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財經無忌 蕭田
在“降價不降配置”的當下車市,奇瑞旗下不久前上市的星途星紀元ES可謂是又一次卷上了天花板。
除了諸多“黑科技”賣點外,星紀元ES還有一個讓許多人眼前一亮的配置——全系標配IAS智能空氣懸架+CDC電磁減振系統,最低配只要22.58萬起。
把百萬級豪車才有的配置下放到30萬以內的價格區間,可以說,奇瑞一舉撕開了空氣懸掛價格新低的口子。
實際上,近年來,自主新能源品牌紛紛成規模使用空氣懸掛,助推空氣懸掛經歷一場由高端走向大眾的技術平權蛻變。
自2017年蔚來ES8起,到理想L8/L9、小鵬G9、極氪001/009、嵐圖Free/夢想家、高合等車型,中國品牌搭載空氣懸架的入門車型指導價不斷下探。
問題也隨之而來,為何空氣懸架會從“奢侈品”的象牙塔中走下來,這背后的邏輯又是什么?
1、空氣懸掛從“高端”走向“平民”
1998年,梅賽德斯-奔馳推出當時的新一代S級轎車,產品一個最大亮點就是用全新的空氣懸掛系統取代了傳統的鋼制彈簧和液壓懸掛系統。
這一創新被視為具有“劃時代意義”。
此后,寶馬、奔馳、保時捷、賓利等品牌豪華車都用上了空氣懸掛,比如,寶馬7系、奧迪A8、奔馳S級、路虎攬勝等均配備空懸,它們的起售價分別為82.8萬元、82.89萬元、94.68萬元、142.8萬元。
空氣懸掛之所以備受高端豪華車企青睞,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40萬元以內主銷產品的懸架系統,一般是由螺旋彈簧和減振器組成,被動地進行受力緩沖和反彈力消減,一旦出廠就不能調節。反觀空氣懸架可以調整空氣彈簧的空氣量和壓力,改變彈簧硬度和長度,實現車輛底盤的升高或降低,產生不同的舒適感和操控性。
例如,配置了空氣懸掛的汽車可根據不同路況,對空氣彈簧進行充氣或放氣,以達到平穩行駛的目的。在高速路面行駛時,可以將懸掛變硬,提升車輛的高速穩定性;而在低速顛簸路面行駛時,可以將懸掛調軟,提升車輛的舒適性和通過性。
近兩年,中國車企開始更多涌現對空氣懸架的需求,空氣懸架的應用車型和價格也在一探再探。
在2018年前,BBA群體中配備空氣懸架的車型價位要60萬元起,直到蔚來ES8出現將價格下探到新低,44.8萬元配備空懸;2021年6月,嵐圖推出的嵐圖Free再將價格下探到33.4萬元;2023年2月,售價31萬元起的智己LS7正式上市,標配空氣懸架;奇瑞星紀元ES全系標配空氣懸架,最低配才22.58萬起,更是創下新低。
浙江孔輝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郭川在近日的一場論壇上表示,“2025年很可能出現售價不超過20萬標配空氣懸架的車型。”
可以預見的是,在“量增價降”的大趨勢下,空氣懸掛只存在高端車型配置的將會成為歷史。
2、從“功能機”到“智能機”,被重構的汽車產業鏈
有心人也會發現,隨著理想、蔚來、極氪、嵐圖等品牌紛紛用上了往日“高高在上”的空氣懸架。一時之間,空氣懸架似乎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標配”。
客觀上來說,對于新能源車來說,搭載空氣懸架確實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般而言,新能源汽車因為裝備了大質量的動力電池,比同級傳統燃油車約增重30%-35%,這讓車軸的負荷也更大,傳統的彈簧與減震器已經很難滿足新能源汽車對于減震及舒適性的需求,空氣懸架系統自然成為最優解決方案。
前文提到,空氣懸架可以將底盤進行升降,既可以在上下車、高速行駛、通過限高時降低車高,也能夠在需要通過性的情況臨時增加離地間隙,并且舒適性也更好。
從深層次上來說,新能源車搭載空氣懸掛是中國車企從電動化邁向智能化的必然結果。
近年來,汽車電動化的產業浪潮已經呼嘯而過,電動化階段基本完成。
