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ech星球 任雪蕓
2024年元旦假期第一天晚上,高合汽車在飛書發公告稱,取消員工的餐補、交通補貼、公司班車等福利。“但第二天就撤回了”,高合的一位在職員工周明告訴Tech星球。
此事的發酵,加劇了高合內部氛圍的緊張。周明說:“因為輿論聲勢太大,誰在群里截圖錄屏,都會被放到群里通報。”在溝通中他也表示自己很緊張,“最近公司嚴查我們對外的溝通。”
但事實上,這種微妙的變化很早就在高合內部開始顯露端倪。
2022年高合汽車全年僅交付4520輛,相較2021年,同比僅增加了283輛。2024年初,當其他車企接連公布2023年銷量數據時,高合汽車卻選擇了沉寂。其最近一次公布月交付量停留在了去年 11 月,HiPhi Y車型10月交付1606臺,此后,官方再未公布過交付成績。
高合月銷量的官方信息就此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這個成立之初就選擇主攻高端豪華細分市場的品牌,“欠供應商錢”“取消員工福利”“即將倒閉”等傳言,近期再次引起大眾關注。
高合對此發布聲明稱,公司運營一切正常,研發、生產、營銷、交付等各項工作正常推進。并且,高合目前也已經向公安部門報案,要讓那些對公司聲譽構成影響的人付出相應的代價。
但在高合汽車內部員工看來,“公司運營一切正常”的回應下,掩蓋了高合存在的不少問題。周明告訴Tech星球,“我已經開始在看新工作了。”
01 訂單量減少,工廠開工不足
車企銷售不力傳導至內部,最直接影響的是生產端。
“在2023年10月份之前,高合位于鹽城的工廠一天的產量是80臺”,周明告訴Tech星球。這種不溫不火的狀態,讓他和同事認為可以持續下去,在這個訂單量之下,高合能夠維持正常的運轉,但去年10月份的一場裁員打破了這個現狀。
“實習生基本全裁,正式員工也裁了一小部分,但具體數量不好說”,另一位高合員工驗證了周明的說法。對于這次裁員,高合方面曾回應稱,公司業務結構調整,出現人員流動都是常規管理工作,所謂大規模裁員不存在,各類數據比例是造謠信息。
也是從那時起,周明發現內部的銷售訂單變得越來越少。“從10月份裁員之后,直到今天的訂單就很少,一天80臺都不到了。”
對于車企來說,訂單量是現金流和利潤的來源,訂單量減少意味著企業難以實現規模效應,導致企業周轉困難。
一位新能源汽車品牌項目經理告訴Tech星球,“一個2000人左右的制造基地,按照15萬的車來進行計算,每個月的生產量不能低于3000臺,否則連這個基地的運營成本都難以覆蓋。”
“我們團隊現在一個月生產的時間,加起來大概在一周左右”,周明表示,訂單的低迷導致開工時間縮短,直接影響到了一線員工的收入。
1月12日到1月15日,周明所在的工廠宣布放假,四天的時間中兩天是周末,兩天是工作日,公司要求周明這些一線生產員工用今年剛下來的年假來抵工作日這兩天的休息。“但這并非我們自愿的”,周明表示無奈。
更讓他感到無奈的是收入的下滑,“一個員工的底線就是薪資,現在我們只能拿到一個固定的底薪了,加班費發不下來。”相似的煩惱也出現在另一位高合員工身上,他告訴Tech星球,“報銷都變得很慢,感覺到公司好像是沒什么錢了。”
不過,在高合的銷售一線,多位員工則表示處于正常運轉狀態。
探訪高合北京望京門店時,Tech星球發現,相較于其他新能源品牌,這里客流相對稀少。一位銷售表示,門店的試駕、銷售、交付工作都是正常的,“網絡上的傳言也不是我們該處理的。”
Tech星球所咨詢的多家門店員工都提到,目前在售的車型交付周期在4到8周左右。但在社交平臺上,多位用戶表示交付周期出現了后延的情況。“我的車說4-7周可以交車,但已經10周了”,一位下了定金的用戶表示。
而在“倒閉”傳言流出之后,一線銷售們也明顯感受到了游說客戶的阻力在增大。“之前我手里有幾個目標客戶,但最近傳聞出來之后,我聯系了一圈,他們有的表示要再等等,有的則直接說不考慮高合了”,上述銷售人員表示。
02 豪華高端盛名之下
“我們創造作品,而不只是生產商品”,這是高合創始人丁磊曾公開講過的創業理念。
這位創始人的底氣來自于在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經歷。他從上海大眾到上海通用,再到主導引進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浦東新區。在外界看來,經驗豐富的丁磊走上造車之路是情理之中。
