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產能過剩時代,海外制造能力如何成為光伏企業的勝負手?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產能過剩時代,海外制造能力如何成為光伏企業的勝負手?

在N型產能緊缺的2023年占盡先機,吃到了最大紅利。那么,在2024年,在這個產能過剩時代,又該如何看待專業化和一體化問題呢?

 文|趕碳號

光伏大洗牌愈演愈烈,N型全面淘汰P型不斷提速。1月20日的央企招標中,P型組件已經報出0.79元/W的歷史最低價。

P型產能在被迅速出清的同時,一體化企業的N型電池短板也正在補齊,2024年國內市場TOPCon電池產能將快速釋放。未來的競爭,不再是NP之間的競爭,而是TOPCon之間的競爭。

雖然2023年中國光伏裝機占到全球半壁江山,但從長遠看,中國光伏企業的市場肯定大頭在外。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經貿關系影響下,面對2024年以及更長遠的未來,率先在海外建起先進N型產能,從全球貿易邁向全球制造,恐怕才是光伏企業在這個“過剩時代”博弈的勝負手。

1月19日晚,N型TOCPon電池龍頭——鈞達股份公告,擬在香港市場增發H股,募集資金將用于高效電池片海外產能建設,海外市場拓展及海外銷售運營體系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建設及補充營運資金。

據了解,鈞達股份電池片出海的前期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將與海外合作伙伴合作建廠。

01、過剩時代,反而凸顯專業價值

鈞達股份是一家專業化電池企業,而且是N型TOPCon電池的龍頭。在N型產能緊缺的2023年占盡先機,吃到了最大紅利。那么,在2024年,在這個產能過剩時代,又該如何看待專業化和一體化問題呢?

對此,趕碳號認為,就這一輪光伏周期而言,在光伏供應鏈緊缺的2022年和2023年前三個季度,一體化企業占盡先機。從正面說,任何一個環節的產能錯配,就會導致這個環節上的企業能賺到大錢;從反面說,企業只有一體化,才能不會受制于人。一句話,在光伏的好時代,長板決定著利潤,所以要拉通,要一個都不能少。

但是,現在情形真的有些不同了。這一輪產能過剩,是四大環節的過剩,而不是某個單個環節的過剩。因為緊缺帶來的長板紅利已經不存在、或者說正在縮短,現在決定企業價值的,恰恰是專業化能力。從另外一個角度,就一體化企業而言,任何一環的拖累,在這個微利時代都將是致命的。通俗點說,一個環節踩進了坑,其它三個環節都不夠填。關于這一點,相信很多企業應該感同身受。

從商業的底層邏輯看,專業化企業最為重要并且唯一的價值,就在于專業。所以,即使是一體化企業的大佬們,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從長遠看他們都更傾向于專業化。他們在內部通常會有這樣的提法:一體化經營,專業化管理。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就多次提出,要共同構建“你為我好、我為你好”光伏行業生態。天合光能的高紀凡也表示,“優勢互補的合作才能夠走得久”。

剛剛過去的2023年,鈞達股份的優異表現多少有些超出市場預期。這是因為鈞達股份早在2022年就已搶占到TOPCon先機,而當時一些光伏企業在技術路線上還在徘徊和猶豫。這導致了2023年高效TOPCon電池供應相對緊張,也導致絕大多數組件企業都要向鈞達股份拿貨、鈞達股份全年處在滿產滿銷狀態。

但是在2024年,一體化企業在N型電池的短板正在補齊。鈞達股份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呢?對此,趕碳號并不完全認同。專業化企業只要足夠專業,就無懼挑戰。

在光伏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都存在專業化機會,但機會大小不同,但在硅料和電池機會最大,硅片只在拉棒環節稍微有點門檻,切片完全沒有,而組件的門檻在于資金管理能力、渠道能力和市場預判能力,而這些都屬于基礎和通識,而且在未來信息差只會越來越小。

就硅料而言,為化工行業屬性,典型的高資金壁壘+高技術壁壘。成本有多低,N型料比例有多高,決定其能否專業化生存。就電池而言,是四大環節技術含量最高的一環,體現在效率和良率。效率決定有沒有客戶,良率以及高效片的比例。決定有沒有利潤。所以,硅料和電池雖然參與者眾,但大多數硅料新玩家不敢提成本,電池新玩家不敢提良率。

專業電池片企業,在未來如果輸掉,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電池真的沒有門檻,甚至拼不過一體化企業的電池業務。

2023年年底,鈞達股份總經理張滿良公開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激烈的競爭中就要把產品做到效率最高、成本最優、性能最穩定。當企業外采電池比自己生產還要便宜、還要好很多的時候,企業就自然會選擇外采。

