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孟帥
編輯|深海
“AI會塑造現世的魔王,而被魔王上身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身為字節跳動早期投資人的陳偉星,日前在朋友圈向張一鳴及抖音發起“炮轟”。
在陳偉星看來,抖音為了實現自己的意圖,用算法推薦等AI技術對所有和它交互的互聯網用戶做局,最后引導用戶的行為符合它的意圖目標感。不過,截至發稿,張一鳴及抖音、字節跳動方面暫未對陳偉星的言論進行公開回應。
雷達財經了解到,此次在朋友圈怒批張一鳴及抖音的陳偉星是泛城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陳偉星在讀大三的時候便開始創業,在游戲領域的成功讓陳偉星嘗到了賺錢的甜頭,而快的打車更是讓其在業界聲名大噪。不過,在與滴滴合并之后,快的打車便逐漸消失在了茫茫的互聯網海洋。
值得注意的是,網傳截圖顯示,此番“炮轟”張一鳴后,陳偉星在微信一群聊中表示,自己將重新出山,用完全透明化的方式創立一個新的社交媒體平臺干趴抖音。陳偉星給其命名為“5210計劃”,并號召國內的AI人才加入。
事實上,陳偉星口中自己愛之深、責之切的抖音,其所屬的字節跳動的確是靠著人工智能算法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大戰中殺出了一條血路。不論是早期的資訊類應用今日頭條,還是如今風靡全球的短視頻王者抖音,算法在字節這些明星產品的壯大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這些應用越來越了解用戶喜好的同時,不少網友也開始發覺自己彷佛陷入了大數據+算法為其搭建的“信息繭房”之中。盡管張一鳴如今已從字節跳動的管理一線隱退,但隨著網民意識的提高,如何緩解公眾對于算法對用戶潛在操控的擔憂,將是字節跳動未來需要持續不斷探索的課題。
字節跳動早期投資人“炮轟”張一鳴
2023年,長期在中國互聯網領跑的阿里與騰訊,感受到了來自兩位“后浪”的威脅。這兩個后輩其中一個是美股市值反超阿里的拼多多,另外一個則是被媒體爆出去年上半年營收超過騰訊的字節跳動。
然而,大有“新王登基”之勢的字節跳動,卻在2024年開年迎來了其早期投資者向其發起的“炮轟”。1月5日,陳偉星在朋友圈連發多段文字對抖音進行嚴厲譴責,并多次用“魔王”一詞來形容張一鳴。
陳偉星在朋友圈指出,抖音AI牛逼之處是它會為了實現自己的意圖對所有和它交互的人進行做局,進而讓每一個人的意識形態符合它設計的局的感覺,最后引導人的行為符合它的意圖目標感。在陳偉星看來,抖音AI做的局不是為了用戶好,而是為了張一鳴自己賺錢、控制人的意識,享受當意識形態屆的皇帝的感覺。
陳偉星甚至還舉例說明,自己確認張一鳴是知道他可以操控人思想的。陳偉星在朋友圈寫道,浙大一知名AI教授曾和他助手說,他和學校領導、張一鳴一起吃飯時,領導曾詢問張一鳴字節能否支持浙大做點事。對此,張一鳴回答稱,他可以讓抖音在學生填報志愿之前多推送一些浙大比別的大學都好的視頻,這樣學生們就更傾向于報浙大了。
而在大段文字的“炮轟”之后,陳偉星還回憶起了自己與字節跳動的故事。據陳偉星透露,無論自己怎么懟張一鳴,但他必須承認自己曾在抖音的早期階段投資了1000 萬美金。
陳偉星還坦言,抖音給他賺了很多錢,自己對此也非常感激,“我把他當朋友,一輩子感恩,雖然我很著急,但我會盡一切所能去愛他幫助他!希望他能反思如何用他的AI來愛人類,而不是為錢操控人類。這是違背天道倫理的,我們必須反思和改善!”
