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華為上新了“車皇”,但對手也不弱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華為上新了“車皇”,但對手也不弱

不論是蔚小理,還是華為、比亞迪,戰高端必然是2024年新能源汽車淘汰賽的主旋律。

文|藍洞商業 趙衛衛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總結余承東的2023,「遙遙領先」再合適不過。

他在 2024 年第一天發布朋友圈:「(問界 M9)累積大定破 3 萬臺,同銷量達成比問界 M7 提前 12 天!」

問界 M7 打了一場「起死回生」的翻身仗,而 M9 的高端之戰才剛打響。但在不久前問界 M9 的發布會上,余承東只字未提「遙遙領先」,即便臺下觀眾依然會頻頻大聲喊出來。

取而代之的,是更接地氣的說法——「領先一代」和「領先不止一代」,這可能預示著,華為鴻蒙智行旗下問界品牌在走向高端的路上,也正在小心翼翼。

在問界 M9 之前,國內新能源銷量第一的比亞迪,已經通過仰望品牌開啟了高端之路,補足了比亞迪乘用車產品矩陣的最后一塊拼圖;問界 M9 發布之后,小鵬汽車的高端 MPV 車型——小鵬 X9在 2024年伊始亮相,并在本月內開啟交付;兩個月之后,理想汽車最貴也最新的 MPV 車型 MEGA 也將開啟交付;對于即將交付的小米汽車 SU7,雷軍也在微博回應:50 萬以內,有對手嗎?

不論是蔚小理,還是華為、比亞迪,高端之戰必然是 2024 年新能源汽車淘汰賽的主旋律。當品牌占領用戶心智,就開始把可靠的性能和高品質延伸到更高配置、更豪華的車型上,這是國產新能源車企們的必由之路。

「1000萬以內最好的SUV」、「豪華科技旗艦 SUV」、「科技車皇」等等諸多名號加身,問界 M9 自然背負了華為智選汽車的諸多期望,背后蘊含的科技實力代表著華為成功的秘訣——「人海戰術」,而通過旗艦產品延伸向高端市場,也是在復制余承東在手機業務線的成功經驗。

問界 M9 是華為鴻蒙智行真正從 0 到 1 打造的一款車,也給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豪華之戰添了一把火。

用「人海戰術」沖出去

在華為發布問界 M9 的現場,一位華為終端的員工告訴「藍洞商業」,他之前購買了 2021 年問界首款汽車 M5,而他的一位同事,已經下單了最新發布的問界M9,他們都是在華為終端工作過十幾年的老員工,如今都先后成為華為鴻蒙智行汽車的擁有者。

「M9這款車把配置拉滿了,這是我最直接的評價。」一位華為終端老員工說。

他們都在華為終端負責研發華為最新的 FreeClip 耳夾耳機,汽車是這場發布會最大的主角,而耳夾耳機可以說是這場發布會最小的配角,但本質上,這一大一小展現出的邏輯是一樣的,就是華為在研發能力的精進以及背后的「人海戰術」。

早年間,總結華為成功經驗的很多案例都會提到華為的「人海戰術」,其本質就是在銷售和研發上以多勝少,集中兵力,迅速攻占目標。這種核心突破的學習能力,就是華為在過去多年賴以生存的基礎。

比如,早期為了吸引客戶,在每一次與客戶交流與洽談時,華為往往會派遣大批的銷售人員,全天候服務客戶,有時人數比例甚至在 100∶1。

一位手機行業高管也曾透露,華為在研發上的令人恐怖的統治力,就是學習到對手精髓之后,迅速投入 50 倍的工程師進行攻關,在某個單點上迅速實現突破性的領先。

所以,問界 M9 作為完整展現華為鴻蒙智行在汽車制造能力的產品,背后「領先一代」的智能燈光、智能空間、途靈底盤,「領先不止一代」的硬核安全和高階智能駕駛,都是靠著數千名研發工程師「人海戰術」才得以實現。

人海戰術的核心是人才的密集度。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 2022 年年底,華為有11.4萬名研發人員,占員工數量的一半以上,而華為智駕相關研發人員在 5000 至 7000 人規模,其中 50% 擁有博士學歷,在過去十年,華為的研發費用接近萬億人民幣。

