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一周跌14%、10只養老基金全虧,華安基金新年能翻盤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一周跌14%、10只養老基金全虧,華安基金新年能翻盤嗎?

長達二十多年的行業積累,或許是華安基金最大的底氣。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獨角金融 鄭理

2023年公募REITs(即“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 市場震蕩并持續至今,以產業園和物流園為底層資產的REITs波動尤其劇烈。其中,由原華安張江光大園REIT項目更名為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同樣遭遇了“多事之秋”。

先是經歷了2023年的“突發退租事件”,又在開年首周連續三個交易日累計下跌超14%,并在1月5日上交所開市起停牌1小時。

凈值下跌意味著該基金持有者的賬戶資金縮水。作為基金發起人和管理方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安基金”),提示投資者關注交易價格波動風險,理性投資,并稱該基金基礎設施項目經營穩定,基金投資運作正常,無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亦未發現對基金有重大影響的輿情信息。

從公告看,華安基金無疑給投資人繼續持有該基金吃下一顆“定心丸”,但事實究竟如何呢?

01 這只REIT基金因何連跌3天?

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成立于2021年6月7日,項目公司為上海張潤置業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張潤置業”),項目的底層資產為上海浦東的張江光大園和張潤大廈,其收入和可供分配的現金主要來源于租賃收入,截至1月8日,該基金的規模為30.49億元。

根據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公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該基金整體簽約率和出租率分別為82.77%和72%,較2023年三季度末分別提升約14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

圖源:公告

從底層資產出租率情況看,截至2023年12月26日,張潤大廈日出租率60.99%,張江光大園日出租率80.68%;兩個項目的簽約率分別為84.86%和80.68%。

不過,兼具權益性和固收屬性的REITs,近年表現并未讓投資者滿意。

經歷過2022年退租情況,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后續項目招租并不順利。例如,2023年末,華安張江光大園REIT的基礎設施項目出租率同比下降22.25%。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空間沒有被租出去,如此一來也就影響了基金全年的收入。

獨角金融梳理2023年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的凈值發現,截至2023年12月29日,該基金凈值為2.69元,較2022年末下降34.4%。

圖源:wind

消息面上,自2023年5月以來,該基金一直被”哲庫科技退租”風波籠罩,事件還要從2023年5月13日說起。彼時,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公告,針對“OPPO決定關停旗下子公司哲庫科技”的事件,原始權益人與基金管理人向哲庫科技及OPPO進行了解,其中哲庫科技于2023年4月與上海張潤置業簽訂了續租合同,續租面積保持不變。

2023年5月中旬,哲庫科技通知原始權益人其從張潤大廈退租的意向,根據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的公告,“為應對該突發退租事件、保障投資者利益”,張潤置業沒收哲庫科技的租賃保證金約1039.9萬元作為違約金,并進行擴募。

但2023年12月8日,隨著擴募時的部分配售份額迎來解禁之時,又進一步對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的二級市場價格形成沖擊。

除了上述REIT外,華安基金還有一只華安百聯消費REIT于2023年12月29日獲上交所受理。

有業內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不同于產業園和物流園作為底層資產的公募REITs,消費公募REITs底層資產租戶較為分散,很少會發生集中大規模退租事件,“個別租戶退租,基金不會對出租率產生太大影響”。

從公募REIT的配置價值看,主要包括分散投資、穩定的現金流、易于管理,以及增加投資組合的多樣性。

而對于投資人來說,無論投資哪類公募產品最終還是要看收益,而如果收益無法覆蓋成本,投資者的資金可能出現虧損,后續也有可能會出現拋售等情況。

02 近一年10只養老基金業績全虧

為了提高管理的基金規模,華安基金還發行了10只養老FOF,最新合計規模為26.43億元,其中包括5只養老目標風險FOF(3只穩健型、均衡型和積極型各1只)、5只養老目標日期FOF,其中6只產品入選了首批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名錄。

數據顯示,華安基金的10只個人養老基金近一年以來收益率均呈下跌態勢。其中,華安積極養老目標5年(FOF)A近一年收益率下降最嚴重,達-13.06%;而華安養老目標2040三年持有混合、華安養老目標2045五年持有混合近一年收益率降幅也超過10%,分別為-10.22%、-10.12%。

