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讀娛 零壹
相較于2022年,2023年國漫番劇市場迎來了新的繁榮。無論是從長線更新的季播、年番續作來看,還是商業氣息不那么濃厚的創意新銳作品而言,2023年國漫番劇拿得出手的代表作都相當多:
《中國奇譚》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出圈;厚積薄發的《畫江湖之不良人第六季》豆瓣評分高達9.6,創下近5年國漫最高分;年番《斗羅大陸》《凡人修仙傳》等依舊是各自平臺動漫頻道“扛把子”,且在內容制作上獲得了比此前更多的認可;而年內首次開更的新作《滄元圖》《鏢人》《火鳳燎原》等也各有所長,整體口碑均在豆瓣8.5分以上,受眾評價頗高,大有各自開辟一方疆土的潛力。
而從行業總體觀察角度來看,讀娛君認為2023年國漫番劇市場呈現出了以下新常態:
其一,市場培育小有所成,整體動畫番劇市場容量擴張明顯;
其二,市場規模的擴大和創作技術升級,助力頭部精品內容提升產能,摸高上限;
其三,長線化的制播和IP開發思維已成主流。
當然,行業仍然有新、老問題存在:3D動畫番劇在視覺設計上陷入同質化困境;玄幻仍站絕對主流,題材多元化不明顯;相較于整體視覺效果的提升,番劇編劇能力上的短板仍待改善;此外還有在IP產業鏈中聯動開發中出現的粗糙和短視,以及在制作流程上缺乏行業溝通共創模式等。
這些現象和問題,在作品上是如何體現的?我們可以從2023年播出的番劇新作、續作情況來展開解讀。
年番:在穩定陪伴中握緊IP長線價值
2023年6月,《斗羅大陸》動畫正式收官完結,最終章以“雙神戰雙神”為粉絲奉上了份大量足的大餐,甚至還推出了兩個小時的“導演剪輯版結局”。最終的完結一刻,也讓不少觀眾感慨時光如梭,不過《斗羅大陸2:絕世唐門》也隨后接檔播出,這一國漫IP的故事仍在繼續。
論及國漫番劇市場的培養壯大,《斗羅大陸》是其中繞不過去的一個點。這部動畫是國產番劇進入網絡時代后第一個“年番”,在騰訊視頻上有740.1萬人參與點評打分,也是目前總播放量最高的國漫作品。從2018年首播到2023年完結,從第1集到第263集的跨度幾乎也是國漫番劇行業制作技術、市場運營發展的縮影。
單論動畫制作、審美水平、敘事節奏,《斗羅大陸》其實并非3D國漫番劇中口碑最好的。回望這一國漫IP的壯大,“持續輸出”的價值得到了最大體現:以《斗羅大陸》更新早期的國漫市場環境,“年番”絕對稱不上一個理性選擇,因為無論是技術能力,產能還是市場回報來說制作團隊都面臨極大挑戰。
但在玄機科技和騰訊視頻雙方的合力推動下,《斗羅大陸》動漫雖然算不上全程完美,但至少以及格以上的成品完成了263集的內容。IP原作的魅力、人設和故事的魅力、長時間的跨度共同構建了內容的長青效應,成為了陪伴大量觀眾度過青春時代的新一代集體回憶,這種真正的IP效應,或許才是“第一部年番”《斗羅大陸》為行業帶來的最重要的經驗。
所以我們會看到,無論是《凡人修仙傳》還是《大主宰》《斗破蒼穹》《吞噬星空》和《完美世界》,“年番化”的頭部國漫幾乎都占據了各平臺人氣榜單的前列,帶來了更火熱的播出數據和傳播效應,以及更可觀的招商和會員表現。
而多部年番上線,顯然不是平臺方喜歡大投入高風險,而是開頭提到整體動畫番劇市場容量擴張,技術升級產能提升的必然結果。
但年番的長線制作模式,健康發展一定需要目標明確——每一集作品的制作和播出都可以提升IP整體價值,而非是反過來消耗IP源的知名度。這一點來說,目前成績較為突出是或許《凡人修仙傳》和《完美世界》。