趕碳號了解到,在幾乎所有一體化企業內部的各業務板塊之間,也是完全按照市場化結算和核算的。

另外,除了頭部一體化企業外,尚德電力、英利能源、陽光能源、海泰新能、協鑫集成、億晶光電、愛康光電、一道新能等眾多組件客戶,都是鈞達的TOPCon電池客戶。

從下游客戶產能看,一體化企業仍需要外采電池。按照晶澳科技的產能規劃,2023年底組件產能將超80GW,硅片和電池產能將達到組件產能的90%左右,其電池仍然不夠自己用。天合光能、隆基綠能等企業情況類似。

從行業總體需求看,2024年TOPCon高效電池片仍然相對緊缺。趕碳號粗略統計,2023年TOPCon產能在400GW左右,仍有一批新建產能在路上。若是疊加PERC,光伏電池片肯定產能過剩。事實是PERC正在被加速淘汰,能被升級成TOPCon的PERC產能并不多。

就目前組件每W七八毛的平均價格,以及580W以上高效組件和550組件的價差和利潤來看,在2024年,絕大部分的PERC產能將會被出清。單就TOPCon來說,即使只保持70%的開工率,那被淘汰的30%無疑是不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

02、從全球貿易,到全球智造

根據InfoLink每周價格信息整理

中國光伏企業大頭在外,而在海外市場展開競爭的重點,在于海外產能,這將成為光伏企業的勝負手。

過去一年,海外市場TOPCon組件(182mm)從2023年1月18日的1.91元/W,跌到2024年1月17日的0.96元/W。而海外光伏組件的價格表現,則是冰火兩重天:

印度本土生產的PERC組件,下跌才30%,美國市場相對特殊,僅僅下跌了15%。而歐洲和澳洲的組件均來自中國出口,分別下跌了51%和52%,和中國市場跌幅基本保持同步。

據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一份報告指出,印度2023年向美國出口了10億美元的光伏組件,約占其出口總額97%,比上年增長了16倍。不久前美國第一太陽能甚至斥資7億美元到印度建廠。

以上充分說明,中國光伏企業從全球化貿易到全球化制造,已經勢在必行。

鈞達股份很早就發現:硅料和硅片是投資較重的資產,海外企業參與度不高;但是海外光伏增長較快的市場,都有自己的組件品牌,而且產能規劃很大,落地速度也超出想象。同時,不少國家企業都通過對組件加稅的方式、對本國組件補貼的形式,去推動本國光伏產業鏈的發展。鈞達股份判斷:“我們就有機會進入這些國家,與他們合作。”

為此,2023年全年鈞達股份全力做一件事:完成海外客戶的認證,拓展海外市場、構建海外銷售運營體系。

此前,鈞達股份的客戶100%在中國,2023年開始拓展海外市場。2023年中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實現直接海外銷售從0%到4.66%的突破性增長,且完成了所有海外重點客戶N型電池片的認證,涉及區域就包括印度、土耳其(組件產能高達)、巴西、加拿大以及歐洲等。

土耳其同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市場。根據歐洲太陽能貿易機構SolarPower Europe數據,土耳其是全球第四大太陽能制造商,2022年的年產能約為8GW,電池片均從中國進口。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對土耳其出口電池片8.95億美元,2023年則飆升至11.6億美元。

一般來說,中國光伏企業取得海外市場認證,需要3至5個月時間。這么看,對于鈞達股份來說,2023年的海外市場電池銷售量還是次要的,完成海外認證才是目的,建立起海外組件客戶的渠道才是關鍵。

宣布在海外建廠的同時,鈞達股份也公告將在香港發行H股。這主要是為了解決境外資金問題,也是著眼全球戰略及長遠發展,打造境外融資平臺及國際品牌形象。

據悉,企業出海建廠具有較高門檻,國際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和高出數倍的建廠成本對各大企業來說都是嚴峻的考驗,雄厚的資金實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但資金出境等問題成為大多數光伏企業出海的攔路虎。鈞達股份表示,赴港上市可以快速解決海外項目所需境外資金問題,并為公司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產融合作渠道。

鈞達股份公告提到,考慮公司現有股東利益、結合境內外資本市場的情況,在批準后18個月擇機完成發行。

光伏產業鏈,中國一家獨大,硅料、硅片、電池和組件均占全球出貨量的90%。而在綠色減碳、能源危機等影響下,光伏產業又是世界各國都計劃重點發展的產業。因此,中國光伏產業遭到“嫉妒”。出于保護本國光伏產業的目的,美國、歐洲、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相繼對我國光伏企業發起反傾銷及反補貼調查(“雙反調查”)。此外,美國還對新疆硅料企業及其產業鏈進行抵制。中國多家光伏企業產品被美國海關扣押。

