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界面財經年會】特別對話: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SISD執行院長,零碳學院院長 張亞龍

由上海報業集團作為指導單位、界面新聞主辦、沃爾沃汽車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的第六屆【界面財經年會】于2023年12月20日上海前灘香格里拉酒店成功舉辦。年會現場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SISD執行院長,零碳學院院長 張亞龍接受了界面新聞獨家專訪。

由上海報業集團作為指導單位、界面新聞主辦、沃爾沃汽車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的第六屆【界面財經年會】于2023年12月20日星期三上海前灘香格里拉酒店成功舉辦。本次年會聚焦“穩定與韌性”重點關注中國經濟發展、企業戰略、品牌策略、ESG、大消費等熱點話題,共同探尋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的韌性與動力。特別鳴謝支持企業歐科云鏈。

年會現場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SISD執行院長,零碳學院院長張亞龍接受了界面新聞獨家專訪。

以下是特別對話文字實錄:

趙思棋:我是界面新聞ESG記者趙思棋,今天我們邀請到深圳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亞龍,歡迎張院長。

第一個問題,鑒于您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經驗和對該行業的了解,您怎么看待目前全球ESG的發展趨勢?對于國內企業而言,在面對這一趨勢時,他們應當優先注意哪些關鍵事項?

張亞龍:很好的一個問題,全球可持續發展與ESG緊密相連,這意味著ESG產品的發展階段與可持續發展也是同步的。可持續發展是全球一體的,我們很多年前一直貫通。2015年到2030年的這個時間段很關鍵,在這期間,聯合國大會通過了SDGs議程,使可持續發展議程變成人類最大的規劃之一,該議程引發了全球各主要行業和企業中的變革。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大多數企業的發展模式已經開始轉變,過去是以治理和利潤為中心,但現在會優先考慮環境(E)和社會(S)方面的因素。面對這種新的模式,許多企業都需要時間去適應。

回到企業層面,ESG必然會成為企業發展的主流方式,且適用于各大企業,包括上市公司、頭部企業以及產業鏈的核心企業,但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來完成。

從全球大趨勢來講,ESG是一致的。雖然目前國內很多企業包括行業,貫通的是國際標準,包括ESG的響應披露、執行過程中的標準貫徹、以及如何讓更多企業達到國際準則,這些都是企業轉向國際化的表現。

我們都期待中國未來也有能力出臺自己的ESG標準,也有能夠形成中國ESG的影響力。當前,整體趨勢表明了ESG正在成為企業關鍵的發展策略。隨著這種模式變得更加實用和接地氣,它不僅能轉化為企業的營銷、產品和研發戰略,還強化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以及與城市和國家實力的聯動。這不僅突出了企業的角色,還為它們提供了更多機會參與全球一體化進程。

趙思棋:您作為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香港在ESG實踐方面,相比國內或者國際的企業而言有哪些優勢?以及對于希望進入香港市場的國際企業,您認為他們在ESG實踐方面應該注意哪些要求?

張亞龍:香港在ESG領域一直表現得比較出色,原因之一是其國際化程度較高。在香港的金融體系中,ESG是非常關鍵的角色。首先,ESG金融人才非常重要,因為ESG金融強調的就是產品研發和創新,包括可持續金融的應用,特別在香港聯交所的背景下,ESG的披露和約束機制十分清晰完善,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對此響應度也極高。其次,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實踐也為ESG發展提供了支持,所以香港企業,包括希望來到香港發展的企業,同樣能夠逐步適應這些標準,同時能夠把香港金融創新能力和全球一體化的資源能力,和內地企業打通。

因此,企業在考慮前往香港上市時可能會面臨幾種情形。首先,選擇在香港上市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所以在上市前,企業必須熟悉香港的法律和市場規則,并通過香港這個窗口去了解全球標準。因為ESG投融資是一個極為活躍的領域,因此有效利用ESG至關重要。另外香港已經開發了大量的金融產品,特別是可持續金融產品,為ESG投資提供了強大動力,為企業在香港的成功上市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將ESG戰略化,長遠考慮其與企業發展的關系,而不僅僅是為了上市而優化ESG表現。

其次,人才方面,例如香港推出的優才計劃,其中對ESG專業人才的需求很大。因此,我們正在探索方法吸引ESG人才向香港靠攏。我們期望更多來自內地的企業和卓越的管理人才能夠關注ESG和香港的優才計劃,為他們在ESG領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舞臺,并且通過提升ESG專長,增強香港在其國際化進程中的競爭力。

趙思棋:許多人提到,對內地大部分企業而言,其中一個挑戰是數據庫不夠完善。我想了解,香港在數據庫方面的建設是否比內地企業做得更好?

