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姍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由王家衛執導的電視劇《繁花》目前正在熱播。該劇融入了王家衛強烈的個人風格,其憑借考究的置景和服化道,獨特的攝影和剪輯手法,加上別具一格的視覺體驗,正帶領觀眾穿越回1990年代的上海灘。
鐘表在《繁花》劇中是關鍵意象之一。機械時鐘的特寫畫面在該劇片頭反復出現,這些鏡頭總是令人想到外灘每日準點報時的海關大鐘,見證上海風云變幻。


而在正式劇情部分,各式各樣的名品鐘表從第一集開始陸續登場。首先就是上海和平飯店正門上方懸掛的一口時鐘,王家衛導演還專門給了個特寫鏡頭——來自歐米茄OMEGA品牌。
在熱播劇中露出標識,也是品牌喜聞樂見的。現居重慶的歐米茄常客陳含告訴界面新聞,有一天早上醒來打開微信,看到“OMEGA的銷售截個圖就拿來打廣告了。”

而隨著劇情推進,各式人物依次登場,卡地亞、寶格麗、天梭表、勞力士等品牌古董表也陸續出現在演員的手腕上。胡歌扮演的男主角阿寶(發跡后又被人稱為“寶總”)在位于和平飯店頂樓的英式套房內,擁有一抽屜的名貴手表和金質打火機。

馬伊琍扮演的玲子在劇中戴過卡地亞Tank Louis Cartier和Panthere獵豹古董表。玲子在劇中是寶總的知己,也是進賢路夜店夜東京的老板娘。玲子有著典型的上海小資女老板的特征,熱情待客又講究時髦穿戴,是劇中一家日本中古買手店的常客。

而辛芷蕾扮演的至真園大飯店老板娘李李,在劇里經常佩戴名貴珠寶首飾出現,穿搭風格偏向豪放貴氣。李李佩戴過的腕表就有天梭中古表,以及寶格麗Serpenti靈蛇女士鑲鉆古董表。
而阿寶的發小陶陶,在跟著阿寶發家致富后著裝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手腕上曾佩戴一塊勞力士蠔式恒動日志型DAY-JUST古董金表來展示今非昔比的身價。
《繁花》劇組選擇的這些品牌古董表的確是在1990年代的熱門表款。卡地亞Tank系列、寶格麗靈蛇系列女表、勞力士蠔式恒動日志型DAY-JUST腕表在當時都已經是品牌標志性的產品線。
以卡地亞為例淺析,馬伊琍(玲子)佩戴的Tank Louis Cartier系列屬于卡地亞整個Tank系列的子產品線。Tank系列是20世紀卡地亞最具標志性、最具風格的腕表系列之一。
首個卡地亞Tank腕表誕生于1917年,之后又陸續延伸出多個支線產品,包括Tank Fran?aise(法國的)、 Tank Chinoise(中國的)、Tank Americaine(美洲的)、Tank Normale等。
而Tank Louis Cartier系列在1922年推出,在設計上回歸經典,并以卡地亞時任設計總監路易·卡地亞(Louis Cartier)的名字命名,足見其特殊性。該系列腕表在1990年代深受歐美名流追捧,是當時經典優雅風格腕表的代表。時至今日,Tank Louis Cartier腕表仍不斷有新作問世。

部分觀眾在觀看《繁花》過程中提出疑問,1990年代的上海灘是否如劇中所示如此繁華?而劇中人物又是否富裕到可以穿戴名品?
借勢改革開放政策先富裕起來的第一批上海人確實有財力購買進口商品,而上述進口品牌也已經通過一些代理洋行、內地辦事處專柜等渠道“回到”了內地市場。
把時間線往回多倒一些可以發現,以瑞士鐘表為代表的西洋機械鐘表實際上在明朝就來到中國。到了清朝乾隆、康熙年間更是發展到頂峰。在如今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到訪者能看到諸多皇家珍藏鐘表時計,其中大量作品是帝王之家在兩百多年前向西洋鐘表廠定制的鐘表,涉及品牌有卡地亞、江詩丹頓、百達翡麗等。
2014年,卡地亞與故宮博物院合作開啟了鐘表修復領域的合作。2018年,雙方共同推出了《喚醒時間的技藝》紀錄片,記錄了三年來雙方在修復鐘表上的工作過程。之后在2019年,卡地亞在故宮舉辦了一場大型珠寶鐘表歷史回顧展,其中展出了不少故宮館藏的卡地亞古董作品。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歐洲鐘表界與中國市場的悠久歷史。

