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024,光伏產業不擲骰子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24,光伏產業不擲骰子

我們不能用過去經驗來推演光伏產業的未來。

文 | 霞光社 馬志學

冬日暖陽,在通往跨境電商的海面上折射出一片幽藍。

這是一艘混雜著光伏、風電、水電和儲能技術的綠色能源之船,雖無人駕駛,卻滿載乘客,船的名字叫“新能源”號。它的乘客與水手來自世界各地,各具獨立意志,人人航向不同,他們卻選擇同一艘綠色能源之船共渡彼岸。

從此岸到彼岸,一千個乘客眼中有一千艘“新能源”號。

對火電從業者來說,它是通往能源革命的“海盜之船”;對光伏和風水電從業者來說,它是彌補資源錯配的“產業航母”;對產業學者來說,它是拷問靈魂的“忒修斯之船”;對商業世界來說,它是顛覆傳統模式的“泰坦尼克”……

當所有這些符號加起來,“新能源”號就是我們雙碳目標下,所有人眼中的諾亞方舟。因為船上的所有乘客和水手都清楚,它將載著大家跨境出海,駛向綠色能源大唱主角的未來世界。

2024年,這艘巨輪一路駛來,它遭遇過電力市場探索時代的技術暗流,奮劃過補貼時代的擁擠險礁,見證過平價時代的人性善惡。穿越了眾聲喧囂后,它從碳中和的港灣悄然出發,短短幾十年,在商業世界里攪起了驚濤駭浪。

過去一年,跨境光伏產業挺鬧騰,大手筆不斷。主旋律是一邊產能過剩,一邊各顯神通擴大產能。一場不見硝煙的戰事悄然而至,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光伏產業觀察期。

跨境電商大航海時代已經到來,跨境光伏巨頭紛紛布局擴產能,背后的底層邏輯是什么?這究竟是市場繁榮的象征,還是跨境光伏產業鏈上的負擔?內卷是否可以避免?

01

我國沒有幾個產業,能夠在歐美市場的聯合圍剿下存活下來,光伏產業不但活了下來,還能夠收復失地,展開絕地反擊。

曾經的光伏產業沒技術沒原料,在跨境出海方面被歐美制裁大量倒閉,現在我們已進入萬億級賽道,成為全球新能源中的領跑者。

國家能源局統計,2023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占到了全球一半,光伏累計裝機量超越了水電累計裝機量,也第一次超越了海外市場。

光伏產業擁有光明的未來沒人否認,但產能過剩所造成的潛在風險,也可能被很多人低估。現在我國的跨境光伏企業猶如一片疾馳的野馬群,大家被裹挾在擴產能的趨勢里一路狂奔,來勢洶洶但難辨馬王,讓今年的跨境光伏產業鏈變得愈加復雜。

從技術端看,光伏產業顛覆性技術還沒有出現,擴產能主導了2023年的市場節奏。光伏技術從多晶到單晶、從BSF到PERC,再到TOPCon、HJT、IBC、ABC,技術轉化一般都會有1至2年的市場檢驗期。

從生產端看,去年新擴建的光伏產能尚未大規模釋放,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大規模擴產能的結果必定會加劇市場競爭,光伏產業一場無法被拒絕的內卷,今年將更加明顯。

從政策端來看,各地政府急需一個產業來激活地方經濟,光伏便成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首選項目,這讓光伏產業駛進擴張布局的窗口期。

2023年SNEC第十六屆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大會,也印證了我們的判斷,光伏顛覆性技術還沒有出現,光伏市場進入從差異化競爭向同質化競爭轉換的新階段,讓整個光伏產業鏈變得暗濤洶涌。

其實,一切企業運行的邏輯都是產品、效率和創新,并在市場份額和利潤水平之間暗掰手腕。在產品差異化競爭階段,光伏產業鏈上的企業可以維持較高的毛利率,因為彼時的產品還有競爭力;但到了同質化競爭階段,只有相對較低的毛利率,讓自己取得短暫的競爭優勢。

光伏產業有三大核心驅動力,一是長周期里的技術驅動力,二是中周期里的資本驅動力(設備投資),三是短周期里的產能驅動力(存貨周期)。光伏周期環環相扣,長周期又包含有中周期和短周期,三者互相影響。

