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瀚視野觀察
去年我們曾經專門以淄博有高人為話題討論過淄博為啥突然走紅,如今又有一個城市爆火全網,這就是南方小土豆的聚集地,被網友戲稱為爾濱的冰雪之城哈爾濱,看上去哈爾濱的一夜爆紅,其實也和淄博一樣有著一系列高人操盤的痕跡,我們到底該如何分析這次爾濱的走紅呢?其他城市究竟有沒有學習的希望?
一、3天60億,爾濱一夜爆紅?
據界面新聞的報道,這個冬天,“冰城”火了。據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提供的大數據測算,元旦假期3天,哈爾濱市累計接待游客304.7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9.14億元,游客接待量與旅游總收入達到歷史峰值。
相關詞條下,不少評論表示,“這哪是小土豆,是金土豆”、“這潑天的富貴,哈爾濱算是接住了”。
同程旅行平臺上,哈爾濱旅游熱度同比上漲240%,在全國目的地旅游熱度榜單中排名第四。攜程數據顯示,元旦哈爾濱的異地客群占比75%,主要來自上海、深圳以及北京,3天假期旅游訂單量同比大漲158%。
游客的增加帶動了各行業的收入增長。哈爾濱市商務局對農批市場、商場、超市、汽車、家電、餐飲、住宿、電商等重點企業監測數據顯示,激增的游客量,帶動住宿、餐飲量上漲,住宿、餐飲企業同比增長129.4%。
鐵鍋燉、殺豬菜、俄餐、馬迭爾冰棍等特色美食是游客的首選,本地知名餐飲品牌均出現排隊等位現象,馬迭爾冰棍元旦3天銷售量達10萬支。
在景區之外,游客也熱衷于探索寶藏城市的新鮮玩法——“衣彬之家”服飾城搶購“戰服戰靴”,“道里菜市場”探索地道美食。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元旦期間,大眾點評“衣彬之家”搜索量暴增6倍;“道里菜市場”搜索量暴增8倍,評價數增幅超9倍,筆記攻略數增幅超10倍。
無獨有偶,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哈爾濱爆火官方坦言已準備一年# #爾濱背刺了整個東北##哈爾濱有被你寵愛到#等話題紛紛霸榜各大平臺熱搜。繼飛馬之后,鳳凰也亮相了,遼寧把“兩只鳳凰”借給爾濱沖上熱搜。
2024年1月1日、2日,當地市政府連續兩天組織召開哈爾濱市冬季旅游提升賓館酒店服務質量座談會,提示從業者珍惜城市“出圈”機遇,要求賓館酒店經營企業要做到不過度浮動價格、不盲目調整價格、不虛高標注價格,真正提供質價相符的優質服務。
今年1月底、2月初春運期間,廣州飛往哈爾濱的航班經濟艙機票價格普遍超2000元,最高已經沖上4000元,上海飛往哈爾濱的航班經濟艙最高票價也超3000元。
二、哈爾濱到底怎么走紅的?
要知道在兩個多星期以前,哈爾濱的話題還是冰雪大世界還因“退票風波”引起了不小的爭議。12月18日,運營首日的冰雪大世界開園不到3小時,預約游玩人數已經達到4萬人。但是,市場翻轉的速度遠超大家的想象,甚至可謂是一炮而紅。
除了旅游數據,我們不妨從網絡數據上來進行分析,我們綜合研究了百度指數、微信指數、巨量算數等搜索指數可以從各家數據進行一個橫向比對分析。
首先,先看百度指數,作為最熱門的搜索指數,百度指數可以明顯看到當前的市場的變化趨勢。之前哈爾濱的搜索數據一直比較平穩,12月18日有一個小高峰,正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冰雪大世界事件,之后如同之前一樣恢復平穩。然而,從12月30日開始一路高歌猛進,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勢,迅速快速興起,可見這個趨勢和我們之前分析淄博的時候有異曲同工的感覺。
其次,我們再來看微信指數,這個可以明顯看到社交媒體的變化趨勢,我們專門選取了去年一年的數據波動,從整個數據可以看到,哈爾濱其實一直以來都算是網紅城市,整個城市的熱搜比例其實都挺高的,在去年冬天達到了一個相對區間的高峰,可見哈爾濱其實是具有網紅城市潛質的城市,從11月開始搜索指數開始了進一步的攀升,后續越來越高,可見在社交媒體上市場的布局已經開始全面展開,這無疑是哈爾濱這次事件最大的特點所在。
第三,我們用巨量算數的數據來看在資訊平臺上,特別是短視頻平臺上哈爾濱的波動,從整個數據來看,我們專門選取了關鍵詞數據和分省數據來進行分析,可以明顯看到哈爾濱的短視頻平臺熱度和上面的搜索指數類似,都是有一個明顯的增幅,而從城市的角度則更加明顯,廣東、江蘇、山東占據了前三名,河南、浙江可謂是緊隨其后,這也看出了南方小土豆在哈爾濱備受關注的特點。
從數據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當前哈爾濱這個事件不是簡單的一個市場行為,具有很強的傳播特性,這個特性其實和之前的淄博也非常相近,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三、哈爾濱為了接棒淄博到底有多拼?
