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窄播 朱若淼
訪談|邵樂樂 朱若淼
撫遠蔓越莓,正乘著網紅哈爾濱的快車走向觀眾視野。
廣西一隊幼兒園小朋友隨老師到哈爾濱游學,因統一著橘色服裝,被網友戲稱「小砂糖橘勇闖哈爾濱」。為答謝哈爾濱的「厚待」,廣西送給哈爾濱3車砂糖橘、8車沃柑共200噸特產,請當地市民免費品嘗。作為回禮,黑龍江將10萬盒本地蔓越莓送往廣西。
網友不禁好奇:「東北還產蔓越莓?」于是紛紛下單品嘗。還掀起一次全國農業特產大摸底,比如四川魚子醬、甘肅南美白對蝦、貴州抹茶等。
說回東北蔓越莓。
蔓越莓原產北美,2014年引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撫遠市。撫遠紅海植業是亞洲最大的蔓越莓生產基地,幾天前送到廣西的蔓越莓鮮果就來自這個基地。
2019年冬天,當年的蔓越莓收成季過后,《窄播》團隊曾到訪紅海植業基地,記錄到當時的一些產地細節。
與今天東北蔓越莓的紅火對照來看,很能感受到一個基地、一個地方產業、一種消費習慣在三四年間的變化。
紅海植業2010年成立,2014年落地撫遠,2018年第一次培育出國產種苗,2019年第一次做鮮果售賣。
當時,他們正將精力放在渠道拓展、鮮果售賣和技術團隊補充上,還在為消費者更關注藍莓而低落;為吸引不了技術人才而發愁。
今天的撫遠蔓越莓不再是無名之輩。網絡熱梗,網友熱購。今天各地的消費者都可以吃到經冷鏈運輸的撫遠蔓越莓鮮果。2022年,撫遠蔓越莓還搭載神舟十四進入太空,試圖培育具有專利的國產蔓越莓品種。
4年之后,在落地撫遠的第10個年頭,撫遠蔓越莓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樣子火了。我們在此重發2019年的文章。它并沒有過時,反而是非常必要的補充。
農業是靠天吃飯,與自然環境、地方政策都息息相關。
當初紅海植業之所以選擇撫遠,就與黑龍江農業政策改革以及撫遠政府的支持有關。撫遠需要一個農業規模化的樣本,蔓越莓是「超級水果」,產業空間大。撫遠政府對蔓越莓產業的支持力度之大,除了修路、通電、建水利工程,還在當地唯一的一所職業高中,設立蔓越莓專業。
撫遠蔓越莓的10年,約等于一部撫遠農業規模化改革史。
農產品生意有其天然的難處。
2019年,紅海植業年產400多噸,是前一年的4倍之多,拓展了京東等新的渠道,整個團隊對當下充滿了熱情,對未來滿懷希望。「目前基地的4200畝地只是一期工程」,未來還有二期、三期,「預計未來會擴充到兩到三萬畝和二三十萬畝」。
2023年,紅海植業基地年產量在2200噸左右,是2019年的5倍。與此同時,產地面積仍舊停留在4200畝。所以,基地規模并沒有擴大,是單位生產效率在提升,整體產量也沒有獲得規模性增長。
網友不知蔓越莓產自東北,側面也證明了這一點。撫遠市委宣傳部的相關領導在回應中也曾解釋道,「當地蔓越莓目前產量規模較小,所以沒有進行大力推廣。」
不過,大自然會送來饋贈。
2014年,東北蔓越莓在撫遠遇到一個生長機遇,遇水生長至今。現在是一個新的機遇,不知道又會掀起怎樣的波瀾,或者是否會掀起真正的波瀾也未可知。
那么,知道來路就更有必要了。
原文首發于2019年11月26日。
霜降過后,黑龍江撫遠迎來了新一輪的降溫。這里是中國最東邊的城市,被稱為「東極」,也是中國唯一規模化種植蔓越莓的基地。
李峰是紅海植業的總經理。我們到達撫遠后的第一餐,他就特意安排了一道蔓越莓鍋包魚。這道菜是他們公司自創的本土吃法。由于撫遠地處黑龍江、烏蘇里江交匯地帶,野生淡水魚資源豐富。口感偏酸的蔓越莓恰好替代了鍋包魚需要的酸味。李峰用這道菜招待了一茬又一茬從各地趕來參觀的客戶、記者和政府官員。