光伏企業唯有擴大產能,在生產端構筑規模壁壘,才能在產能驅動力上擁有競爭力,讓自己不掉隊。只有不掉隊,在跨境光伏的隊伍里活下來,才有機會拿到下次顛覆性技術的門票。

當前階段,光伏產業還沒有從P型徹底邁向N型,技術驅動力也呈現周期性趨緩,市場競爭也只能在質量和擴產能方面下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優秀的企業已經意識到,相比產能優勢,企業更應該把力量投入到科研上來,用技術布局來穿越周期,單純的價格競爭不可持續,現階段的“產能過?!笨钟幸l低質量競爭的潛在風險。

一句話總結,光伏產業之所以呈現“產能過?!迸c“擴產能”并存的特殊景象,是因為企業一旦被淘汰出局,下一輪的技術迭代便無緣跟上。

02

光伏產業堪比芯片,共同之處是都屬于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不同點是芯片產業有天花板,而光伏產業沒有天花板。在全球達成減碳共識的未來30年,為光伏產業提供了一個沒有天花板的增量空間。

如上所述,光伏產業技術路線短期不會被顛覆,產能規模效應便成為最關鍵要素之一。然而,隨著產能規模逐漸擴大,企業必然要面對巨額的資金支出,這也是去年光伏企業扎堆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光伏產業現在的情形,猶如一片疾馳的野馬群,在內卷的賽道上一路狂奔,來勢洶洶但難辨馬王,影響著產業鏈上的每一家企業。這個產業在達到某種形態后,既沒有辦法讓自己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迭代出新形態,這讓光伏產業鏈變得愈加復雜。

光伏產業鏈上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四個環節,整個生態就像一條大河。在這條河里,游泳的除了有大魚、小魚,還有蝦兵、蟹將。當河里的生態遭到破壞,比如低質量擴產能,連鎖反應是即便構筑有產能優勢的頭部企業也無法獨善其身。

光伏頭部企業如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通威太陽能、阿特斯、東方日升、正泰系,都是幾經周期洗禮的沙場老將,雖不像蝦兵蟹將那么脆弱,但光伏產業鏈生態一旦惡化,到頭來戰略性收縮將在所難免。

2023年6月,隆基綠能和通威股份雙雙宣布擴產計劃。其中,隆基綠能擬投資125億元,規劃生產20GW單晶硅棒、24GW單晶電池及配套項目;通威股份投資105億元建設年產25GW太陽能電池暨20GW光伏組件。

天合光能也披露定增預案,公司擬向特定投資者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109億元,用于高效電池、組件等擴產。而此之前,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也宣布了擴產能計劃。

接下來,光伏產業要面對另一個事實,產能優勢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貢獻將會邊際遞減。屆時,光伏企業頂著產能過剩的壓力所構建的短期競爭力,也將蕩然無存。最終,擴產能無法成為市場繁榮的象征,一定會給整個光伏產業鏈帶來負擔。

一言以蔽之,本輪擴產能本質上是光伏企業守護自己市場地位的一種無奈之舉,當別人擴產能而你選擇了按兵不動,未來就有被擠出中國乃至全球光伏市場的可能。

03

我們在粗獷的農耕時代,大家比的是誰圈的地多。地越多,收獲的糧食就越多。如今地已經被瓜分得差不多了,進入存量階段,大家開始關注精耕細作,提高單產。

光伏產業作為綠色能源之一,最大的掣肘是不能像火電一樣穩定。

當下,火電仍然是我國電力市場的主要來源,但已開始嚴控火電新增規模。在平價時代,火電與綠色能源結合,光伏產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占比將會進一步上升。

光伏產業基因里仍屬于制造業。馬克思告訴我們,生產力的發展推動著人類歷史不斷向前,而勞動工具是衡量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勞動工具的先進程度又是由制造業的先進程度決定的。

還有一件看起來很大的事情,就是碳市場和電力市場的聯動。隨著電力市場低碳意識的覺醒,各地政府越來越重視低碳經濟和可持續性發展問題,光伏產業作為制造業要前瞻性地做出戰略調整。

在光伏產業鏈上,大家都坐在同一張桌上打牌,前幾年跟牌的時候和和氣氣,現在到了梭哈的時候,中小企業的底牌完全不夠看。因此我們對光伏產業的判斷是,如果任何一環做得不夠好,電力市場的直接反應不是去理解某個環節,而是整個光伏產業的成本優勢將功虧一簣。

