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餐網 周飛飛
編輯|洪君
“沒錢不要做餐飲,這個行業不是窮人干的。”
前不久,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在一場公開演講中這樣說道。
他反復強調:沒錢真的不要做餐飲,要開一個10萬的店,起碼得準備30萬;開一個50萬的店,手里就得有200萬,兜里的錢不夠,心就會發毛。
“做餐飲,如果沒有準備半年到一年的賠錢就別干。這個行業不是窮人干的。”杜中兵說道。
這段發言引發不少人的共鳴。一個明顯的事實是,餐飲創業的“顯性”和“隱性”的投資成本越來越高。現在還說餐飲是“低成本創業”項目的,十有八九是在“割韭菜”。
真實的餐飲投資門檻,10萬起步,百萬很常見
以前常說,窮人才干餐飲。很多老一輩的餐飲人,都是為了生計才干的餐飲,有錢誰干餐飲?
現在不一樣了。開店干餐飲的,大都不是窮人。
現在,開一家餐飲店需要多少錢?
以市場上一些熱門的品牌門店為例:開一家20平米的蜜雪冰城,投資要21萬元起步;一家50平米以下的喜茶門店,最少需要投資40.8萬元;奈雪的茶,單店投資98萬起;樂樂茶則需要30-50萬。
茶百道,一家門店最低投資28.7萬元;古茗,前期預算23萬元起;書亦燒仙草,15-22萬元。
△圖片來源:蜜雪冰城官網截圖
瑞幸咖啡,一家45平米的門店,前期投資預計41萬元;庫迪咖啡,6平米的店中店投資需7萬元。
張亮麻辣燙,單店按門店面積和所在城市不同,投資要20萬-50萬元;米村拌飯,投資一家門店要100萬左右,一線城市則需要投資120萬左右。
樂凱撒披薩,90-120平米的基礎版門店需投資70萬-80萬元,旗艦版門店則要120萬-150萬元。朱光玉火鍋館,一個縣級門店,建店成本240萬;一線城市門店比如深圳華強北店,建店成本900萬。
以上數據均來源于品牌官網、官方招商手冊,一些品牌對外預估的投資費用,還不包含房租、轉讓等費用。
可以看到,現在開一家餐飲店,投資大都要10萬起步,像火鍋、休閑餐飲這類,投資百萬的很常見。
投資得起一家店的,都不算“窮人”了,很多甚至可以說是“有錢人”。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確保創業者確實有足夠的資金實力開店,很多品牌在篩選加盟商時,明確表明要“驗資”,大白話就是“查身家”。
喜茶要求創業者要有100萬元以上資金或可變現資產儲備;奈雪的茶,單店合作需要提供150萬元的驗資證明,區域合作則要提供高達450萬元的驗資證明。
蜜雪冰城也有相應的驗資要求,并且根據開店的城市等級來確定。一位蜜雪冰城加盟商自述,他在三線城市開一家蜜雪冰城,驗資要求將近百萬。
樂凱撒要求驗資100萬元;瑞幸咖啡驗資標準為150萬元;專做西北面的大師兄,帶店加盟要求自有現金250萬元,城市代理驗資要求達1000萬元以上。
△圖片來源:大師兄官方賬號截圖
看到這里,很多人可能會說,不對呀,自己經常會看見一些“低成本創業”項目,“3萬開一家米線店”“2萬開一家自助小火鍋”“2萬開一家糖水鋪”……比比皆是。
事實上,這些所謂的“低成本創業”項目,也并非真的兩三萬就能開起來了。
比如,在某平臺上聲稱“2萬開一家自助小火鍋”的博主,2萬元僅僅是門店的房租、裝修等費用,他并沒有算上3.1萬元的店鋪轉讓費和1萬多元的設備采買費用,以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
投資一家10萬的店,手頭得有30萬
杜中兵在演講中說道,“做餐飲,你如果沒有準備半年到一年的賠錢,就別干。”
在他看來,要開一個10萬的店,起碼得準備30萬;開一個50萬的店,手里就得有200萬,兜里的錢不夠,心就會發毛。
投資一家50萬的店,如果家里有300萬,那創業者的心是踏實的,他可以跟整個環境對抗,就算出現沒有人吃,顧客不認、不買單等等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為什么要準備這么多錢?