在一系列國際貿易壁壘下,中國企業加快了出海步伐。這一輪光伏企業出海呈現新氣象。

其一,出海的方向不再集中在東南亞國家,而且是面向美國、中東等地區。2023年,我國光伏組件龍頭晶澳科技、阿特斯、天合光能首次宣布赴美建廠,隆基綠能和晶科能源則早有布局。

其二,海外建廠的不再集中在組件環節,也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等環節。2023年,協鑫科技宣傳計劃在中東建設12萬噸多晶硅項目;TCL中環與與Vision Industries在沙特共同建設20GW晶體晶片項目;天合光能股公告在中東建設垂直一體化大基地項目。

其三,中國企業樂于和當地企業合作、協作,特別是中東的項目更傾向和當地合作。

在與投資者交流時,鈞達股份表示:海外產能項目相關準備工作已籌備多時,海外產能目標區域為中東、東南亞及歐美。同時,鈞達股份將聯合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實現海外產能落地,這既是海外客戶的訴求,也是鈞達股份破圈行動第一步。

國內市場慘烈,但是在海外的組件產能仍有不錯的利潤。以在越南的中小企業ET Solar/ EliTe Solar為例子,它旗下產品超過90%銷往北美市場,凈利潤率超過10%。它的主營業務為光伏組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主要是PERC。如果海外也有更先進的n型電池和n型技術呢?

鈞達股份表示:“電池人才和電池技術,是海外企業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恰恰 是專業電池片企業全球化的優勢所在。

鈞達股份在投資者交流會上介紹,2024年鈞達股份的電池入庫效率將達到25.5%甚至是25.8%,繼續保持在全球N型電池領域的領先優勢。

來源:趕碳號

原標題:N型電池龍頭,打響全球化制造第一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鈞達股份

128
  • 鈞達股份(002865.SZ)2024年凈利潤為-5.91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 機構風向標 | 鈞達股份(002865)2024年四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機構持股比例合計下跌2.61個百分點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產能過剩時代,海外制造能力如何成為光伏企業的勝負手?

在N型產能緊缺的2023年占盡先機,吃到了最大紅利。那么,在2024年,在這個產能過剩時代,又該如何看待專業化和一體化問題呢?

 文|趕碳號

光伏大洗牌愈演愈烈,N型全面淘汰P型不斷提速。1月20日的央企招標中,P型組件已經報出0.79元/W的歷史最低價。

P型產能在被迅速出清的同時,一體化企業的N型電池短板也正在補齊,2024年國內市場TOPCon電池產能將快速釋放。未來的競爭,不再是NP之間的競爭,而是TOPCon之間的競爭。

雖然2023年中國光伏裝機占到全球半壁江山,但從長遠看,中國光伏企業的市場肯定大頭在外。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經貿關系影響下,面對2024年以及更長遠的未來,率先在海外建起先進N型產能,從全球貿易邁向全球制造,恐怕才是光伏企業在這個“過剩時代”博弈的勝負手。

1月19日晚,N型TOCPon電池龍頭——鈞達股份公告,擬在香港市場增發H股,募集資金將用于高效電池片海外產能建設,海外市場拓展及海外銷售運營體系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建設及補充營運資金。

據了解,鈞達股份電池片出海的前期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將與海外合作伙伴合作建廠。

01、過剩時代,反而凸顯專業價值

鈞達股份是一家專業化電池企業,而且是N型TOPCon電池的龍頭。在N型產能緊缺的2023年占盡先機,吃到了最大紅利。那么,在2024年,在這個產能過剩時代,又該如何看待專業化和一體化問題呢?

對此,趕碳號認為,就這一輪光伏周期而言,在光伏供應鏈緊缺的2022年和2023年前三個季度,一體化企業占盡先機。從正面說,任何一個環節的產能錯配,就會導致這個環節上的企業能賺到大錢;從反面說,企業只有一體化,才能不會受制于人。一句話,在光伏的好時代,長板決定著利潤,所以要拉通,要一個都不能少。

但是,現在情形真的有些不同了。這一輪產能過剩,是四大環節的過剩,而不是某個單個環節的過剩。因為緊缺帶來的長板紅利已經不存在、或者說正在縮短,現在決定企業價值的,恰恰是專業化能力。從另外一個角度,就一體化企業而言,任何一環的拖累,在這個微利時代都將是致命的。通俗點說,一個環節踩進了坑,其它三個環節都不夠填。關于這一點,相信很多企業應該感同身受。

