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中國人民銀行周一開展9950億元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維持在2.5%不變,由于明日有7790億元MLF到期,本月MLF凈投放量達到2160億元,為連續14個月超額續作。
本次MLF操作前,市場對于降息的預期較高,理由是國內經濟復蘇再現波折。比如,近期公布的宏觀數據顯示,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三個月低于50%的榮枯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三個月雙雙同比負增長。
分析師表示,本月MLF操作利率“按兵不動”,或顯示監管層仍在觀察前期穩增長措施效果。不過,考慮到當前內需恢復仍然較弱,不排除一季度央行仍有下調政策利率以及調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界面新聞表示,去年12月,監管層連續出臺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包括增發1萬億元國債、以京滬樓市為代表的進一步放寬房地產政策、以及央行新增3500億元抵押補充貸款(PSL)推進“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城中村改造。本次MLF利率未如市場預期下調,可能和監管層正在觀察這些新增穩增長措施的使用效果有關。
中國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也認為,央行維持1月MLF操作利率不變,意在推動實施好此前出臺的政策措施,讓政策紅利充分釋放。而且,MLF利率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定價之錨,MLF利率不變有助于商業銀行穩定凈息差水平。
盡管如此,分析師認為,一季度MLF利率下調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王青指出,首先這將釋放穩增長政策前置發力的清晰信號,提振市場信心。其次是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激發市場需求,有助于扭轉2023年四季度以來經濟修復勢頭穩中偏弱的局面。第三,為居民房貸利率下行開拓空間,進而推動房地產行業盡快實現軟著陸。“房地產是當前宏觀經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他強調。
另外,分析師指出,1月8日,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MLF)、再貸款再貼現、準備金等基礎貨幣投放工具,為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提供有力支撐。鄒瀾在采訪時明確提到了MLF和降準工具,也加強了市場對寬貨幣發力的期待。
從量來看,本月央行僅超額續作MLF 2160億元,創四個月新低,和去年11月的6000億元和12月的8000億元凈投放規模相比大幅收縮。
王青表示,今年1月以來,政府債券發行規模顯著下降,加之在監管層“信貸均衡投放”的要求下,1月新增信貸規模可能較往年相對溫和。而且,當前市場資金面較為充裕,所以銀行對MLF的需求有所下降。
不過,他同時指出,截至本月,MLF余額已達72910億元。歷史規律顯示,當MLF余額超過5萬億元時,央行降準概率會相應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