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曉云
2024年開年伊始,《繁花》重現了改革開放春風吹拂之下,風云際會的上海灘遍地是機遇的澎湃熱潮,該劇成為開年爆款電視劇。
一部制作精良、從容打磨的劇集背后,離不開金融力量的支持。那么,誰是《繁花》幕后的大金主?
界面新聞從相關方面了解到,作為唯一信貸支持的商業銀行,上海銀行在《繁花》制作初期就參與其中,通過大額授信和優質服務支持優質內容創作,在長達三年的拍攝制作過程中為《繁花》保駕護航。
據了解,早在2018年,上海銀行就與《繁花》劇組結緣。從開立基本戶起步,上海銀行持續與劇組方保持密切聯系,為企業提供融資、用資需求分析,推介適合的金融服務產品。
2019年冬,恰逢劇組與騰訊簽訂《繁花》影視劇的制作協議。緣于此前銀企間長期互動熟識,出于對上海銀行專業金融服務的信賴,劇組當即想到上海銀行,立即與該行商議,希望申請一筆資金用于影視劇《繁花》的制作。上海銀行第一時間與王家衛導演會晤,并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但進入2020年,由于遇上疫情,劇組拍攝工作不確定因素增加。
“特殊時期,我行嚴格把控貸款資金用途,既不突破風險監管的要求,又竭盡可能為客戶提供資金使用的便利,助力《繁花》綻放。”上海銀行浦西分行行長楊嶸向界面新聞表示。
據介紹,上海銀行總分支行攜手上海靜安區文旅局為《繁花》開了影視行業大額授信業務的先河。
楊嶸表示,《繁花》原著小說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出品人有騰訊等國內頭部影視機構,加之王家衛導演領銜的首部影視劇及主創團隊陣容不凡,使上海銀行專業化團隊有信心為其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繁花》講述的是上海本土故事,上海銀行作為上海本地銀行,更是義不容辭地要服務好本土文化。”
而《繁花》和上海靜安的結緣由來已久。作者金宇澄家住靜安,影視劇出品公司落戶在靜安。
據上海市靜安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吳芳藝介紹,靜安區高度重視這一上海文化IP打造,全力支持《繁花》的劇本創作、取景拍攝和制作,為劇組和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上海最大石庫門建筑群“張園”成為了爺叔、玲子和葛老師們的家,寶通路寶昌路口的老上海沿街面商鋪成為了陶陶的海鮮店和阿寶艦隊的啟航地。在上海市中心進行實景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據了解,當時兩個拍攝點都處于舊改征收階段,面臨建設施工周期壓力,但靜安區各部門積極配合,想方設法支持劇組取景拍攝。當然,劇組的精心制作和完美呈現,也為上海靜安打造了新的城市名片。
不僅僅是《繁花》劇組,靜安區對于影視企業的服務由來已久。
2015年靜安區出臺了上海首個影視產業專項扶持政策,通過不斷完善影視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吸引影視企業設立公司、取景拍攝、后期制作,支持影視、影視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推動影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021年,靜安區發布了影視、電競產業發展專項政策2.0升級版,即《靜安區關于促進影視、電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包括九條扶持政策,簡稱“兩電一新靜九條”。
吳芳藝介紹:“2.0版本的產業政策共九條,專門單列一條,支持影視企業開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對接。支持影視企業使用融資平臺進行貸款,并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貸款貼息和擔保貼費。”在長達三年的拍攝制作過程中,靜安區文旅局和上海銀行始終在背后為《繁花》保駕護航。
金融機構參與推動影視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海派文化和中國故事走向世界,上海銀行與《繁花》的融資案例給出了一個很好的樣本,幫助社會各界去思考金融如何賦能文化產業發展。
但目前來看,金融支持影視劇等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仍有不少“難點堵點”有待探索突破。
上海銀行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葉正翔表示,文化企業整體偏輕資產,行業類別龐雜,企業經營存在較多不確定性。這類企業的生命周期和盈利模式與傳統企業不同,金融機構要服務好這類企業,需要開拓全新的風控模式,提升優質文化項目的甄別能力,平衡好收益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