這種技術研發上高人才、高密度的「人海戰術」,跟問界 M9 發布時的人山人海形成一種呼應,都是只有華為才能掌握的獨特動員能力和市場號召力。

而更重要的是,問界 M9 主打的關鍵詞是豪華科技旗艦 SUV,價格在 50 萬左右,定位就是一款沖擊高端的產品。

新能源行業大趨勢已經顯現,根據乘聯會公布的《2023年11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深度分析報告》,在今年 1-11 月期間,我國售價低于 30 萬元的汽車累計銷量為 1674 萬輛,同比增長 2.2% ;超過 30 萬元的汽車累計銷量為 259 萬輛,同比增長 30.8%,銷量占比為 13.4%。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50 萬以上的高端車型目前乘聯會還沒有做具體的測算,但是從目前來看,國產車型沖擊高端市場已經是一種趨勢。

而根據汽車行業人士透露,目前 60 萬以上電動車市場滲透率為 8%,這部分市場在 2023 年 11 月增長了 18%,高端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增長。

只有 8% 的滲透率,相對于 40% 的新能源汽車整體滲透率來說,未來還有巨大的的增量空間,這就是為什么新能源車企們都在躍躍欲試戰高端。

而相對于走量的大眾化車型來說,高端車型更加注重細節和品質,在細節和配置上拉滿,也就意味著高端車型可以追求更大的單車利潤。身處競爭白熱化、毛利率下降的重壓之下,這無疑是車企們的一種主動升維打法。

從「機皇」到「車皇」

要理解問界 M9 ,就要先從 10 年前的華為手機 Mate7 開始。

2014 年發布的 Mate7 是華為手機走向高端的開始,這是華為第一款面向高端商務人士的旗艦產品,當時締造這款產品的就是如今華為終端 BG CEO 余承東和華為終端 BG 首席運營官何剛。

Mate 7 最大的特點就是屏幕大續航長,以及配備了指紋解鎖等功能,依靠自主研發的麒麟芯片,Mate7 系列在圖像等處理方面表現優異。

當時的高端手機市場,還在被蘋果和三星主導,產品價格區間往往在 3000 元至 4000 元。而 Mate7 打破了這一格局,上市 6 個月內連續熱銷,但價格僅為三星同檔產品 Galaxy Note4 的 65% 左右。

所以,后來很多人在復盤華為手機的崛起時,都把高端旗艦機當做其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正是靠著中高端市場的戰略,華為手機才贏下了市場。

也正是靠著 Mate7 和后來的 P8,華為消費者 BG 業務打開了增量市場,在 2015 年收入大增 73%,達到了 1291 億,成為中國第一家年發貨量過億的智能手機廠商,市場份額位居國內第一。在當時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華為位居前三,僅次于蘋果和三星。

如今,問界 M9 能夠重演「機皇」的命運,真正成為一代「車皇」嗎?

在發布會上,問界 M9 對標的車型,也都是一眾外國廠商,有如當年 Mate7 對標的三星。從加速、制動距離、轉彎半徑、空間大小等各個細分角度上, M9 對標的都是庫里南 4 座版、邁巴赫 GLS600、攬勝尊容創世版和寶馬 X7 ,在各項數據上都有優勝的部分。

一些「領先一代」的細節確實展現了華為的硬核能力,比如問界 M9 搭載的百萬像素智慧投影大燈,單像素遮蔽精度是業內水平的 100 倍,與 ADS(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集合之后,可以實現精準遮蔽達到遠光不擾人的效果,汽車大燈投影到戶外之后,還可以成為戶外百寸巨幕投影。

而「領先不止一代」的方面,則包括了高階智能駕駛和硬核安全。

當代主流的駕駛方式,依然是使用手機和車機屏幕作為導航,而問界 M9 上的臨境抬頭顯示系統,可以直接把變道方向和導航等駕駛信息投影在汽車前窗上,實時動態顯示,讓司機有更沉浸感的駕駛體驗。

智能駕駛也是 2024 年新能源廠商們的競爭核心,到今年年底,華為的導航輔助駕駛系統 NCA 也將覆蓋到全國的城區范圍,不再局限于高速和城市快速路。余承東說,「全國都能開,有路就能開。不只 M9,問界 M5、M7 和智界 S7,在春節前都會陸續更新版本,包括無人代客泊車功能。」

而在智能駕駛上,問界 M9 也有長板,其全面升級了 HUAWEI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搭載全新設計的 192 線激光雷達,通過 GOD(通用障礙物檢測)網絡 2.0 和 RCR(道路拓撲推理網絡)網絡 2.0 ,可精準識別車輛、行人、交通設施與標識、樁筒等,最遠可探測距離達到了 250 米。