2024年面對產能過剩,企業如何構筑跨境競爭力?關鍵路徑我們可以觀察光伏產業在組件市場、海外市場和品牌打造上的布局情況。主要看三個維度:

首先是光伏產業一體化浪潮下是否“組件為王”;其次是組件市場里是否“海外為王”;最后是海外市場里是否“品牌為王”,在品牌商、渠道、海外團隊和售后服務四塊陣地上構筑各自的戰場優勢。

04

與其他制造業出口的篳路藍縷不同,我國光伏產業有著非常輝煌的開局。

從1983年甘肅能源所首次利用光伏能源發電算來,它已經有超過40年的使用歷史,換而言之,我國的光伏產業今年41歲了。

70年前,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轉化率4.5%的單晶硅太陽能電池,這一年是1954年,光伏發電技術誕生;27年前,《京都議定書》限制了各個國家的碳排放比例;15年前,我們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認識到對資源高度依賴的情況必須改變;8年前,175個國家在聯合國總部簽署了《巴黎協定》。

這一年,中國加入其中,目標是以外促內倒逼轉型;還是這一年,光伏產業在政府補貼和政策扶持下開始小步快跑。

7年前,我國啟動了碳交易市場,劍指能源結構優化問題,并逐步向市場化方向發展,34歲的光伏產業,準備用4年時間向平價時代轉型,補貼退坡便成為光伏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選擇。

6年前,我國出臺了“531新政”限制補貼規模,光伏產業裝機量一度出現回落。但與此同時,補貼退坡的后勁促進了光伏產業鏈企業的優勝劣汰,也間接加速了光伏平價時代的到來。

2021年以后,開弓沒有回頭箭,光伏產業插根樹枝就能開花的好日子結束了,憑借成本優勢,我國光伏產業基本告別政策補貼,實現了平價上網。

自從進入平價時代后,光伏產業便進入到一個加速發展期,在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涌現出一批優秀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他們對光伏產業理解得很深,對市場和技術也很敏感。2023年在短期核心競爭力構筑上,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擴產能來守護自己的市場份額。

從海外市場來看,光伏制造業國際競爭加劇,部分國家打出“貿易壁壘+扶植本國企業”的策略,增加了我國光伏企業出海的不確定性。

國際能源署(IEA)預測,未來五年,印度、美國和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硅片產能將增加近5倍,到2027年多晶硅和太陽能電池產能可能會翻一番。

可預見的是,2024年我國光伏產業規模還會繼續擴大,并將向數智化和智能制造方向升級。目前整個行業正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光伏產業進行深度融合,最終目標是占領全球光伏產業的中高端位置。

我們跟隨麥克盧漢的視角,從《谷登堡星漢璀璨:印刷文明的誕生》的技術脈絡來看今天的光伏產業,單一技術衍生了產業單一的感官,這造成光伏產業整體的不協調和跌宕起伏。如果有一項技術產生于一個群體內部,而且這項技術又能賦予人類社會某項新的優勢,那么我們所有產業之間的平衡將需要調整。

麥克盧漢筆下的是“新技術”,跟當下的光伏產業相比,兩者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由于技術的進步讓信息得以自由流動,進而造成產業模式上的平權。表面上看,是技術進步催生了全新產業模式的發展,但實質上是技術視野決定了產業的天花板。

歸根結底,光伏市場自帶糾錯和糾偏機制,我們絕不能用光伏產業過去的經驗來預判這場產業內卷,因為這里涉及的是超級復雜問題,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擲骰子,光伏產業亦然。

視角再放大一點,我們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產能過剩已經是各行各業的一個常態,產能過剩也并非光伏產業獨有。觀察光伏產業的未來趨勢,還是要聚焦在技術驅動力上,擁有更高光電轉換率和更低度電成本的先進產能永遠不會過剩。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晶科能源

179
  • 晶科能源:晶科能源控股2025年第一季度預計組件出貨量在16吉瓦到18吉瓦之間
  • 晶科能源與德國AIS GmbH公司完成光儲項目簽約

天合光能

2.8k
  • 天合光能:與牛津光伏達成鈣鈦礦電池獨家專利許可協議
  • 國際化路線+國內業務發展并舉,領益智造深化“雙循環”新格局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24,光伏產業不擲骰子