乘聯會預計,2023年我國新能源車滲透率約35.8%;2023年11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62.1%。電池、電機等電動化技術愈發成熟,在電動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電池安全和續航不再是困擾新能源車用戶的痛點時,電動化的紅利就基本上被吃完了。
智能化也就成為了決定比賽的勝負手。
近期發布的新車型均將智能化作為重點提升方向,如2023年11月廣州車展亮相的多款車型,包括理想MEGA、小鵬X9、“華為系”問界M9和智界S7、零跑C10、比亞迪海獅07等,發力方向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技術。
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汽車底盤也從傳統底盤、電動底盤到智能底盤進行發展迭代。
華泰證券在相關研究報告指出:“預計2025年國內智能底盤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億元以上,2023-2025年復合增長率達51%。”
尤其是過去一年,華為、小米等科技巨頭加入“戰團”,中國新能源汽車被注入更多“互聯網基因”,汽車智能化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
以汽車底盤來說,一輛汽車的底盤調校非常耗時耗力,極其考驗車企的相關技術積淀。
而空氣懸架的出現,一定程度上簡化底盤研發步驟,把大量工作從試車場帶到了電腦模擬,這不僅大幅縮短了整車研發周期,同時也讓“根基薄弱”的新勢力品牌繞開了傳統車企的優勢項,在自己的舒適區內與對手競爭。
更重要的是,隨著智能化的加入,整個空氣懸架將得到更好的開發。例如,車輛能夠根據車身攝像頭、雷達等對路面進行掃描,然后行車電腦根據反饋信息進行處理、判斷,從而對空氣懸架進行調校,整體表現更出色。
未來,電動汽車體驗的差異化主要來自于智能化系統,特別是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智能化的核心是算力、軟件和數據,硬件能力只是體驗的下限,軟件決定體驗的上限,更多的汽車產業鏈將被電動化和智能化重構。
3、誰能把空氣懸掛干到白菜價?
新造車勢能夠在平價車型上提供豪華配置上的空氣懸掛,離不開背后國產供應鏈的努力。
空氣懸掛具有較強的技術壁壘,“賽道”門檻高,過去數年里,空氣懸掛的產能也都掌握在大陸集團、威巴克、威伯科、AMK、采埃孚、通用、倍適登等國際Tier 1供應商的手里。
再加上,空氣懸掛技術本身在朝著體積更小、剛度可調范圍更大的方向進化,國外供應商一般都會優先供應給有規模量產的汽車廠商。
這就給國內主機廠商帶來兩個問題:其一,國外高端懸架供應商產量低,一般不愿意主動擴產,造車新勢力自身未達一定規模前,拿到產品遙遙無期,議價能力較弱;其二,因為在供應鏈談判中處于弱勢地位,弱話語權意味著幾乎沒有定制化、個性化發揮的空間。
東風嵐圖就曾與大陸、威巴克等國外供應商談合作,彼時的嵐圖是一家新車企,銷量還未起色,國外供應商對待新企業的態度一向是不敢冒險,報一個離譜的高價。
再比如,在去年理想“空氣懸架技術日”上,理想車輛工程副總裁劉立國回憶,當時理想曾找過大陸和威巴克,但大陸只賣全套的產品,車身、懸架其他的硬件都要按照大陸的適配。而威巴克對理想L9的月銷量持謹慎的態度,只愿意按照每月5000臺(每輛車需要1套,包含4個空氣彈簧)為理想供貨。
在此背景下,以新勢力為代表的車企創新商業模式,一方面,扶持一批本土空懸部件供應商;另一方面,通過“先打散,再集中”的方式,把空氣懸架的成本打下來。
此前,蔚來空氣懸架完全依靠大陸整個空懸系統供應,但通過逐漸拆分,比如將空氣供給單元小總成定點給了中鼎,同時又與保隆科技就空氣懸架展開戰略合作。
也正是在伴隨著核心部件國產化進程加快、中國車企適配空懸車型的增加及規模擴大,空懸系統的成本已顯著降低,從2020年前的1萬余元下降至現在的8000元左右。