張亞龍:在ESG數據庫方面,與行業和數據庫結構相關。實際上,總體ESG數據都缺。當前,我們更多依賴于基于評級和影響力投資的廣義數據,特別是圍繞上市公司的指數數據。但是關于ESG的具體數據相對缺乏,因為環境(E)和社會(S)數據的形成并不僅僅依賴于企業自身,而是涉及整個生態、環境和社會發展的廣泛數據。這些數據的積累需要大量ESG企業和ESG場景的參與,才能形成更多的模型或所謂的大數據。

香港在機制保障和國際數據對接方面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提供了更多先機。但總體來說,香港的企業體量相較內地較小,大量的數據形成還是需要內地提供。至于ESG的標準,這一直是個關鍵的痛點,因為標準代表規則,而規則背后則是話語權。我們非常期待能夠形成一套有中國特色的ESG標準體系,這不僅有助于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聲,也能帶來更多的商機。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我們有100多億噸的碳市場,在這個背景下,隨著碳排放數據的持續完善和擴充,這將會為企業建立和運用ESG數據庫提供數據支撐。因此,我們對中國在ESG領域的數據庫性能持樂觀態度,相信其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并充滿期待。

趙思棋:您如何評價大灣區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表現,像深圳等城市有什么成功的經驗可以給我們分享一下?

張亞龍:這是有的,深圳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示范城市,當時大灣區在規劃領域就有一個很響亮的口號“要提煉深圳的模式,講好中國故事,做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市”,所以說可持續發展在大灣區有它獨特的一面,首先他能通過市場的活躍,快速形成一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指,確保某一區域在生態環境和企業產業等多個維度上保持持續發展的能力。通過觀察過去40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大灣區在這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我們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首先是熟知的“三來一補”時期,那時更加注重速度和代加工能力,目標是將區域打造成世界工廠。隨著時間推移,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我們提出了“深圳質量”和“灣區質量”,更多的關注點在于發展模式和創新能力。

接著我們進一步關注綠色發展、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并將其與高質量發展區分開來。雖然本質上都是追求發展質量,但綠色發展更多地考慮了持續性,將綠色理念作為基礎,將產業和經濟發展視為其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當然,大灣區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動力是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因為我們一直享受著科技帶來的全方位變革,特別是在產業發展上,科技是大灣區發展的最大依托。其次是金融,利用香港的優越條件,例如,金融產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活躍度都是建立可持續能力的重要因素。最核心的是人才,大灣區的人才聚集度非常高,特別是廣州、深圳和香港這三個大城市,以及周邊的9+2城市,總共有上億人口聚集在這一片區域。目前,我們有自信地認為,大灣區是全球三大或四大灣區中最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區域,我們一直以此目標進行建設。

趙思棋:其實人才引進比較重要?

張亞龍:人才是核心,但人才引進也有短板。比如說我們大學的數量比較少,廣州會好一些,深圳比較明顯,大學的數量不到14家,比起上海、武漢、西安等這樣的城市,還是有很多功課要做。但是我們有應對的方法,首先我們能夠快速與國際接軌,能夠快速搭建國際的頂尖人才,與人才有關的重點研發平臺實驗室科研水平能快速補齊,這是很重要的相對優勢,其次就是人才和產業和城市的關系非常密切,我們引進來很多人才都是能夠快速為產業賦能,能夠在我們重要的20+8的一些大的產業布局里面快速產生價值,因此,在這些方面,我們對人才有更多期待,同時期望有靈活的機制配合人才應用、實地落戶和推廣。