值得注意的是,華安養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A/Y在2023年三季度末重倉自家基金較多,該產品前十持倉占比合計為40.07%,其中華安純債債券A、華安信用四季紅債券A、華安動態靈活、華安添鑫中短債A均為華安基金旗下產品,4只基金合計持倉占比為16.04%,占前十持倉產品的比例超過40%。

圖源:天天基金網

華安基金的7只養老基金均由何移直管理,算起來,這位基金經理自2010年9月加入華安基金后,至今已有13年之久,歷任華安基金企業發展部高級總監、風險管理部高級總監、華安(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持牌負責人(RO)、專戶量化部投資經理、專戶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

2019年4月起,何移直開始擔任華安養老目標日期2030三年FOF的基金經理,算得上一位管理養老基金經驗較為豐富的經理,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13億元,華安穩健養老目標一年FOF也是何移直任職期間業績表現最好的一只產品,達7.48%,成立至今已有4年45天,其規模為7.51億元,僅低于養老基金產品規模最高的“華安民享穩健養老目標一年(FOF)A,該基金規模為10.51億元。

2022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發布后,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同年11月,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啟動后的一年多以來,個人養老金基金不斷擴容。

不過,個人養老金產品對業績的穩定性要求相對更高。面對華安基金旗下此類產品年內回撤較大,固然受整體資本市場行情的波動,但個別產品業績弱于同類產品,如何提升投資者的持有體驗,考驗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的風控和投研水平。

03 哪位基金經理業績更勝一籌?

華安基金創立于1998年,即中國公募基金的開元之年,也是“老五家”基金公司之一。

成立后,華安基金股權經過一系列變動,到2005年時,形成了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下稱“上海電氣”)、上海國際信托公司(下稱“上海信托”)、上海工業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上海工業投資”)、上海廣電(集團)公司(下稱“上海廣電”)、上海沸點投資發展公司(下稱“上海沸點”)五大股東平均持股20%。

2009年,國泰君安受讓了上海沸點20%的股份,首次進入華安基金股東之列。

2014年,國泰君安又通過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創新投資公司(下稱“國泰君安創新”)受讓了上海電氣持有的華安基金20%股權。

不過,受“一參一控”政策的影響,當時持有國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聯安基金”)51%股權的國泰君安,暫時擱置了對于華安基金的收購計劃。

直到三年后,2017年,國泰君安清倉國聯安基金股權,才重新對華安基金進行收購。2018年,國泰君安接收了子公司國泰君安創新所持的20%股權。

2021年,國泰君安受讓了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錦江國際”)持有的華安基金8%的股權,持股比例上升至28%,成為華安基金第一大股東。

2022年,國泰君安先后受讓了上海上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上國投資”)持有的15%股權,上海工業持有的8%股權,總持股比例上升至51%,最終完成對華安基金的控股,成為公募新規落地后首家“一控一牌”的券商。

目前,華安基金股東分別是國泰君安、國泰君安投資、上海工業投資、上海錦江國際、上海上國投資,持股比例分別為51%、20%、12%、12%、5%。

圖源:天眼查

早年“韓方河時代”的華安基金,以先天優勢規模位列前五。然而,2006年因受賄400余萬元及共同操縱股價,韓方河入獄,曾經的光環成為陰影,此后華安基金的人事變動也頗為頻繁。

時光流逝,斗轉星移,華安基金的董事長也更換了多人。2007年、2009年、2011年、2014年,華安基金的董事長分別變更為徐建國、俞妙根、朱仲群、朱學華。其中,朱學華任職董事長時間最長,自2014年9月12日至今已超過8年。

加入華安基金前,朱學華曾任上海證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副總經理、海際大和證券董事等職務。

2020年和2021年,多家基金公司借助大舉發行權益類基金實現了管理規模迅猛增長,華安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截至2023年末,華安基金管理436只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達5901.64億元,較2022年末增加552億元。從產品類型看,華安基金貨幣型基金規模最高,達2601.22億元,債券型基金規模排名第2位,為1401.07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為1291.44億元,排名第3。

