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時代財經App 周潔
編輯 | 韓迅
興業銀行(601166.SH)尾盤漲停的“神秘買家”終于浮出水面。
2024年1月6日晚,上交所發布了《關于對福建省港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福建港口集團”)及其4家子公司名下證券賬戶實施限制交易等措施的通報》(下稱“《通報》”)、《關于對福建省港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及其相關子公司予以紀律處分的決定》(下稱“《決定》”)。
上交所在《通報》中表示,“決定對福建省港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予以公開譴責,并對福建省港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及其4家子公司名下證券賬戶實施限制交易6個月的紀律處分。”
斥資逾2億元尾盤拉漲停
事情緣起于2023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即12月29日。當日,興業銀行在收盤集合競價階段,股價突然大漲,最終封死漲停板,收報16.21元。
這一異動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和猜測。上交所當晚對此事迅速作出反應,發布緊急通報,初步判斷這一現象為“某投資者以明顯偏離股票最新成交價的價格大筆申報成交所致”,并表示將進行進一步的調查。
同日,興業銀行也發布公告,否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一周后,即2024年1月6日,上交所調查完畢,找出了這背后的“神秘買家”——福建港口集團及其4家子公司。
在《決定》中,上交所透露了興業銀行2023年12月29日漲停的細節:“收盤集合競價階段,福建港口集團名下證券賬戶以漲停價申報買入該股31筆,共1813.51萬股,成交1330.67萬股,金額21570.18萬元,成交量占收盤集合競價期間該股總成交量的99.99%,拉抬股價幅度達9.70%。”在福建港口集團的推波助瀾下,興業銀行股價最終實現了尾盤的“離奇”漲停。
對此,上交所認為,“福建港口集團名下證券賬戶在交易興業銀行過程中,以明顯偏離股票最新成交價的價格大筆申報成交,構成收盤集合競價階段拉抬股價的異常交易行為。”
自2024年1月2日起,上交所依規,對相關投資者名下證券賬戶緊急采取了暫停交易的監管措施。
“經查,上述異常交易行為嚴重擾亂市場正常交易秩序,違規情節嚴重。”《通報》中表示。
經上交所紀律處分委員會審核,決定對福建港口集團“予以公開譴責”,并對福建港口集團及其4家子公司名下證券賬戶“實施限制交易6個月的紀律處分”。
上述紀律處分決定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同時,上交所責令福建港口集團公開進行說明,并對其實施監管談話,要求相關主體提交合規交易承諾書。這充分表達了監管層對股市操縱等違規行為的“零容忍”態度。
“將堅守監管主責主業,強化異常交易監管,繼續對擾亂市場秩序的違規交易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切實維護交易秩序。同時,再次提醒投資者合規審慎參與交易。”1月6日,上交所于《通報》中表示道。
曾大手筆增持興業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興業銀行獲大手筆增持,背后也正是福建港口集團。
2023年12月11日,興業銀行發布公告稱。2022年8月1日-2023年11月30日期間,福建港口集團及其子公司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增持約5.59億股公司股份。
若以增持期間興業銀行16.73元/股均價來計,福建港口集團增持資金或高達93億元。
截至2023年11月30日,福建港口集團及其子公司合并持有興業銀行5.81億股,持股比例為2.80%。其中,福建港口集團直接持有興業銀行4.39億股,持股比例2.11%。
資料顯示,福建港口集團成立于2020年,由福建省多家國有港口企業整合而來,以交通運輸與倉儲、商貿供應鏈服務為主業,旗下還包括工程建設及專業技術、金融服務等多元業務,實際控制人為福建省國資委。
2023年前三季度,福建港口集團實現營業收入(合并口徑,下同)480.25億元,歸母凈利潤4.46億元;2022年,福建港口集團實現營業收入670.23億元,歸母凈利潤3.89億元。
此次上交所對福建港口集團的嚴厲處罰,不僅揭開了興業銀行尾盤“離奇”漲停的“面紗”,同時也向市場發出強有力的信號——各類違規操縱行為終將受到嚴懲。這有助于進一步凈化市場生態,使投資者重拾對資本市場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