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其昌
產能過剩加之終端需求不足,鋼鐵行業寒冬仍在蔓延。
1月11日晚間,山東鋼鐵(600022.SH)、凌鋼股份(600231.SH)率先披露2023年業績預告,兩家老牌上市鋼企分別預虧3.7億元-4.5億元和6.77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山東鋼鐵自2016年以來首次陷入虧損。
凌鋼股份表示,2023年鋼鐵行業整體呈供強需弱態勢,從2022年下半年鋼價大幅下降后,低位運行一直延續至2023年末,而上游鐵礦石價格繼續維持高位運行。盡管公司采取了降成本、壓投資等一系列措施,但仍然出現虧損。
山東鋼鐵則稱,凈利潤大幅下滑主要原因在于過去一年鋼鐵市場形勢異常嚴峻。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重點統計鋼鐵企業2023年前三季度平均利潤率1.33%,這一數據在同期中國所有制造業大類中近乎墊底。
“2023年鋼鐵行業(冶煉和壓延加工)銷售利潤率處于主要工業行業倒數第一,鋼鐵行業虧損面積也大幅擴大,噸鋼利潤微乎其微,處于歷史幾乎最差的水平。”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鋼材首席分析師汪建華也于近日表示。

正如凌鋼股份在業績預告中所提到,鋼鐵行業的寒冬始于2022年下半年,進入2023年以來,隨著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鋼鐵行業上市公司虧損面不斷擴大。
據Mysteel(我的鋼鐵網)統計,截至2023年10月31日,36家上市鋼企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合計16341.71億元,凈利潤約181.82億元,其中14家公司虧損,虧損上市鋼企占國內上市鋼企的近四成。其中,鞍鋼股份(000898.SZ)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達21.15億元,系虧損最多的上市鋼企。
在2023年半年報中,山東鋼鐵曾提到,2023年上半年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全球經濟復蘇緩慢,鋼鐵市場由經濟強預期向經濟恢復不及預期轉變,供需矛盾突出,市場競爭加劇,上下游產業鏈錯配嚴重,原燃料價格仍相對處于高位,鋼材價格降幅較大,鋼廠虧損面明顯增加。
據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分析,市場供需失衡是導致鋼企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從需求來看,盡管去年下半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地產刺激政策,但房屋開工等地產前端數據相較去年均處于負增長階段,而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則直接影響了鋼材市場的需求釋放。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執行會長何文波認為,鋼材消費總量已達峰,總量下降是必然趨勢。
進入2024年,鋼鐵行業的寒冬仍未消散。
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分析師葛昕分析,進入2024年,鋼廠也依然延續了大幅虧損的態勢,據測算,截至2024年1月5日,以兩周原料庫存測算的兩大主要鋼材品種延續了大幅虧損的局面,其中三級螺紋鋼虧損幅度已超百元,而熱卷虧損幅度已近兩百元。
據悉,目前國內鋼材市場處于傳統“冬儲”時節的開端,隨著季節性天氣因素影響的不斷深入,終端需求端將進入弱勢,而供給端也處于較低的態勢,供需雙弱的局面較為明顯。
寒冬已至,國內鋼鐵行業的整合大戲也在不斷上演。
繼2023年12月上旬,中國寶武旗下鋼鐵板塊上市公司寶鋼股份(600019.SH)作價107.03億元收購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48.61%股權后,同月12月28日晚間,中國寶武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中國寶武與山東省人民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及相關投資協議,中國寶武將戰略投資山東鋼鐵集團,持有其49%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山東鋼鐵集團成立于2008年,控股股東為山東省國資委,持股比例70%,剩余20%和10%的股權分別由山東國惠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山東省財欣資產運營有限公司持有,后兩者均隸屬于山東省政府。
隨著股權轉讓完成,上市公司山東鋼鐵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變,控股股東仍為山鋼集團,實際控制人仍為山東省國資委,合計持有山鋼集團51%表決權。
與此同時,2023年12月7日,撫順特鋼(600399.SH)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東北特殊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將其持有的公司2.5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2.73%)轉讓給沙鋼集團,轉讓價格為9.3元/股,轉讓總價款共計23.34億元。沙鋼集團與東北特鋼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后,公司第一大股東仍為東北特鋼,實際控制人仍為沈文榮。
沙鋼集團表示,此次權益變動主要是為了幫助東北特鋼解決資金問題,并基于看好撫順特鋼未來發展前景而做出的交易安排。
2023年3月30日晚,凌鋼股份披露控股股東股權結構擬發生變更的提示性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朝陽市國資委與鞍鋼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凌源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9%股權轉讓給鞍鋼集團。這也是繼2022年6月22日凌鋼股份披露鞍鋼集團籌劃與凌鋼集團進行重組后,相關事項取得實質性進展。
據悉,鞍凌成功重組后,鞍鋼粗鋼產量將達到6900萬噸,將使全國排名前十位的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增加到44%,進一步形成規模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