不過,混合型產品2023年業績下降較為嚴重,有8只產品近一年收益率下降超過30%,其中跌幅最高的是華安滬港深機會靈活配置混合,近一年業績下降42.87%,而同類平均為-12.42%。從各階段的業績排名看,該產品均被提示為”不佳“。

圖源:天天基金網

華安基金還存在經理人才流失的問題。比如2021年,華安基金投資總監崔瑩“公轉私”;2022年7月,被華安基金包裝成“平衡多面手”的基金經理張亮因“個人原因”離職。

目前,華安基金已形成老中青三代的梯隊模式。投資老將既有任職長達17年的許之彥、15年的楊明、以及賀濤、王春等,又有像饒曉鵬、孫麗娜、胡宜斌等中生代基金經理,還有劉暢暢、林唐宇、劉璇子等迅速崛起的新生代。

熱衷于成長股的胡宜斌,有一個標簽是“高景氣賽道先行者”。胡宜斌本人也說過一句頗具哲學味道的話:“要在黑夜的時候就把金子挖出來,而不是等到太陽升起的時候再去找金子,因為那時候金子已經發光了,已經被所有人看見了。”

業績亮眼的基金經理,多數出于某個行業紅利期而被賦予光環。這不得不感謝所處的時代背景,讓某一批基金經理擅長的投資風格最大化發揮:比如2013年以后中小創牛市對年化收益的拉升;比如2018年以來大盤藍籌的持續堅挺對價值投資者收益的普遍貢獻;比如2019年大盤成長股迎來高光時刻普遍對收益的貢獻。而投資者需要在剝離運氣之外,判斷基金經理的真實水平。

根據海通證券《基金公司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排行榜》顯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華安基金近5年整體收益率為112.18%,在12家權益類大型基金公司中,最近2年、最近3年和最近5年的收益排名均列第1位。

長達二十多年的行業積累,或許是華安基金最大的底氣。你看好華安基金嗎?評論區聊聊吧。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一周跌14%、10只養老基金全虧,華安基金新年能翻盤嗎?

長達二十多年的行業積累,或許是華安基金最大的底氣。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獨角金融 鄭理

2023年公募REITs(即“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 市場震蕩并持續至今,以產業園和物流園為底層資產的REITs波動尤其劇烈。其中,由原華安張江光大園REIT項目更名為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同樣遭遇了“多事之秋”。

先是經歷了2023年的“突發退租事件”,又在開年首周連續三個交易日累計下跌超14%,并在1月5日上交所開市起停牌1小時。

凈值下跌意味著該基金持有者的賬戶資金縮水。作為基金發起人和管理方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安基金”),提示投資者關注交易價格波動風險,理性投資,并稱該基金基礎設施項目經營穩定,基金投資運作正常,無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亦未發現對基金有重大影響的輿情信息。

從公告看,華安基金無疑給投資人繼續持有該基金吃下一顆“定心丸”,但事實究竟如何呢?

01 這只REIT基金因何連跌3天?

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成立于2021年6月7日,項目公司為上海張潤置業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張潤置業”),項目的底層資產為上海浦東的張江光大園和張潤大廈,其收入和可供分配的現金主要來源于租賃收入,截至1月8日,該基金的規模為30.49億元。

根據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公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該基金整體簽約率和出租率分別為82.77%和72%,較2023年三季度末分別提升約14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

圖源:公告

從底層資產出租率情況看,截至2023年12月26日,張潤大廈日出租率60.99%,張江光大園日出租率80.68%;兩個項目的簽約率分別為84.86%和80.68%。

不過,兼具權益性和固收屬性的REITs,近年表現并未讓投資者滿意。

經歷過2022年退租情況,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后續項目招租并不順利。例如,2023年末,華安張江光大園REIT的基礎設施項目出租率同比下降22.25%。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空間沒有被租出去,如此一來也就影響了基金全年的收入。

獨角金融梳理2023年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的凈值發現,截至2023年12月29日,該基金凈值為2.69元,較2022年末下降34.4%。

圖源:wind

消息面上,自2023年5月以來,該基金一直被”哲庫科技退租”風波籠罩,事件還要從2023年5月13日說起。彼時,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公告,針對“OPPO決定關停旗下子公司哲庫科技”的事件,原始權益人與基金管理人向哲庫科技及OPPO進行了解,其中哲庫科技于2023年4月與上海張潤置業簽訂了續租合同,續租面積保持不變。

