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業評論 樂頡
編輯 | 葛偉煒
1月5日晚間,美特斯邦威公告,董事長胡佳佳因個人原因提交辭呈,將辭去包括公司董事長在內的一系列職務,之后僅作為公司總裁繼續參與公司經營。
聯系去年11月,“美邦人”公眾號發文表示公司創始人周成建將重新回歸業務。一切似乎都指向,美特斯邦威這個曾經的國民級服裝品牌,要迎回自己的創始人,再次“奮力自救”了。
不同于其他“二代敗家”后,不得已的讓位,胡佳佳在美邦的努力多少有點盡心竭力卻無力回天的悲涼味道,其實這悲涼正折射出中國休閑服飾行業10多年經歷的深刻變革。
那些年我們愛過的美邦
“二代”胡佳佳,自2011年碩士畢業后,就在美邦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2016年11月起擔任公司董事長徹底接管公司至今已有7年。
七年間,胡佳佳傾力打造品牌年輕化的形象,升級供應鏈和線下渠道,耕耘ME&CITY、MooMoo、ME&CITY KIDS在內的幾大系列子品牌,邀請關曉彤、宋威龍等人氣明星代言。
盡管如此,依舊難掩品牌頹勢,公司不但營收出現大幅下滑,凈利潤也在2019~2022年四年間連續出現虧損。2020年6月28日,因為美邦租金未付,胡佳佳本人被限制了高消費。
事實上,胡佳佳接手的本就是一個“爛攤子”。
早在2013年,受到ZARA、優衣庫、H&M等一眾國際快時尚大牌沖擊的美邦,已經出現了凈利潤的“腰斬”,從上年的8.5億元下降到4.05億元。
更致命的是,美邦的“上網”之路屢屢遇挫,在淘寶發展最迅猛的那幾年,美邦選擇自建平臺,先是“邦購網”,再到“有范App”,砸了幾個億,結果都是潦草下線。
不僅如此,面對快時尚的行業潮流,美邦也選擇性地無視,早在2010年,美邦服飾庫存就高達25.48億元,占總資產的30%,可是周成建在2014年依舊狂妄地表示:“今天任何一家企業靜態有多少庫存并非是企業致命的挑戰,再多30億,中國市場巨大,也很容易一年就消化掉。”
再有就是,美邦對品牌矩陣建設的相對忽視,特別是對童裝子品牌MooMoo的相對忽視,讓森馬通過巴拉巴拉完成了對美邦的全面超越。
在供應鏈、擁抱電商的速度、品牌調性的更新上,美邦全方位地比競爭對手慢了不止一拍,最終導致其一步一步走下神壇,而這些問題都與創始人周成建脫不開關系,只是在“二代”胡佳佳上任后才爆發了出來。
再后來的故事,就更顯尷尬了,幾乎消失在年輕人購物選擇中的美邦,大約只有兩種時候能喚起大家對它的記憶,一個是走在某些城市的步行街上,會發現店面浩大,卻異常冷清的美邦門店,那是“步行街之王”駱駝瘦死時最后的余輝;另一個就是偶爾在新聞中看到,美邦賣樓回血、賣股自救,這恰是“不走尋常路”的美邦迫不得已的走投無路。
蛋糕都去哪兒了?
美特斯邦威的逐步沒落,企業自身的問題當然是主要原因,但更深層次的是整個中國休閑服飾行業都在受到多方擠壓。
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受到了國際快時尚巨頭的沖擊,可是巨頭們這些年的日子也都不好過。H&M、ZARA、GAP等一眾國際快時尚巨頭不約而同地收縮自己的店鋪數量,特別是關閉一些原本位于一二線城市核心地段的旗艦店,比如,2023年年初ZARA關掉了上海南京西路具有地標意義的門店,6月H&M關掉了位于三里屯的門店。
當然,獲利的也不是國內傳統休閑服裝品牌。美邦的老對手森馬從2019年開始,營收就一直處于停滯狀態,甚至還略帶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只有88.98億元,同比微跌0.5%。
然而,從服裝市場整體增速來看,去年1~10月份,我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達到11126億元,同比增長10.2%,整個服裝行業呈現顯著增長態勢,那么蛋糕究竟被誰分走了?