我們在餐桌上吃的蔓越莓,正是來自于紅海植業4200畝的種植基地。對于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對蔓越莓早已不陌生。美國果飲巨頭Ocean Spray的調查數據顯示,它在中國市場的認知率從2013年的4%,迅速增長到2016年的54%。但在2014年之前,中國人還沒有馴化種植過蔓越莓。這正是李峰和他的公司近10年來正在做的事情。
對于以農業為支柱產業的撫遠來說,蔓越莓顯得更加難得。近年來,包括撫遠在內的整個東北黑土地,都在進入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期。這種紅色漿果既符合撫遠當地規模化水田種植的發展方向,又比水稻這類糧食作物更具有經濟價值和稀缺性。2017年撤縣立市不久后的撫遠,已經把蔓越莓作為了它的城市定位之一。
這背后是一個關于尋找機會的故事。
超級水果
霜降這天晚上,李峰開了三瓶黑龍江的白酒迎接我們。「我太興奮了!」酒過三巡,每每提及今年采收的盛況,李峰總不自覺地提高音量。
2019年是基地結果的第二年,兩個月前,紅海植業在秋分舉辦了規模浩大的蔓越莓采收儀式。基地的農田被灌滿了水,浮上水面的紅色漿果把500畝的田地染成了紅色。由于蔓越莓的果芯有一定空間,遇水后能浮起來,因此水收成為它特別的采收方式。
秋分正值國慶70周年大慶,李峰和集團董事長海鵬決定用蔓越莓拼出一面五星紅旗和象征70周年的數字圖案。「這事兒是我們倆想的。之前在美國看見他們(用蔓越莓)做一面國旗。我們倆就尋思著將來要是豐收了,如果做一面五星紅旗可比這個簡單多了。」李峰饒有興致地回憶道。
去年基地第一次批量結果時,他們就試過一次。但由于產果量有限,上千畝田里只有150噸蔓越莓,再加上水收那些天風大,「結果干胡擼胡擼不上。」今年基地的產量是去年的近4倍,李峰和海鵬當年在美國許下的「國旗」愿望總算是實現了。
采收儀式當天,紅海植業第一次請來了中糧山萃、天天果園、京東生鮮、奈雪の茶等各個渠道的客戶。簽約完成后的那天晚上,李峰喝了非常多的酒。「海哥跟我還出去打圈兒。我那兩天絕對是沒休息好,要不指定還能再喝。實在是累得不行了,有點兒上勁兒。」
李峰不是撫遠本地人,2010年海鵬剛找到他時,他還在老家哈爾濱做服裝外貿生意。那年正趕上生意不景氣,李峰也想另謀出路。他倆一起合作了紅海植業這個項目,一干就是9年。「我和董事長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很投脾氣。」
「一開始我們想種的是藍莓」,李峰說。2010年,靠化工外貿起家并建立天海潤集團的海鵬,已經在國內做了兩年的食品貿易,這門生意讓他預感到國內水果消費市場的變化。
2004年開始在歐美興起的「超級水果」風,6年后終于刮到了中國。藍莓就是當時「超級水果」的代表。2010年,在北上廣三座一線城市的家樂福、沃爾瑪、農貿市場里,開始出現125克塑料盒包裝的新鮮藍莓,而藍莓果汁、酸奶等相關廣告打遍一線城市的各個角落。海鵬在此時也擁有了成熟的藍莓深加工生產線,他想往產業鏈的上游再邁一步。
他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此時,已經有競爭對手開始在國內規模化種植藍莓,并且它需要人工采摘,后期人力成本投入大。
「我想要找到一個品種,它要有『超級水果』的特性——特殊的產地,特殊的口感,特殊的外形,特殊的營養。」海鵬并沒有就此放棄種植「超級水果」的打算。在參考了藍莓的成功經驗后,基于兒時對于老家黑龍江地區野生蔓越莓的記憶,他注意到了這種紅色漿果潛在的商業價值。
蔓越莓的種植局限性非常大,需要生長在涼爽地區,對土壤的酸性、排水性及土地的規模化程度要求高。即使在全球范圍內,蔓越莓也僅僅在美國、加拿大和智利的溫帶、寒帶地區被種植。由于它本身富含有抗菌作用的原花青素,維生素C含量也比蘋果、香蕉這類日常水果高,因此在歐美市場上,它跟藍莓一樣被視作「超級水果」。
「我去美國考察了以后,覺得這是一個未來的機會。一是因為國內沒有人去做。以后這個市場會非常廣大,二是因為蔓越莓的果汁在北美像可口可樂一樣普及。所以我覺得將來中國人富裕以后,肯定會越來越接受它。」