趙思棋:您在廣東、河北、山西和四川省等地都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可否介紹一下您在推動的一些項目?以及在城市追求碳達峰目標過程當中,如何平衡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張亞龍:我解釋一下,我們為何在多個城市助力設立研究院或主導建立研發平臺。這源于我們這些年的發展經歷,常常在深圳接觸到許多來自政府招商引資和企業尋求優質的合作機會。我們注意到,如深圳大灣區內,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內地城市的發展中缺少“授之以漁”的能力。我們認為,應該圍繞內地城市的資源優勢,建立一個符合本地需求的產學研服務平臺。這樣不僅能吸收外部的技術和資金,也能發揮本地的產業優勢,為內地提供最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基于我們的優勢,我們與河北合作,在塞罕壩共同推進塞罕壩研究院的建設,該研究院主要聚焦于河北縣域經濟的發展,探索如何將人才、技術和產業有效結合。例如,針對山西作為國家能源基地的特點,我們關注如何圍繞資源型或資源稀缺型問題,提供更好的產學研資源。我們希望深圳的技術能服務于山西的產業轉型,因此幫助他們成立了產業研究院。

另外在山東,我們聯合多家機構,幫助威海建立了以海洋生態和海洋藍色發展碳中和有關的研究院,為解決當地人才和技術的缺乏問題。核心目的都是為了支持當地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建立研究院,我們幫助當地城市和政府搭建產學研平臺,吸引更多當地優勢資源,與多個城市建立聯系。例如,在成都,我們協助建立了零碳與可持續發展的協同創新促進會和中心,這個中心吸納了當地的優勢資源,如電子科技大學和四川大學,以及其他外部機構的研究平臺,共同構建了一個零碳和可持續發展的協同創新平臺,目的也是一致的。從2024年開始,我們將持續推進這一工作。通過復制和推廣研究院模式,我們希望更多城市能夠借助研究院這一平臺,與深圳、香港甚至上海建立起強有力的持續發展能力。這樣,當地的可持續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加強。這正是我們在多個地區建立研究院的初衷所在。

關于城市碳中和的發展,國家已經實施了1+N+X的政策體系,涵蓋了超過200個詳盡的文件,這些文件涉及到省、市乃至一些縣,并提出了具體的減碳措施,抓手明確。目前,我們提倡近零碳排放區的做法,包含在園區、景區、社區、工廠、醫院、學校等多維度打造近零碳場景。這一做法主要致力于兩件事,首先是找到最佳的技術解決方案,包括減碳或控碳方案;其次是尋找可復制、可推廣的路徑。后者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每個近零排放區的建設都需要大量投資,我們在尋求最經濟、最節約的方法。我們不斷積累數據,通過這些近零排放區的建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發改委最近提出了在三年內打造100個近零碳試點的目標,包括剛公布的第一批26個試點,其中很多都是碳中和或碳達峰試點城市,包括深圳。

一是省政府的決心,有明確的方向,也有明確的政策指引。二是我們看到抓手很精準,通過近零排放找到解決方案,三是看到在2030年達峰和2060年的碳中和,應該是一個非常穩健的過程。所有這些工作的共同目標之一是啟動CCER項目,CCER圍繞居民和個體行為的減碳實現閉環,即從碳的識別到碳的交易,最終達到普惠。我們在尋求更多的方法論,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創新和推動力。這些努力將影響更多城市的碳中和效果和速度,這是我們時刻關注和努力的方向。

趙思棋:國內情況已大致了解,想知道關于國際上,在對于促進中歐之間可持續發展領域交流和合作方面做了一些什么?或者未來有什么計劃?

張亞龍:國際化對雙碳目標至關重要。我們是國內唯一一家機構承辦了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邊會,自2022年以來至少舉辦了兩屆。通過這些會議,我們意識到時刻關注國外城市的重要性,因為他們有許多值得學習的案例。我們與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等機構合作,包含全球98個城市,中國有13個城市是其會員。我們共同構建了近零碳的全球案例庫,收集了斯德哥爾摩、阿姆斯特丹、荷蘭、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的案例,目的是了解其他城市的減碳邏輯。