一方面,隨著整個電商產業的發展,一眾依托各大電商平臺成長起來的年輕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能說出名字的有茵曼、韓都衣舍等,但更多也更重要的是那些說不出名字的品牌,它們或深耕于特定的服飾品類,比如lo裙、JK、漢服,滿足特定粉絲群體的特殊需求;或借鑒快時尚的成功經驗,利用中國發達的產業鏈資源,打造更便宜而又不失時新的小眾店鋪。配合上絢麗的圖文、短視頻、直播展示,成百上千的新興品牌承接了過去屬于“美邦們”的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隨著社會審美潮流的變化,其他品類的服飾也開始搶占休閑服市場,最為顯著的是運動服飾休閑化,讓各大運動品牌得以獲得更大的市場。
典型的例子是lululemon,這個靠瑜伽服起家的運動巨頭,一邊鉚足了勁兒推廣“瑜伽褲日常穿”的理念,一邊在2023年9月推出自己的首個休閑膠囊系列Casual,針織衫、夾克、A字裙等一眾休閑服飾應有盡有,社交平臺上隨即出現了諸如“可以跑步的西褲”“這還是你認識的lululemon嗎”之類的熱門話題。
lululemon Casual,圖源lululemon官網
美邦還有未來嗎?
在整個休閑服飾市場競爭越來越分散,各方勢力都想來分一杯羹的大背景下,我們還有可能期待美特斯邦威“王者歸來”嗎?抑或說,我國的休閑服飾行業還有可能出現巨頭性企業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看看深陷危機的美邦最近都在做什么——積極補課,大力加碼電商。
2023年6月,美特斯邦威成立兩家直播公司;7月將電商總部放在電商直播產業極為發達的杭州濱江區;9月在抖音開啟主題為“國貨春晚 抱團取暖”的國潮風直播,同蜂花等國貨品牌聯動的同時,還扭起秧歌,直播間人數一度突破5萬,取得漲粉20萬的好成績;11月,全力抓住雙11的機會,天貓旗艦店銷售額同比增長269%。
看起來,美邦的上述改革舉措,已經初顯成效,困境反轉指日可待。但是從目前的財務數據來說,下這個結論還為時尚早。
2023年前三季度美邦服飾的營收只有8.37億元,同比下降13.49%,證明銷售端依舊疲軟,雖然凈利潤達到4164萬元,同比扭虧,但這主要來源于租金和人力成本的下降,說白了是業務收縮所致,其扣非凈利潤依舊為負數。
中肯地說,美邦選擇積極擁抱電商,肯定是一步好棋,或者說是一步必須要走的棋,但是光靠這一招,不說再現輝煌,就是把美邦拖出虧損泥潭都有困難。
那么美邦還能做什么?
首先,存貨的解決要有突破。美邦的庫存問題依舊嚴重,2022年美邦的庫存周轉率為1.04,對比森馬是1.99,太平鳥是1.91。而且看財報不難發現,美邦的庫存周轉率逐年下降,從2013年的2.44,一路來到2022年快要跌破1的水平,這里面肯定有銷售端不斷萎靡的原因,但是整個供應鏈模式也確實需要升級。
這些年,先有快時尚品牌,后有比快時尚更快的SHEIN,它們賴以成功的小批量、多款式、多批次生產的柔性供應鏈模式很值得借鑒,能夠幫助企業快速降低庫存,增加壓中爆款的概率。
圖源SHEIN官網
再有,要更重視品牌矩陣的打造,過去簡單的西化設計、日韓風格,加上低廉的價格就能讓消費者滿意的時代早已過去,服飾越來越多地承載著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個性表達的需求,這就需要更多的子品牌或產品線來滿足。
最后,現在公域流量越來越貴,要想獲得更多關注,需要更重視DTC(Direct to Consumer)模式,通過直接面向消費者,將增長握在自己手上。
巨頭Nike就將自己2022年的業績增長,歸功于其占比不斷上升的DTC業務,并認為這會是公司未來主要的增長引擎。
美邦或者其他服裝品牌想要走好DTC,一方面需要公司進一步擁抱線上渠道,建立自己的私域社群;另一方面也要轉變線下店的定位,從過去的銷售主陣地,轉變為兼具體驗功能的體驗店,把DTC的外延下探到門店場景中,從而形成線上線下聯動的經營體系,提升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
在美邦鼎盛之時,周杰倫曾創作了《她的睫毛》作為美邦的廣告歌,歌詞中用“沒有預兆,出乎意料,竟然先對我示好”,來營造甜度超標的戀愛氛圍。現在的美邦人或許早已無心再聽這樣歡快的曲子,但是美邦的確需要一些“沒有預兆,出乎意料”的變革,才有可能再次看到市場的“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