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創新藥板塊年底催化頻出,首先美國12月議息會議暫停加息,芝商所FedWatch工具顯示3月份降息概率超80%,醫藥投融資環境向好;其次12月中旬公布的醫保談判結果顯著傾斜創新藥,成功率高、降幅溫和,政策環境提質擴容;年底最新數據顯示創新藥海外授權創新高,我國創新藥企研發實力得到國際認可,有望分享高醫藥支出國家市場紅利,成長天花板打開。
工具選擇上,港股創新藥當前相較A股創新藥在基本面、估值面、資金面方面或隱含更多反彈動能,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成分股頭部集中度更高,行業分布上狹義創新藥企占比高,最為“名副其實”,有望確實分享我國創新藥企政策面、融資面、技術面的三重共振。指數基日以來年化波動率相對其他創新藥主流指數最高,若未來醫藥賽道反彈,或將展現較強彈性。港股創新藥ETF(159567)今日重磅上市,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一、創新藥海外授權規模創新高,我國創新藥企實力獲國際認可
截至2023年12月24日,國產創新藥出海75項,總交易金額39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20年以來,我國創新藥出海迎來大爆發,其中,出海總金額超過5億美元的海外授權已經多達25項,我國醫藥行業全球競爭力不斷提升。
圖:2019-2023年創新藥出海情況統計
(信息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
從創新藥授權時所處研發階段來看,處于臨床前階段的占比高達39%;已經批準上市的藥品占比多達17%。說明國產創新藥研發質量不斷提高,形成良性循環,得到跨國藥企的充分認可。通過創新藥出海,我國創新藥板塊商業天花板進一步打開,有望進軍高醫藥支出的北美市場。
2021年全球創新藥市場約8300億美元,其中美國創新藥市場占比超過一半,達到55%,而我國創新藥市場占比僅3%。國產創新藥通過授權合作,能夠拿到可觀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補貼公司現金流,形成較好的研發-業績循環,未來還有望通過銷售分成持續獲得利潤,共享海外市場紅利,啃下包括美國市場在內的“肥肉”。創新藥板塊估值有望持續迎來提振,關注港股創新藥ETF(159567)投資機遇。
圖:創新藥進行授權時所處研發階段
(信息來源:醫藥魔方、東吳證券;統計區間20190101-20231224)
二、創新藥行業高景氣,A股港股怎么選?
有的投資者朋友們可能會問,創新藥行業景氣向上,A股港股怎么選?畢竟納入港股通的醫藥公司數量逐年增長,截至2023年底已經達到90家。站在當前時點,港股創新藥配置價值可能更為突出。
圖:納入港股通公司數量與日俱增
(信息來源:Wind;申萬宏源;截至20231229)
(1)基本面維度,港股市場含有更多創新藥稀缺標的,差異化價值凸顯。創新藥行業存在研發投入大、研發周期長、失敗概率高的特點,用公司利潤支持研發管線拓展的一般商業模式走不通,公司成長性依賴于融資現金流。港股市場相對A股市場上市門檻較低,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這一規則允許企業在實現收入和盈利前上市,港交所的18A規則吸引了大量的創新藥公司,更匹配創新藥行業的現金流特征。
國內小型創新藥企(又稱Biotech)大多在2018-2019年通過港股或者A股科創板上市,近年來核心產品陸續上市銷售,進入高速放量期。據國泰君安統計,國內13家代表性小型創新藥企產品收入總體量從2018年的27億元提升至2022年的20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6%。2023年上半年也實現了144億元的收入,同比52%。展望未來,在國內創新藥企持續獲得國際認可,出海邏輯跑通的背景下,有望分享高醫療支出國家市場紅利,業績增速有望再創新高,港股創新藥ETF(159567)當前投資價值凸顯。
圖:代表性小型創新藥企營業收入(億元)
(信息來源:Wiind、國泰君安)
(2)估值維度,港股醫藥整體估值低于A股和海外醫藥,A+H醫藥公司港股折價較大。港股醫藥公司中位數估值為2023年15倍PE,2024年13倍PE;
A股醫藥公司中位數估值為2023年29倍PE,2024年23倍PE;
海外醫藥公司中位數估值為2023年20倍PE,2024年18倍PE。
港股的醫藥公司相較A股和海外其他醫藥公司顯著更“便宜”。
圖:港股和A股估值比較
(信息來源:申萬宏源;截至20231110)
當前A+H港股醫藥公司達到19家,包括CXO、創新藥和傳統藥企等。據統計,除龍頭公司外,其他A+H醫藥公司港股股價相對A股折價幅度相對較大,幅度介于30%-80%之間。其中,以CXO和創新藥為代表的廣義創新藥板塊港股折價波動較大,港股創新藥ETF(159567)機會顯現。
(3)資金維度,美國暫停加息,人民幣升值可期,港股迎增量資金,港股醫藥投融資環境有望反轉。2023年12月22日,美國“最青睞的”CPI數據核心PCE物價指數發布,超預期降溫,發布后芝商所FedWatch工具顯示美國3月份降息25bp概率超過80%。美債收益率有望加速下跌,人民幣升值周期可期,港股市場將迎來增量資金。
圖:2018年至今上市18A公司數量
(信息來源:申萬宏源)
全球和我國生物醫藥投融資環境未來有望恢復。2023年1-8月,全球生物醫藥市場投融資金額為187億美元,同比下降23%。我國市場2023年1-8月投融資金額為41億美元,同比下降48%。港股醫藥市場IPO放緩,利用18A規則上市的創新藥公司數量連跌。在美國降息背景下,港股創新藥公司一二級市場資金面有望共振向好,研發管線增量值得期待。
三、港股創新藥指數哪家強?