2010年,海鵬啟動了種植蔓越莓的項目,為了在中國找到一片合適土地,李峰考察了東三省各個地區。在撫遠,他們看到了種植蔓越莓需要的所有自然條件。
落地撫遠
到撫遠的第一天下午,我們就搭上李峰的紅色福特猛禽,來到了城市東緣的蔓越莓基地。從市區去往基地沿途,可以看見公路兩旁大片被水淹沒的玉米地。
由于這里臨近通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水網密,地勢低,容易受到洪澇影響。8月,撫遠遭了一次洪災,洪峰過去后兩個多月,田里的積水仍然沒能被完全排出。沿江地帶多沙土、易澇等自然因素造成長久以來撫遠的糧食作物品質不高。
進入本世紀的第二個10年,黑龍江全省開始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撫遠根據當地條件逐漸減少了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的種植,實施旱改水工程,鼓勵更適應水田的水稻生產,并利用土地流轉機制推動農業轉向規模化方向發展。
利用農業專業合作社形式組織起來的玖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將撫遠分散的土地、資金、勞動力集中起來,實現了水稻的規模化生產。如今它已經發展成為玖成高效合作聯社,農民按照要求種植統一品種,合作社負責打造統一品牌、進行統一營銷,并為農民提供倉儲等基礎設施的保障。這個合作聯社在當地已經發展出一套從生產、加工到銷售的全產業鏈模式。
蔓越莓也滿足類似的規模化種植特性。當李峰在黑龍江四處找地時,紅海植業這個項目就吸引到了撫遠縣政府的關注。2014年春天,當時的縣委書記周宏主動聯系上李峰,希望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讓紅海植業到撫遠來。此時的李峰剛剛相中了同在黑龍江的同江市。
經過一番比較,李峰和海鵬最終選擇了撫遠,以高于當地市場的價格從縣政府手里買下了這片荒地30年的土地使用權。這要得益于黑龍江地區特殊的開荒政策。上世紀90年代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總局頒布的《黑龍江墾區「五荒」資源開發實施辦法》規定,取得「五荒」資源使用權者,能獲得其20年至50年的使用權,在合同期內,使用權允許轉讓和繼承。
相比同江,撫遠有更多合適的土地。這里的人均耕地面積多達50畝,是全省人均耕地第二多的縣級市。「蔓越莓這種作物的種植面積要達到一定規模,規模越大它越節省成本,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一套機械化設備,你種100畝田是一套,你種500畝田它也還是這一套。」
基地落成后當地政府為這里修了路、通了電。建設基地的第一年,為了滿足蔓越莓水收的需求,紅海植業在撫遠縣政府的幫助下,還在這里修建了水利工程。如今這里唯一的職業高級中學,還設有專門的蔓越莓專業。
相比糧食作物,水果能帶來的經濟效益更高。海鵬算過一筆賬,目前種1畝蔓越莓的成本雖高達3萬元,但進入豐產期后,如果按現在市面上最初級的蔓越莓產品,凍果的銷售價格2萬到2.5萬計算,豐產后,每畝地能產出3噸蔓越莓,其帶來收益至少就能達到6萬元。這樣算下來1畝蔓越莓能帶來的效益相當于在撫遠種50畝水稻或100畝玉米。
在工業不發達的撫遠,規模化的農業還意味著產業鏈的價值。「為什么領導愿意招商引進我來,因為我只要把這個果,種在這兒,就一定要把工廠放在這里。」海鵬分析道。未來紅海植業還要在這里建果汁、果干等加工產品的工廠。紅海植業的模式類似玖成高效合作聯社正在做的事,只不過它的產業會更集中。目前,基地的4200畝地只是第一期工程,接下來他們還規劃要在撫遠建二期、三期工程,預計種植面積將分別擴張到三到五萬畝和二、三十萬畝。