到了民國時期,上海作為當時東亞第一大都市,吸引了大量西洋制表商在此建立辦事處,通過代理經銷商銷售給中國的買家。上海鐘表媒體人白映澤曾在一篇舊文中提到:“(那時)歐米茄、浪琴、天梭、美度、積家、勞力士、英納格、羅馬等瑞士表都可在市場上買到。”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一部分中國人開始在歐洲名流圈中嶄露頭角,其中也包括一些女性名流。界面新聞曾報道,“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的夫人黃蕙蘭等人進入了“咖啡館社交圈”,進一步加強了東方文化對歐洲美學和風潮的影響。上文提到的卡地亞Tank系列當中一個與中國主題相關的分支“Chinoise”正是誕生于這一時期,僅比Tank Louis Cartier系列稍早一些問世。
隨著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本土鐘表制造力量應運而生。
1955年3月24日,第一支中國國產手表在天津誕生。1955年9月26日,新中國第一批18只細馬手表在上海誕生,這批手表由上海市輕工業局和上海鐘表同業工會組織的一批匯聚城市力量的制表隊伍研發。1956年,這支隊伍擴編成立“上海手表工廠”籌備處。到了1958年,該籌備處正式量產A581型機械手表,并注冊商標為“上海牌”。

在往后2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本土制表力量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在全國多地都成立了制表廠。本土制表廠也大大填補了本土市場的消費需求。要知道在物質匱乏的1970年代,一個普通家庭若能同時擁有一輛自行車、一臺縫紉機、一部收音機和一支手表就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這其中,“上海牌”手表因其不俗的質量和機械精密度更是廣受追捧。根據“上海表”向界面新聞分享的歷史資料記載,上海表在1970年代的價格能達到120元,“相當于普通人三四個月的工資,且還需憑票購買。一家單位往往只能分到一張票,并且優先照顧論及婚嫁的職工。”
進入1980年代,上海手表廠旗下的“春蕾牌”手表向海外反向出口,僅在1981年就“行銷英國15萬只。”
之后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瑞士品牌卷土重來,日本石英表也進軍內地市場,還有飛亞達、天王表等一眾港資品牌崛起。歐米茄、百達翡麗、勞力士、江詩丹頓等品牌都在這一時期通過洋行或代理商來到內地市場。
今天這些品牌的官方資料往往只記載了品牌在中國市場收回代理權改為直營的時間,或是正式授權經銷商的時間。不過根據白映澤在舊文中提到的,歐米茄、浪琴、天梭表的母公司、瑞士斯沃琪集團在1990年代后期就在上海重新建了辦事處,而卡地亞和勞力士也于1990年代在內地開設了專柜專店。
回到王家衛執導的《繁花》電視劇,該劇在題材上完全聚焦于1990年代一批上海年輕人的創業史和造富史。他們正是1990年代進入內地的外資手表品牌的目標客群。一位九零后女生在微信上告訴界面新聞,“我爸媽覺得OMEGA很高級,就是1990年代在淮海路上逛了店。”
至此,國有背景的本土制表品牌開始面臨外資品牌的激烈競爭。上海表在歷史資料中記載,“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表不僅研發各色表盤的女表,更推出石英表、電子表以應對瑞士、日本腕表品牌對國內市場的沖擊。”
遺憾的是,原上海手表廠未能成功轉型,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逐漸敗下陣來,最終在2000年遭遇破產危機。同年原上海表廠正式重組為上海表業有限公司。不過,進入21世紀后,中國機械制表行業幾乎被“瑞士制造”為主的外資鐘表企業主導,他們始終處在行業“食物鏈頂端”。勞力士、歐米茄、卡地亞、百達翡麗、江詩丹頓等品牌在中國內地更是家喻戶曉。
有趣的是,《繁花》電視劇播出的時機,恰好又處在一個新的歷史節點。
一方面,外資品牌主導的高級鐘表行業正在刮起一陣復古風。從時尚界到鐘表收藏界,買家們都對諸多品牌歷史上的古董典藏作品充滿興趣,這也推動制表商回歸歷史,通過復刻典藏作品來滿足當代消費者的購買偏好。
可以看到的是,卡地亞、江詩丹頓、浪琴表等品牌這幾年都在復刻誕生于1970年代至1990年代期間的古董腕表。卡地亞每年推出的各類TANK系列的全新復刻腕表,江詩丹頓在2022年推出的全新歷史名作系列“222腕表”等都是例證。
另一方面, 隨著“國潮”興起,中國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認可度不斷上升,本土傳統鐘表品牌也迎來了復興的機會。
2019年,上海豫園股份通過旗下漢辰表業集團收購天津海鷗表,與早前收購的上海表“南北會師”,并很快啟動混合改制。2021年,上海表從飛亞達挖來行業老兵徐創越,主導上海表的重大改革和市場回歸。

2022年9月,上海表在南京西路開設了一間119平方米的全球首間旗艦店,宣告這個沉寂已久的老品牌以全新面貌回歸。同年,上海表與作家金宇澄創作的《繁花》小說IP聯名,推出四枚聯名腕表,來展現品牌全新的“海派東方美學”風格定位。
在如今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各種類型的消費品牌在中國本土市場都有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機會。電視劇《繁花》講述的故事恰好站在市場經濟發展的起點處,同時又與今日現實形成互文,不可謂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