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光伏產業鏈價格仍在走低。
1月3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發文,除型硅料價格外,P型硅料價格繼續下降。
P型硅料主要應用于傳統PERC光伏技術產品;N硅料則應用于新一代N型技術產品。
本周,N型硅料成交區間在6.7萬-7萬元/噸,成交均價為6.78萬元/噸,環比持平。
P型硅料仍在下跌,只有復投料均價仍在6萬元以上。單晶致密料成交區間在5.6萬-6萬元/噸,成交均價5.81萬元/噸,環比下降0.31%;菜花料成交區間在5萬-5.7萬元/噸,成交均價5.46萬元/噸,環比下降0.33%。

硅業分會分析稱,本周N型硅料價格暫穩,主要在于N型硅片開工暫無明顯下調,且有部分P型硅片產能轉化為N型,N型硅料產量能得到充分的消耗。P型硅料則處于相對過剩的局面,下游P型硅片開工持續下滑對其價格有極大的不利影響。
部分高價位的P型硅料被下游企業用于制作N型產品,其價格得以維系。其余P型硅料價格不斷探底,且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建產能釋放,P型料有累庫傾向。
根據硅業分會1月4日發布的數據,下游兩家一線硅片企業開工率分別降至65%和95%,一體化企業開工率降至75%-80%之間,其余企業開工率降至70%-100%之間。
一線大廠開工率低至65%,為近年業內少見。上周,兩家一線企業開工率還分別是80%和95%。
據硅業分會分析,本輪開工率降幅較大的頭部企業,主要是在P型轉N型過程中的主動調整,此外一體化企業調整幅度相較于專業化更加明顯,主要原因是產業鏈各環節匹配,執行以銷定產的策略。
當前國內前兩大硅片巨頭分別是隆基綠能(601012.SH)和TCL中環(002129.SZ)。有接近隆基綠能的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受產能過剩、市場供求關系影響,各家工廠產能利用不飽和。隆基綠能自去年確定BC電池路線以來,正在調整產線,且自動化、設備迭代速度加快,靈活調節產能,開工率也受到一定影響。
12月26日,隆基綠能曾時隔三個月公布單晶硅片價格,其P型M10 150μm厚度”價格由每片3.1元下調至2.2元,降幅達到29%。
上海有色網(SMM)分析稱,隨著市場環境走弱,硅片價格不斷走跌,尤其P型硅片182mm、210mm的市場成交低價已分別跌至每片1.9元、2.9元,僅稍高于生產成本,完全成本已處于倒掛狀態,打擊了部分硅片企業生產積極性。
對于后續市場,SMM認為1-2月國內終端市場難有起色,傳導至組件、電池市場的排產也難以發生較大變動,對應硅片壓力亦難有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硅業分會新增了顆粒硅報價。該價格主要統計“能夠用于生產N型下游產品的顆粒硅成交價格”,每周更新。
當前N型顆粒硅價格區間在5.8萬-6萬元/噸,成交均價5.9萬元/噸,略高于P型硅料報價,但較N型棒狀硅料低約13%。
2023年12月29日,全球最大顆粒硅龍頭協鑫科技(03800.HK)宣布徹底放棄棒狀硅產能。
棒狀硅和顆粒硅是多晶硅原材料里常見的類型。棒狀硅采用目前主流的生產工藝改良西門子法生產而成,顆粒硅采用硅烷流化床法(FBR)生產而成,兩者形態不同。
協鑫科技認為,相較于改良西門子法生產的棒狀硅,顆粒硅質量更優、成本更低。2023年7月數據顯示,樂山協鑫顆粒硅項目生產成本約3.57萬元/噸。
硅料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曾在半年報中公布,其棒狀硅生產成本在4萬元/噸以下。
協鑫科技公告稱,聯營企業新疆戈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疆戈恩斯)擬向股東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江蘇中能)分派股息,并回購后者持有新疆戈恩斯的全部股權。
新疆戈恩斯原擁有6萬噸棒狀硅產能。江蘇中能為協鑫科技旗下子公司,原擁有新疆戈恩斯38.5%的股權。
2022年財報中,協鑫科技已經提出將在2023年底停產棒狀硅。去年6月,協鑫科技關停徐州基地棒狀硅產能。出售新疆戈恩斯棒狀硅項目股權后,該公司將聚焦顆粒硅的研發及生產。
協鑫科技現有顆粒硅產能總計42萬噸,已達產約36萬噸,其中包頭、徐州、樂山基地各10萬噸已滿產,呼和浩特基地達產6萬噸(規劃12萬噸)。下一步,協鑫計劃將顆粒硅模塊,由2萬噸提升至6萬噸,并籌劃海外產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