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臨近農歷年末,又有新發行的債基賣爆了。18日,平安基金公告稱平安鑫惠90天持有期啟動比例配售,累計的有效認購申請金額已超過本次募集總規模上限30億元。
去年第四季度起,隨著權益市場的大幅震蕩,債基憑借穩健的收益備受青睞。僅去年12月份以來,就有人保民享利率債、民生加銀瑞怡3個月定開、博時錦源利率債等9只中長期純債基金募集超50億元。
從收益來看,上述多只產品成立以來均保持正收益。博時錦源利率債自去年12月13日成立至今,回報率為0.62%,鵬揚淳旭自去年12月19日成立至今,回報率為0.69%。

不過,2024年以來,已經有機構資金選擇將債基“落袋為安”。公開資料顯示,截至1月17日,已經有18只債基宣布提升凈值精度,以應對大額贖回。
以景順長城中債1-3年國開行債券為例,1月12日,該基金C份額公告稱于1月11日發生大額贖回。該C份額成立于2020年6月,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規模為2.25億元,加上A份額的0.81億元,總規模約3億元。該基金2023年三季報顯示,該基金存在單一投資者持有份額比例達到或超過20%的情況,全部份額由兩名機構持有人持有,持有份額分別為2.22億份和8000萬份,占比分別為73.53%和26.46%。
多位公募人士仍表示看好債市投資行情。談及資金對中長期純債基金的青睞,萬家基金基金經理陳奕雯表示,債券市場今年震蕩上漲,中長期純債基金的收益情況整體較好,持有體驗相較權益類產品更好,因此受到市場的青睞。
“銀行自營、理財、保險等資產對純債產品均有配置需求,也從中獲得了相對穩健的基礎投資收益。”陳奕雯稱。
平安基金固收投資中心執行總經理周恩源表示,2024年GDP增長目標或在5%左右,預計2024年債市收益率運行區間總體仍處于2023年的高低點之間,總體偏震蕩,需要關注市場結構變化的影響。市場結構變化主要的影響是大行資產負債表壓力較大,中小行資產負債表壓力較小,非銀資產欠配。最終可能表現為收益率曲線偏平坦,信用利差被壓縮。
利率策略上,周恩源建議可選擇中短端中性配置+長端網格交易;信用策略上,欠配現象持續,在控制好信用風險的前提下,底倉重視中短端的票息價值;利率策略上,在城投供給下降的情況下,金融債的配置需求可能上升,關注結構性機會;轉債策略上,重點把握結構性機會,采用“啞鈴”策略,偏股型優選產業趨勢成長,低價券深挖經營改善標的,做標的擴散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