從商業的底層邏輯看,專業化企業最為重要并且唯一的價值,就在于專業。所以,即使是一體化企業的大佬們,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從長遠看他們都更傾向于專業化。他們在內部通常會有這樣的提法:一體化經營,專業化管理。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就多次提出,要共同構建“你為我好、我為你好”光伏行業生態。天合光能的高紀凡也表示,“優勢互補的合作才能夠走得久”。

剛剛過去的2023年,鈞達股份的優異表現多少有些超出市場預期。這是因為鈞達股份早在2022年就已搶占到TOPCon先機,而當時一些光伏企業在技術路線上還在徘徊和猶豫。這導致了2023年高效TOPCon電池供應相對緊張,也導致絕大多數組件企業都要向鈞達股份拿貨、鈞達股份全年處在滿產滿銷狀態。

但是在2024年,一體化企業在N型電池的短板正在補齊。鈞達股份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呢?對此,趕碳號并不完全認同。專業化企業只要足夠專業,就無懼挑戰。

在光伏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都存在專業化機會,但機會大小不同,但在硅料和電池機會最大,硅片只在拉棒環節稍微有點門檻,切片完全沒有,而組件的門檻在于資金管理能力、渠道能力和市場預判能力,而這些都屬于基礎和通識,而且在未來信息差只會越來越小。

就硅料而言,為化工行業屬性,典型的高資金壁壘+高技術壁壘。成本有多低,N型料比例有多高,決定其能否專業化生存。就電池而言,是四大環節技術含量最高的一環,體現在效率和良率。效率決定有沒有客戶,良率以及高效片的比例。決定有沒有利潤。所以,硅料和電池雖然參與者眾,但大多數硅料新玩家不敢提成本,電池新玩家不敢提良率。

專業電池片企業,在未來如果輸掉,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電池真的沒有門檻,甚至拼不過一體化企業的電池業務。

2023年年底,鈞達股份總經理張滿良公開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激烈的競爭中就要把產品做到效率最高、成本最優、性能最穩定。當企業外采電池比自己生產還要便宜、還要好很多的時候,企業就自然會選擇外采。

趕碳號了解到,在幾乎所有一體化企業內部的各業務板塊之間,也是完全按照市場化結算和核算的。

另外,除了頭部一體化企業外,尚德電力、英利能源、陽光能源、海泰新能、協鑫集成、億晶光電、愛康光電、一道新能等眾多組件客戶,都是鈞達的TOPCon電池客戶。

從下游客戶產能看,一體化企業仍需要外采電池。按照晶澳科技的產能規劃,2023年底組件產能將超80GW,硅片和電池產能將達到組件產能的90%左右,其電池仍然不夠自己用。天合光能、隆基綠能等企業情況類似。

從行業總體需求看,2024年TOPCon高效電池片仍然相對緊缺。趕碳號粗略統計,2023年TOPCon產能在400GW左右,仍有一批新建產能在路上。若是疊加PERC,光伏電池片肯定產能過剩。事實是PERC正在被加速淘汰,能被升級成TOPCon的PERC產能并不多。

就目前組件每W七八毛的平均價格,以及580W以上高效組件和550組件的價差和利潤來看,在2024年,絕大部分的PERC產能將會被出清。單就TOPCon來說,即使只保持70%的開工率,那被淘汰的30%無疑是不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

02、從全球貿易,到全球智造

根據InfoLink每周價格信息整理

中國光伏企業大頭在外,而在海外市場展開競爭的重點,在于海外產能,這將成為光伏企業的勝負手。

過去一年,海外市場TOPCon組件(182mm)從2023年1月18日的1.91元/W,跌到2024年1月17日的0.96元/W。而海外光伏組件的價格表現,則是冰火兩重天:

印度本土生產的PERC組件,下跌才30%,美國市場相對特殊,僅僅下跌了15%。而歐洲和澳洲的組件均來自中國出口,分別下跌了51%和52%,和中國市場跌幅基本保持同步。

據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一份報告指出,印度2023年向美國出口了10億美元的光伏組件,約占其出口總額97%,比上年增長了16倍。不久前美國第一太陽能甚至斥資7億美元到印度建廠。

以上充分說明,中國光伏企業從全球化貿易到全球化制造,已經勢在必行。

鈞達股份很早就發現:硅料和硅片是投資較重的資產,海外企業參與度不高;但是海外光伏增長較快的市場,都有自己的組件品牌,而且產能規劃很大,落地速度也超出想象。同時,不少國家企業都通過對組件加稅的方式、對本國組件補貼的形式,去推動本國光伏產業鏈的發展。鈞達股份判斷:“我們就有機會進入這些國家,與他們合作。”

