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彈財經 段楠楠
編輯 | 馮羽
1月15日,大型券商廣發證券調整了融資融券償還規則,讓廣發證券再度受到資本市場關注。
此前,因為股權爭奪大戰,廣發證券備受投資者關注。近幾年,圍繞廣發證券股權爭奪大戰的硝煙一直未曾褪去。
近日,廣發證券發布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吉林敖東通過深交所增持了廣發證券A股47.09萬股。過去一年多時間內,吉林敖東在港股和A股累計增持廣發證券3170.54萬股。此外,吉林敖東計劃繼續增持廣發證券。
通過不斷增持,吉林敖東已經逐步拉開與“廣發三寶”另外兩名股東遼寧成大和中山公用的差距。截至目前,遼寧成大和中山公用分別持有廣發證券17.94%和10.34%股權(包含持有的H股)。
除吉林敖東外,遼寧成大過去幾年也在不斷增持廣發證券。作為大型券商,廣發證券為何會引來“廣發三寶”的股權爭奪大戰,公司控制權又將如何歸屬?
1、股權遭瘋搶,管理層超時“服役”半年
早在2006年,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已經是廣發證券前三大股東,吉林敖東更是廣發證券發起人之一。彼時遼寧成大是廣發證券第一大股東,持有廣發證券27.31%股權,吉林敖東和中山公用分別持有廣發證券27.14%、15%股權。
2010年,廣發證券借殼S延邊路上市,由于增發股份和在香港上市緣由,“廣發三寶”持有廣發證券股權比例有所稀釋。
數據顯示,2015年6月30日,遼寧成大、吉林敖東、中山公用持有廣發證券股權比例分別為16.40%、16.33%、9.01%。
按當時廣發證券1500億左右市值計算,遼寧成大、吉林敖東、中山公用持有廣發證券股權價值分別高達246億元、245億元、135億元。
“廣發三寶”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對廣發證券的初始投資成本僅為5.18億元、4.62億元、3億元,該筆投資讓“廣發三寶”掙得盆滿缽滿。
除獲得投資收益外,廣發證券每年的分紅也讓“廣發三寶”受益匪淺。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0年至今廣發證券累計分紅超過277億元。
按股權稀釋后金額計算,遼寧成大、吉林敖東、中山公用累計獲得的分紅分別為45億元、45億元、2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廣發三寶”的歸母凈利潤基本來自廣發證券。
2022年,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81億元,12.24億元,10.72億元,投資收益分別為16.37億元、15.70億元、8.86億元,投資收益占歸母凈利潤的比例分別高達91.91%、128.27%、82.65%。而“廣發三寶”投資收益基本來自廣發證券。
嘗到甜頭以后,“廣發三寶”也對廣發證券不斷進行增持。據不完全統計,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2016年以后對廣發證券增持金額分別約為38億元、19億元、14億元。
截至目前,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分別持有廣發證券20%、17.94%和10.34%股權。近期吉林敖東增持速度加快,其持有廣發證券的股權比例已經和遼寧成大、中山公用拉開差距。
目前,吉林敖東是否有意控股廣發證券還不得而知。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廣發證券現任董事、高管在2023年6月已經達到規定任職期限。但廣發證券一直未舉行換屆選舉,現任董事以及管理層已經超時“服役”半年。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曾對媒體表示,未能如期舉行換屆選舉,可能是主要股東持股比例比較接近,權利分配未達成一致所致。
目前,廣發證券股權爭奪大戰仍在持續,未來誰能獲得公司控股權,「子彈財經」將保持關注。
2、成長性被證偽,廣發證券被市場“拋棄”
雖然廣發證券被“廣發三寶”頻繁增持,但未能阻擋公司股價下跌。自2021年12月公司股價見頂后,廣發證券股價便陰跌不止。
截至2024年1月16日,廣發證券報收13.9元/股,較2021年12月的25.89元/股下跌超46%,區間跌幅在券商板塊中排名前列。
廣發證券跌幅如此之大,與公司股價在2021年遭到暴炒有很大的關系。2021年,券商財富管理大火,廣發證券因此受到資金追捧。
所謂財富管理,指理財機構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設計出一套全面的財務規劃,以滿足客戶不同階段的理財需求。