但相比打造 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系統)、智能座艙、輔助駕駛等核心技術,丁磊所選擇的路線則是用“豪華”去構筑一個科技故事,以酷炫的硬件配置和高昂的價格來體現豪華屬性。
此前,高合汽車官方曾發布過一篇名為《一圖讀懂HiPhi Y合作伙伴》的推文,其中列舉了30家國內外供應商。“從三電系統、車機交互,到音響和座艙體驗,這個品牌的核心技術基本都依托于供應商之上”,一位行業人士表示。
2022年7月,高合曾遭遇50位車主的聯名維權,車主稱HiPhi X在宣傳資料中稱其音響是“Meridian 英國之寶品牌音響”,音響罩標注的LOGO也是MERITDIAN,但拆解后卻發現,音響是一個國產品牌。
隨著其他造車新勢力品牌的成熟,專屬于高合的豪華硬件開始出現在競品身上,蔚來、極氪、阿維塔、問界、智界、騰勢的主力產品都入侵到了高合的陣地,這就直接導致了高合品牌的下行。
更不樂觀的是,由于缺乏自研的核心部件,高合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并不高。“擔心高合沒錢付尾款是我們供應商的常態,所以我們經常會催款”,一位零部件供應商表示。
目前,高合共有三款在售車,HiPhi X、HiPhi Z和HiPhi Y。X售價區間為57萬元-80萬;Z售價51萬元-63萬元;Y售價區間為33.9萬元-45.9萬元。
此外,在今年1月11日,高合旗下超跑車型HiPhi A在澳門門店進行了展示。
以高合HiPhi X來看,自2021年5月開啟交付,同年8月躍居50萬以上豪華電動車銷量榜第二名,9月超越Taycan成為此細分市場的銷冠。但2023年HiPhi X的銷量急劇下滑,前5個月累計上險數為383輛。而在8月至10月,上保險量則掉到了個位數,分別為5臺、9臺和4臺。
低迷的銷量下,曾經打著高端名義給車主的承諾出現了折扣。一位車主吐槽:“之前說好的后期給我免費升級到120電池,但都一年多了,根本沒有任何消息,之前的銷售也不知道換了多少人了。”
近日外界紛爭頗多,但在和車云網對話時,丁磊稱高合還是會按照既定的戰略打。他說:“我們認為我們走高端品牌帶來的就是高端技術,高端技術也會匯聚高端的資源、人才、供應商。”
03 “造血”與“輸血”兩難
“也許丁磊賭得起,但別人不行”,一位供應商提到,去年服務高合的項目款項還沒結完。與此同時,另一位零部件供應商則表示,盡管制造業存在拖欠是常有的現象,但聽到高合的傳言消息后,上游的不少供應商還是會慌,“趕緊收賬是當下供應商們最緊要的事情。”
據天眼查顯示,當前高合汽車母公司華人運通與翌擎智能存在服務合同上的糾紛。翌擎智能成立于2016年,專注于智能網聯汽車和汽車數字化營銷等領域,寶馬、長城、吉利等汽車公司均是其客戶。
上述行業人士告訴Tech星球,這種情況下,高合面臨的處境會更加艱難。“當銷量不能成為其存活的根基時,它必須要有更直接的資金來源。”
事實上,從2017年成立至今,高合的融資屈指可數。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之前,高合只在2021年11月獲得過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50億元的授信支持。
2023年年中時,沙特投資部和高合汽車母公司華人運通簽署了一項價值210億沙特里亞爾(約合人民幣399.29億元)的協議,雙方將成立從事汽車研發、制造與銷售的合資企業。
但一位高合員工表示,并沒有在內部聽說過中東投資已經到賬的信息。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去年11月至今,高合汽車也未再披露與沙特方面合作的最新進展。
此前,丁磊也曾對外表示,華人運通有來自美國的原始資本,還有政府投資,暫時沒有啟動社會私募的計劃,也不會有A、B、C、D數輪的融資。但早在2022年3月時,彭博社曾發布消息稱,高合的運營主體華人運通考慮最早于2022年在港股上市,擬募集不超5億美元資金。
在眾多傳言背后,根據公開信息,當下尚未有資金為高合進行“輸血”。“在造血能力不足和缺乏外部輸血的情況下,很難說高合的命運將走向何方”,上述行業人士表示。
周明告訴Tech星球,去年10月份的時候,高合曾在內部推動了一波裁員,被裁的人能拿到N+1的賠償。當時,周明相比擔憂更期待被裁,“我就在祈禱,希望能把我裁了,這樣還能賠我一些錢。”
但結果最終未如他所愿,而也正如周明所擔心的那樣,錯失了那一輪被裁賠償的機會后,他當下的工作和公司的命運被就此綁定,更加惴惴不安。
(文中出現人名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