2023年5月中旬,哲庫科技通知原始權益人其從張潤大廈退租的意向,根據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的公告,“為應對該突發退租事件、保障投資者利益”,張潤置業沒收哲庫科技的租賃保證金約1039.9萬元作為違約金,并進行擴募。

但2023年12月8日,隨著擴募時的部分配售份額迎來解禁之時,又進一步對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的二級市場價格形成沖擊。

除了上述REIT外,華安基金還有一只華安百聯消費REIT于2023年12月29日獲上交所受理。

有業內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不同于產業園和物流園作為底層資產的公募REITs,消費公募REITs底層資產租戶較為分散,很少會發生集中大規模退租事件,“個別租戶退租,基金不會對出租率產生太大影響”。

從公募REIT的配置價值看,主要包括分散投資、穩定的現金流、易于管理,以及增加投資組合的多樣性。

而對于投資人來說,無論投資哪類公募產品最終還是要看收益,而如果收益無法覆蓋成本,投資者的資金可能出現虧損,后續也有可能會出現拋售等情況。

02 近一年10只養老基金業績全虧

為了提高管理的基金規模,華安基金還發行了10只養老FOF,最新合計規模為26.43億元,其中包括5只養老目標風險FOF(3只穩健型、均衡型和積極型各1只)、5只養老目標日期FOF,其中6只產品入選了首批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名錄。

數據顯示,華安基金的10只個人養老基金近一年以來收益率均呈下跌態勢。其中,華安積極養老目標5年(FOF)A近一年收益率下降最嚴重,達-13.06%;而華安養老目標2040三年持有混合、華安養老目標2045五年持有混合近一年收益率降幅也超過10%,分別為-10.22%、-10.12%。

值得注意的是,華安養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A/Y在2023年三季度末重倉自家基金較多,該產品前十持倉占比合計為40.07%,其中華安純債債券A、華安信用四季紅債券A、華安動態靈活、華安添鑫中短債A均為華安基金旗下產品,4只基金合計持倉占比為16.04%,占前十持倉產品的比例超過40%。

圖源:天天基金網

華安基金的7只養老基金均由何移直管理,算起來,這位基金經理自2010年9月加入華安基金后,至今已有13年之久,歷任華安基金企業發展部高級總監、風險管理部高級總監、華安(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持牌負責人(RO)、專戶量化部投資經理、專戶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

2019年4月起,何移直開始擔任華安養老目標日期2030三年FOF的基金經理,算得上一位管理養老基金經驗較為豐富的經理,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13億元,華安穩健養老目標一年FOF也是何移直任職期間業績表現最好的一只產品,達7.48%,成立至今已有4年45天,其規模為7.51億元,僅低于養老基金產品規模最高的“華安民享穩健養老目標一年(FOF)A,該基金規模為10.51億元。

2022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發布后,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同年11月,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啟動后的一年多以來,個人養老金基金不斷擴容。

不過,個人養老金產品對業績的穩定性要求相對更高。面對華安基金旗下此類產品年內回撤較大,固然受整體資本市場行情的波動,但個別產品業績弱于同類產品,如何提升投資者的持有體驗,考驗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的風控和投研水平。

03 哪位基金經理業績更勝一籌?

華安基金創立于1998年,即中國公募基金的開元之年,也是“老五家”基金公司之一。

成立后,華安基金股權經過一系列變動,到2005年時,形成了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下稱“上海電氣”)、上海國際信托公司(下稱“上海信托”)、上海工業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上海工業投資”)、上海廣電(集團)公司(下稱“上海廣電”)、上海沸點投資發展公司(下稱“上海沸點”)五大股東平均持股20%。

2009年,國泰君安受讓了上海沸點20%的股份,首次進入華安基金股東之列。

2014年,國泰君安又通過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創新投資公司(下稱“國泰君安創新”)受讓了上海電氣持有的華安基金20%股權。

不過,受“一參一控”政策的影響,當時持有國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聯安基金”)51%股權的國泰君安,暫時擱置了對于華安基金的收購計劃。