港股創新藥配置價值顯現,指數工具怎么選?
當前市場上主要有3只港股創新藥主題指數,分別是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987018.CNI),中證香港創新藥指數(931787.CSI)和中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931250.CSI)。接下來我們為大家梳理這三只指數的構成差異。考慮到數據的一致性,對比采用20231130指數調樣前數據。
(1)成分股市值對比,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龍頭集中度高。從平均市值維度看,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平均市值264億港元,顯著高于中證港股通創新藥和中證香港創新藥的227億港元和228億港元。其中,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的前十大成分股合計權重高達70%,較中證香港創新藥指數的68%顯著更高。且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的尾部小標較少,市值低于100億港元的成分股占比為51.35%,顯著低于中證港股通創新藥和中證香港創新藥的56%。
整體粗略理解,國證港股通創新藥就是把尾部小標的權重加到了板塊頭部公司上,編制更精細,資金利用率更高。根據創新藥行業的盈利特點,我們知道對于小型創新藥企而言,板塊龍頭往往擁有處于更成熟階段的新品,業績兌現的確定性更高,有望被市場賦予更多的溢價,從而為指數帶來更高彈性。
圖:三只港股創新藥指數市值分布對比(單位:億港元、只)
(信息來源:申萬宏源)
圖:前十大成分股對比
(信息來源:Wind)
(2)行業分布對比。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是“創新藥”含量最高,行業屬性鮮明,指數工具性突出。廣義“創新藥”泛指創新藥板塊上游的CXO和下游的創新藥企,甚至部分中藥、疫苗、耗材等也可以被歸入。但在創新藥出海加速、國內政策環境體制擴容、重磅單品業績放量的背景下受提振較大的還是狹義的創新藥企,即下圖中的化學制劑+其他生物制品。
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狹義創新藥含量最高,化學制劑+其他生物制品權重達86.2%,顯著高于其他港股和A股創新藥指數,可以說是“名副其實”了。
圖:主流創新藥指數行業分布對比
(信息來源:Wind、申萬宏源)
最后,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的基本面時序特征符合“創新藥重磅單品將迎來業績兌現”的行業共識。據Wind一致預期凈利潤,指數2023-2025年歸母凈利潤三年復合增長率高達80%。
圖: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歸母凈利潤預測(億港元,指數均值法)
(信息來源:Wind、申萬宏源)
港股創新藥ETF(159567)今日重磅上市,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風險提示
尊敬的投資者: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基金”)是一種長期投資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資,降低投資單一證券所帶來的個別風險。基金不同于銀行儲蓄等能夠提供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當您購買基金產品時,既可能按持有份額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
您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文件和本風險揭示書,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根據有關法律法規,銀華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風險揭示:
一、依據投資對象的不同,基金分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類型,您投資不同類型的基金將獲得不同的收益預期,也將承擔不同程度的風險。一般來說,基金的收益預期越高,您承擔的風險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資運作過程中可能面臨各種風險,既包括市場風險,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風險、技術風險和合規風險等。巨額贖回風險是開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種風險,即當單個開放日基金的凈贖回申請超過基金總份額的一定比例(開放式基金為百分之十,定期開放基金為百分之二十,中國相關部門規定的特殊產品除外)時,您將可能無法及時贖回申請的全部基金份額,或您贖回的款項可能延緩支付。
三、您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者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四、特殊類型產品風險揭示:請投資者關注標的指數波動的風險以及ETF(交易型開放式基金)投資的特有風險。
五、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銀華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您自行負擔。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銷售機構及相關機構不對基金投資收益做出任何承諾或保證。
六、以上基金由銀華基金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及約定申請募集,并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許可注冊。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已通過中國證監會基金電子披露網站【http://eid.csrc.gov.cn/fund/】和基金管理人網站【www.yhfund.com.cn】進行了公開披露。中國證監會對基金的注冊,并不表明其對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作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也不表明投資于基金沒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