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實習記者 李彥慧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每個周六,“文化周報”向你匯總呈現最近一周國外文藝圈、出版界、書店業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們關注了哈佛大學校長克勞丁·蓋伊辭職、行業研究指出好萊塢所謂的“多樣性、多元性”是一種表演、作家魯西迪遇刺案庭審推遲等內容。
01 因被指控反猶主義與學術剽竊,哈佛大學校長克勞丁·蓋伊辭職
當地時間1月2日,哈佛大學校長克勞丁·蓋伊(Claudine Gay)宣布辭職,這距離她成為哈佛大學有史以來第一位黑人校長、第二位女性校長僅過去了六個月。蓋伊也是該校自1636年成立以來任期最短的校長,而她的辭職與去年10月以來巴以沖突所導致的美國高校內部愈演愈烈的分裂與沖突息息相關。

巴以沖突發生后,來自哈佛大學的學生團體發表了一篇措辭激烈的聲明,稱以色列“打開了地獄之門”,加沙地區的巴勒斯坦人在過去二十年里都生活在“露天監獄”中,他們認為“以色列應該對正在發生暴力事件負全部責任”。這份聲明由哈佛大學本科生團體巴勒斯坦團結委員會(Palestine Solidarity Committee)在社交平臺上發布,隨即引起了全校乃至全美國的強烈抨擊。
哈佛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博阿斯·巴拉克(Boaz Barak)在社交平臺X上表示,簽署這份聲明的每個人都在“寬恕恐怖主義、強奸和謀殺”。哈佛大學內的猶太團體哈佛希勒爾(Harvard Hillel)表達了強烈反對,認為該聲明代表了“更進一步的仇視與反猶主義”。起初,蓋伊與其他學校管理者一起對該聲明保持沉默。直到10月,蓋伊公開對哈馬斯恐怖主義暴行表示了譴責,同時敦促人們應該“闡明而非煽動”(illuminate and not inflame)。
高校中的分裂蔓延到了校外,許多高校的捐助者們以及社會人士表達了不滿,美國教育部也相繼在東西海岸的多所著名高校開展了反歧視調查。2023年12月,蓋伊、時任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的伊麗莎白·馬吉爾(M. Elizabeth Magill)和麻省理工大學校長莎莉·科恩布魯斯(Sally Kornbluth)出席了一場關于校園反猶主義的國會聽證會。在聽證會上,幾位校長做出的回應被認為是“災難性的”,反映出了“精英學術領袖的麻木不仁與無知”?!都~約時報》評論認為,蓋伊的那種“謹慎的、中立的語言”會讓一些聽眾感到憤慨,這是一種反煽動性的說法,卻產生了相反的效果。

在聽證會結束4天后,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馬吉爾宣布辭職,當時哈佛大學表示了對蓋伊的支持,對要求她辭職的聲音表示抵制。但蓋伊的批評者們并未善罷甘休,《華盛頓自由燈塔》(The Washington Free Beacon)刊文表示,她存在學術剽竊,她發表的學術文章中有近一半都遭到了指控。實際上,保守派活動人士和媒體在聽證會召開前就對蓋伊學術成果展開了審查。聽證會結束后,指控她學術剽竊的攻擊越來越多。盡管蓋伊主動要求哈佛大學校方領導獨立小組進行調查,并在得到部分論文“引用不充分”的結果后修改了相關論文的引用,但這并未使批評者們滿意,直到蓋伊宣布辭職。
蓋伊的支持者們擔憂,她的辭職會鼓勵保守派干預大學校園,并危及言論和學術自由。歷史學教授艾莉森·弗蘭克·約翰遜(Alison Frank Johnson)感到非常沮喪,因為“我們沒有聽蓋伊所在領域學者的聲音,他們可以談論她研究的重要性和原創性,反而聽到了在社交媒體上嘲笑和怨恨的聲音”。蓋伊的反對者們則認為,她作為一名研究黑人政治參與的學者,在哈佛大學推行所謂校園“種族主義”的人,代表了精英學術界“在智力上是有限的,標準上是松懈的,且過度關注身份”。企業家、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維韋克·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在社交平臺X上評論道,選擇蓋伊擔任校長是“幾乎毫不掩飾地考慮種族和性別因素”。
蓋伊在辭去校長職務后還將繼續留在哈佛大學任教,也有權威人士認為,這場以推翻大學多樣性、公平和包容性努力為開端、席卷了蓋伊和馬吉爾的學術清洗還將繼續下去?!都~約時報》的評論也指出,巴以沖突不是美國學術界面臨的唯一危機,它似乎陷入了超越意識形態的多重危機里:不透明的高等教育招生政策、臃腫的行政、高昂的學費、“直升機父母”等等,這些危機顯然不只存在于哈佛大學。有跡象表明,最近關于哈佛的爭議可能損害了學校的聲譽,據悉2023年該校提前申請入學的人數下降了約17%。
02 行業研究指出好萊塢的“多元性”是一種表演
2023年7月由格蕾塔·葛韋格(Greta Gerwig)導演的電影《芭比》(Barbie)票房收入超過14億美元,成為當年全球票房最高的電影,也是有史以來最賣座的、由女性導演執導的電影。然而近期一項針對電影行業的研究顯示,盡管葛韋格的《芭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女性導演在好萊塢并沒有獲得與男性導演相同的機會。