從路徑角度看,我們在深圳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進行國際合作,與“走出去”聯盟合作,關注深圳的大型物流,尤其是通過海運向全球各地輸送大量商品。我們關注歐盟碳關稅等政策驅動,幫助企業進行ESG低碳創新。為此,我們與中集集團和SDGs聯合20多家機構發起綠色低碳物流聯盟,幫助企業從生產端到物流端再到消費端,整個流程都符合國際化低碳標準。

我們還參與了全球PRME網絡,這是一個全球負責任教育網絡,涵蓋了200多所頂尖商學院。我們在中國成立了委員會和ESG創新中心,并將在深圳舉辦年會。我們的工作旨在服務和交流,從人才的角度結合全球可持續性教育和中國的人才培養。我們認識到,無論是產品創新、產業鏈革新還是城市發展模式的改變,都基于人的改變。所以面對2030年和2060年的目標,教育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我們的工作不僅在人才培養、產業鏈、全球案例庫的構建和聯合國會議的參與上國際化,還在與國內外城市共同建立研究院、中心和協會等方面體現了優勢。這些集中體現了我們的創新特點和國際化承諾。

趙思棋:不僅僅是為頭部企業,是不是也為了能讓中小企業進一步參與到ESG轉型當中。

張亞龍:您提到中小企業,我有必要跟您做一個交流,我們一直認為ESG不是頭部企業的標簽,ESG也不是富人的游戲,ESG真正呈現是一個個企業組成的產業鏈或者供應鏈。ESG標簽更需要中小企業參與,只不過這里面有一點區別,對于大企業,頭部企業的ESG體系,包括披露以及規則和小企業有所不同,長得一樣,都叫ESG企業,但是做法大不相同。

頭部企業更多側重于規則,側重于鏈主身份,對于產業鏈賦能,對于產業鏈中游和下游企業更多響應上游。對于中小企業ESG是生態的概念,怎么把小企業的生態圈做好,你肯定有供應商和采購商,第一個把生態做好;第二個把社會服務做好;第三個把產品研發做好,這是ESG在小企業情況下。

大企業通常關注的是大環境、城市環境和大生態環境,而對ESG的貢獻往往更側重于社會層面。因此,我們希望ESG的范疇不僅局限于大企業,而是能讓更多企業參與進來,從而在產業鏈和供應鏈中創造更多價值。重要的是,ESG并不是中小企業遙不可及的目標,相反,中小企業更需要積極地應對這一挑戰。如果忽視了ESG的重塑,中小企業或許會面臨與大企業同等的、甚至更大的壓力和重新洗牌的風險。

趙思棋:今天采訪內容就這些。謝謝!

張亞龍:謝謝!

年會最終解釋權歸界面新聞所有

【關于沃爾沃汽車】

特別鳴謝本次年會戰略合作伙伴沃爾沃汽車。作為具有悠久歷史和全球知名度的汽車品牌,沃爾沃汽車始終將安全放在首位,憑借其一貫的卓越品質和不斷創新的精神,為用戶提供更為安全、舒適、豪華的駕駛環境。沃爾沃汽車的安全性能眾所周知,其眾多技術都是在“以安全為前提”的宗旨下研發的。作為沃爾沃汽車有史以來第一款純電豪華MPV,沃爾沃EM90搭載了沃爾沃世界樹智能安全體系,擁有安全層面的豪華配置,同時兼顧商務通勤和家庭用車需求,如同一個移動的斯堪的納維亞客廳,帶來全新MPV美學風格,也將內飾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帶到全新高度。沃爾沃EM90不只是為生活創造一個全新空間,更是提供一個身體與精神的理想棲息地,重新詮釋品質生活的定義。

第五屆【界面財經年會】回顧>>

第四屆【界面財經年會】回顧>>

第三屆【界面財經年會】回顧>>

第二屆【界面財經年會】回顧>>   

第一屆【界面財經年會】回顧>>

【界面財經年會】組委會聯系方式 huodong@jiemian.com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界面財經年會】特別對話: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SISD執行院長,零碳學院院長 張亞龍

由上海報業集團作為指導單位、界面新聞主辦、沃爾沃汽車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的第六屆【界面財經年會】于2023年12月20日上海前灘香格里拉酒店成功舉辦。年會現場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SISD執行院長,零碳學院院長 張亞龍接受了界面新聞獨家專訪。