《凡人修仙傳》2020年首播時成績并不突出,B站同期追番數不及IP知名度更低的《元龍》,但隨著其3D面部捕捉的視覺審美風格逐漸被接受,IP的獨特人設也開始展露魅力,隨后就成為B站國創中的頭部選手,追番人數已經突破800萬。進入2023年以后,《凡人修仙傳》新年番于11月25日開播,第82話重頭動作戲開啟后已經收獲了大批好評,修仙戰斗不是硬生生砸光影特效,創作出了細節滿滿的仙俠戰斗場面。
《完美世界》年番的播出,則可以視為最大程度復刻了《斗羅大陸》的“陪伴效應”。故事從主角石昊孩童時期開始,到“熊孩子”到處留名,再到后來的“雙石之戰”和“七神下界”,動畫持續輸出,再以重金打造的特別篇強化名場面出圈,目前已經積累起了不俗的受眾基礎。《完美世界》的優缺點十分明顯,快節奏高質量的打斗,精致討喜的人物建模是這部年番的“硬實力”,如果后續能繼續重視敘事上的優化相信會走得更穩。
但讀娛君在開頭提到的“長線化的制播和IP開發思維”,也并非是只要是“年番”就行,對此也有些年番表現不佳,據觀察大多數是兩方面原因:其一是產出率跟不上工期導致質量下降,其二是不重視編劇導致文戲過于粗糙,這其實也是一個整體行業性問題。
年番模式需要從“產能優勢”轉向“高質量持續輸出優勢”上,如果持續性更新反而影響了內容的高光,或許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不止“卷”視覺,也要“卷”故事
看起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日本動畫市場中年番的數量相較過去明顯下降了,除了老牌的幾大國民動畫外,近幾年即使是最頭部的《鬼滅之刃》《進擊的巨人》《咒術回戰》等也都采取了季播模式。
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要歸于播出模式的改變,之前日本年番遍地的時代是電視臺主導的,固定的時段需要熱門內容的填充,國民年番無異于長期飯票;而今整個動漫消費的理念早已變化,大長篇的漫畫本就極其稀少,熱門新作出現后對改編的時效性要求極高,大家都要跟著漫畫進度跑,同時大眾對于內容精品化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注水原創”這種早期在《火影忍者》之類作品中常見的做法反而幾乎消失不見。
另一方面則是市場回報考慮,按季播出的方式能夠有效試水收集反饋,制作方也能及早考慮是否續訂后續。
而國內年番的IP源則大都是早已完結的網文IP等,反而年番化不存在進度和內容相矛盾的問題。
國內的季播番的發展方向是“更卷”,頭部和尾部的差距大——頭部是追求視聽表達的上限最大化文化輸出,尾部則是填充內容以量為王,目前這樣的趨勢在2023年國漫番劇市場中已經明顯。
目前的國漫季播精品中,讀娛君認為共同的問題是劇作水平有些跟不上動畫技術水平。
新的IP改編番劇中,劇作和視覺表現均表現均較好的大約是《火鳳燎原》《三十六騎》《鏢人》,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是原作的故事底蘊較佳,改編較多而口碑仍好的則要力推《滄元圖》。
《滄元圖》改編自起點白金作家我吃西紅柿的作品,相較于原作,動畫版極其大膽地加入了大量的劇作反轉細節,以及在群像人物塑造上賦予了配角更多立體度,屬于“改得連原著粉都不認識還能被夸的”水平,這種現象是較為少見的。可見觀眾并非一定執著于“還原”,而是不少改編所做的不是“增色”而是“注水”罷了。
而原創動畫能夠兼顧兩者且口碑封神的,好像就只有豆瓣9.6分《畫江湖之不良人第六季》了。近年來,無論是2D還是3D形式,國漫番劇的視覺表現力是有口皆碑的,但不少現象級作品往往是技術突出的小團隊注入了熱愛和努力,但未必有成熟的編劇能力相符,最終影響了作品的上限。
