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澤然
界面新聞編輯 | 陳小同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乘用車累計生產量同比增長9.2%,達到2554.6萬輛;零售和批發銷量分別達到2169.9萬輛和2553.1萬輛,同比增長5.6%和10.2%。
在新能源市場的持續增長推動下,自主品牌實現了對合資品牌的全面超越,首次年度市場份額突破了50%的大關。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文統計顯示,2023年乘用車企業銷售額總體在4.26萬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6%。在乘用車銷量增長的同時,乘用車總體的單價在2023年提升到16.71萬元,近五年來持續走高。
分品牌來看,自主和合資品牌的價格走勢保持一致,均呈正增長。自主品牌的均價從2019年的9.15萬元提升到13.07萬元,增幅超過4成;同期合資品牌的均價從13.93萬元增長到16.42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豪華品牌的均價呈現下降趨勢,2023年均價降至32.8萬元,2019年這一數字為34.04萬元。
2023年,價格戰是中國車市的主線,新車折扣幅度在一年中不斷上升。統計顯示,傳統乘用車綜合促銷幅度從年初的12.2%,至12月已達到18.6%。
各車系的促銷走勢相對分化,合資品牌的促銷力度較大,合資燃油車綜合促銷幅度在年底已經達到20.5%。豪華品車促銷力度也持續增大,年底突破20%,處于歷史新高水平。
相對來說,自主品牌近幾個月的促銷總體穩定。崔東樹分析認為,這主要由于自主的新能源促銷小于燃油車,出口占比增大。
新能源車的促銷也是逐步達到高位,近幾個月持續加大,12月新能源車促銷力度的增大尤為明顯,目前已經達到去年12月后的歷史高位促銷水平。
不斷走高的促銷力度也反映出消費者對于價格更加敏感,汽車公司為完成年度目標,在年末普遍選擇通過較大的折扣促銷活動來實現“以價換量”。
進入2024年,市場展望依然復雜。1月份,乘聯會預測了逐步回收促銷,尋求實現平穩銷售的局面,同時也對大幅增長持樂觀態度。
乘聯會表示,1月有22個工作日,相較于2023年1月的18個工作日多出了四天,這意味著更多的銷售日和潛在的開門紅效應。
對于車市而言,特別是緊湊型燃油車市場,近幾年經歷了顯著的萎縮。考慮到該車型普遍用戶為首購車主,國家四部委發布的穩定燃油車市場相關政策,對首購群體具有重要意義。
而要實現2024年車市的良好開端,需要地方政府和汽車公司共同努力制定有利政策。另一方面,由于去年12月的銷售沖刺,經銷商面臨較高的庫存壓力,這可能會導致今年1月的批發銷量低于零售銷量。
總體來說,盡管面臨一些挑戰,2023年的乘用車市場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這得益于消費者對于新能源車的強烈興趣,以及換購周期和家庭第二輛車需求的增加。而進入2024年,市場預計將繼續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
隨著中國汽車產銷量的不斷增加,乘聯會預計,大趨勢上,中國汽車產銷量在未來有望瞄準4000萬水平。這將再次證明中國汽車工業的潛力和市場發展空間。
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或許意味著更多的選擇,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但對于汽車公司而言,2024年預計將是一個競爭更為激烈的年份,需求的波動和市場的不確定性將繼續影響其策略和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