由上海報業集團作為指導單位、界面新聞主辦、沃爾沃汽車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的第六屆【界面財經年會】于2023年12月20日星期三上海前灘香格里拉酒店成功舉辦。本次年會聚焦“穩定與韌性”重點關注中國經濟發展、企業戰略、品牌策略、ESG、大消費等熱點話題,共同探尋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的韌性與動力。特別鳴謝支持企業歐科云鏈。

年會現場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SISD執行院長,零碳學院院長張亞龍接受了界面新聞獨家專訪。

以下是特別對話文字實錄:

趙思棋:我是界面新聞ESG記者趙思棋,今天我們邀請到深圳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亞龍,歡迎張院長。

第一個問題,鑒于您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經驗和對該行業的了解,您怎么看待目前全球ESG的發展趨勢?對于國內企業而言,在面對這一趨勢時,他們應當優先注意哪些關鍵事項?

張亞龍:很好的一個問題,全球可持續發展與ESG緊密相連,這意味著ESG產品的發展階段與可持續發展也是同步的。可持續發展是全球一體的,我們很多年前一直貫通。2015年到2030年的這個時間段很關鍵,在這期間,聯合國大會通過了SDGs議程,使可持續發展議程變成人類最大的規劃之一,該議程引發了全球各主要行業和企業中的變革。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大多數企業的發展模式已經開始轉變,過去是以治理和利潤為中心,但現在會優先考慮環境(E)和社會(S)方面的因素。面對這種新的模式,許多企業都需要時間去適應。

回到企業層面,ESG必然會成為企業發展的主流方式,且適用于各大企業,包括上市公司、頭部企業以及產業鏈的核心企業,但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來完成。

從全球大趨勢來講,ESG是一致的。雖然目前國內很多企業包括行業,貫通的是國際標準,包括ESG的響應披露、執行過程中的標準貫徹、以及如何讓更多企業達到國際準則,這些都是企業轉向國際化的表現。

我們都期待中國未來也有能力出臺自己的ESG標準,也有能夠形成中國ESG的影響力。當前,整體趨勢表明了ESG正在成為企業關鍵的發展策略。隨著這種模式變得更加實用和接地氣,它不僅能轉化為企業的營銷、產品和研發戰略,還強化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以及與城市和國家實力的聯動。這不僅突出了企業的角色,還為它們提供了更多機會參與全球一體化進程。

趙思棋:您作為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香港在ESG實踐方面,相比國內或者國際的企業而言有哪些優勢?以及對于希望進入香港市場的國際企業,您認為他們在ESG實踐方面應該注意哪些要求?

張亞龍:香港在ESG領域一直表現得比較出色,原因之一是其國際化程度較高。在香港的金融體系中,ESG是非常關鍵的角色。首先,ESG金融人才非常重要,因為ESG金融強調的就是產品研發和創新,包括可持續金融的應用,特別在香港聯交所的背景下,ESG的披露和約束機制十分清晰完善,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對此響應度也極高。其次,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實踐也為ESG發展提供了支持,所以香港企業,包括希望來到香港發展的企業,同樣能夠逐步適應這些標準,同時能夠把香港金融創新能力和全球一體化的資源能力,和內地企業打通。

因此,企業在考慮前往香港上市時可能會面臨幾種情形。首先,選擇在香港上市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所以在上市前,企業必須熟悉香港的法律和市場規則,并通過香港這個窗口去了解全球標準。因為ESG投融資是一個極為活躍的領域,因此有效利用ESG至關重要。另外香港已經開發了大量的金融產品,特別是可持續金融產品,為ESG投資提供了強大動力,為企業在香港的成功上市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將ESG戰略化,長遠考慮其與企業發展的關系,而不僅僅是為了上市而優化ESG表現。

其次,人才方面,例如香港推出的優才計劃,其中對ESG專業人才的需求很大。因此,我們正在探索方法吸引ESG人才向香港靠攏。我們期望更多來自內地的企業和卓越的管理人才能夠關注ESG和香港的優才計劃,為他們在ESG領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舞臺,并且通過提升ESG專長,增強香港在其國際化進程中的競爭力。

趙思棋:許多人提到,對內地大部分企業而言,其中一個挑戰是數據庫不夠完善。我想了解,香港在數據庫方面的建設是否比內地企業做得更好?