我們不能用過去經驗來推演光伏產業的未來。

文 | 霞光社 馬志學

冬日暖陽,在通往跨境電商的海面上折射出一片幽藍。

這是一艘混雜著光伏、風電、水電和儲能技術的綠色能源之船,雖無人駕駛,卻滿載乘客,船的名字叫“新能源”號。它的乘客與水手來自世界各地,各具獨立意志,人人航向不同,他們卻選擇同一艘綠色能源之船共渡彼岸。

從此岸到彼岸,一千個乘客眼中有一千艘“新能源”號。

對火電從業者來說,它是通往能源革命的“海盜之船”;對光伏和風水電從業者來說,它是彌補資源錯配的“產業航母”;對產業學者來說,它是拷問靈魂的“忒修斯之船”;對商業世界來說,它是顛覆傳統模式的“泰坦尼克”……

當所有這些符號加起來,“新能源”號就是我們雙碳目標下,所有人眼中的諾亞方舟。因為船上的所有乘客和水手都清楚,它將載著大家跨境出海,駛向綠色能源大唱主角的未來世界。

2024年,這艘巨輪一路駛來,它遭遇過電力市場探索時代的技術暗流,奮劃過補貼時代的擁擠險礁,見證過平價時代的人性善惡。穿越了眾聲喧囂后,它從碳中和的港灣悄然出發,短短幾十年,在商業世界里攪起了驚濤駭浪。

過去一年,跨境光伏產業挺鬧騰,大手筆不斷。主旋律是一邊產能過剩,一邊各顯神通擴大產能。一場不見硝煙的戰事悄然而至,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光伏產業觀察期。

跨境電商大航海時代已經到來,跨境光伏巨頭紛紛布局擴產能,背后的底層邏輯是什么?這究竟是市場繁榮的象征,還是跨境光伏產業鏈上的負擔?內卷是否可以避免?

01

我國沒有幾個產業,能夠在歐美市場的聯合圍剿下存活下來,光伏產業不但活了下來,還能夠收復失地,展開絕地反擊。

曾經的光伏產業沒技術沒原料,在跨境出海方面被歐美制裁大量倒閉,現在我們已進入萬億級賽道,成為全球新能源中的領跑者。

國家能源局統計,2023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占到了全球一半,光伏累計裝機量超越了水電累計裝機量,也第一次超越了海外市場。

光伏產業擁有光明的未來沒人否認,但產能過剩所造成的潛在風險,也可能被很多人低估。現在我國的跨境光伏企業猶如一片疾馳的野馬群,大家被裹挾在擴產能的趨勢里一路狂奔,來勢洶洶但難辨馬王,讓今年的跨境光伏產業鏈變得愈加復雜。

從技術端看,光伏產業顛覆性技術還沒有出現,擴產能主導了2023年的市場節奏。光伏技術從多晶到單晶、從BSF到PERC,再到TOPCon、HJT、IBC、ABC,技術轉化一般都會有1至2年的市場檢驗期。

從生產端看,去年新擴建的光伏產能尚未大規模釋放,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大規模擴產能的結果必定會加劇市場競爭,光伏產業一場無法被拒絕的內卷,今年將更加明顯。

從政策端來看,各地政府急需一個產業來激活地方經濟,光伏便成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首選項目,這讓光伏產業駛進擴張布局的窗口期。

2023年SNEC第十六屆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大會,也印證了我們的判斷,光伏顛覆性技術還沒有出現,光伏市場進入從差異化競爭向同質化競爭轉換的新階段,讓整個光伏產業鏈變得暗濤洶涌。

其實,一切企業運行的邏輯都是產品、效率和創新,并在市場份額和利潤水平之間暗掰手腕。在產品差異化競爭階段,光伏產業鏈上的企業可以維持較高的毛利率,因為彼時的產品還有競爭力;但到了同質化競爭階段,只有相對較低的毛利率,讓自己取得短暫的競爭優勢。

光伏產業有三大核心驅動力,一是長周期里的技術驅動力,二是中周期里的資本驅動力(設備投資),三是短周期里的產能驅動力(存貨周期)。光伏周期環環相扣,長周期又包含有中周期和短周期,三者互相影響。