而翻閱陳偉星的微博賬號可以發現,其曾多次提到自己對于AI的看法。2019年5月,陳偉星曾在微博寫道,人類近代第一次技術革命是蒸汽技術革命;第二次是電力技術革命;第三次是信息技術革命;第四次是數字契約技術革命,而不是AI技術革命。
同年9月,陳偉星又在微博發文稱,“哥們說:AI技術,是幫助人發揮創造力的技術,而不只是替代人消滅勞動力的技術。前者的市場遠大于后者。”
1月2日,陳偉星再次發博,“哥們說:AI遠比任何人想象的要強大,人類絕對不能讓AI參與我們的競爭,而只能讓AI參與建設美好世界和愛人類”。
對于陳偉星“炮轟”張一鳴抖音的言論,網友們也有著各種不同的看法。有聲音認為,算法推薦確實給人們帶來了更多便利,但同時也限制了人們接觸不同的觀點和信息。人們應該意識到算法的局限性,特別是在重要的公共問題上。社會責任是推薦算法應該考慮的重要因素,不能只滿足個體的偏好。
而認證資料顯示為社會化媒體營銷研究者、《微力無邊》作者的杜子建在微博發文稱,其反對陳偉星用如此極端的語境來攻擊張一鳴,就算他們彼此之間有往日恩怨,也不該使用如此極端語境。陳偉星的部分言論,如果在抖音可能上市的年份說出來,必將對整個公司的聲譽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如果他明知這句話后果嚴重并放任這種極端語境繼續發酵,這就不再是簡單的技術批評,而是別有用心的惡意攻擊。
杜子建還表示,關于AI的技術倫理,可以在科技和學術范圍內進行廣泛而理性的討論(因為AI倫理本身還沒有司法定義)。如果抖音確有AI違法的證據,陳偉星可以提起相關訴訟,而不是以如此極端的言論進行不負責任“人格攻擊”。
還有網友則認為,陳偉星此次痛批張一鳴及抖音,也有可能是想為自己的新項目吸引外界的關注和流量。
陳偉星曾創辦快的打車,欲重新出山干趴抖音?
雷達財經通過公開資料了解到,此次將矛頭對準張一鳴及抖音的陳偉星,畢業于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他曾在該校就讀土木工程專業,還曾入選2012年《福布斯》中國80后創業者榜單。
時間回撥至2006年8月,彼時,還在學校讀大三的陳偉星拉來了自己的多名同學,一起創辦了杭州泛城科技有限公司,自此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旅。公司成立后,團隊的首個項目是商務尋呼平臺,在杭州試水酒店、參觀預訂服務,但是該項目最終以失敗告終。
之后,陳偉星和他的團隊轉而進軍游戲領域,專注網頁游戲和移動互聯網應用的開發和運營。2007年8月,陳偉星和他的團隊開發出了網頁游戲《魔力學堂》,該游戲問世后在全球20個多國家大獲好評,并在全球收獲了5000多萬用戶。
2012年,泛城歷時3年研發的產品新《夢幻之城》開測首月服務器即破百,月收入破千萬,更成為2012年唯一一款獲得“十大熱門網頁游戲”的新游戲。公司后續又接連推出《悟空Q傳》、《劍與魔法》等產品,受到業內的強烈期待。2013年1月,泛城與騰訊科技耗時2年聯手打造的《Q游記》開啟封測。在游戲行業的成功,幫助陳偉星完成了一定的資本積累。
除了泛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頭銜外,陳偉星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便是快的打車的創始人。2012年,陳偉星及其團隊打造的快的打車應用正式上線。巔峰時期,快的打車在行業的市場占有率一度超過50%。
據媒體報道,陳偉星是馬云在湖畔大學的第一批學員,彼時和他一同成為首批學員的還有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汽車之家CEO秦致、俏江南投資的汪小菲、百合網創始人慕巖,而陳偉星所創辦的快的打車也曾多次獲得阿里的融資。
據澎湃新聞報道,早在2013年4月,快的打車就曾獲得阿里巴巴、經緯創投1000萬美金的A輪融資。2014年初,快的打車完成由阿里、新天域等4家機構投資約1.2億美元的B輪融資。同年10月,快的打車又拿到了由老虎基金領投、阿里跟投超過2億美元C輪融資。2015年,包括阿里巴巴、阿里大股東日本軟銀以及老虎環球基金等在內的“金主”,再次為快的打車送來6億美元的融資。
