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趙曉娟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地方區域乳企皇氏集團(SZ 002329)再次透露它的野心。
這家公司在1月10日公布的機構投資者調研中提到,公司當前重點是聚焦乳業主業,將結合整體戰略布局及產業鏈資源優勢,借助包括政府、戰略投資者等合作方的優勢資源,積極探索多渠道戰略合作機會,助力“百億級乳企”及“奶水牛種源芯片”戰略實施。
換句話說,它想借助戰略投資等多方資源,沖刺“百億級乳企”。
但根據它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樣的目標顯得有些遙不可及。根據財報,2020年-2022年,皇氏集團的營收規模都沒有突破30億元。
而從業務來看,皇氏集團的一些列操作之后,目前看來它已沒有太亮眼的業務板塊。
皇氏集團主營業務包含乳業及信息業務,支柱產業是以水牛奶、發酵乳、巴氏鮮奶為核心的特色乳品業務,曾有“中國水牛奶之王”之稱。
其此前控股的來思爾乳業更是水牛奶的代表性企業,它為人熟知的產品是摩菲水牛奶。水牛奶本身屬于小眾牛奶,其基于地緣和特定水牛品種帶來的獨特口感,讓水牛奶和水牛酸奶擁有一定的稀缺性。近年來,借助電商和社交平臺水牛奶不斷破圈,該品類在2022年618天貓超市和京東平臺的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200%和74.5%。
反應到母公司皇氏集團業績中,相當一部分的營業收入由來思爾乳業貢獻。根據皇氏集團披露的數據,來思爾乳業在2023年上半年、2022年、2021年兩個半年度營收分別為4.7億元、11.1億元、9.5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26%、38%、37%。

但隨后,皇氏集團就把思爾乳業賣掉了。皇氏集團分別在2022年1月、2023年5月,將來思爾乳業股權出售給君樂寶乳業。在2023年5月這次交易結束后,皇氏集團將不再持有來思爾乳業股權。
剝離掉來思爾乳業,皇氏集團整個乳制品板塊將失去接近一半的收入,根據公告,來思爾的經營數據和業績自2023年下半年就不再并表,皇氏集團自2024年的業績可能會變臉。
賣掉思爾乳業的原因或許是皇氏集團的投資方向調整,它想快速進入當時火熱的光伏產業,從皇氏集團的操作上看,有通過投資賺一筆“快錢”的可能。
在出售來思爾乳業的同時,皇氏集團在2022年跨界切入光伏行業并組建公司,但僅一年多時間又火速退出。2023年10月,皇氏集團宣布轉讓安徽皇氏綠能科技有限公司80%股權,并注銷旗下控股孫公司皇氏晶華(廣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退出光伏板塊,回歸公司主業。
但在完全不相干的行業當中橫跳的結果就是連虧三年,皇氏集團最近三年凈利潤分別為-1.37億元、-4.72億元、0.12億元。
雪上加霜的是,皇氏集團因合同糾紛產生的近4億元訴訟事項,如果敗訴將影響其2023年年度利潤。
根據皇氏集團去年11月22日披露的訴訟事項公告,泰安市東岳財富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將皇氏集團及旗下皇氏數智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涉案金額高達3.1億元。東岳財富的訴訟請求為,依法判令皇氏數智向前者支付投資本金3.1億元和差額補足款5821.11萬元,由皇氏集團對前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皇氏集團稱,案件尚未開庭審理,鑒于訴訟結果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本公告事項對公司財務狀況、本期利潤及期后利潤的影響尚不確定。
今年前三季度皇氏集團營收25.68億元,同比增加24.86%;歸母凈利潤1.75億元,這其中就有皇氏集團轉讓“來思爾乳業”、“來思爾智能化乳業”兩家子公司取得投資收益2.11億元,扣除該項收益的話,皇氏集團前三季度凈虧損為0.36億元。
由此看來,它離“百億級乳企”的目標還很遠。
而賣掉資產后,皇氏集團所剩的產業仍有乳制品、育種、牧場等產業。
盡管皇氏集團在公告中強調,將賣掉來思爾所得收益投入“奶水牛種源芯片戰略”“萬頭奶水牛智慧牧場建設”“著重打造華東新動能”三大配套舉措。
但育種和牧場建設本身是長期投資行為,短期難以獲得利潤上的回報。
皇氏集團所公布的調研信息也顯示,上述項目“進度條更新”非常緩慢。其稱,公司在巴基斯坦已建成水牛胚胎研究及生產中心;在巴基斯坦建成水牛免疫無疫牧場(一期);公司正在防城港市上思縣建設我國首個萬頭奶水牛種源智慧繁育牧場等——但這一調研信息實際上與2023年9月公布的進度一樣,并沒有更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