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戴晶晶
2023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數據出爐。
1月18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全社會用電量約9.2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
這超過此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期。該機構曾預計,2023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9.1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左右。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278億千瓦時,同比增11.5%;第二產業用電量60745億千瓦時,同比增6.5%;第三產業用電量16694億千瓦時,同比增12.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3524億千瓦時,同比增0.9%。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定義,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以及建筑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根據已發布的去年前11月用電量數據計算,12月全社會用電量856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用電量分別同比增10.5%、8.3%和22.7%。
去年12月,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較前一個月下降1.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則為全年最高。

用電量常被稱作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能夠反映經濟運行特點。
去年全年, 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分別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9%、65.85%、18.1%和14.66%。
經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23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同比增4.1%、第二產業同比增4.7%,第三產業同比增5.8%。
根據計算,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7.1%、28.3%和54.6%。
今年以來,國內服務業和消費恢復較快,第三產業生產回升速度突出,刺激用電量大幅增加,全年多數月份用電量增速在10%以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2.5%,拉動GDP增長4.3個百分點。
但在全球經濟整體萎靡的情況下,中國的凈出口承壓。2023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1.4%,向下拉動GDP0.6個百分點。
對全社會用電量影響較大的,是占比最高的第二產業。全年來看,從6月起,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呈上升趨勢,于11月達到年內第二高。
“去年,工業、建筑業生產恢復加快,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2%,拉動經濟增長1.3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4%,拉動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趙同錄表示。
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則比上年增長4.6%,其中裝備制造業增長較快,增加值增6.8%,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2個百分點。
2023年,中國用電量增速連續四年高于GDP增速,即電力彈性系數大于1。

此前,有能源專家向界面新聞表示,受到疫情防控以及出臺的逆周期經濟政策等因素影響,“十四五”期間國內電力彈性系數不太可能小于1。但從中長期來看,“十五五”期間的電力彈性系數將回歸到1以下。
用電量增長速度與國民經濟總產值增長速度的比值,被稱為電力彈性系數,這用于評價電力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總體關系。
過去多年能源系統內部發生的變化,可能造成用電增速高于GDP增速。尤其在國家大力實施電氣化戰略的背景下,電力彈性系數大于1,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終端電氣化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