公募基金作為個人資金最大承接方,在2020年、2021年兩年業績迎來爆發。數據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為19.89萬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34.7%。2021年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再進一步,整體規模達24.8萬億元,增速為24.69%。
作為頭部券商,廣發證券持有公募基金排名第一的易方達基金22.65%股權,另外,廣發證券還持有行業排名第二廣發基金54.53%股權。數據顯示,2021年易方達基金實現凈利潤45.35億元,同比增長64.92%,廣發基金實現凈利潤26.07億元,同比增加42.95%。
由于旗下基金公司業績大爆發,2021年8月廣發證券開啟上漲,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內,廣發證券股價漲幅超過80%。
雖然旗下公募基金業績爆發,但廣發證券本身業績無起色。2021年,廣發證券實現歸母凈利潤108.5億元,同比增長8.13%。
股價短期遭遇暴炒,加之業績增長未兌現,2022年廣發證券股價下跌35.15%。由于公募基金發行遇冷,易方達基金和廣發基金凈利潤2022年分別同比下滑了15.38%、18.1%。2023年上半年,易方達基金與廣發基金凈利潤再度雙雙下滑。
財富管理業務成長性被證偽,市場對廣發證券也不再熱衷。2023年,廣發證券在2022年股價大跌的基礎上,再度下滑5.79%。
從過去兩年公募基金的業績表現來看,財富管理業務并非是能持續穿越周期的成長性業務。公募基金的收益,很大一部分也要看國內資產的收益率,尤其是以A股為主的風險資產。
近兩年,A股表現萎靡,公募基金資金管理規模以及凈利潤雙雙下滑。由此可見,財富管理終究是靠天吃飯,廣發證券想要憑此業務崛起還為時尚早。
3、投行業務劣勢明顯,重組或成唯一出路
從經營規模來看,廣發證券是券商行業第一梯隊的證券公司。按2022年營收計算,廣發證券在行業內排名第8,公司近幾年也希望能擴大經營規模,以實現行業排名上升。
由于券商同質化經營較為嚴重,廣發證券想要實現超越并不容易。因此,廣發證券也在積極謀求轉型。
與其他券商類似,廣發證券把旗下主要業務分為四類,分別為財富管理、投資管理、投資銀行以及交易及機構四部分。
其中財富管理以及投資管理業務是廣發證券的核心業務。2022年,廣發證券財富管理業務以及投資管理業務收入分別為111.02億元、99.43億元,占公司收入比例分別為44.17%、39.57%。
圖 / 廣發證券2022年財報
所謂財富管理,其實只是證券公司傳統業務的新包裝,主要還是傳統的經紀業務以及融資融券業務。
2022年,廣發證券財富管理111.02億元收入有58.45億元來源于經紀業務,來源于融資融券利息收入為41.01億元,這兩項業務占公司財富管理收入比例接近90%。因此,廣發證券財富管理業務能否增長還要看經紀業務以及融資融券業務增長情況。
但不管是經紀業務也好,還是融資融券業務也罷,都是“靠天吃飯”。A股行情好時,廣發證券財富管理收入上升,A股行情下跌時,廣發證券財富管理收入下滑。
以近兩年廣發證券財富管理收入為例,2021年A股整體行情向好時,廣發證券財富管理收入高達136.5億元,同比增長12.04%。2022年A股向下時,廣發證券財富管理收入為111.02億元,同比下滑18.67%。
其它大型券商財富管理業務也大同小異,因此,廣發證券想要憑借財富管理業務實現排名的超越并不容易。而公募基金管理業務也隨著易方達基金和廣發基金的業績下滑未達預期。
此外,與中信建投、華泰證券等同規模的大型券商相比,廣發證券投行業務存在明顯短板。
2020年,廣發證券因為康美藥業造假案,被監管機構處以暫停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12個月的監管措施。
受此影響,廣發證券大量IPO以及再融資項目被暫停,投行工作人員大量流失。2020年至2022年,廣發證券投行業務收入分別為6.63億元、4.36億元、6.02億元。
作為對比,同等規模的中信建投同期投行業務收入分別為58.43億元、55.28億元、58.38億元。廣發證券僅幾億元的投行收入,在大型券商中墊底。
在全面注冊制背景下,各大券商都在積極發力投行業務。但由于被監管層處罰,廣發證券投行業務已經遠遠落后于競爭對手,再想重新發力追趕并不容易。
對于廣發證券而言,在公募基金業務以及財富管理業務全面下滑影響下,想在經營規模上反超競爭對手非常困難。相對于其他大型券商,失去投行業務的廣發證券劣勢更加明顯。
廣發證券想要取得排名晉升,靠常規經營已經很難實現。目前監管層鼓勵、支持大型券商重組、并購,或許公司只有通過并購、重組,才能實現質的飛躍。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