說完了哈爾濱的數據和當前的爆火,我們需要進一步詳細分析一下,哈爾濱到底是為什么突然這么火的了?其實,從冰雪大世界事件,到后續的一整個翻轉,讓人看到了市場的變化趨勢,也讓我們看到了很多的市場發展的前景,我們不妨分析一下。
首先,借危機得到一波厚道流量。在冰雪大世界開園首日出現因游客排隊過長引發的退票事件后,哈爾濱方面展現出了高效的危機公關能力。面對輿情壓力,市政府及景區管理部門并沒有回避問題,而是選擇了坦誠面對、快速行動。他們首先向公眾致歉,承認管理和服務存在的不足,并立即著手進行園區運營的整改工作,包括優化項目排隊流程、增加服務人員以及靈活調整退票政策等。這種干凈利落的處理方式讓廣大網友對哈爾濱刮目相看,認為其展現出極高的社會責任感和誠信態度,進而轉化成了一波“厚道流量”,為后續城市形象重塑奠定了堅實基礎。而這一波所謂的“厚道流量”成為了哈爾濱后續一系列翻轉的真正基礎所在。
其次,借勢網絡熱梗,打造討喜城市IP。哈爾濱在危機過后,巧妙地利用互聯網傳播規律,通過玩梗、接梗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好感度。從“南方小土豆”開始,各類親民又有趣的網絡昵稱不斷涌現,“討好型市格”、“小砂糖橘”、“小野生菌”等生動形象,既展現了哈爾濱的獨特魅力,也拉近了與網民的距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哈爾濱更將這些熱梗轉化為實體IP開發,如計劃研發“小土豆形象IP”,以輕松幽默的方式塑造城市品牌形象,使得哈爾濱在網絡空間中始終保持高曝光度和話題性。
而且這些梗更具備極強的網絡傳播效應,很多游客來哈爾濱旅游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借助這些網絡熱梗去發朋友圈,經過這一系列的朋友圈口碑傳播,哈爾濱開始了迅速的病毒式裂變,甚至引發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迅速演變,這種演變的過程可謂是相當迅猛。
同時,哈爾濱之所以能夠迅速走紅,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東北人的熱情好客。東北地區的人民性格直爽、熱情大方,這種文化特質在哈爾濱得到了充分體現。游客來到哈爾濱可以感受到家的溫暖和熱情,這種體驗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更是一種難得的情緒價值,這對于不少南方游客來說,是一種極度稀缺的體驗。
第三,城市主管部門主動接梗,讓可玩屬性被真正落地。城市管理部門主動出擊,將本地豐富的旅游資源與網絡熱梗有機結合,如凍梨切塊、圣·索菲亞教堂懸月、鄂倫春族人帶馴鹿出街等地方文化符號被賦予新的活力,與松花江上熱氣球等現代文旅元素共同構建了一幅生動活潑的旅游畫卷。這種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結合時下潮流的做法,不僅吸引了大量線上關注,更在現實中激發了游客的好奇心和探訪欲望。此外,東北人熱情好客的傳統也被巧妙融入其中,諸如一盤鍋包肉的價格話題也能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從而再次推高哈爾濱的網絡熱度。
而這一系列的算法,更是利用了互聯網的力量,借助互聯網社交裂變的玩法,在短視頻和社交網絡等新興傳播工具的推動下,算法的傾向性導流使得流量在短時間內集中于特定地區,從而引發一種偶然現象。同時,由于民眾普遍具有從眾心理,這種現象可能導致熱門景點的熱度持續高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游客的游玩體驗,這種體驗和以前截然不同,更引發了快速的市場波動。
第四,老網紅翻紅到底怎么學?作為早有網紅城市基因的哈爾濱,這次借助危機轉為契機,憑借精準的城市營銷戰略,實現了一次成功的再翻紅。這體現了城市主管部門在面臨挑戰時的智慧與勇氣,即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有效整合資源,積極創新營銷手段。政府層面的布局接盤和接地氣的造勢活動,無疑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寶貴的案例參考——如何在應對負面輿情的同時,化被動為主動,借力打力,重新樹立和鞏固城市品牌形象,繼而實現從危機到翻紅再到長紅,這可能才是哈爾濱最大的價值。
因此,哈爾濱的再翻紅并非偶然,而是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結果。從退票事件引發的關注開始,到玩梗營銷、城市管理部門的主動接梗、東北人的熱情好客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讓哈爾濱成為新的網紅城市,別的城市怎么學?大家看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