這份來自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電視和電影女性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Women in Television and Film)的報告指出:在2023年票房最高的250部電影中,75%的電影雇傭了10名及以上的男性擔任電影幕后諸如導演、制片人、編劇等核心角色,與之相對,只有4%的電影由10名及以上的女性在鏡頭外擔任關鍵職位。該報告的撰寫者瑪莎·勞森(Martha Lauzen)表示:“葛韋格毋庸置疑的成功掩蓋了主流電影行業普遍存在的性別不平等。數字說明了一切,好萊塢幕后工作人員性別比例失衡且偏向男性?!?/p>
盡管2023年以葛韋格為代表的女性導演獲得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但評論界和商業上的成功并沒有導向重大的行業變化。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另一份行業報告也顯示,2023年美國票房排名前百的電影中,女性導演參與的占12.1%,比2022年有所上升。但該報告認為,女性導演在高票房電影中的占比并沒有明顯提高,“在過去的15年里,由女性擔任導演的頂級電影的比例增長甚至沒有超過10%?!蹦霞又荽髮W報告的作者史黛西·史密斯(Stacy L. Smith)說,“這些數字不僅僅是圖表上的數據,它們代表著真正的、有才華的女性,她們努力在這個行業中爭取崗位,但這個行業卻會僅僅因為她們的身份選擇不在合適的崗位雇傭她們?!?/p>
此外,南加州大學的報告還指出,娛樂行業促進包容和多樣化的承諾是“表演性行為”,“不是促進變革的實際步驟”。數據表明電影幕后的種族多樣性并沒有明顯改善,在2023年票房前百的電影中有26位有色人種擔任導演,占22.4%,上一年則為20.7%,這一數據基本停滯不前。史密斯在報告最后指出,一部電影或一位導演的成功不足以讓整個電影業在多樣性上呈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除非電影公司、高管和制片人改變以往決定誰有資格拍攝最賣座電影的方式?!?/p>
03 作家魯西迪遇刺案庭審推遲
印裔英籍作家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的新回憶錄《刀:謀殺未遂后的沉思》(Knife: Meditations After an Attempted Murder)將在今年4月16日由企鵝蘭登書屋出版,該書將講述作者本人2022年遇襲被刺傷的經歷。

2022年8月,魯西迪在紐約的一次活動上遇襲,腹部、頸部等多個部位被刺傷,在接受緊急手術后住院六周。此次事件導致魯西迪的右眼失明、部分手指的指尖失去知覺。涉嫌刺殺魯西迪的男子哈迪·馬塔爾(Hadi Matar)在襲擊發生后立即被捕,一直在押并被指控謀殺未遂。
當地時間1月3日,馬塔爾的代理律師納撒尼爾·巴羅內(Nathaniel Barone)成功向法官要求推遲原庭審,該案件陪審團的遴選原定于1月8日開始。巴羅內辯稱,他們有權在馬塔爾受審前查看魯西迪原定于4月出版的回憶錄及相關一切材料,并認為這些材料會構成證據。地方檢察官杰森·施密特(Jason Schmidt)質疑了回憶錄與庭審的相關性,他表示有許多現場觀眾都目擊了整個事件,并強調盡管新的庭審日期尚未確定,但推遲庭審并不會“改變最終結果”。

關于最新回憶錄《刀》,魯西迪曾表示寫作過程并不容易,但他“必須克服,必須面對”。魯西迪2023年6月接受BBC采訪時表示,他不確定自己是否想在法庭上面對馬塔爾。一方面他想在法庭上看看襲擊者,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自己被打擾,他更關注的是“繼續下去,生活還在繼續”。
魯西迪目前已出版十余部小說,在國際上享有聲譽。1988年,他的小說《撒旦詩篇》(The Satanic Verses)出版,書中涉及伊斯蘭教和穆罕穆德的一些內容被認為“瀆神”。次年伊朗原宗教及政治領袖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發布了要求處死魯西迪的法特瓦(伊斯蘭教令),并開出了數百萬美元的懸賞。此后,魯西迪生活在英國政府的嚴密保護下,直到1998年伊朗撤銷了對他的死亡判決。即便如此,他仍然時不時受到死亡威脅。2012年,魯西迪出版了回憶錄《約瑟夫·安東》(Joseph Anton),講述了他在《撒旦詩篇》出版后多次受到生命威脅并四處躲藏的經歷。
參考資料:
https://assets.uscannenberg.org/docs/aii-inclusion-directors-chair-2024.pdf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24/jan/02/hollywood-film-diversity-study
https://www.nytimes.com/2024/01/02/us/harvard-claudine-gay-resigns.html
https://www.harvard.edu/president/news/2023/war-in-the-middle-east/
https://www.nytimes.com/2024/01/03/books/review/claudine-gay-harvard-resignation-letter.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4/01/02/us/harvard-president-campus-antisemitism-conservatives.html?action=click&module=RelatedLinks&pgtype=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