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高菁
國內首個車網互動政策出臺,明確將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條件相對成熟的地區開展車網互動規模化試點示范,2025年底前建成5個以上示范城市以及50個以上雙向充放電示范項目。
1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中,提出上述目標。
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也被稱為車網互動,是指新能源汽車與供電網絡的信息流、能量流通過充換電設施雙向互動,按照能量流向可主要分為智能有序充電、雙向充放電等形式。
綠能慧充產品技術總監李超告訴界面新聞,車網互動在參與電力負荷削峰填谷、電力需求側響應、調頻輔助服務、應對能源電力應急事件等應用場景都具備經濟可行性,對新能源汽車、充電、儲能等行業發展將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國內車網互動技術標準體系初步建成,全年充電電量60%以上集中在低谷時段、私人充電樁充電電量80%以上集中在低谷時段;到2030年,國內車網互動技術標準體系基本建成,市場機制更加完善車網互動實現規模化應用,智能有序充電全面推廣。
特來電副總裁王昆鵬向界面新聞表示,《實施意見》明確了新能源汽車與供電網絡雙向互動,并對車網互動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提出了具體要求,是對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的有力支撐。
不同于傳統單向充電,雙向充放電需要應用V2G(Vehicle-to-Grid)技術,即車輛到電網的雙向充電技術,使得新能源汽車既能夠通過電網補能,也能夠向電網反向饋電。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向界面新聞記者介紹稱,在車網互動方面,目前國內充電樁行業還處在起步階段。
據《中國能源報》去年5月報道,當時全國范圍內僅有1000個充電樁具具備V2G功能,占充電樁總量的0.025%,滲透率微乎其微。
近年來,國內多地已在V2G領域展開探索。2022年年初,粵港澳大灣區首個V2G示范項目在深圳正式投運;同年8月,浙江省首個V2G公交充電樁項目在嘉興市嘉善縣投入運行。
2023年8月,江蘇無錫完成了一次國內規模最大V2G試驗,50輛新能源汽車同時接入V2G充電樁,向電網反向饋電約1小時,放電功率近2000千瓦,可供133戶居民一天的正常用電需求。
仝宗旗認為,要大面積推廣車網互動,當前的峰谷電價還有待進一步拉大,以此吸引更多新能源車主參與車網互動。峰谷電價指按照用電高峰和低谷分別計算電價的制度。
《實施意見》也提出,力爭到2025年底前實現居民充電峰谷分時電價的全面應用,進一步激發各類充電換電設施靈活調節潛力。
仝宗旗同時告訴界面新聞,在車網互動發展過程中,還需注意新能源汽車所搭載動力電池充放電的安全性是否過關等問題。
在《實施意見》中,也對動力電池關鍵技術攻關提出要求,在不明顯增加成本基礎上,將動力電池循環壽命提升至3000次及以上。現行國家標準要求動力電池在循環次數達到1000次時,電池放電容量應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