2017年,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個規模化種植蔓越莓的城市,撫遠市宣布了「東方蔓越莓之都」的定位。這座城市賭的正是未來中國消費市場對蔓越莓的旺盛需求。
馴化蔓越莓
就在我們抵達基地的前一天,今年蔓越莓的水收剛結束。田地里的水還沒來得及排出,我們乘車行駛在田間,黑土地被均勻地切分成塊。為了滿足水收階段蓄水的需求,每一塊農田都被修正得保持同一個水平高度。無風的時候,平原上的水田像鏡面一樣透亮,襯得四周都格外寧靜。
李峰望著車窗前一覽無余的農田說,自己就喜歡東北這平整、廣闊的土地。四下安靜下來的時候,他習慣性地打開車內的音響,放起內蒙民歌《站在草原望北京》。
在2015年聘請到程正新之前,李峰是這座基地里唯一的技術員。所有種植蔓越莓的技術,都是他一個人從美國農場學回來的。2013到2014年間,他每個季節都會去美國不同區域的農場,學習種植和田間管理技術。
雖然語言不通,但靠著對種植蔓越莓的熱情,李峰克服了交流障礙。「我是農民的兒子。」如今他把這段異國他鄉的學習經歷視作農民間的對話。在農場,他通過肢體動作與美國老師交流相關的技術性問題。他的翻譯只需要每四天去一次。
海鵬把在美國的學習稱為「像素級」的模仿。「我堅信美國人經過150年的反復實驗,有很多你看似不起眼,甚至覺得可以忽略不計的東西,但那一定是很關鍵的。」
這并不意味著在中國馴化蔓越莓的過程變得簡單,在種植蔓越莓的第一年,李峰他們就遇到了很大的問題。由于國內沒有馴化過蔓越莓,所有的苗木都需要從美國進口,因為缺乏經驗,第一年的苗木在運到中國的途中就大量死亡。這直接導致2015年基地顆粒無收。
「各種聲音全來了,整個撫遠,包括家人、我最好的朋友都看不起我,但是你行不行自己得有個準兒啊。」畢業于吉林農業大學的程正新清楚,這次失敗跟種植無關。只是在當時的撫遠,能夠懂得其中道理的人不多。由于地廣人稀、土壤肥沃,本地農民習慣靠天吃飯,又常年能獲得國家的財政補貼,「是當地的有錢人」,因此很少有人在種植時應用到植物的組織培養技術。
2016年再從美國進口苗木時,紅海植業對運輸過程中的苗木保養提出了更細的要求,程正新估計這批苗木的存活率達到了98%左右。為了它們在中國活下來,春天播種時,她會跟基地工人一起下地種苗。只是進口苗木在運輸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高,2017年運到基地的苗木質量又變差了。
為了擺脫對進口苗木的依賴,從基地第一年種植起,李峰、程正新就開始在進口苗木上培育本地苗。這個馴化周期大概需要三年。在種植過程中,他們一旦發現有幼果結果率高于其他的苗木,就會把它當作種苗繁育。2018年,基地終于用上了自己的苗。
過去5年,李峰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撫遠,回哈爾濱跟家人團聚的時間很少。程正新來了以后雖然分擔了他的部分工作,但李峰還是經常往基地跑,蔓越莓已經是他在撫遠的牽掛。「必須得觀察,我感覺伺候苗木就像伺候自己孩子一樣,你天天看著它,它就長得越好。」
銷售鮮果
李晶在霜降前一天從上海趕來撫遠。他是李峰的銷售搭檔,也是集團旗下上海暹美食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我們去基地那個下午,李晶也坐在副駕駛上。
一到基地,他就去廠房里找來程正新了解最新的采收量,并向她更新客戶的標準。此時工人們正在這里進行分揀工作。新鮮的蔓越莓從房外的水池運到廠房內進行吹洗。在廠房的另一頭,專門有一批工人將處理后的蔓越莓,根據其不同顏色深度、軟硬度分入不同的水果筐。分好的果子,還要依據果徑大小進行第二次篩選。
今年這400多噸蔓越莓的產量超過了李峰的預期,也給基地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眼下,繁重的分揀工作就是他今年遇到的大難題。