張亞龍:在ESG數據庫方面,與行業和數據庫結構相關。實際上,總體ESG數據都缺。當前,我們更多依賴于基于評級和影響力投資的廣義數據,特別是圍繞上市公司的指數數據。但是關于ESG的具體數據相對缺乏,因為環境(E)和社會(S)數據的形成并不僅僅依賴于企業自身,而是涉及整個生態、環境和社會發展的廣泛數據。這些數據的積累需要大量ESG企業和ESG場景的參與,才能形成更多的模型或所謂的大數據。

香港在機制保障和國際數據對接方面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提供了更多先機。但總體來說,香港的企業體量相較內地較小,大量的數據形成還是需要內地提供。至于ESG的標準,這一直是個關鍵的痛點,因為標準代表規則,而規則背后則是話語權。我們非常期待能夠形成一套有中國特色的ESG標準體系,這不僅有助于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聲,也能帶來更多的商機。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我們有100多億噸的碳市場,在這個背景下,隨著碳排放數據的持續完善和擴充,這將會為企業建立和運用ESG數據庫提供數據支撐。因此,我們對中國在ESG領域的數據庫性能持樂觀態度,相信其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并充滿期待。

趙思棋:您如何評價大灣區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表現,像深圳等城市有什么成功的經驗可以給我們分享一下?

張亞龍:這是有的,深圳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示范城市,當時大灣區在規劃領域就有一個很響亮的口號“要提煉深圳的模式,講好中國故事,做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市”,所以說可持續發展在大灣區有它獨特的一面,首先他能通過市場的活躍,快速形成一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指,確保某一區域在生態環境和企業產業等多個維度上保持持續發展的能力。通過觀察過去40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大灣區在這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我們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首先是熟知的“三來一補”時期,那時更加注重速度和代加工能力,目標是將區域打造成世界工廠。隨著時間推移,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我們提出了“深圳質量”和“灣區質量”,更多的關注點在于發展模式和創新能力。

接著我們進一步關注綠色發展、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并將其與高質量發展區分開來。雖然本質上都是追求發展質量,但綠色發展更多地考慮了持續性,將綠色理念作為基礎,將產業和經濟發展視為其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當然,大灣區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動力是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因為我們一直享受著科技帶來的全方位變革,特別是在產業發展上,科技是大灣區發展的最大依托。其次是金融,利用香港的優越條件,例如,金融產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活躍度都是建立可持續能力的重要因素。最核心的是人才,大灣區的人才聚集度非常高,特別是廣州、深圳和香港這三個大城市,以及周邊的9+2城市,總共有上億人口聚集在這一片區域。目前,我們有自信地認為,大灣區是全球三大或四大灣區中最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區域,我們一直以此目標進行建設。

趙思棋:其實人才引進比較重要?

張亞龍:人才是核心,但人才引進也有短板。比如說我們大學的數量比較少,廣州會好一些,深圳比較明顯,大學的數量不到14家,比起上海、武漢、西安等這樣的城市,還是有很多功課要做。但是我們有應對的方法,首先我們能夠快速與國際接軌,能夠快速搭建國際的頂尖人才,與人才有關的重點研發平臺實驗室科研水平能快速補齊,這是很重要的相對優勢,其次就是人才和產業和城市的關系非常密切,我們引進來很多人才都是能夠快速為產業賦能,能夠在我們重要的20+8的一些大的產業布局里面快速產生價值,因此,在這些方面,我們對人才有更多期待,同時期望有靈活的機制配合人才應用、實地落戶和推廣。

趙思棋:您在廣東、河北、山西和四川省等地都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可否介紹一下您在推動的一些項目?以及在城市追求碳達峰目標過程當中,如何平衡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張亞龍:我解釋一下,我們為何在多個城市助力設立研究院或主導建立研發平臺。這源于我們這些年的發展經歷,常常在深圳接觸到許多來自政府招商引資和企業尋求優質的合作機會。我們注意到,如深圳大灣區內,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內地城市的發展中缺少“授之以漁”的能力。我們認為,應該圍繞內地城市的資源優勢,建立一個符合本地需求的產學研服務平臺。這樣不僅能吸收外部的技術和資金,也能發揮本地的產業優勢,為內地提供最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基于我們的優勢,我們與河北合作,在塞罕壩共同推進塞罕壩研究院的建設,該研究院主要聚焦于河北縣域經濟的發展,探索如何將人才、技術和產業有效結合。例如,針對山西作為國家能源基地的特點,我們關注如何圍繞資源型或資源稀缺型問題,提供更好的產學研資源。我們希望深圳的技術能服務于山西的產業轉型,因此幫助他們成立了產業研究院。

