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侯瑞寧
不到半個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兩家下屬公司先后在充電領域落下棋子。
天眼查APP顯示,1月12日,中石化萬幫新能源(江蘇)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萬幫)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發電、輸電、供(配)電業務;集中式快速充電站,充電樁銷售;機動車充電銷售;電池制造與銷售等。
企查查顯示,中石化萬幫由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0%;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幫數字能源)持股30%。
此次合作可謂強強聯合。中石化是中國最大成品油銷售商,加油站數量超過3萬座,擁有龐大的網絡優勢、品牌優勢和資本優勢;萬幫數字能源則是國內充電樁巨頭,在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研發制造、智能控制、物聯網、大功率定制等研發方面能力突出。
星星充電是萬幫數字能源的核心品牌之一,為目前全國第二大公共充電樁運營商。
這也是2024年第一個月以來,中石化在充電領域的第二次布局。
1月初,中石化發布消息稱,中石化資本公司投資入股的西安領充創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交割。這是中石化資本公司在充電樁領域的首筆投資。
近年來,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中石化加快從傳統油品銷售向“油氣氫電非”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發展換電站和大功率直流快充等新業務,成為舉措之一。
2021年4月,時任中石化董事長張玉卓公開表示,中石化計劃到2025年建設充換電站達5000座,以鞏固交通能源市場主體地位。
這一目標已經提前完成。在去年12月20日舉行的2023中國汽車充換電生態大會上,中石化高級專家、銷售公司新能源管理部經理王維民表示,截至2023年12月15日,中石化擁有超6000座充電站,充電設備總功率超2.6 GW,均以直流快充為主。
但與國內充電巨頭相比,中石化充電業務發展仍然非常有限。
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859.6萬臺,同比增加65%。其中,特來電運營52.3萬臺,排名第一;星星充電運營45.1萬臺,排名第二;云快充以44.8萬臺位列第三名;第四、五分別為國家電網、小桔充電。
作為“兩桶油”之一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自建的充電樁數量較少。但該公司旗下上市公司(601857.SH)曾于去年9月宣布收購普天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普天新能源)100%的股權。
普天新能源是中國最早開展充電業務的央屬企業。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普天擁有的公共充電樁數量為2.81萬臺,位居全國充電運營企業第15名。收購完成后,中國石油充電樁數量可躋身國內前15名之列。
中國石化(600028.SH)曾在2023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快充換電業務發展。通過快速布局充電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持續探索充換電運營新模式,提供快充和換電服務等。
中石化加大充電業務發展,也與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大增緊密相關。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占有率連續8個月超過30%。
截至2023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國內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的比例為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