家藥店。CVS計劃在2024年開始,通過旗下包括藥店、PBM以及各合作伙伴一起推動此項改革。
CVS此舉有可能是向MCCPDC的定價模式看齊,比如以高于藥品成本約15%+藥店運營成本的方式定價。在新模式下,CVS將從PBM處獲得固定費率的報銷。CVS表示將在2024年第二季度把新報銷模式推廣至部分第三方現金折扣卡合作方,從而進一步改變零售端醫療保險報銷方式。
可以看到,宏觀經濟壓力已經傳導到傳統的處方藥定價模式上。CVS執行副總裁曾對外表示,由于通貨膨脹和新藥成本上升,原研藥價格持續上漲,進一步拉大了仿制藥和原研藥之間的成本差距。原有的報銷模式并不適用現在和未來,變革的時機已經來臨。
親自下場,投資仿制藥
相比另外兩家PBM機構,CVS推動仿制藥的打法更加直接。
2023年8月,CVS宣布成立一家名為Cordavis的子公司,投身仿制藥市場。
Cordavis成立的同時,就與山德士簽訂合同,從2024年開始,將以修美樂原價80%的價格推出名為Hyrimoz的仿制藥。據艾伯維的數據,2022年修美樂在美國銷售額高達186億美元,而2023年前三季度,修美樂在美國僅售出94.2億美元,市場份額遭多家仿制藥蠶食,下滑明顯。
2024年伊始,Cordavis表示從4月份起,將老“藥王”修美樂從部分藥物報銷清單中移出,并將優先推薦該藥物的仿制藥版本。此舉也迫使艾伯維與CVS達成協議,與Cordavis在第二季度推出聯合品牌版本的修美樂,用于要堅持使用修美樂的用戶。CVS Caremark的用戶將從中節省不少費用。
CVS以連鎖藥房起家,隨后的發展向著打通整個縱向產業鏈開始了并購,但其在藥品銷售端依然有著相當的話語權。圍獵老藥王修美樂只是一個開始,出于削減藥品成本的考慮,未來Cordavis這個仿制藥子公司或將頻繁出現在我們眼前。
連鎖藥店的未來
“脫實向虛”并非藥店的未來。
雖然市場上有很多聲音說CVS正在將自己的重點業務從實體店轉移至其數字平臺,理由包括2023年宣布的約5000人的裁員計劃,以及持續關閉的連鎖藥店,但CVS自己卻不這么認為,在其最新發布的Rx報告中,委托第三方機構對超4000名消費者及數百位醫生和藥劑師進行調查,希望從中發現連鎖藥店未來的發展方向。
首先是一組數字:
近70%的美國人更喜歡去藥店來滿足他們的醫療保健需求。
有近1/3的美國人每周會去一次服務他們的藥店。
有90%的美國人認為,數字化藥店體驗可以增強患者的整體體驗。
有約40%的少數族裔每月至少親自到藥店幾次,與藥劑師溝通醫療保健需求。
CVS的結論很簡單:藥店的未來既是數字化的,也是面對面的。
數字化創新可以提高患者和藥店團隊的效率,從而改善消費者和藥店團隊的體驗。有81%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正在使用數字技術與藥店互動,而數字化工具在處方跟蹤,處方發放,藥物配送以及藥劑師預約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CVS的報告中也提到了,患者在經歷疫情后,更加依賴并信任藥店團隊的服務,并且有超過3/4的美國人表示與當地藥店的藥劑師討論自己的個人健康或家庭成員的健康問題會讓他們感到放心,并且有84%的消費者表示,藥劑師在為其提供健康管理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角色,包括改善藥物依從性和慢病管理建議等。
不僅僅是患者,對于在藥店工作的藥劑師而言,數字工具的加入使得柜臺工作的效率得以提升,從而藥劑師能有更多精力和患者面對面打交道。大多數藥劑師都表示有興趣在履行處方職責之外,為顧客提供更多服務。
為此,CVS認為具有數字化能力的社區藥店才是未來,社區周邊5英里范圍內的藥店將是數字化建設的重點方向。
具體來看,CVS開始重點打造HealthHub門店,相對普通門店,HealthHub擁有便民診所(Minute Clinic)、檢驗區和健康管理區等功能。同時,將CVS會員服務CarePass與之打通,用戶可以在Minute Clinic上在線問診并獲得處方,由CVS藥店配送上門。
CVS希望在社區范圍內完成從問診到開藥、從慢病管理到健康咨詢的整體服務。今后,隨著CVS對Signify和Oak Street業務的整合,還能依托藥店,為當地社區用戶提供上門醫療護理,從而將用戶牢牢綁定在自己的服務網絡之中。
從這個角度而言,關閉部分位于Target商場內的藥店,而專注于打造更靠近用戶的社區藥店是符合其戰略意圖的。
此外,數字化醫療平臺近來的發展趨勢,也印證了CVS這份報告的結論。
以美國另一家數字醫療保健服務商Teladoc Health為例,2023年,Teladoc的業務未見顯著增長,每個簽約成員的會員數量和收入都在下降,股價自疫情爆發以來,下跌了約70%。并且不僅是Teladoc、包括Babylon Health、Talkspace、UpHealth以及American Well等線上醫療保健服務提供商,股價都大幅下跌。似乎市場對于這類純數字化醫療平臺已經不感興趣。
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依賴app、算法、視頻和AI的世界里,從邏輯上來說似乎應該很容易接受醫生進行遠程咨詢,減少線下看診的奔波勞累,但現實中卻并非如此,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患者,在數字工具之外,都需要面對面的方式。
可以看到,社區藥店正成為醫療保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CVS面臨一些短期問題,但圍繞用戶基于社區藥店打造有價值的醫療服務網絡已經成為CVS堅定的戰略發展方向。無論是支付方式的改革還是入局仿制藥以及管理層的調整都是為了這個大目標而服務。
縱觀CVS的發展,也給了國內各大連鎖藥店一些啟示,規模化之后,路該如何去走?期待未來國內連鎖藥店也能走出荊棘之地,迎來自己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