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國家外匯管理局周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收支順差141億美元,終結此前連續五個月逆差的格局,且創今年2月以來新高。
外匯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新聞稿中表示,2023年12月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更趨均衡,外匯交易保持理性有序。從跨境收支呈現順差來看,四季度以來逐月改善態勢進一步鞏固。
她進一步指出,從主要渠道看,貨物貿易保持較高規模資金凈流入,近期外資來華投資呈現積極向好態勢。首先,貨物貿易繼續發揮穩定跨境資金流動的基本盤作用,2023年12月貨物貿易項下跨境資金凈流入規模同比、環比分別增長12%和37%。
其次,外資投資中國市場和配置人民幣資產意愿穩步提升,近幾個月外資持續凈增持境內債券,11月凈增持規模為歷史次高值,12月進一步凈增持245億美元,繼續處于近兩年高位;12月外商直接投資資本金凈流入明顯增加,凈流入規模超百億美元。
外匯局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去年12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5723億美元,對外付款5582億美元,收支順差141億元,10月、11月分別為逆差185億美元、12億美元。全年來看,銀行代客涉外收入61955億美元,對外付款62642億美元,累計收支逆差687億美元。
此外,外匯局數據顯示,12月,銀行結匯2020億美元,售匯2063億美元,結售匯逆差43億美元。2023年1-12月,銀行結匯22062億美元,售匯22795億美元,累計結售匯逆差733億美元。
王春英表示,12月,企業等主體結匯和購匯意愿相對穩定,結匯率(客戶向銀行賣出外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收入之比)和購匯率(客戶從銀行買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支出之比)均與2023年前11個月的月均水平基本一致。
她表示,總的來看,2023年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穩中向好、表現出較強韌性。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11月以來企穩回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匯率預期總體平穩;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匯儲備全年穩定在3.1萬億美元以上。
王春英指出,隨著宏觀調控組合政策發力顯效,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外匯市場穩定運行的內部基礎更加堅實。同時,我國國際收支結構穩健,外匯市場韌性增強,參與主體更趨成熟,可以更好抵御和應對外部沖擊風險。
“此外,市場普遍預計2024年主要發達經濟體將開啟降息周期,外部金融環境趨于緩和,也有助于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更加均衡。”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