在至關重要的安全問題上,問界 M9 靠著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在主動安全上可以做到前向靜止車 AEB 主動剎停時速最高支持 120km/h;而在被動安全上,9000 噸一體化壓鑄工藝、12 處 2000MPa 核潛艇級熱成型鋼、9 氣囊超高配置,都很硬核。

發布會現場還展示了一段視頻,在兩臺重型卡車前后夾擊的情況下,問界 M9 實現了 ABCD 柱都完好沒有變形。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前不久備受爭議的理想車禍事件,畢竟問界 M9 和理想 L9 被認為是當下直接的競爭產品。

2024 更內卷、更殘酷

「造得好」這個命題問界 M9已經回答了,下一個命題就是「賣得好」。問界 M9 要真正成為「車皇」,還要看 2024 年上市之后的銷量,尤其是賽力斯工廠產能攀升到每月 3 萬臺規模之后。

目前,問界 M9 正在賽力斯超級智慧工廠緊鑼密鼓的生產中,預計在 2024 年 1 月底開啟大規模交付。賽力斯超級智慧工廠代表著賽力斯最高水平,這是一座極限產能水平達到 60-70 萬輛的燈塔工廠。

2024 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尤其是高端車市場,勢必更加內卷、更加殘酷。

首先,作為國內手機市場的老對手,華為將與小米在汽車賽道上再次狹路相逢。蓄勢三年的小米汽車,選在問界 M9 發布之后兩天,官宣首款 C 級高性能轎車 SU7,新車將在 2024 年推向市場,而背后的自研電機、自建電池工廠、 9100 噸大壓鑄集群都成為小米硬核造車技術的保證之一。

「大家不要叫 9萬9 了,不可能的,14萬9 也不可能。」雷軍在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說,這意味著小米汽車不可能走低價路線,而是要靠性價比和生態化取勝。

相比于其他造車新勢力,小米汽車是一個遲到的選手,但雷軍已經賭上了未來十五年,要讓小米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這注定是要讓 2024 年內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多了一個篤定的對手。

其次,作為當下問界 M9 最大的對手,無疑是理想汽車的中大型 SUV L9,前者號稱是「1000 內最好的 SUV」,后者號稱是「500萬以內最好的 SUV」,可謂是旗鼓相當。

縱觀整個 2023 年的國產新能源廠商,表現最突出的就是理想汽車,不光是通過增程式技術和精準的產品定位,超額完成了 30 萬輛的銷售目標,更是將毛利率保持在 20% 的水準,而且將在 2024 年發布多款產品,其中就包括 3 月份的首款純電 MPV 車型 MEGA,售價與問界 M9 同屬 50 萬的價格區間。

最后,國內市場很可能容不下如此多的新能源造車企業,淘汰賽還在加劇。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認為,只有行業前五名才有資格更好地生存下去。在他看來,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前五名的三強是特斯拉、比亞迪和華為,而其他車企將競爭剩下的兩個名額,這個市場格局將在 2025 年之前穩定下來。

比亞迪和特斯拉的新能源頭部地位依然穩固,而華為曾是理想汽車的學習對象。

李想就曾公開承認 2022 年三季度,問界 M7 把理想 ONE 打殘了,華為的超強能力讓理想 ONE 提前停產,一個季度就虧了十幾億,團隊都打殘了,很長一段時間理想都毫無還手之力。「面對華為的競爭,我們內部的心態,80% 是學習,20% 是尊敬,零抱怨。」李想曾說。

理想汽車要在 2024 年發布四款新車型,形成 8 款車型全面出擊的競爭態勢,挑戰全年 80 萬銷量。而從更本質上說,理想汽車的目標是做到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的第一,理想的豪華品牌夢想與問界 M9 要上探的高端車市場目標是趨同的,二者必有一戰。

2024 年新能源市場會內卷到什么程度?