除了給予融資支持外,快的打車還與馬云的支付寶達成了緊密的合作。2013年7月,快的打車與去哪兒、高德地圖、百度地圖、支付寶成為戰略合作伙伴,為其打車功能提供服務支持;2013年8月,快的打車接入支付寶,成為一家可以通過支付寶在線支付全部打車費用的打車App。2013年11月底,快的打車還曾與支付寶聯合推廣線下出租車市場。
2015年,快的打車與滴滴打車宣布戰略合并。當時新公司宣布將實施聯合CEO制度,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并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
經過多年的發展,滴滴如今已然成為了網約車市場被大多數用戶最為熟知的品牌,而快的打車的存在感卻越來越弱。雷達財經注意到,在蘋果的應用商店里甚至已經找不到快的打車的身影,就連快的打車的官博也消失在了茫茫的互聯網海洋之中。
據泛城控股官網顯示,除了快的打車,陳偉星還曾創建泛城資產、保險師、快貨運等明星項目。其中,泛城資本由陳偉星于2016年創立,泛城資本主要專注于新技術領域的孵化和投資,管理基金資產規模過百億元,已投獲字節跳動、理想汽車、老虎證券、零跑汽車、新潮傳媒等獨角獸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據網傳截圖顯示,1月6日,陳偉星在一群聊中表示,自己將正式重新出山,親自擔任首席指揮官,用完全透明化的方式創立一個新的社交媒體平臺干趴抖音,從而更加公平地分享利益給所有人類。
陳偉星還在群聊中表示,自己所有相關聯的公司,要么同意他的意見與其一同戰斗,要么自己退出公司賣掉所有的股份。同時,陳偉星還號召國內的AI技術人員加入其團隊,其產品上線的deadline為8月底。陳偉星為此計劃命名“5210計劃”(諧音“我愛你們”),即5年超過抖音、2年收官、10年恢復中華民族溫良謙恭讓的卓越文化。
“算法大師”張一鳴和他的“算法商業帝國”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字節跳動的發展歷程,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算法在其不斷壯大的過程中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2012年3月,字節跳動公司注冊成立。同年8月,字節跳動旗下的明星產品今日頭條上線,它是國內最早的以算法為核心的信息流聚合媒體平臺之一。而今日頭條之所以能突出重圍,離不開其基于機器學習和大數據挖掘的信息分發機制。
2015年,張一鳴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今日頭條的推薦系統,用戶用得越久會越好用,系統感知了越多他的行為它會越理解。另外,越多人用它,它會越理解,因為不同的人之間有共性的東西。當一個人在地鐵中使用今日頭條的時候,不僅是他在使用今日頭條,他在觀察閱讀數據,其實今日頭條后面的系統也在觀察他。
在張一鳴看來,今日頭條比用戶的助理更能理解用戶喜歡什么,這也是很可能達到的,或者已然達到的現實。因為機器的智商未必高,但是抵不過它年長和見多識廣、不知疲倦。張一鳴認為,通過機器連接眾多設備,觀察眾多設備上產生的行為,形成機器智慧之后,它能夠大規模抹平信息的鴻溝,減輕人的負擔。
2016年3月,字節跳動設立人工智能實驗室。同年9月,如今在國內坐擁數億月活的短視頻王者抖音正式上線。靠著算法驅動的內容推薦機制,抖音瘋狂收割用戶的使用時間。經過多年的發展,抖音及海外版抖音Tik Tok成為了當下海內外炙手可熱的爆款應用。
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3年H1中國移動互聯網流量半年報告》顯示,去年6月,抖音的用戶規模超9億,平臺流量及同比增長率均遙遙領先于其他競品。從使用時長來看,抖音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109.1分鐘,在短視頻行業整體使用時長減少1.7%的同時,抖音短視頻使用時長同比增長6.4%。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字節跳動包括今日頭條、抖音等在內的多款明星產品,都是基于個性化推薦引擎技術,它們可以根據每個用戶的興趣偏好和行為數據進行個性化推薦,推薦的內容包括資訊、視頻、音樂等。
