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證監會網站公布了最新一期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及銷售機構名錄,截至2023年12月31日,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數量已由去年三季度末的161只擴容至三季度末的178只。
去年四季度新增的FOF名單中,易方達、華夏、廣發、中歐、東證資管、建信均有2只,景順長城、英大基金、浦銀安盛、華泰柏瑞均有1只產品入圍。截至去年年末,華夏基金旗下共有11只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合計規模約10.64億元,基金數量和規模居行業之首。
從成立日期來看,這些FOF均是去年四季度新成立的。從規模來看,新入圍的FOF規模均不大,僅易方達養老目標日期2050五年持有規模在4億元以上。
從業績來看,僅東方紅頤安穩健養老一年、建信添福悠享穩健養老一年、華泰柏瑞祥泰穩健養老一年三只產品成立以來回報率為正,其余均處于浮虧狀態。

與此同時,證監會還公布了最新的個人養老金代銷機構名錄。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50家機構入圍,較三季度9月底新增2家,分別是光大證券與東方財富證券。具體來看,目前的個人養老金代銷名單陣容中,證券公司24家,商業銀行19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7家。
中信證券在最新研報中指出,目前我國個人養老金產品主要有四種,分別為養老FOF、養老理財、養老保險和養老儲蓄。除個人養老基金擴容外,理財、保險等個人養老金產品的貨架也進一步豐富。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4日,市場上個人養老金產品增加至753只,與2023年9月初相比增加了70余只。
從產品數量來看,儲蓄類產品依然是現階段個人養老金產品布局的主力。在753只個人養老金產品名錄中,儲蓄類產品數量達465只,穩居首位。
近期,多家銀行已密集開展非試點地區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預約開戶活動,范圍涵蓋了江蘇、山東、廣東、云南、陜西等多個省份。這也被業內人士視為試點地區有望擴圍的信號。
然而,在產品持續豐富的同時,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不繳存的情況依然未能明顯轉變。尤其是2023年以來,受多種因素影響,有部分養老基金、理財產品由于受資本市場下行影響,出現負收益,低于投資者預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進行投資的意愿。
對此,有公募FOF投研人員指出,一方面,當前產品供給仍以與居民儲蓄需求相匹配為主,難以滿足其多元化的配置需求;另一方面,個人養老金產品近一年來業績表現普遍不及預期,影響了投資者的配置意愿。
“進一步豐富產品體系依然是金融機構布局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重中之重。與此同時,更要兼顧風險和收益,提升自身產品設計及投研服務能力,滿足投資者多元化的配置需求。”上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