隨著蔚小理、比亞迪、華為和小米的新車陸續交付,這個殘酷的答案也正在顯露:供給側給出了更多選擇,消費側是否買單才是答案。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華為

8.2k
  • 盤前機會前瞻| 華為每年投入超60億激勵開發者,鴻蒙系統迎來快速釋放期,這幾家鴻蒙產業鏈企業有望持續受益(附概念股)
  • 9月11日投資早報|延遲退休決定草案提請審議,華為發布全球首款三折疊屏手機,今日一只新股上市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華為上新了“車皇”,但對手也不弱

不論是蔚小理,還是華為、比亞迪,戰高端必然是2024年新能源汽車淘汰賽的主旋律。

文|藍洞商業 趙衛衛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總結余承東的2023,「遙遙領先」再合適不過。

他在 2024 年第一天發布朋友圈:「(問界 M9)累積大定破 3 萬臺,同銷量達成比問界 M7 提前 12 天!」

問界 M7 打了一場「起死回生」的翻身仗,而 M9 的高端之戰才剛打響。但在不久前問界 M9 的發布會上,余承東只字未提「遙遙領先」,即便臺下觀眾依然會頻頻大聲喊出來。

取而代之的,是更接地氣的說法——「領先一代」和「領先不止一代」,這可能預示著,華為鴻蒙智行旗下問界品牌在走向高端的路上,也正在小心翼翼。

在問界 M9 之前,國內新能源銷量第一的比亞迪,已經通過仰望品牌開啟了高端之路,補足了比亞迪乘用車產品矩陣的最后一塊拼圖;問界 M9 發布之后,小鵬汽車的高端 MPV 車型——小鵬 X9在 2024年伊始亮相,并在本月內開啟交付;兩個月之后,理想汽車最貴也最新的 MPV 車型 MEGA 也將開啟交付;對于即將交付的小米汽車 SU7,雷軍也在微博回應:50 萬以內,有對手嗎?

不論是蔚小理,還是華為、比亞迪,高端之戰必然是 2024 年新能源汽車淘汰賽的主旋律。當品牌占領用戶心智,就開始把可靠的性能和高品質延伸到更高配置、更豪華的車型上,這是國產新能源車企們的必由之路。

「1000萬以內最好的SUV」、「豪華科技旗艦 SUV」、「科技車皇」等等諸多名號加身,問界 M9 自然背負了華為智選汽車的諸多期望,背后蘊含的科技實力代表著華為成功的秘訣——「人海戰術」,而通過旗艦產品延伸向高端市場,也是在復制余承東在手機業務線的成功經驗。

問界 M9 是華為鴻蒙智行真正從 0 到 1 打造的一款車,也給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豪華之戰添了一把火。

用「人海戰術」沖出去

在華為發布問界 M9 的現場,一位華為終端的員工告訴「藍洞商業」,他之前購買了 2021 年問界首款汽車 M5,而他的一位同事,已經下單了最新發布的問界M9,他們都是在華為終端工作過十幾年的老員工,如今都先后成為華為鴻蒙智行汽車的擁有者。

「M9這款車把配置拉滿了,這是我最直接的評價。」一位華為終端老員工說。

他們都在華為終端負責研發華為最新的 FreeClip 耳夾耳機,汽車是這場發布會最大的主角,而耳夾耳機可以說是這場發布會最小的配角,但本質上,這一大一小展現出的邏輯是一樣的,就是華為在研發能力的精進以及背后的「人海戰術」。

早年間,總結華為成功經驗的很多案例都會提到華為的「人海戰術」,其本質就是在銷售和研發上以多勝少,集中兵力,迅速攻占目標。這種核心突破的學習能力,就是華為在過去多年賴以生存的基礎。

比如,早期為了吸引客戶,在每一次與客戶交流與洽談時,華為往往會派遣大批的銷售人員,全天候服務客戶,有時人數比例甚至在 100∶1。

一位手機行業高管也曾透露,華為在研發上的令人恐怖的統治力,就是學習到對手精髓之后,迅速投入 50 倍的工程師進行攻關,在某個單點上迅速實現突破性的領先。

所以,問界 M9 作為完整展現華為鴻蒙智行在汽車制造能力的產品,背后「領先一代」的智能燈光、智能空間、途靈底盤,「領先不止一代」的硬核安全和高階智能駕駛,都是靠著數千名研發工程師「人海戰術」才得以實現。

人海戰術的核心是人才的密集度。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 2022 年年底,華為有11.4萬名研發人員,占員工數量的一半以上,而華為智駕相關研發人員在 5000 至 7000 人規模,其中 50% 擁有博士學歷,在過去十年,華為的研發費用接近萬億人民幣。

