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新年伊始,市場環境持續低迷,對于有意打響“開門紅”的資管機構來說,可謂是難上加難。
發起式產品成為公募保發行的絕招。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9日,今年共成立了10只新基金,其中,有8只為ETF聯接基金,且均為發起式產品;另外兩只也是指數類產品。此外,新成立基金主要來自頭部基金公司,易方達基金旗下產品在新成立基金中的占比達到七成。
其中,除了銀華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招商中證2000指數增強外,其余8只產品的有效認購戶數均不超過100戶。
值得注意的是,易方達中證石化產業聯接、國證信息技術創新主題聯接、中證100聯接等6只產品,在發行時僅設置了1天的認購期。

對于近期新成立基金以發起式為主,百嘉基金董事、副總經理王群航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每年元旦與春節之間1個月多一點的時間,是一個比較尷尬的發行檔期,在此期間讓相關基金快速成立,是一個很好的產品發展策略。
為何頻繁發行聯接基金?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這和公募在指數化產品的布局有關。
“聯接基金是跟蹤目標ETF的場外基金,產品90%以上的資產都投向目標ETF。對于投資者來說,可以在場外使用基金賬戶更便捷地購買ETF產品;而對于公募來說,盡早布局ETF的聯接基金,可以搶占先機,實現占位,為ETF的做大做強提供場外資金支持?!睒I內人士表示。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自去年11月份以來,公募申報新產品資料時就有一個不成文的“股債配比”,也就是每申報一只債券型基金,就要搭配申報4-5只股票型基金,“現在一些公募手里的批文很多,如果不及時發,可能會過期?!?/span>
為什么會出現“股債配比”?這和近期的債市走強有關。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隨著股票市場的波動,收益相對穩健的債券型基金成為了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自去年11月份以來,多只債基密集發布“限購令”,有的甚至限購金額僅為100元、1000元。
持營的老基金“閉門限客”,公募踴躍上報新的債基產品。“利率債、證金債,這些此前很冷門的產品突然炙手可熱,債券基金經理做夢也沒想到自己也有被路演忙到團團轉的一天。”有公募市場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總體來說,債市能容納的資金量有限。產品端一味發債基,看似是滿足投資者的需求,但從長遠看,并不利于在市場低位布局。或許是出于這個原因,自去年年末開始,就有了這個‘股債配比’不成文的規矩?!庇泄及l行部人士向記者確認。
Wind數據顯示,自去年11月1日以來,共有297只新基金成立(只計算主代碼),其中被動指數型基金有69只,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有6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有63只。

相比主動權益的“賣不動”,債基可謂風景獨好,甚至出現了爆款。自去年11月份以來,規模在50億元以上的均是中長期純債基金或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其中華安中債0-3年證金債總募集規模為80億元,富國瑞豐純債、鵬華豐景、鑫元穩豐利率債等多只債基的募集規模也為79.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