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于浩
繼象棋機器人、圍棋機器人后,商湯科技旗下元蘿卜品牌今日又發布了一款面向家庭場景的新產品——元蘿卜光翼燈。
和很多智能型臺燈一樣,這款產品也希望用專注力檢測、用眼疲勞分析、坐姿監測等功能,來吸引家長購買。但對技術不敏感的消費者而言,過多強調燈光效果和硬件參數,并不足以使他們迅速下單。
作為一家AI公司,商湯科技最為人熟知的是其面部識別技術,也讓創始人湯曉鷗及其團隊名聲大噪。商湯也是“AI四小龍”(其他三家為云從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中最先上市的公司。
但在上個月,領頭人湯曉鷗的突然離世,給這家公司的未來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加之受低迷的大環境影響,其下一步的具體走向變得十分關鍵。
從商湯以往的財報來看,主要的業務板塊均是面向企業和政府機構的業務,為數不多的與消費者較近的業務,便是“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體系中的相關應用。生成式AI帶來的業務收入已經在商湯內部實現了大幅增長,二季度同比增長率為670.4%,但具體到消費者端到底貢獻了多少收入,財報里并未提及。
可以確定是,當企業和政府機構兩端的業務競爭不斷加劇,開辟消費端新賽道已成為AI技企業的一個共識。相較于產業級解決方案,消費產品的研發技術難度相對更低。特別是在各家大模型步入生態搭建和商業變現的當下,消費級產品也能為大模型能力落地打前站。
基于此,如商湯、科大訊飛等AI企業均面向普通消費者推出了硬件產品。較早推出學習機等產品的科大訊飛已初步享受到大模型所帶來的紅利,去年618期間,其AI硬件銷售額有較大幅度增長。受此影響,科大訊飛教育業務已完成結構轉型,消費端營收比例已高于政企兩端。
商湯科技涉足消費市場相對較晚,棋類機器人等產品覆蓋的消費人群也相對較窄,定價不算低,這無疑加大了短期內快速提升銷量的難度。而像臺燈零部件還包含AI追光聚光燈、感知攝像頭等,也給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不僅如此,商湯固有的以企業和政府兩端為主的商業模式,導致其面臨營收增速放緩、應收賬款總額較高等問題。或許消費級產品會為商湯帶來新的想象空間,但最終還要以市場表現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