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創業最前線 王亞靜
編輯 | 蛋總
進入2024年,巴比食品的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以下簡稱:激勵計劃)終于得以施行。
1月8日晚間,巴比食品發布公告稱,董事會認為激勵計劃規定的授予條件已經成就,確定2024年1月8日為預留授予日,擬以15.19元/股的價格,向符合條件的12名激勵對象授予16.30萬股限制性股票。
圖 / 巴比食品公告
若按照當日的收盤價20.08元/股計算,本次激勵計劃的股票每股僅折讓24%,這和巴比食品原5折發行股票以激勵員工的計劃相比,優惠力度直接“腰斬”。
2022年12月29日,巴比食品曾宣布,擬向激勵對象定向發行受限制股票,價格為前1個交易日(12月28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每股31.01元的50%,即每股15.51元。
圖 / 巴比食品公告
盡管后期巴比食品將發行價格下調至15.19元/股,但降幅仍追不上公司股價下滑的速度。
Wind數據顯示,自2022年12月29日至2024年1月8月,巴比食品股價從30.42元/股下滑至20.08元/股,股價跌去了三分之一。若和盤中最高點55.22元/股相比,股價大跌6成。
而跌跌不休的股價背后,是巴比食品業績承壓的尷尬。
1、單店收入仍有缺口,東鵬帶來“紙面富貴”
提起巴比食品,或許很多北方人并不熟悉,但在以上海為核心的華東區域,超過3000家賣著熱騰騰包子、饅頭、燒麥和豆漿的巴比食品門店遍布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從2003年第一家門店開業開始計算,今年巴比食品剛剛21歲。在本應該意氣風發的年紀,巴比食品狀態反而萎靡不振。
1月5日晚間,巴比食品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在回應投資者對于“公司單店營業額”的詢問時,巴比食品坦承,公司目前單店收入相較于2021年仍有缺口。
2021年,恰好是巴比食品的一個轉折點。
在2021年財報中,巴比食品高調宣布,報告期內,公司單店營業額大幅提升,一舉扭轉了自2017年以來的持續下滑局面,尤其在公司重點區域華東地區,單店收入已超越2017年水平。
也是這一年,公司實現了營收、利潤的高增長。財報顯示,2021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13.75億元,同比增長41.06%;歸母凈利潤為3.14億元,同比增長78.92%。
圖 / 巴比食品2021年年度財報
僅僅時隔1年,巴比食品的單店收入再次調頭向下。公司在2023年3月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明確,2022年整體單店收入同比下降。直至2023年,巴比食品的單店收入仍未恢復元氣。
表現在財務報表中,便是歸母凈利潤連連下滑。
Wind數據顯示,在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巴比食品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29.19%和30.48%。
圖 / Wind
2023年三季度,又是巴比食品的一個轉折點。
財報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7270.96萬元,同比暴漲354.55%,這直接帶動了公司整個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上漲15.52%。
圖 / 巴比食品2023年前三季度財報
「創業最前線」發現,無論是2021年還是2023年三季度,巴比食品歸母凈利潤的暴漲背后,都離不開東鵬飲料的助力。
2021年,公司公允價值變動產生收益1.96億元,占當期歸母凈利潤的62%。其中,東鵬飲料帶來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高達1.47億元。
圖 / 巴比食品公告
2023年前三季度,巴比食品沒有具體披露東鵬飲料帶來的收益,但仍明確表示,三季度歸母凈利潤暴漲,是由于間接持有東鵬飲料股份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增加以及營業收入增加所致。
圖 / 巴比食品2023年前三季度財報
不過,在巴比食品沒有出售東鵬飲料股權變現之前,這部分利潤并沒有真正進入巴比食品的口袋,僅僅停留在報表之上,是“紙面利潤”罷了。
未來,巴比食品是否會切割與東鵬飲料的關系?公司如何看待東鵬飲料股價變動對利潤的影響?對此,「創業最前線」試圖向巴比食品方面了解,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2、門店增速放緩,困于華東
巴比食品創始人劉會平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在1998年懷揣4000元勇闖上海灘,豪言“洋快餐能賣到全球,中國的包子也一定能賣遍世界”。
在2021中國餐飲產業峰會上,劉會平為巴比食品定下目標——“成為中式面點第一品牌”。他認為,“如果巴比饅頭未來能做到幾百億的銷售規模,那么巴比饅頭離中式面點第一品牌的距離就不遠了。”