為了滿足鮮果的銷售要求,基地臨時改裝了分揀冬棗的機器,它被用來區分不同果徑大小的蔓越莓。按照計劃,廠房里原本需要兩條分揀加工生產線。但由于人工和場地有限,精細化的包裝工作無法在撫遠完成。結束初步分揀后,這些蔓越莓被運到上海,由那里的工人分裝進80克或350克的塑料盒中,最終被送入消費市場。
今年基地的忙碌讓李晶始料未及,李峰覺得這是因為他們在建設基地時,并沒有想過有一天紅海植業會直接銷售鮮果蔓越莓。在最初的設計里,他們種植的蔓越莓主要被用于制作成果干、果醬等加工產品。果子被收上來之后,直接存入冷庫即可。它根本不需要精細化的分揀。這導致從一開始基地就沒有給分揀環節留出過多的空間。
這樣的規劃也是由早期集團的蔓越莓銷售策略所決定的。在等待基地批量產果期間,為了搶占蔓越莓在市場上的銷售份額,集團旗下的水果公司在2012年開始進口蔓越莓加工產品。隨后它又拿下了與中糧、恰恰、百草味、三只松鼠等食品零售商的合作,為其供應蔓越莓果干。在這個階段,它的客戶們需要的是蔓越莓果醬、果脯等加工產品。
但今年海鵬提出了鮮果蔓越莓的銷售策略。「第一,中國人有吃鮮果的習慣。第二,鮮果可能在營養成分上更完整。而且相對來講,蔓越莓更耐保存。我們現在也跟艾默生合作,為了在整體的物流和運輸上延長它的生命周期。」海鵬在今年采收節上向提問的記者分析。
今年紅海植業開始銷售鮮果蔓越莓,基地按大小、顏色、軟硬度對其進行了篩選。
這個銷售策略賭的是中國水果消費市場上潛在的增長機會。過去十年,新的營銷方式和年輕消費者們正在自下而上地改變整個水果行業。褚橙、車厘子、牛油果先后被打造成水果中的「爆款」。其中車厘子在短短5年內成為了中國進口量排名第一的水果。盒馬、京東、蘇寧等新零售渠道紛紛將它視作生鮮業務的引流商品。市場的熱情還推動大連、煙臺、青島等產區提高了車厘子的種植量。在電商、社區團購等新興消費模式的刺激下,水果的品牌化、差異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阿克蘇的蘋果、庫爾勒的香梨讓帶有地域獨特性的水果成為市場上的熱門品種。
被視為「超級水果」的蔓越莓,如今在中國有了更肥沃的消費土壤。尤其到目前為止,海關總署還沒有批準鮮果蔓越莓的進口許可,這讓撫遠成為國內唯一可以供應鮮果的產地。
「賣鮮果」的重任今年壓在了李晶的身上。自從去年接手紅海植業的銷售業務以來,他盡可能的為基地聯系來了各路銷售渠道。10月15日晚上8點,李晶還辦了一場線上發布會。他的銷售團隊這天將各家水果微商拉進微信群,并在群里向他們推廣撫遠的鮮果蔓越莓。此外,李晶還找來了像京東、盒馬這樣的新零售渠道,和像天天果園這類的水果電商。
京東是他今年向撫遠同事們提起最多的一個客戶,也是去年他通過層層關系拿下的第一個綜合類電商平臺。今年京東從紅海植業訂走了25萬盒80克小包裝的蔓越莓,共計20噸。
預售的頭幾天,就出了一些小狀況。李晶發現在京東上很難搜出鮮果蔓越莓的信息,甚至到專門的京東生鮮頁面上,也還是搜不出任何相關的商品內容。這是由于京東今年第一次銷售鮮果蔓越莓,平臺還沒有對應的標簽系統。為了解決這件事,他在撫遠來來回回跟京東的客戶打了好幾通電話,最終才解決問題。
在撫遠的三天里,李晶要應對的問題源源不斷,他時刻盯著微信里跳出的小紅點。「一個電話打進來,微信馬上就有70多條未讀。」
從0開始
霜降后的第二天,李晶飛回上海。雖然撫遠的采收結束了,但銷售工作遠沒有結束。「我在撫遠經歷的崩潰,回去又要重來一遍。」他在道別時感嘆道。今年是第一年開始銷售鮮果,對李晶來說,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回到上海,他首先要去解決的是這里的分揀生產線不足的問題。
撫遠還留給李晶一大堆待解決的問題。目前,集團的冷庫都在哈爾濱,且庫容量有限,而蔓越莓的深加工生產線在青島。分散的加工廠并不利于未來銷售業務的長遠發展。「我們要在基地擴建一個冷庫,又是2千萬的投入。」李晶告訴我們,接下來幾年,所有蔓越莓的銷售額都會被投資到撫遠的基地上。未來,他們會把相關的加工廠都建在撫遠。
