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近日,日本獅王兒童牙膏中擠出蟑螂,引發熱議。據了解,一位江蘇消費者通過抖音發布短視頻稱,在快使用完獅王的一款兒童防蛀牙膏時,擠出了一只很大的蟑螂。
有網友就此表示,“避雷,以后再也不使用獅王牙膏了”。另有網友則認為,“牙膏灌裝是全封閉的自動化流水線機器灌裝,不可能有這么大的蟲子完好無損地被灌裝進去。”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非生產性原因導致”
回顧事件始末。去年11月9日,一位江蘇消費者通過抖音發布短視頻稱,在使用LION獅王一款小黃人草莓牛奶味兒童防蛀牙膏時,擠出了一只蟑螂,并且殘留的牙膏中還含有蟑螂足等異物。
截自抖音
青眼注意到,近日,該用戶還在上述短視頻留言處,對事件后續作了進一步說明,稱在其投訴后,獅王讓她把蟑螂和牙膏給寄回去,公司好做具體的檢查;另外,獅王還表示工廠機器的口子無法進入這么大只的蟑螂,最終向她賠償了兩根牙刷。
今日,青眼第一時間嘗試聯系該抖音用戶,以及獅王日用化工(青島)有限公司(下稱“獅王青島公司”),其中前者表示,針對該事件不想再多說什么;后者則未聯系到相關負責人。
不過,據該用戶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其平常僅偶爾使用上述涉事牙膏,快用完之時,又一次擠該牙膏,擠了一段后發現了蟲子觸須,再繼續擠了幾下出來了一只大蟑螂。”
該用戶還告訴媒體,獅王方面表示牙膏內出現蟲子并非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且表示機器口子無法容納圖片中那般大小的蟑螂進入,認為蟑螂有可能是在使用牙膏后爬進去的。
而該用戶則稱,“自己家中從未見過蟑螂,涉事的牙膏也很少使用,并且每次使用后都會蓋好,因此不存在蟑螂可以爬進去的情況。”
針對此事,獅王青島公司的相關人員公開回應媒體,“此次事件雖并非生產性原因導致,但考慮到消費者使用感受不佳的原因,提出贈送兩支牙膏作為解決方案,但被該消費者拒絕。后續該消費者回電詢問稱,是否只能以贈送牙膏作為解決方案,因此便將牙膏更換為牙刷,并得到消費者的同意。”
青眼注意到,目前該用戶發布的這條視頻點贊人數已達2.8萬,轉發數高達2萬次。不少網友在視頻底下留言道,“這輩子不買獅王牙膏了”“繼續維權”等。不過,也有不少網友則稱,“蟑螂如何出現的,該用戶心里有數,化工業里面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為了帶貨博流量也是夠了”。
據了解,目前獅王青島公司共經營包括小獅王旗艦店在內的4家天貓旗艦店鋪。在小獅王旗艦店,小黃人兒童牙膏(草莓牛奶)售價50g/19元,另外,該店鋪粉絲數超7萬,銷量最好的產品為小獅王分齡護齒三階段牙膏,顯示已售3000+件。
“可能性微乎其微”
公開資料顯示,獅王青島公司創建于1988年,是日本獅王株式會社在中國設立的全資子公司。而日本獅王株式會社,始創于1891年,是一家在日本國內和其他亞洲國家與地區制造并銷售牙膏、牙刷、香皂等產品的制造商。該公司總部位于東京,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泰國、韓國等均設有工廠及分公司。
“用腳指頭分析,絕對站品牌方”“無菌密封環境,到處都是擠壓攪拌步驟,怎么可能有完整的蟑螂進去”“如消費者沒問題,那就只有一個可能,空管子包材放倉庫里沒有封好”等。在媒體對該事件進行報道后,有不少用戶在報道文章底部留言道。
不少化妝品資深行業人士也告訴青眼,“牙膏快使用完時,擠出一只大蟑螂,這一事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化妝品違禁詞網創始人李錦聰表示,“如果蟑螂等蟲子是由原料而帶入,在制備內容物時,就會出現均質攪拌打碎,不會存在完整的蟲子;最后在制備好內容物時,出料前會有過濾環節,也能將蟲子過濾掉,所以蟲子不可能出現在這一環節。”