比如大名鼎鼎的《霧山五行第二季》,視覺表現力來說足以封神,單憑畫面表現也足以進入神作行列,但如果有一個比現在更好的故事,是不是能更上一層樓?又比如12月5日播出的《枕刀歌第二季》,依舊延續了第一季那頂級的武俠冷兵器動作打斗,酣暢凌厲足以驚艷大眾,但當時第一季除了打打打之外文戲實在乏善可陳,第二季就加入了分視角敘事的嘗試,希望在文戲上大幅加強,雖然目前效果還未見分曉,但思路卻是明確的。
所以讀娛君認為,更重視編劇,更重視敘事,或許是當下國漫番劇發展要彌補的一個重要短板。《鏢人》《滄元圖》《火鳳燎原》《三十六騎》《斗羅大陸2》《伍六七之暗影宿命》豆瓣評分均在8分以上,今年新播出的季播番劇有不少口碑上佳作品,與兩三年前國漫番劇主流相比,也能明顯感受到新作品對劇作的重視程度正在與日俱增,未來如何既帶來震撼的視覺特效,又輸出完整順暢富有魅力的故事,一定會是觀眾評價的重要標準。
除了常規意義上的番劇外,以《中國奇譚》《膠囊計劃第二季》為代表的動畫短片合集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膠囊計劃”的短片合集形式與海外知名動畫短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比較接近,但內容調性上明顯有更濃厚的本土文化特色,在技術、審美、形式上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只不過比起《中國奇譚》以“小妖怪的故事”成功出圈的效果來說,《膠囊計劃》還是更重技術創新,作品出圈程度不高,其價值目前更多在培育行業未來新興力量上。
2024,邁向“群星時代”?
之所以總結2023年國漫番劇為“百家爭鳴”,不僅是熱度可觀、口碑出圈作品多,也在于新老制作公司也在一起發力。老牌如玄機科技自不待言,《斗羅大陸2》《吞噬星空》兩部年番穩定輸出,中影年年、繪夢、視美、福熙影視等老牌公司也依舊產出頗多。
但另一邊,也有不少成立于近幾年的新公司嶄露頭角,如《霧山五行》六道無魚,《少年歌行之暗河傳》《第一序列》背后的君藝心,《滄元圖》背后的神漫文化等。
隨著國漫番劇市場的不斷繁榮,我們或許也可以對2024年的國漫番劇發展有一些新期待。
在內容方面,國漫番劇能否在玄幻賽道之外,出現新的現象級作品?題材的單一化會加劇目前的視覺審美同質化,追求題材的多元化和原創性才有更廣闊的天空。網絡小說為國漫番劇提供了充足的創意源,我們也希望看到更多其他IP源的引入,為故事提供更多元的背景和深度。此外,就像劇集行業一樣,編劇的重要性在2024年國漫番劇制作過程中或許會更受重視。
長線思維會進一步成為主流。這不僅意味著在創作時要注重故事的質量和深度,也要考慮到衍生品、游戲等后續產品的開發,要打造出強有力的IP效應,不滿足于快餐化的衍生開發才能有利于作品的持久價值和影響力,而不僅僅是一時的熱度變現能力。
對于整個行業而言,發展標準化的工業流程也是必要的。通過提高制作效率和標準化流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并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不同公司、團隊之間的合作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也能共同推動國漫番劇的創新和發展,這或許也是目前國漫番劇相較于日漫市場區別較大的一點。
而對于視頻平臺而言,動畫番劇正在逐漸成長為劇集版塊之外的重要增長線,大概率在投入支持上有增無減。2024年,期待國漫番劇繼續產出更多神作,更多商業化成功,讓國產動畫市場如群星一般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