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經濟e線
2024年1月20日,中金基金發布公司董事長、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公告稱,公司新任董事長(法定代表人)李金澤于2024年1月19日正式到任,接替原董事長胡長生。后者因工作安排離任,不再在公司擔任其他任何職務。
據公告披露,公司新掌門人為公司內部新老更替而上任。李金澤,法學博士,國際金融博士后。2000年7月至2009年2月歷任工行法律事務部副處長、處長、副總經理;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任工行山西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歷任工行法律事務部(消費者權益保護辦公室)副總經理(副主任)、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任民生銀行新加坡分行籌備組負責人;2016年8月至2022年6月任民生商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民銀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2022年8月至今任中金公司特殊資產部部門負責人。
同天,中金基金總經理一職也對外官宣,由宗喆出任該職。不過,宗喆為外部空降而來。其任職日期同樣為2024年1月19日。此前,在原總經理趙璧于2023年9月28日離任后,該職務由胡長生暫代。
公開資料表明,宗喆,高級經濟師,工商管理碩士。2004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工行山東省分行和總行工作,歷任經理、高級經理、副處長;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任銀華長安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原銀華財富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2017年6月至2023年8月歷任中加基金副總經理、總經理。
Wind統計表明,截至2024年1月20日,今年開年以來已有10家機構發生高管變更,涉及17人次。其中,董事長變更8人次,總經理變更2人次,分別涉及4家機構和1家機構。
兩只產品貢獻過半規模
新經濟e線注意到,作為中金基金的第四任董事長,胡長生的任職期限僅次于公司第一任董事長林壽康,其任職時間為2020年12月23日至2024年1月19日,前后超過三年。在胡長生任職期間,中金基金實現了從百億到千億規模的跨越。早在三年前的2020年12月31日,中金基金規模僅有539.94億元,產品數量為37只(份額合并計算)。不過,如今公司旗下產品規模分布存在明顯的不均衡,依靠中金現金管家C和中金安徽交控REIT這兩只產品貢獻了公司過半的規模。
來源:基金公告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金基金規模已增加至1280.97億元,產品數量共計49只(份額合并計算)。公司規模較三年前大幅增加了741.03億元,已經翻番,增幅達137.24%。其中,中金現金管家C和中金安徽交控REIT規模分別高達583億元和101.63億元,兩只產品規模合計達684.63億元,占比高達53.45%,在去年公司合計基金資產凈值中,其規模占比超過了一半。
公開資料顯示,中金基金成立于2014年2月,由中金公司作為全資股東,是證監會批準設立的第90家公募基金公司,也是首家通過發起設立方式由單一股東100%持股的基金公司。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12月31日,包括中金現金管家C和中金安徽交控REIT在內,中金基金旗下77只產品(份額分列)中,最新資產凈值超過十億元的產品共計僅錄得13只。余下11只產品分別為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中長期純債型基金、REITs、貨幣市場型基金,而公司旗下權益型基金則無一上榜。
其中,在公司基金規模榜上位居第三的為中金金元A,其年末最新資產凈值為81.6億元,該基金為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緊隨其后的為中金鑫福87個月定開,該基金為中長期純債型基金,2023年四季度末的資產凈值錄得80.34億元。此外,中金現金管家B和另外4只中長期純債基金合計規模分別為69.8億元和137.20億元。前者為貨幣型基金。
另據新經濟e線了解,從中金基金旗下產品結構來看,公募REITs成為了公司近年來規模增長的突破口。截至2024年1月20日,公司共計有5只REITs產品相繼上市,分別包括中金安徽交控REIT、中金普洛斯倉儲物流REIT、中金山高集團高速公路REIT、中金湖北科投光谷產業園REIT、中金廈門安居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截至今年上半年,上述5只產品合計資產凈值超過200億元,達233.62元。從公司REITs產品儲備情況來看,中金印力消費REITs的首發申請已于去年11月27日獲通過。而中金重慶兩江產業園REITs的首發申請已于去年12月1日獲得反饋。
不過,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現已上市的5只REITs產品無一例外均出現了貼水,更有3只產品貼水率均超過兩成。截至2024年1月19日,中金安徽交控REIT、中金湖北科投光谷產業園REIT、中金普洛斯倉儲物流REIT等3只產品分別報收7.299元、1.921元、2.935元,較單位凈值的10.1627元、2.6250元、3.7830元,分別貼水-28.18%、-26.82%、-22.42%。余下中金山高集團高速公路REIT和中金廈門安居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的貼水率也分別約-13.88%和-4.26%。