光伏企業唯有擴大產能,在生產端構筑規模壁壘,才能在產能驅動力上擁有競爭力,讓自己不掉隊。只有不掉隊,在跨境光伏的隊伍里活下來,才有機會拿到下次顛覆性技術的門票。

當前階段,光伏產業還沒有從P型徹底邁向N型,技術驅動力也呈現周期性趨緩,市場競爭也只能在質量和擴產能方面下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優秀的企業已經意識到,相比產能優勢,企業更應該把力量投入到科研上來,用技術布局來穿越周期,單純的價格競爭不可持續,現階段的“產能過剩”恐有引發低質量競爭的潛在風險。

一句話總結,光伏產業之所以呈現“產能過?!迸c“擴產能”并存的特殊景象,是因為企業一旦被淘汰出局,下一輪的技術迭代便無緣跟上。

02

光伏產業堪比芯片,共同之處是都屬于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不同點是芯片產業有天花板,而光伏產業沒有天花板。在全球達成減碳共識的未來30年,為光伏產業提供了一個沒有天花板的增量空間。

如上所述,光伏產業技術路線短期不會被顛覆,產能規模效應便成為最關鍵要素之一。然而,隨著產能規模逐漸擴大,企業必然要面對巨額的資金支出,這也是去年光伏企業扎堆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光伏產業現在的情形,猶如一片疾馳的野馬群,在內卷的賽道上一路狂奔,來勢洶洶但難辨馬王,影響著產業鏈上的每一家企業。這個產業在達到某種形態后,既沒有辦法讓自己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迭代出新形態,這讓光伏產業鏈變得愈加復雜。

光伏產業鏈上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四個環節,整個生態就像一條大河。在這條河里,游泳的除了有大魚、小魚,還有蝦兵、蟹將。當河里的生態遭到破壞,比如低質量擴產能,連鎖反應是即便構筑有產能優勢的頭部企業也無法獨善其身。

光伏頭部企業如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通威太陽能、阿特斯、東方日升、正泰系,都是幾經周期洗禮的沙場老將,雖不像蝦兵蟹將那么脆弱,但光伏產業鏈生態一旦惡化,到頭來戰略性收縮將在所難免。

2023年6月,隆基綠能和通威股份雙雙宣布擴產計劃。其中,隆基綠能擬投資125億元,規劃生產20GW單晶硅棒、24GW單晶電池及配套項目;通威股份投資105億元建設年產25GW太陽能電池暨20GW光伏組件。

天合光能也披露定增預案,公司擬向特定投資者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109億元,用于高效電池、組件等擴產。而此之前,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也宣布了擴產能計劃。

接下來,光伏產業要面對另一個事實,產能優勢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貢獻將會邊際遞減。屆時,光伏企業頂著產能過剩的壓力所構建的短期競爭力,也將蕩然無存。最終,擴產能無法成為市場繁榮的象征,一定會給整個光伏產業鏈帶來負擔。

一言以蔽之,本輪擴產能本質上是光伏企業守護自己市場地位的一種無奈之舉,當別人擴產能而你選擇了按兵不動,未來就有被擠出中國乃至全球光伏市場的可能。

03

我們在粗獷的農耕時代,大家比的是誰圈的地多。地越多,收獲的糧食就越多。如今地已經被瓜分得差不多了,進入存量階段,大家開始關注精耕細作,提高單產。

光伏產業作為綠色能源之一,最大的掣肘是不能像火電一樣穩定。

當下,火電仍然是我國電力市場的主要來源,但已開始嚴控火電新增規模。在平價時代,火電與綠色能源結合,光伏產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占比將會進一步上升。

光伏產業基因里仍屬于制造業。馬克思告訴我們,生產力的發展推動著人類歷史不斷向前,而勞動工具是衡量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勞動工具的先進程度又是由制造業的先進程度決定的。

還有一件看起來很大的事情,就是碳市場和電力市場的聯動。隨著電力市場低碳意識的覺醒,各地政府越來越重視低碳經濟和可持續性發展問題,光伏產業作為制造業要前瞻性地做出戰略調整。

在光伏產業鏈上,大家都坐在同一張桌上打牌,前幾年跟牌的時候和和氣氣,現在到了梭哈的時候,中小企業的底牌完全不夠看。因此我們對光伏產業的判斷是,如果任何一環做得不夠好,電力市場的直接反應不是去理解某個環節,而是整個光伏產業的成本優勢將功虧一簣。

2024年面對產能過剩,企業如何構筑跨境競爭力?關鍵路徑我們可以觀察光伏產業在組件市場、海外市場和品牌打造上的布局情況。主要看三個維度:

首先是光伏產業一體化浪潮下是否“組件為王”;其次是組件市場里是否“海外為王”;最后是海外市場里是否“品牌為王”,在品牌商、渠道、海外團隊和售后服務四塊陣地上構筑各自的戰場優勢。

04

與其他制造業出口的篳路藍縷不同,我國光伏產業有著非常輝煌的開局。

從1983年甘肅能源所首次利用光伏能源發電算來,它已經有超過40年的使用歷史,換而言之,我國的光伏產業今年41歲了。

70年前,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轉化率4.5%的單晶硅太陽能電池,這一年是1954年,光伏發電技術誕生;27年前,《京都議定書》限制了各個國家的碳排放比例;15年前,我們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認識到對資源高度依賴的情況必須改變;8年前,175個國家在聯合國總部簽署了《巴黎協定》。

這一年,中國加入其中,目標是以外促內倒逼轉型;還是這一年,光伏產業在政府補貼和政策扶持下開始小步快跑。

7年前,我國啟動了碳交易市場,劍指能源結構優化問題,并逐步向市場化方向發展,34歲的光伏產業,準備用4年時間向平價時代轉型,補貼退坡便成為光伏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選擇。

6年前,我國出臺了“531新政”限制補貼規模,光伏產業裝機量一度出現回落。但與此同時,補貼退坡的后勁促進了光伏產業鏈企業的優勝劣汰,也間接加速了光伏平價時代的到來。

2021年以后,開弓沒有回頭箭,光伏產業插根樹枝就能開花的好日子結束了,憑借成本優勢,我國光伏產業基本告別政策補貼,實現了平價上網。

自從進入平價時代后,光伏產業便進入到一個加速發展期,在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涌現出一批優秀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他們對光伏產業理解得很深,對市場和技術也很敏感。2023年在短期核心競爭力構筑上,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擴產能來守護自己的市場份額。

從海外市場來看,光伏制造業國際競爭加劇,部分國家打出“貿易壁壘+扶植本國企業”的策略,增加了我國光伏企業出海的不確定性。

國際能源署(IEA)預測,未來五年,印度、美國和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硅片產能將增加近5倍,到2027年多晶硅和太陽能電池產能可能會翻一番。

可預見的是,2024年我國光伏產業規模還會繼續擴大,并將向數智化和智能制造方向升級。目前整個行業正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光伏產業進行深度融合,最終目標是占領全球光伏產業的中高端位置。

我們跟隨麥克盧漢的視角,從《谷登堡星漢璀璨:印刷文明的誕生》的技術脈絡來看今天的光伏產業,單一技術衍生了產業單一的感官,這造成光伏產業整體的不協調和跌宕起伏。如果有一項技術產生于一個群體內部,而且這項技術又能賦予人類社會某項新的優勢,那么我們所有產業之間的平衡將需要調整。

麥克盧漢筆下的是“新技術”,跟當下的光伏產業相比,兩者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由于技術的進步讓信息得以自由流動,進而造成產業模式上的平權。表面上看,是技術進步催生了全新產業模式的發展,但實質上是技術視野決定了產業的天花板。

歸根結底,光伏市場自帶糾錯和糾偏機制,我們絕不能用光伏產業過去的經驗來預判這場產業內卷,因為這里涉及的是超級復雜問題,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擲骰子,光伏產業亦然。

視角再放大一點,我們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產能過剩已經是各行各業的一個常態,產能過剩也并非光伏產業獨有。觀察光伏產業的未來趨勢,還是要聚焦在技術驅動力上,擁有更高光電轉換率和更低度電成本的先進產能永遠不會過剩。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大连池市| 景谷| 沙河市| 依兰县| 华坪县| 蒲江县| 宁津县| 沈阳市| 会东县| 赤城县| 阿克苏市| 年辖:市辖区| 会理县| 抚州市| 乌拉特后旗| 公主岭市| 盐池县| 景谷| 丁青县| 昌宁县| 类乌齐县| 甘德县| 广宗县| 十堰市| 灵宝市| 独山县| 南靖县| 攀枝花市| 五莲县| 垫江县| 瑞金市| 稷山县| 温泉县| 湛江市| 汤原县| 镇宁| 罗江县| 星子县| 搜索| 宁津县|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