在此模式下,用戶的瀏覽記錄、點贊、評論、分享等行為、以及用戶的關注列表和搜索歷史等信息都可能會被算法“征用”,進而幫助應用從活動軌跡、日常行為、觀看習慣、地理位置、職業、年齡等維度挖掘出用戶的興趣,并不斷更新根據用戶行為分析出的用戶模型。
不過,算法讓應用更“懂”用戶的同時,外界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質疑的聲音。不少網友認為,當人們關注的信息領域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人們的生活也會桎梏于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之中。
去年9月,有許多媒體還報道了抖音上存在的這樣一種現象,在一個內容關于情侶吵架的視頻下方,不同賬號看到的評論區是不一樣的。男性用戶賬號看到的評論區,靠前的評論都出自于男性網友,立場也都是從男性出發;而女性網友看到的評論區,則恰恰相反。
后續,一名博主注意到相關訊息后決定也做個測試。首先她重新注冊了一個抖音賬號,注冊完之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搜索一笑傾城并點擊關注,然后打開同城在信息流中有意識地給同城的老年人視頻點贊。
在她精心設置的一系列的用戶行為下,她新注冊的抖音賬號被系統識別為了一個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用戶。這名博主直言,如此操作一個小時后,她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甚至是令從前的自己難以想象的新世界。
盡管字節跳動算是靠智能算法驅動的互聯網新巨頭,但后續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廠商也在算法上發力。去年3月,新華社曾發表題為《算法不能變成算計》的時評。其中提到,對互聯網平臺來說,算法無疑是利器,既能快速有效篩出用戶需求,滿足其瀏覽閱讀需要,又能及時鎖定“金主”,通過“看人下菜碟”實現平臺經濟利益最大化,似乎是一種“雙贏”。
然而,“被偏愛的有恃無恐”。通過算法向用戶推送瀏覽閱讀內容存在強制的特性,忽視了用戶后續是否需要。更嚴重的是,一些平臺通過大數據“殺熟”實行不合理差別待遇,利用算法誘導用戶沉迷網絡、過度消費,靠流量造假、刷量控評等影響網絡輿論,甚至向年輕人推送特定不良信息……當算法變成算計,就滋生出種種亂象。當本應為公眾使用互聯網提供便利的算法變成算計時,加強監管以防技術被濫用就勢在必行。
而另外一家短視頻巨頭快手背后的創始人宿華此前也談到自己對人工智能算法的看法。宿華表示,自己是軟件工程師出身,在他看來,算法其實和木匠的錘子、斧子類似,本質上是一個工具,所以所謂偏見主要是看用工具的人怎么去用它。
“今天掌握這種工具的人通常都是軟件工程師或者算法工程師,他們里面掌握好的人是懂得每個工具特點的,針對這個特點怎么去用,最后看有沒有產生偏見。我們講,要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導算法,本質上是說用算法的人怎樣更好地利用算法的特性去解決社會問題”,宿華進一步補充道。
或是意識到算法是一把雙刃劍,不少互聯網廠商也開始做出相應的改變。據經濟日報報道,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3月15日,抖音、今日頭條、微信、淘寶、百度、大眾點評、微博、小紅書等App均已上線算法關閉鍵,允許用戶在后臺一鍵關閉“個性化推薦”。
盡管張一鳴的字節跳動從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中吃到了不少紅利,但如何應對算法為其帶來的巨大財富效應背后的爭議,也成為了字節跳動需要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