這種技術研發上高人才、高密度的「人海戰術」,跟問界 M9 發布時的人山人海形成一種呼應,都是只有華為才能掌握的獨特動員能力和市場號召力。

而更重要的是,問界 M9 主打的關鍵詞是豪華科技旗艦 SUV,價格在 50 萬左右,定位就是一款沖擊高端的產品。

新能源行業大趨勢已經顯現,根據乘聯會公布的《2023年11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深度分析報告》,在今年 1-11 月期間,我國售價低于 30 萬元的汽車累計銷量為 1674 萬輛,同比增長 2.2% ;超過 30 萬元的汽車累計銷量為 259 萬輛,同比增長 30.8%,銷量占比為 13.4%。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50 萬以上的高端車型目前乘聯會還沒有做具體的測算,但是從目前來看,國產車型沖擊高端市場已經是一種趨勢。

而根據汽車行業人士透露,目前 60 萬以上電動車市場滲透率為 8%,這部分市場在 2023 年 11 月增長了 18%,高端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增長。

只有 8% 的滲透率,相對于 40% 的新能源汽車整體滲透率來說,未來還有巨大的的增量空間,這就是為什么新能源車企們都在躍躍欲試戰高端。

而相對于走量的大眾化車型來說,高端車型更加注重細節和品質,在細節和配置上拉滿,也就意味著高端車型可以追求更大的單車利潤。身處競爭白熱化、毛利率下降的重壓之下,這無疑是車企們的一種主動升維打法。

從「機皇」到「車皇」

要理解問界 M9 ,就要先從 10 年前的華為手機 Mate7 開始。

2014 年發布的 Mate7 是華為手機走向高端的開始,這是華為第一款面向高端商務人士的旗艦產品,當時締造這款產品的就是如今華為終端 BG CEO 余承東和華為終端 BG 首席運營官何剛。

Mate 7 最大的特點就是屏幕大續航長,以及配備了指紋解鎖等功能,依靠自主研發的麒麟芯片,Mate7 系列在圖像等處理方面表現優異。

當時的高端手機市場,還在被蘋果和三星主導,產品價格區間往往在 3000 元至 4000 元。而 Mate7 打破了這一格局,上市 6 個月內連續熱銷,但價格僅為三星同檔產品 Galaxy Note4 的 65% 左右。

所以,后來很多人在復盤華為手機的崛起時,都把高端旗艦機當做其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正是靠著中高端市場的戰略,華為手機才贏下了市場。

也正是靠著 Mate7 和后來的 P8,華為消費者 BG 業務打開了增量市場,在 2015 年收入大增 73%,達到了 1291 億,成為中國第一家年發貨量過億的智能手機廠商,市場份額位居國內第一。在當時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華為位居前三,僅次于蘋果和三星。

如今,問界 M9 能夠重演「機皇」的命運,真正成為一代「車皇」嗎?

在發布會上,問界 M9 對標的車型,也都是一眾外國廠商,有如當年 Mate7 對標的三星。從加速、制動距離、轉彎半徑、空間大小等各個細分角度上, M9 對標的都是庫里南 4 座版、邁巴赫 GLS600、攬勝尊容創世版和寶馬 X7 ,在各項數據上都有優勝的部分。

一些「領先一代」的細節確實展現了華為的硬核能力,比如問界 M9 搭載的百萬像素智慧投影大燈,單像素遮蔽精度是業內水平的 100 倍,與 ADS(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集合之后,可以實現精準遮蔽達到遠光不擾人的效果,汽車大燈投影到戶外之后,還可以成為戶外百寸巨幕投影。

而「領先不止一代」的方面,則包括了高階智能駕駛和硬核安全。

當代主流的駕駛方式,依然是使用手機和車機屏幕作為導航,而問界 M9 上的臨境抬頭顯示系統,可以直接把變道方向和導航等駕駛信息投影在汽車前窗上,實時動態顯示,讓司機有更沉浸感的駕駛體驗。

智能駕駛也是 2024 年新能源廠商們的競爭核心,到今年年底,華為的導航輔助駕駛系統 NCA 也將覆蓋到全國的城區范圍,不再局限于高速和城市快速路。余承東說,「全國都能開,有路就能開。不只 M9,問界 M5、M7 和智界 S7,在春節前都會陸續更新版本,包括無人代客泊車功能。」

而在智能駕駛上,問界 M9 也有長板,其全面升級了 HUAWEI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搭載全新設計的 192 線激光雷達,通過 GOD(通用障礙物檢測)網絡 2.0 和 RCR(道路拓撲推理網絡)網絡 2.0 ,可精準識別車輛、行人、交通設施與標識、樁筒等,最遠可探測距離達到了 250 米。

