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餐網
“我們2023年回收的餐飲設備,比2022年多了50%。”
“上半年收的設備不夠賣,下半年倉庫直接爆倉了。”
“ 一批設備還沒開封,就已經被拉到倉庫了。”
“開餐飲店,還不如當餐飲‘收尸人’”……
2023年,餐飲業經歷了“開店熱”和“閉店潮”。 在這場洪流中,一批長期蟄居在幕后的二手設備回收商被推向臺前,他們喜迎新人來,也目送故人走,成為新一代“網紅”。
在賺足關注的同時,一些二手設備回收商甚至還上演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暴富神話”。而在他們賺得盆滿缽滿的背后,數百萬餐飲創業者夢碎一地。
01 上半年設備不夠賣,下半年倉庫爆倉
“我們2023年回收的餐飲設備,數量比2022年多了50%。”
狗哥二手餐飲設備負責人安大為,從事二手餐飲設備回收生意已有6年,見慣了新店開張、老店關門。提起2023年餐飲市場,安大為直言自己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寒意。
2021、2022這兩年間,安大為還會回收使用時間在3-5年的設備。到了2023年,流轉在市面上的二手設備越來越多,限于精力,安大為所在公司回收的大多是2年內的設備,八九成新。
與狗哥二手餐飲設備回收情況類似的公司不在少數。
廣州番禺華南二手廚具城內,一位不愿具名的奶茶設備回收商告訴紅餐網,購買二手設備的成本僅為新設備的三分之一。從成色來看,其門店內的奶茶機有七八成新。
上海羽青餐飲設備是一家主營高端餐飲設備回收的公司,由兩個安徽的90后馮家飛和劉宏兵共同創立和經營。劉宏兵向紅餐網表示,2023年其公司回收的設備比上一年要多,整體成色也更新,“大部分只使用了半年左右,有的門店存活時間長一點,設備也就用了2年,老舊點的設備多來自一些連鎖門店。”
劉宏兵分享了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餐飲商家:2年前,這個餐飲商家購買了一批餐飲設備開了一家西餐廳;2023年生意不好,他的西餐廳經營不下去,同一批設備又被賣了回來。
羽青在上海擁有2個倉庫,一年光倉庫租金,就要花費上百萬元。
“上半年收的設備不夠賣,下半年倉庫直接爆倉了。”劉宏兵表示,2023年上半年倉庫的平均周轉速度為半個月左右,到了下半年降至2-3個月。這意味著,下半年開店的人,遠沒有上半年那么多了。
安大為有著同樣的感受。
狗哥二手餐飲設備的倉庫2023年上半年的周轉速度不超過3天,設備入庫不久就能賣出。到9月后,周轉速度開始變慢,目前平均周轉時長為21天。“上半年,我們的設備處于不夠賣的狀態,要從同行手里調貨才行。”
在不少人眼里,二手設備回收是一門利潤高又穩定的暴利生意。 “收回來幾十元,轉身就賣大幾百”“二手貨的利潤至少是五倍以上”……諸如此類的評價比比皆是。
不過,在與多位餐飲設備回收商交流后,紅餐網了解到,這門生意并非如部分人想象的那般暴利。
安大為告訴紅餐網,2019年時,他以1000元收購的機器,還能以6000、7000元的價格賣出。現在從業者變多,價格也更透明,1000元收購的機器只能賣到2000-3000元左右。
上文提到的不愿具名的設備商也向紅餐網透露,其門店一款制冰機的收購價是2000多元,對外的售價則是4000多元。
二手設備轉手的利潤降低的同時,回收商們回收設備的價格卻開始走高。 劉宏兵告訴紅餐網,同行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導致設備回收的價格越來越高,并趨于透明化、標準化, “以前能1萬塊收來的設備,現在可能需要15000元。”
在劉宏兵看來,二手設備行業已經進入比拼服務的階段。同時,伴隨著入局者增多,二手設備商的服務質量、機器保養程度的好壞也成了餐飲客戶考量的因素。
02 奶茶店、咖啡店、火鍋店、外賣店、預制菜門店,成為“創業殺手”
安大為告訴紅餐網,從2023年回收的設備種類來看,奶茶店相關的設備最多。 其次,就是只做外賣的 純外賣店,這類店不僅倒閉數量多,生存周期也很短。 此外, 火鍋店也是回收設備較多的一類,尤其是那些單店經營的,品牌連鎖門店的情況則相對好一些。
