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國家統計局周五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3%,降幅較11月收窄0.2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7%,降幅較上月收窄0.3個百分點。兩者均和市場預期一致。
2023年全年,CPI上漲0.2%,漲幅比2022年回落1.8個百分點,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CPI增長0.7%,比2022年下降0.2個百分點;PPI下降3.0%,上年為增長4.1%。
分析人士指出,需求不足是2023年CPI及核心CPI同比均處于明顯低位的主要原因。
“2023年CPI增速大幅低于2022年,這背后除了豬肉價格探底、國際原油價格在高基數影響下同比大幅負增長外,一個主要因素是受疫情‘疤痕效應’和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影響,居民消費信心受到沖擊。”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界面新聞說。
他表示,12月CPI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主要是因為豬肉價格在上年同期基數大幅下沉的影響下降幅明顯收窄。另外,紅海局勢惡化推動國際油價上行,加之上年同期基數走低,燃油價格同比降幅有所緩和。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在新聞稿中指出,受寒潮天氣及節前消費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12月CPI環比由降轉漲,同比降幅收窄;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漲幅保持穩定。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CPI同比中,食品價格下降3.7%,降幅比上月收窄0.5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下降26.1%,降幅收窄5.7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43個百分點,是帶動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非食品中,交通工具用燃料價格同比下降1.4%,跌幅較上月收窄1.5個百分點;旅游和賓館住宿價格分別上漲6.8%和5.5%。
展望2024年,分析師表示,雖然有上年低基數的影響,但考慮到本輪豬周期產能去化相對偏慢以及國內需求復蘇較為曲折,預計CPI整體漲幅偏溫和,全年上漲1%左右。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指出,豬肉和原油將由2023年的拖累因素轉為平穩支撐因素,加上國內需求整體回升,CPI同比或逐步企穩。但是,居民“就業-收入-消費”循環暢通仍面臨梗阻,預計2024年CPI同比漲幅整體偏溫和,全年增長1%左右。
國金證券認為,在中性情景下,今年CPI同比走勢將呈淺“√”形。受節假日消費提振以及春節“錯位”影響,CPI同比或于2月升至階段性高點,達到0.5%左右。不過,在內需溫和修復、外需走弱的背景下,二、三季度CPI同比相對溫和,約在0.4%附近震蕩。四季度后,內需動能逐步釋放疊加基數影響等,CPI同比或升至年內高點,即1.2%左右。全年CPI同比中樞或在0.5%左右。
PPI方面,回顧2023年的工業品價格走勢,總體呈現一二季度快速探底、三季度逐步回升、四季度低位徘徊的態勢。截至12月,PPI同比已經連續15個月負增長。
王青表示,2023年PPI同比持續通縮,主要源于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向國內傳導,以及房地產投資下滑帶動國內主導的鋼鐵、煤炭、水泥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跌。另外,消費不振也對生活資料PPI漲幅形成明顯拖累。
大智慧金融信息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員丁宇佳表示,12月PPI同比降幅收窄,有兩大原因。一方面,能源、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在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紅海局勢緊張、美元指數回落等影響下呈現先降后升的震蕩走勢。另一方面,增發國債對基建項目帶來一定支撐,水泥、鋼材價格企穩小幅回升。
她表示,隨著國內供需格局改善、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以及全球主要經濟體需求弱修復,PPI同比將逐步回升,并有望在今年年中轉正。
伍超明也預計PPI同比將在今年年中附近轉正。他指出,在翹尾因素拖累作用減弱、原油價格震蕩上行、國內需求刺激政策等共同作用下,PPI同比有望逐步改善。不過,受需求端制約,回升幅度可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