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近日,清科研究中心發布2023年IPO年終盤點:過去一年中企境內外上市共399家,其中江蘇和廣東均有64家中企上市排名并列第一。
這是江蘇第一次位列榜首。2021年江蘇IPO數量還排在全國第三,位于廣東、浙江之后;2022年僅次于廣東;而2023年數量上就已經跟廣東打平,但首發融資額已經趕超,成為2023年IPO最強生產地。

某種程度上,IPO數量就是一張新興產業晴雨表。“粵老大”與“蘇大強”你追我趕,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場關于新興產業的城市之爭。
江蘇跑出64個IPO,蘇錫常、南京擠進全國TOP15
回望2023年,IPO市場歷歷在目。海外IPO受阻,國內IPO階段性收緊,IPO數量和募資額大幅度收縮。清科研究中心統計顯示,2023年中企境內外上市數量同比下降21.5%,首發融資額約合人民幣3,958.07億元,同比下降40.0%。在如此情況下,江蘇卻實現逆勢反超。
其中,江蘇和廣東均有64家中企上市排名并列第一。首發融資額方面,上海以649.82億元領先其他地區,蘇、粵兩省排名二、三,此外,安徽、重慶、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增勢顯著,上市數量及融資規模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具體到江蘇各市情況來看,在境內外上市中企數量的城市排名中,江蘇有四座城市沖進了全國TOP15,分別是蘇州、無錫、常州、南京。

首先是蘇州,這里上市企業數量占全省1/3,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這幾年,蘇州GDP直追北上廣深,被稱為“最強地級市”。
從領域上來看,蘇州IPO企業主要集中在半導體領域,其中不乏有阿特斯、盛科通信、鍇威特、艾森股份等大型企業,募資額超過總數的一半。
印象深刻的是去年9月14日,盛科通信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價格為42.66元/股,首日高開56%,市值超了260億。早在2005年,盛科通信的前身盛科網絡在蘇州工業園區正式成立,創始人孫劍勇立志要在中國做出世界一流芯片。一路走來,元禾控股、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中電創新基金、耀途資本等機構都出現在盛科通信背后。
其次是后來居上的無錫。2022年,無錫還只排在IPO年度城市分布第13位,2023年就躍居到了第7位,IPO數量和募資額分別提升了50%左右。至于行業,無錫上市企業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和智能制造領域。
印象深刻的是2023年3月底,無錫日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劵交易所科創板成功上市,成為無錫市歷年來首發價格最高的上市公司,募資金額超過30億。
而常州,新能源一如既往強勢,在2023年上市的企業中超過一半與新能源相關。其中,去年6月底,專注于光伏電池的常州時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成為常州溧陽市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不止于此,江蘇省的各個城市都跑出了IPO加速度。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南京。投資界曾報道,南京馴鹿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同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在科創板掛牌上市。馴鹿生物是高瓴創投成立后的第一個投資項目,透過背后可以看到南京正在跑出一個醫藥IPO軍團。
而不久前,江蘇中潤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過會,擬登陸創業板,對應估值為230億元。透過這個IPO,我們一個蘇北城市——徐州。這幾年,徐州大舉發力新興產業,新能源版圖正徐徐鋪開。
從南到北,江蘇省IPO的隊伍浩浩蕩蕩。擁有大量制造業資源和細分領域“隱形冠軍”,江蘇的“IPO后備軍”隊伍依舊很龐大。據江蘇金融圈統計,截至去年6月30日,江蘇仍有173家IPO申報公司,284家上市輔導公司在排隊,在各省市中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一。
為何是江蘇?企業遷入最多的省份
你可能不知道,2023年企業跨省遷入量省份分布數據顯示,江蘇以36.6%占比位居第一。換言之,江蘇2023年成為外地企業遷入最多的省份。
這是一個值得引起注意的現象。江蘇之后,位列第二則是浙江,安徽則位列第三,廣東位列第四,四川位列第五。放眼望去,長三角正在成為企業落戶的熱門地區。
如果把時間軸拉長,趨勢更耐人尋味。《新華日報》引援企查查數據報道,2018年以來,長三角地區累計遷入7.2萬家企業,位列企業遷入量排名城市群第二,其中從其他區域遷入長三角的企業有2.3萬家,占比31.5%,超過其他城市群。
從企業遷入總量來看,江蘇省對省外企業吸引力尤為突出,在遷入江蘇省的2.5萬家企業中,有50.8%的企業為省外遷入。對省外企業的強大吸引力推舉江蘇成為企業凈流入量第一大省。
進一步來看,2018年以來,我國合計有4439家高新技術企業遷址,其中跨省遷移的有2324家,超六成落地江蘇省。
這一幕背后,一方面體現江蘇對于科技型產業招商力度大,產業發展信心強;另一方面展現出江蘇關聯產業基礎穩固,對于新興產業的落地具備出色的承接能力。當然背后還有一眾細節,比如江蘇對于落戶企業的資金補助,減稅甚至免稅。
而源源不斷的企業落地生根,成為了江蘇強大的IPO后備軍團。
為了助力企業上市,江蘇還陸續出臺了《省政府關于金融支持制造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和優化科創金融供給服務科技自立自強的意見》等政策,提到了諸多金融支持、輔導培育、指導服務等一系列“保姆式”政策,一副“只要你夠優秀、夠條件,其他包在我身上”的架勢。
辦事效率也是城市競爭能力。據悉,一家企業決定從外地遷到蘇州,相關政府部門僅用了一天就把所有手續走完了,拎包入住。甚至當未來企業擴張時找不到員工也沒關系,相關部門比企業還操心。
這也是中國城市之間招商競爭的一縷縮影。
寫在最后
2023年末一幕引起了廣泛關注。
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消息,2023年11月24日至27日,廣東省省長王偉中率廣東省政府代表團密集考察了長三角地區的浙江、上海和江蘇三地。除了省政府負責人,21個地級以上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均包含在內。
其中,11月26日至27日,廣東省省長王偉中率廣東省政府代表團到江蘇省學習考察。《南方日報》報道顯示,這次來就是要實地考察、認真學習江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而此前一個月,江蘇省黨政代表團也到廣東學習取經,雙方將在更多領域優勢互補協同聯動。
無論長三角還是珠三角,都是中國經濟的引擎。在浩浩蕩蕩的歷史進程之中,沒有人愿意掉隊。2024,嶄新的序幕拉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