這又涉及到一整套供應鏈體系要怎么搭建的問題,它們是李晶在結束這幾個月的銷售工作之后需要去面對的難題。實際上,問題遠不止李晶已經意識到的這些,找銷售渠道只是李晶賣鮮果蔓越莓的一部分,他的另一部分工作是要不斷地向消費者介紹:什么是蔓越莓。
李晶把重點銷售區域定位在了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對于這些地區的消費者來說,「蔓越莓」起碼不是陌生名詞。「國內消費者對于這個產品是有認知的,包括有很多人知道它是酸的。但我們要教他們這個東西怎么吃好吃。對于銷售團隊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創新,并不是說要去完全參照國外的做法來做。這樣的話,有可能會把自己做死。」李晶自己研究出來一種把蔓越莓做成氣泡酒的吃法,這個方法現在被掛在了他們在京東的銷售詳情頁上。
程正新和李峰只要一有空就會上京東查看鮮果的銷售情況。「評論區怎么全是關于藍莓的評論呢?」程正新為此感到疑惑。目前在京東的平臺上,蔓越莓搭著藍莓一起售賣。在漿果這個類目下,絕大部分消費者購買的仍然是藍莓,因此評論多來自購買了藍莓的消費者。
在京東開售之后,李峰還專門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個找到它的技巧——上京東的主頁直接搜索「紅海小鎮」。但是,鮮果蔓越莓現在在市場上的認知度還很低,紅海植業需要說服的不止是消費者,還有零售渠道商。
對于京東來說,鮮果蔓越莓只是在生鮮頻道中上線的一個普通新品。盡管李晶總是強調,今年雙十一京東給他們100萬的流量支持,但它能帶來的實際效果有限。當你現在在京東搜索「蔓越莓」,最先出現的還是進口的凍果和果干類產品,而來自撫遠的鮮果在推薦里的評級非常靠后。
除此之外,盡管今年李晶讓紅海植業成為了星巴克、奈雪の茶這類飲料品牌的原料供應商,但他并不滿足于這個層面的合作。「我希望能有更高層的人對接,爭取戰略層面的合作。」他正在想辦法接觸奈雪の茶的創始人,希望深度介入蔓越莓類飲品的研發,參與市場規則的制定。
在撫遠,蔓越莓想要一躍而成「超級水果」還要面臨著不少的原生問題。霜降過后,撫遠下了一場雨,白天越來越短,氣溫也越來越低。勞動力不足是紅海植業、撫遠和中國東北長久面臨的困境。
撫遠是個占地面積多達6262平方公里,總人口卻只有15萬的小城,這里是整個黑龍江省人口流失嚴重的縣級市之一。進入冬季,下午四點太陽落山后,市區就陷入夜晚九點般的冷清。
盡管蔓越莓水收時對人力的需求少,常駐農民20人就足夠了,但是一旦進入采收高峰期,這里還是需要大量臨時工參與分揀、包裝等環節的工作。今年采收季基地就額外招了200名臨時工,他們中不少是來自省內其他地區。
程正新說,做農民很辛苦,現在來給基地干活的都是中老年人。冬季最冷的時候,撫遠的氣溫能降到零下30度以下。「很多年輕人吃不了這個苦」。
采收之后不久,整個東北就進入漫長的休耕期,常駐基地的農民仍然是每天早3晚5的在地里工作。他們需要隨時巡查灌溉設備,以防它們因結冰太厚而堵住出水口。在土壤封凍后,他們每天都要去地里查看冰下的情況,并隨時向程正新和李峰匯報。
比缺少勞動力更讓李峰頭疼的是這里更缺技術員。隨著產量的提升,他需要更多像程正新這樣的員工。今年是撫遠蔓越莓種植基地成立的第五年,但他遲遲沒有招到第三名技術員。
年輕人都渴望去大城市工作,撫遠留不住他們,更吸引不了外地的技術人才。「我們通過黑龍江科學院也在招人,甚至科學院給編制,前提是學完了必須得回到撫遠來工作,但一說撫遠比較偏,現在大學生都不愿意來,他覺得這個地方太小、太偏。」
如今,36歲的程正新不僅是基地唯二的技術員,也是這里少有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