而對于投資者而言,在新勢力品牌的帶動下,以孔輝科技、保隆科技(603197.SH)、中鼎股份(000887.SZ)等為代表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無疑是 “潛力股”。
孔輝科技的前身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郭孔輝源于2007年6月創辦的長春孔輝,從事整車動態力學性能技術服務業務十余年。
2021年6月,孔輝為嵐圖FREE成功開發并供貨空氣懸架系統,一舉結束了國內無乘用車空氣懸架系統前裝供貨資源的歷史。
目前,孔輝順利完成了10萬臺套空氣彈簧總成的量產交付,相繼收獲了嵐圖夢想家、理想L9、理想L7等量產車型的供貨定點。
唯一的遺憾,孔輝這家公司還未上市。
但另外兩家保隆科技和中鼎股份卻不失為優質的投資標的。
成立于 1997 年的保隆科技,歷經了7次創業,產品線從氣門嘴平衡塊、排氣管、熱端管到TPMS、傳感器、汽車結構件、智能駕駛系統再到如今的空氣懸架系統。
2012年,保隆科技前瞻性的瞄準了空氣懸架系統的市場機遇,積極開拓空氣懸架系統這一新興業務,空氣懸架項目正式立項,并開始組建研發團隊。
在這一過程中,保隆科技突破了國外技術壁壘,自主研發出空氣彈簧減振器總成、儲氣罐、高度傳感器、車身加速度傳感器、懸架控制單元(ecu)等一系列產品。
如今,保隆科技已是國內空氣懸掛、空氣彈簧領域的領頭羊,且是國內唯一一家拿到國際tier1項目的空氣彈簧供應商。累計獲得蔚來、極氪、奇瑞多個項目定點,預計到2025年,公司將具備年超50萬臺整車空氣懸架配套能力。
2023年前三季度,保隆科技實現營收41.55億元,同比增長29.2%;實現歸母凈利潤3.39億元,同比增長194.8%。其中,空氣懸架增長顯著,正在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
蓋世汽車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保隆科技空氣懸架系統國內乘用車市場占有率達到 21.3%,居市場第三位。
近日,首搭鴻蒙4.0車機系統的智界S7,成為了延續華為汽車銷量的又一新作,而保隆科技正是智界S7配套空氣懸掛總成系統的供應商。
而成立于1980年中鼎股份,最初以制作密封件起家,2016年,公司順應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國內的發展趨勢,拓展輕量化、冷卻及空懸業務,并于當年成功收購德國AMK公司。
AMK作為空氣懸掛系統高端供應商,為捷豹路虎、沃爾沃、奧迪、奔馳、寶馬等世界頂級主機生產商配套,此前生產的空氣供給單元在海外市占率超過60%。
在收購AMK后,中鼎股份重心放在反向投資以及海內外業務整合上,致力于推進空氣懸掛系統的國產化落地。2018年7月,AMK中國子公司安徽安美科成立,以AMK為基礎,中鼎股份現已全面掌握供給單元和控制程序核心技術,躋身全球空懸頭部陣列。
值得一提的是,中鼎股份空懸產品持續獲得主機廠認可,現已取得蔚來、東風嵐圖等優質主機廠訂單,國內市場加速推進。
2023年前三季度,中鼎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127.74億元,同比增長24.52%,歸母凈利潤8.76億元,同比增長16.70%。
據悉,AMK中國公司業務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時已取得國內多家造車新勢力及傳統自主品牌龍頭企業訂單,截至目前AMK中國已獲訂單總產值為100億元左右。
眼下,空氣懸架已經成為新款電動汽車的關鍵賣點,甚至在一兩年內,空氣懸架有望實現“白菜價”。越來越多的中國用戶將體驗到電控懸架的好處。
這無疑是新造車浪潮推動技術平權的典型標志。而在這之外,中國新能源汽車距離持續引領全球風向,無疑又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