“另外,如果包材中本身就存在蟲子,從灌裝環節來看,需要先了解該牙膏的實際生產是從軟管嘴灌裝,還是從尾部灌裝。一般而言,如果是批量生產,大型化妝品工廠均會采用尾部灌裝后封尾生產,如果牙膏軟管包材本身有異物,那也會出現在牙膏管頭的位置,而非牙膏底部,事件中提到的是牙膏用到最后才發現蟲子,這不符合上述邏輯。此外,在灌裝前,大型化妝品工廠還會對包裝材料進行清潔,而這種軟管一般通過氣體來清潔,清除管內的灰塵等雜質。”他進一步告訴青眼。
“從管理角度,牙膏灌裝生產工序是封閉的GMP生產,牙膏里面有蟑螂的可能性極小。”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廣州市倩采化妝品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春生也指出,“從牙膏灌裝程序來看,牙膏一般是從尾部灌裝進去的,如果有蟲子,也應該出現在在牙膏管頭,不會在產品快被用完時才發現。”
“這種糾紛很難評,拋開這個案例,我們之前也遇到一些故意找茬的消費者。而其中的真假,還是需要專業調查才有發言權。從目前多數品牌方的處理來看,基本都是息事寧人,先安撫消費者。”國內某牙膏品牌負責人王麗稱。
屢見不鮮
值得一提的是,長期以來,化妝品中被投訴出現蟲子的現象,可謂屢見不鮮。
譬如,2022年11月4日,廣東深圳一位網友拍視頻稱,在未拆封的一款馥蕾詩品牌保濕水里發現一只黑色蟲子,此事曾沖上微博熱搜。該事件發生后不久,又有網友在小紅書上發文,稱在自己已使用半瓶的逐本身體油里意外發現一只蟲子。而在更早之前,嬌韻詩、科顏氏等品牌也曾因為產品存在“蟲子問題”遭到媒體曝光。
針對化妝品頻頻出現蟲子的現象,化妝品行業資深工程師潘廣樂表示,“如果生產廠區沒有做好防蟲害和廠區衛生,是有可能導致蟲子進入到牙膏當中的。”武漢中科光谷綠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經理項威表示,一般而言,主要是由于生產環境不能嚴格阻擋蚊蟲。即便正規工廠都有專門的蟲害防治措施,但還是會有遺漏,只能說降低風險,誰也不能保證完全根治。
李錦聰指出,“這主要看生產工廠的質量管理、操作規范,以及工藝流程等,一般而言,大廠生產的產品,出現蟲子的可能性非常小,有些事件不排除是消費者蓄意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監管層面法規早已明確,要求企業做好生產廠區蟲鼠害預防管理。《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檢查要點》第34項規定,生產車間應當配備防止蚊蠅、昆蟲、鼠和其他動物進入、孳生的設施,并有效監控。物料、產品等貯存區域應當配備合適的照明、通風、防鼠、防蟲、防塵、防潮等設施,并依照物料和產品的特性配備溫度、濕度調節及監控設施。
“生產企業還是要加強質量管理,以降低風險和保證生產安全。”項威告訴青眼,“這本來就是正規企業一直都在做的工作,需要永遠對此保持警惕、持續改進。”
潘廣樂也建議道,首先,化妝品工廠內包材應嚴格清潔消毒,確保無雜質異物;其次,加強廠區蟲鼠害管理及預防措施,防止蟑螂滋生;此外,加強產品正確使用理念宣導,使用完壓蓋后蓋密封蓋,防止使用過程中發生污染。
“在消費者對產品提出質疑后,如果非生產性原因導致,企業需要正面回復并提供有力的證據,說明產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相關事宜;如果生產質量管理上存在漏洞就要及時完善避免再次發生。”一位資深化妝品行業人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