這就涉及到一個很重要,但已經被很多創業者忽視的概念:養店期。
一家店能順利開出來,并不代表能順利地活下去。
開業后能持續爆火的門店并不多,大部分新店在經歷短暫的開業高峰期后,都會陷入低谷,需要一段時間培養門店的固定客群,等待生意拉升。
這期間,人工、原材料、水電等費用都要照常支付,而門店的營收,很可能還不夠支付這筆費用。
這一段經營不穩定的時期就是“養店期”,餐飲新店的養店期短則3個月,長達1-2年。
“近幾年來整個行業浮躁異常,不少餐飲老板沉浸在虛妄和自嗨中,有些人壓根不知道‘養店期’這個說法,成天夢想著一夜爆紅。但網紅餐廳只是個例,而不是常態,大多數能堅持存活下來的餐廳,都要經歷艱難的前期守店過程。”豪蝦傳創始人蔣毅曾如是說道。
蔣毅在成都做了十幾年餐飲,豪蝦傳剛開業時,也曾有3年時間生意都不太好,收入只能勉強維持開銷。
他在朋友圈寫道,自己曾見過不少在養店期陷入經營困境的餐飲店,有的開業47天沒一桌客人,有的甚至開業3個多月都沒客人上門。
△圖片來源:蔣毅朋友圈截圖
養店期,極其考驗資金實力。這期間,創業者如果沒有充足的后備資金,門店就沒有時間和空間做調整,很難堅持下去。
“驗資”成為品牌篩選加盟商的“公開標配”,原因也在于此。沒有足夠的錢支撐,新開的門店很可能連養店期都熬不過去,更別說賺錢了。
眼下,大量創業者涌入,餐飲競爭越來越激烈,新店的養店期也越拉越長。很多創業小白,往往沒有準備好度過養店期的錢,寄希望于三兩個月就能回本,結果往往是持續虧損,熬不到半年就關門了。
借債、貸款經營,往往沒有好結果
也許有創業者說,自有資金不足,去借錢再撐一撐,或者加杠桿搏一搏,等到餐廳盈利了,再還錢就好了。
現實總不如想象美好。
紅餐網在與眾多餐飲老板交流發現,借貸經營的創業者確實不少,但最終能把門店開下去的卻寥寥無幾。
長沙一位做烤肉的餐飲老板,去年5月的時候借了近40萬元開了一家店。開業半年多,門店每月的營業額還不能保本。10月后,生意更是一天不如一天,不久后就倒閉了。到關門時,她的店都還沒有回本。
在重慶經營一家小酒館的某老板,當時為了開酒館,將自己結婚時買的車拿去做了抵押貸。結果門店開業后生意始終不如預期,至今還在負債。“貸款、店鋪租金、人工,我們每個月不吃不喝都需要3萬。”該老板告訴紅餐網。
借貸經營,如果門店開業后生意不佳,很難再有資金進行調整,畢竟該借的都借了,該抵押的也都抵押了。
更重要的是,借貸經營會很影響創業者的心態,如果門店經營一段時間后,沒有達到預期,創業者很容易會陷入巨大的焦慮中,這樣的負面情緒不僅會進一步影響經營決策,甚至可能讓整個家庭都卷入其中。
蔣毅曾直言,如果餐飲老板舉債經營,而且債務已經接近甚至超出資產總額的一半,就應該立即止損,認虧出局。
“如果餐飲老板舉債數量達到資產的50%,那么最壞的結果還可以用資產抵押的方式來還債,然后還有剩下的10%來維持基本生活保障。這種情況下,至少創業者還有相對平穩心態,面對以后的生活。”
餐廳平均壽命越來越短,“窮人”很難承擔失敗的風險
眼下,餐飲創業的環境已經和過去完全不同了,創業者很難再憑吃苦耐勞的精神,或者是飯做得好吃的手藝殺出重圍。
開店的失敗率太高了。餐廳的平均壽命越來越短,創業失敗的風險越來越高。
早在幾年前,美團發布的一組數據就顯示,餐廳的平均壽命縮短到508天,不到一年半。
目前,盡管沒有明確的數據統計,但餐飲業的洗牌肉眼可見的殘酷,更新換代的周期更是不斷縮短。很多新開的餐飲店別說一年半,半年都熬不過去。
去年11月,紅餐網實地走訪了廣州多個商圈以及一些人群聚集的城中村,發現挨著倒閉的餐飲店一排一排的。不少餐飲旺鋪,一年換好幾個老板,單就這些店鋪來說,復合倒閉率高達300%-500%。
△城中村整排關閉的門店,紅餐網攝
回顧剛剛過去的2023年,烘焙、咖啡、火鍋等倒下了大批門店,其中很多就是剛剛開業不到半年的新店。
營銷專家小馬宋曾說,創業最好不要把身家都押上。他以加盟喜茶為例,指出如果投資者把40萬元的開店費和100萬元現金(喜茶的驗資要求為100萬元)都賠進去,也不會傷筋動骨,那或許可以開。
富人手里有足夠的資金,虧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可能都不會傷筋動骨,還有重新再來的機會。但是對于“窮人”而言,幾十萬可能是全部身家,甚至是負債的家當,一旦打水漂后果往往很難承受。
此前鄭州一餐飲老板生意落敗,選擇燒炭自盡。去年一龍蝦店老板深夜崩潰砸店,因為賺的錢還不夠付房租。種種事件令人唏噓,也再一次提醒:創業有風險,入局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