相比之下,公司權益型產品卻成為了規模“短板”。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公司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規模分別僅錄得25.97億元和10.14億元,對應產品數量分別為12只(份額合并計算)和11只(份額合并計算),單只產品平均規模分別僅2.16億元和9218.2萬元。在公司權益型產品中,規模最大的中金科創主題也僅約3.36億元,該基金為靈活配置型基金。早在2019年7月11日成立時,該基金發行規模約9.91億元。到2021年上半年的最高峰,其規模曾逼近20億元。等到2022年四季度末,基金規模快速縮水至5.09億元。此后,其規模便一再走低。
開年4家機構更換掌門人
此外,新經濟e線統計發現,今年開年以來,包括中金基金在內,共計就有四家機構更換了掌門人,另外三家分別是泰康基金、國壽安保基金、湘財基金。
來源:基金公告
1月20日當天,泰康基金也發布關于董事長變更的公告稱,因工作安排,段國圣離任董事長一職,由陳奕倫接替。后者曾任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縣景陽布依族鄉人民政府見習團委副書記,高盛(亞洲)分析員,歷任泰康資管相關業務領域投資高級經理、總監,泰康人壽投資管理部負責人,泰康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泰康保險集團投資管理部負責人,泰康基金董事、副董事長。現任泰康保險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泰康資管董事、副總經理、經營管理委員會委員,泰康資產管理(香港)副董事長,北京泰康投資董事長。
作為保險系公募機構,泰康基金由泰康資產公募事業部轉制而來。2021年9月,泰康資產獲得證監會核準設立泰康基金的批復。2023年5月,泰康基金獲得證監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泰康資產公募事業部也由此轉型成為獨立的泰康基金。
從泰康基金產品結構來看,旗下固收產品為主打,權益型產品規模整體偏小。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旗下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規模分別為511.10億元和251.17億元,合計達762.27億元,占公司基金總規模的比例超過七成,達74.83%。同期,公司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規模分別僅為180.63億元和58.16億元,合計約238.79億元,占比僅兩成左右。
Wind統計表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泰康基金旗下40只主動權益型基金中(包括靈活配置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在內,不同份額分列),共計有17只產品成立至今的總回報為負值,占比超過四成。特別是泰康優勢企業C、泰康優勢企業A、泰康研究精選C、泰康研究精選A等4只產品自成立以來的總回報分別低至-35.37%、-34.38%、-34.12%、-33.46%。
此前一天,同為保險系公募機構的國壽安保基金也官宣掌門人更迭。1月19日,據公司公告披露,因工作調整,于泳接替王軍輝出任公司董事長,其任職日期為2024年1月17日。于泳先后就職于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海外)、中國人壽資管,其中,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任中國人壽保險(海外)香港分公司市場總監(副總經理級)。2010年2月至2016年4月在中國人壽保險(海外)先后任黨委委員、總裁助理和黨委委員、副總裁。2016年4月至2023年8月在中國人壽資管先后任黨委委員、總裁助理和黨委委員、副總裁。2023年8月至今任中國人壽資管黨委副書記、副總裁(主持工作)。
同樣,國壽安保基金旗下固收產品也占據絕對主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型基金規模均超過千億元,分別高達1309.61億元和1221.14億元,合計達2530.75億元,二者規模合計占比超過九成,高達94.08%。而公司旗下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合計規模僅150億元左右。
從業績表現來看,國壽安保低碳經濟C、國壽安保低碳經濟A、國壽安保盛澤三年持有C、國壽安保盛澤三年持有A等2023年業績大幅落后,全年凈值回報率分別低至-36.18%、-35.99%、-24.41%、-24.12%。自成立以來,其累計凈值回報率分別大幅回撤49.87%、49.63%、43.43%、42.99%。
對此,有市場人士表示,在公募行業高級管理人員加速流動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金公司為適應市場變化和提升競爭力所做出的戰略調整。在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高管更迭向中小型機構擴散的趨勢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