被其稱為“創業殺手”的火鍋店、奶茶店、純外賣店,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標準化程度高、門店操作難度低,當然,這些賽道也是2023年餐飲創業的熱門,與之相對應的,倒下的企業也更多。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2023年茶飲領域共新增5萬多家企業,注銷吊銷量超3萬家;火鍋賽道則新增7萬多家,注銷吊銷超3萬家。
而要論創業損失,火鍋店無疑是最慘烈的。
“火鍋店的設備不貴,店主買二手的意愿也比較強。但鋪面大、講究裝修,普通程度的裝修都需要30-50萬元。”安大為表示,一旦閉店,從業者投進去的真金白銀就只能打水漂。
相較之下,純外賣店的損失相對較小。通常來說,很多純外賣店的投資較小,租金也相對便宜些,“開一家外賣檔口投入在10萬元以內,關店后可能會損失幾萬元。”安大為說道。
至于奶茶和咖啡店,其使用的設備雖然比較貴,但到了二手市場,往往很難賣出好價格。
劉宏兵告訴紅餐網,2023年咖啡市場熱度下降,羽青回收了不少連鎖咖啡品牌的設備,其中不乏原價十幾萬元的全自動咖啡機。但咖啡機賣得比較慢,羽青持“謹慎回收”態度。
通常來說,流動性高、市場需求大的設備,保值率相對高一些,回收價可能去到新機價格的5、6折。相對冷門的設備,盡管單價非常高,回收商給出的價格可能只有1折。在被問及二手設備的定價標準時,劉宏兵告訴紅餐網,設備的具體回收價不僅與折舊程度有關,還要考慮市場緊缺程度。
C端紅利消退后,預制菜門店的日子也變得不太好過。
據安大為介紹,2023年3月,某預制菜品牌總倉內一批設備甚至還沒開封,就已經被拉到了狗哥的倉庫。
在其回收的預制菜門店里,營業周期最長也僅2年左右。“預制菜門店的存活周期很短,一年左右的已經算長了,個別門店能開的時間更長一些。”
03 新手易掉加盟坑,老兵卷入價格戰
“新手加盟時容易踩坑,餐飲老兵失利大多是因為市場競爭太激烈。”訪談過程中,多位餐飲回收設備商發出了類似感嘆。
劉宏兵分享了羽青的一個客戶。“這對夫妻此前不做餐飲,偶然了解到一家連鎖咖啡品牌的加盟政策,去品牌總部考察后發現生意紅火,便選擇了加盟。前期光裝修費就投入了數十萬元,還花了20多萬元購買設備,但是營業半年就以關門告終。”
在劉宏兵看來,餐飲外行看到的繁榮大多是假象。
“品牌帶意向加盟商看的門店地段通常比較好,其他加盟店的選址很難有那么多客流。另外,一些門店看上去人氣旺,其實是投錢做了推廣,甚至是虧本來制造生意好的假象。加盟商真正經營后,才發現生意沒那么好做。”
一些缺乏辨別能力的餐飲小白,則容易掉進快招公司的圈套。在快招公司的賣力宣傳下,不少人沒有多渠道了解品牌,腦子一熱就開始了餐飲創業之路。這樣盲目投資,往往很難獲得好結果。
吃虧的還有“甩手掌柜”,比如一些跨界玩家,他們只想投錢當老板,門店經營往往都交給其他人管理。
劉宏兵坦言,在自己回收的店鋪中,甩手掌柜為數不少,其中蘇州一家還沒開業就倒閉的西餐廳讓他倍感可惜。“前后設備、裝修、房租投入約200多萬元,還沒開門就倒閉了。設備僅僅試過幾次菜,和全新的基本沒區別。”
據了解,這家店的老板也是餐飲外行,本計劃在自家服裝店旁開一家西餐廳,形成綜合業態。于是就與幾個人聯合開店,老板和廚師長為主要合伙人。其中,老板出錢,廚師長持技術入股。
后來團隊內部發生了矛盾,老板臨時難以找到合適的廚師團隊,導致門店一直未能開業。這家門店位于蘇州的一家商場內,每個月都需要支付10多萬元的租金,苦苦支撐了幾個月后,這位老板只能關閉門店,解散團隊并轉賣設備。
除了創業小白,餐飲老兵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安大為告訴紅餐網,他發現2023年時撤了不少老店,這種情況以前很少見。
此前他曾回收過一家經營了13年的火鍋店,該店老板透露,經營不下去的重要原因是卷入了兇猛的價格戰。彼時,這家店所在的街道開了4家火鍋店,彼此大打價格戰,其中一家老北京銅火鍋甚至推出了88元3-4人的低價套餐,如此低的價格放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實在令人詫異。
結語
企查查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新增的餐飲相關企業數量超過168萬家,對比2022年同期的135萬家,增速超20%。
然而半年租期一過,行業便迎來了殘酷的洗牌。截至2023年12月31日,2023年約有136萬家餐飲企業注吊銷。
從餐飲二手設備回收市場的火熱,我們也能直觀地感受到餐飲市場的逼人寒氣。而這也啟發后來者,眼下餐飲創業已然九死一生,入局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