直到三年后,2017年,國泰君安清倉國聯安基金股權,才重新對華安基金進行收購。2018年,國泰君安接收了子公司國泰君安創新所持的20%股權。

2021年,國泰君安受讓了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錦江國際”)持有的華安基金8%的股權,持股比例上升至28%,成為華安基金第一大股東。

2022年,國泰君安先后受讓了上海上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上國投資”)持有的15%股權,上海工業持有的8%股權,總持股比例上升至51%,最終完成對華安基金的控股,成為公募新規落地后首家“一控一牌”的券商。

目前,華安基金股東分別是國泰君安、國泰君安投資、上海工業投資、上海錦江國際、上海上國投資,持股比例分別為51%、20%、12%、12%、5%。

圖源:天眼查

早年“韓方河時代”的華安基金,以先天優勢規模位列前五。然而,2006年因受賄400余萬元及共同操縱股價,韓方河入獄,曾經的光環成為陰影,此后華安基金的人事變動也頗為頻繁。

時光流逝,斗轉星移,華安基金的董事長也更換了多人。2007年、2009年、2011年、2014年,華安基金的董事長分別變更為徐建國、俞妙根、朱仲群、朱學華。其中,朱學華任職董事長時間最長,自2014年9月12日至今已超過8年。

加入華安基金前,朱學華曾任上海證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副總經理、海際大和證券董事等職務。

2020年和2021年,多家基金公司借助大舉發行權益類基金實現了管理規模迅猛增長,華安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截至2023年末,華安基金管理436只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達5901.64億元,較2022年末增加552億元。從產品類型看,華安基金貨幣型基金規模最高,達2601.22億元,債券型基金規模排名第2位,為1401.07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為1291.44億元,排名第3。

不過,混合型產品2023年業績下降較為嚴重,有8只產品近一年收益率下降超過30%,其中跌幅最高的是華安滬港深機會靈活配置混合,近一年業績下降42.87%,而同類平均為-12.42%。從各階段的業績排名看,該產品均被提示為”不佳“。

圖源:天天基金網

華安基金還存在經理人才流失的問題。比如2021年,華安基金投資總監崔瑩“公轉私”;2022年7月,被華安基金包裝成“平衡多面手”的基金經理張亮因“個人原因”離職。

目前,華安基金已形成老中青三代的梯隊模式。投資老將既有任職長達17年的許之彥、15年的楊明、以及賀濤、王春等,又有像饒曉鵬、孫麗娜、胡宜斌等中生代基金經理,還有劉暢暢、林唐宇、劉璇子等迅速崛起的新生代。

熱衷于成長股的胡宜斌,有一個標簽是“高景氣賽道先行者”。胡宜斌本人也說過一句頗具哲學味道的話:“要在黑夜的時候就把金子挖出來,而不是等到太陽升起的時候再去找金子,因為那時候金子已經發光了,已經被所有人看見了。”

業績亮眼的基金經理,多數出于某個行業紅利期而被賦予光環。這不得不感謝所處的時代背景,讓某一批基金經理擅長的投資風格最大化發揮:比如2013年以后中小創牛市對年化收益的拉升;比如2018年以來大盤藍籌的持續堅挺對價值投資者收益的普遍貢獻;比如2019年大盤成長股迎來高光時刻普遍對收益的貢獻。而投資者需要在剝離運氣之外,判斷基金經理的真實水平。

根據海通證券《基金公司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排行榜》顯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華安基金近5年整體收益率為112.18%,在12家權益類大型基金公司中,最近2年、最近3年和最近5年的收益排名均列第1位。

長達二十多年的行業積累,或許是華安基金最大的底氣。你看好華安基金嗎?評論區聊聊吧。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州市| 靖远县| 桂东县| 安庆市| 石林| 仙居县| 噶尔县| 枞阳县| 沁阳市| 萨迦县| 宣武区| 抚州市| 神木县| 阜新| 长治市| 徐汇区| 扬州市| 淄博市| 永新县| 禹州市| 昌乐县| 铜山县| 泗洪县| 恭城| 洪泽县| 苗栗市| 会宁县| 凤山县| 增城市| 西峡县| 福清市| 洮南市| 紫云| 宜章县| 云和县| 迭部县| 北流市| 蒲江县| 海阳市| 伽师县|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