在至關重要的安全問題上,問界 M9 靠著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在主動安全上可以做到前向靜止車 AEB 主動剎停時速最高支持 120km/h;而在被動安全上,9000 噸一體化壓鑄工藝、12 處 2000MPa 核潛艇級熱成型鋼、9 氣囊超高配置,都很硬核。

發布會現場還展示了一段視頻,在兩臺重型卡車前后夾擊的情況下,問界 M9 實現了 ABCD 柱都完好沒有變形。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前不久備受爭議的理想車禍事件,畢竟問界 M9 和理想 L9 被認為是當下直接的競爭產品。

2024 更內卷、更殘酷

「造得好」這個命題問界 M9已經回答了,下一個命題就是「賣得好」。問界 M9 要真正成為「車皇」,還要看 2024 年上市之后的銷量,尤其是賽力斯工廠產能攀升到每月 3 萬臺規模之后。

目前,問界 M9 正在賽力斯超級智慧工廠緊鑼密鼓的生產中,預計在 2024 年 1 月底開啟大規模交付。賽力斯超級智慧工廠代表著賽力斯最高水平,這是一座極限產能水平達到 60-70 萬輛的燈塔工廠。

2024 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尤其是高端車市場,勢必更加內卷、更加殘酷。

首先,作為國內手機市場的老對手,華為將與小米在汽車賽道上再次狹路相逢。蓄勢三年的小米汽車,選在問界 M9 發布之后兩天,官宣首款 C 級高性能轎車 SU7,新車將在 2024 年推向市場,而背后的自研電機、自建電池工廠、 9100 噸大壓鑄集群都成為小米硬核造車技術的保證之一。

「大家不要叫 9萬9 了,不可能的,14萬9 也不可能。」雷軍在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說,這意味著小米汽車不可能走低價路線,而是要靠性價比和生態化取勝。

相比于其他造車新勢力,小米汽車是一個遲到的選手,但雷軍已經賭上了未來十五年,要讓小米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這注定是要讓 2024 年內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多了一個篤定的對手。

其次,作為當下問界 M9 最大的對手,無疑是理想汽車的中大型 SUV L9,前者號稱是「1000 內最好的 SUV」,后者號稱是「500萬以內最好的 SUV」,可謂是旗鼓相當。

縱觀整個 2023 年的國產新能源廠商,表現最突出的就是理想汽車,不光是通過增程式技術和精準的產品定位,超額完成了 30 萬輛的銷售目標,更是將毛利率保持在 20% 的水準,而且將在 2024 年發布多款產品,其中就包括 3 月份的首款純電 MPV 車型 MEGA,售價與問界 M9 同屬 50 萬的價格區間。

最后,國內市場很可能容不下如此多的新能源造車企業,淘汰賽還在加劇。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認為,只有行業前五名才有資格更好地生存下去。在他看來,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前五名的三強是特斯拉、比亞迪和華為,而其他車企將競爭剩下的兩個名額,這個市場格局將在 2025 年之前穩定下來。

比亞迪和特斯拉的新能源頭部地位依然穩固,而華為曾是理想汽車的學習對象。

李想就曾公開承認 2022 年三季度,問界 M7 把理想 ONE 打殘了,華為的超強能力讓理想 ONE 提前停產,一個季度就虧了十幾億,團隊都打殘了,很長一段時間理想都毫無還手之力。「面對華為的競爭,我們內部的心態,80% 是學習,20% 是尊敬,零抱怨。」李想曾說。

理想汽車要在 2024 年發布四款新車型,形成 8 款車型全面出擊的競爭態勢,挑戰全年 80 萬銷量。而從更本質上說,理想汽車的目標是做到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的第一,理想的豪華品牌夢想與問界 M9 要上探的高端車市場目標是趨同的,二者必有一戰。

2024 年新能源市場會內卷到什么程度?

隨著蔚小理、比亞迪、華為和小米的新車陸續交付,這個殘酷的答案也正在顯露:供給側給出了更多選擇,消費側是否買單才是答案。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和县| 察哈| 沂水县| 奉节县| 广水市| 南安市| 攀枝花市| 乌鲁木齐市| 饶平县| 玉林市| 冷水江市| 凉城县| 宝山区| 横山县| 万全县| 阜平县| 汽车| 卢龙县| 兴城市| 宁国市| 庆云县| 崇文区| 西贡区| 云龙县| 龙陵县| 桂林市| 光泽县| 开鲁县| 大港区| 民乐县| 雷州市| 嵊泗县| 西盟| 松潘县| 黎川县| 镇江市| 正定县| 湖北省| 通榆县| 台中县|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