為此,2023年全年鈞達股份全力做一件事:完成海外客戶的認證,拓展海外市場、構建海外銷售運營體系。

此前,鈞達股份的客戶100%在中國,2023年開始拓展海外市場。2023年中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實現直接海外銷售從0%到4.66%的突破性增長,且完成了所有海外重點客戶N型電池片的認證,涉及區域就包括印度、土耳其(組件產能高達)、巴西、加拿大以及歐洲等。

土耳其同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市場。根據歐洲太陽能貿易機構SolarPower Europe數據,土耳其是全球第四大太陽能制造商,2022年的年產能約為8GW,電池片均從中國進口。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對土耳其出口電池片8.95億美元,2023年則飆升至11.6億美元。

一般來說,中國光伏企業取得海外市場認證,需要3至5個月時間。這么看,對于鈞達股份來說,2023年的海外市場電池銷售量還是次要的,完成海外認證才是目的,建立起海外組件客戶的渠道才是關鍵。

宣布在海外建廠的同時,鈞達股份也公告將在香港發行H股。這主要是為了解決境外資金問題,也是著眼全球戰略及長遠發展,打造境外融資平臺及國際品牌形象。

據悉,企業出海建廠具有較高門檻,國際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和高出數倍的建廠成本對各大企業來說都是嚴峻的考驗,雄厚的資金實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但資金出境等問題成為大多數光伏企業出海的攔路虎。鈞達股份表示,赴港上市可以快速解決海外項目所需境外資金問題,并為公司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產融合作渠道。

鈞達股份公告提到,考慮公司現有股東利益、結合境內外資本市場的情況,在批準后18個月擇機完成發行。

光伏產業鏈,中國一家獨大,硅料、硅片、電池和組件均占全球出貨量的90%。而在綠色減碳、能源危機等影響下,光伏產業又是世界各國都計劃重點發展的產業。因此,中國光伏產業遭到“嫉妒”。出于保護本國光伏產業的目的,美國、歐洲、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相繼對我國光伏企業發起反傾銷及反補貼調查(“雙反調查”)。此外,美國還對新疆硅料企業及其產業鏈進行抵制。中國多家光伏企業產品被美國海關扣押。

在一系列國際貿易壁壘下,中國企業加快了出海步伐。這一輪光伏企業出海呈現新氣象。

其一,出海的方向不再集中在東南亞國家,而且是面向美國、中東等地區。2023年,我國光伏組件龍頭晶澳科技、阿特斯、天合光能首次宣布赴美建廠,隆基綠能和晶科能源則早有布局。

其二,海外建廠的不再集中在組件環節,也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等環節。2023年,協鑫科技宣傳計劃在中東建設12萬噸多晶硅項目;TCL中環與與Vision Industries在沙特共同建設20GW晶體晶片項目;天合光能股公告在中東建設垂直一體化大基地項目。

其三,中國企業樂于和當地企業合作、協作,特別是中東的項目更傾向和當地合作。

在與投資者交流時,鈞達股份表示:海外產能項目相關準備工作已籌備多時,海外產能目標區域為中東、東南亞及歐美。同時,鈞達股份將聯合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實現海外產能落地,這既是海外客戶的訴求,也是鈞達股份破圈行動第一步。

國內市場慘烈,但是在海外的組件產能仍有不錯的利潤。以在越南的中小企業ET Solar/ EliTe Solar為例子,它旗下產品超過90%銷往北美市場,凈利潤率超過10%。它的主營業務為光伏組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主要是PERC。如果海外也有更先進的n型電池和n型技術呢?

鈞達股份表示:“電池人才和電池技術,是海外企業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恰恰 是專業電池片企業全球化的優勢所在。

鈞達股份在投資者交流會上介紹,2024年鈞達股份的電池入庫效率將達到25.5%甚至是25.8%,繼續保持在全球N型電池領域的領先優勢。

來源:趕碳號

原標題:N型電池龍頭,打響全球化制造第一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昌市| 紫云| 拉萨市| 彩票| 通许县| 临猗县| 南澳县| 黄大仙区| 时尚| 余姚市| 海安县| 宿州市| 瑞金市| 灌南县| 正定县| 清水河县| 贵定县| 斗六市| 昔阳县| 介休市| 东乡| 靖江市| 门源| 天全县| 通江县| 海原县| 镇巴县| 聂荣县| 常熟市| 朝阳区| 宁强县| 涟水县| 金堂县| 巨野县| 漠河县| 宝兴县| 深州市| 府谷县| 封开县| 富锦市| 珠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