時至今日,巴比食品營收尚不足20億元,與劉會平口中的數百億銷售規模如隔天塹。更遺憾的是,意在“中式面點第一品牌”的巴比食品,甚至走不出華東區域的“圍城”。
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巴比食品的經銷商全部來自華東區域。
就門店而言,截至2023年9月30日,華東區域門店達到3313家,占比總門店數量的67%。
圖 / 巴比食品公告
若就收入來看,自巴比食品上市以來,華東區域每年都貢獻8成以上的營業收入。
圖 / 巴比食品公告(從左至右分別為2020年-2023年前9月營業收入分地區的數據)
「創業最前線」試圖向巴比食品方面了解,巴比食品是否對于成為“中式面點第一品牌”的目標有所改變?對于巴比食品有何短期、長期的規劃?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巴比食品也在試圖打開更廣闊的市場,一邊進軍海外,一邊試圖走出華東。
據其官微透露,2023年8月,巴比食品的產品正式在加拿大20多家大統華超級市場上市;9月,產品將在澳大利亞的超市上線。
與此同時,2023年6月,巴比食品正式開放湖南省區域市場;9月,全面開放合肥市場的加盟。
按照規劃,巴比食品力爭在2023年實現新拓展門店超1000家。從2023年前9月的數據來看,報告期內,巴比食品新增加盟門店已經達到1030家,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標額。
只不過,前方攻城略地的同時,大后方卻在“失守”。2023年前9月,巴比食品共關閉了533家門店,這也意味著巴比食品每開兩家新店,就有一家門店關閉。
從最終效果來看,2023年前9月,巴比食品凈增門店甚至不足500家。
1月10日,華鑫證券在對巴比食品的研報中提示,其面臨著宏觀經濟下行風險、開店不及預期等風險。
拉長時間來看,巴比食品新增門店的速度明顯放緩。于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增門店近900家;到2022年末時,凈增門店數量更是超過1000家。
圖 / 巴比食品公告
這也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在2023年年中對巴比食品調研時,有投資者提及,“發現新開店的留存率可能偏低,請問原因是何?”
這最終又回到了華東區域之上。巴比食品解釋,主要原因是華東以外區域在當地的品牌影響力不及華東區域,外區較高的閉店率拉高公司整體閉店率水平。
此外,門店租金變化、合約到期、加盟商個人原因也會在一定程度影響公司閉店率水平。整體而言,公司門店數量每年凈增實際只有10%左右。
如何破解“走不出華東”的怪圈,或許是巴比食品邁向“中式面點第一品牌”的第一道門檻。
3、進軍預制菜,“趕了一個晚集”
巴比食品在試圖尋找新的出路。
2023年12月4日下午,巴比食品在松江創意園區舉辦了一場預制菜發布會,首輪上新了畜牧類、家禽類和水產類的11款產品。
圖 / 巴比食品官網
近年來,如果要問食品餐飲業哪個細分賽道最火爆,預制菜必有一席之地。從行業前景來說,這的確是一片藍海。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預制菜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已經達到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預計在2026年將突破萬億元。
作為深耕食品20余年的企業,巴比食品進軍預制菜是相對容易跨界的賽道,但此時進入的時間已經有些晚了。
早在2020年,預制菜就已經開始走熱。4年來,各路企業紛紛下場,既有三全、味知香、千味央廚、安井食品、雙匯發展、金龍魚、龍大美食等食品企業搶抓窗口機遇,快速切入這一賽道。還有順豐、美的、格力等上市公司,加碼預制菜上下游產業鏈。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預制菜相關企業已超過6萬家,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此外,這個時間點正是預制菜口碑遭遇逆轉的低谷期。自2023年9月中旬以來,“預制菜進校園”爭議一石激起千層浪,掀起了公眾對于預制菜的焦慮與質疑。
或許已經意識到了市場的變化,巴比食品的預制菜沒有直接面向消費者,而是選擇從現有團餐的B端客戶切入。據其介紹,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基本完成對現有團餐客戶的預制菜產品送樣階段。
繞開消費者,直接對接熟悉的團體客戶,無疑是一條快速壯大銷售規模的途徑。但值得注意的是,巴比食品的團餐客戶貢獻的收入本就不高。
數據顯示,2023年1-9年,公司團餐渠道的營業收入為2.40億元,僅占總營業收入的20.23%。這也意味著,團餐渠道能夠帶動預制菜銷售規模有限。
圖 / 巴比食品公告
未來,巴比食品是否會將預制菜受眾擴大至C端消費者,還是繼續挖掘B端大客戶?對預制菜是否制定了目標?據此,「創業最前線」試圖向巴比食品方面了解,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但無論如何,若想讓預制菜快速成長為拉動巴比食品業績增長的另一駕馬車,并不容易。
美編 | 吳宜忠
審核 | 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