另外在山東,我們聯合多家機構,幫助威海建立了以海洋生態和海洋藍色發展碳中和有關的研究院,為解決當地人才和技術的缺乏問題。核心目的都是為了支持當地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建立研究院,我們幫助當地城市和政府搭建產學研平臺,吸引更多當地優勢資源,與多個城市建立聯系。例如,在成都,我們協助建立了零碳與可持續發展的協同創新促進會和中心,這個中心吸納了當地的優勢資源,如電子科技大學和四川大學,以及其他外部機構的研究平臺,共同構建了一個零碳和可持續發展的協同創新平臺,目的也是一致的。從2024年開始,我們將持續推進這一工作。通過復制和推廣研究院模式,我們希望更多城市能夠借助研究院這一平臺,與深圳、香港甚至上海建立起強有力的持續發展能力。這樣,當地的可持續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加強。這正是我們在多個地區建立研究院的初衷所在。

關于城市碳中和的發展,國家已經實施了1+N+X的政策體系,涵蓋了超過200個詳盡的文件,這些文件涉及到省、市乃至一些縣,并提出了具體的減碳措施,抓手明確。目前,我們提倡近零碳排放區的做法,包含在園區、景區、社區、工廠、醫院、學校等多維度打造近零碳場景。這一做法主要致力于兩件事,首先是找到最佳的技術解決方案,包括減碳或控碳方案;其次是尋找可復制、可推廣的路徑。后者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每個近零排放區的建設都需要大量投資,我們在尋求最經濟、最節約的方法。我們不斷積累數據,通過這些近零排放區的建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發改委最近提出了在三年內打造100個近零碳試點的目標,包括剛公布的第一批26個試點,其中很多都是碳中和或碳達峰試點城市,包括深圳。

一是省政府的決心,有明確的方向,也有明確的政策指引。二是我們看到抓手很精準,通過近零排放找到解決方案,三是看到在2030年達峰和2060年的碳中和,應該是一個非常穩健的過程。所有這些工作的共同目標之一是啟動CCER項目,CCER圍繞居民和個體行為的減碳實現閉環,即從碳的識別到碳的交易,最終達到普惠。我們在尋求更多的方法論,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創新和推動力。這些努力將影響更多城市的碳中和效果和速度,這是我們時刻關注和努力的方向。

趙思棋:國內情況已大致了解,想知道關于國際上,在對于促進中歐之間可持續發展領域交流和合作方面做了一些什么?或者未來有什么計劃?

張亞龍:國際化對雙碳目標至關重要。我們是國內唯一一家機構承辦了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邊會,自2022年以來至少舉辦了兩屆。通過這些會議,我們意識到時刻關注國外城市的重要性,因為他們有許多值得學習的案例。我們與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等機構合作,包含全球98個城市,中國有13個城市是其會員。我們共同構建了近零碳的全球案例庫,收集了斯德哥爾摩、阿姆斯特丹、荷蘭、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的案例,目的是了解其他城市的減碳邏輯。

從路徑角度看,我們在深圳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進行國際合作,與“走出去”聯盟合作,關注深圳的大型物流,尤其是通過海運向全球各地輸送大量商品。我們關注歐盟碳關稅等政策驅動,幫助企業進行ESG低碳創新。為此,我們與中集集團和SDGs聯合20多家機構發起綠色低碳物流聯盟,幫助企業從生產端到物流端再到消費端,整個流程都符合國際化低碳標準。

我們還參與了全球PRME網絡,這是一個全球負責任教育網絡,涵蓋了200多所頂尖商學院。我們在中國成立了委員會和ESG創新中心,并將在深圳舉辦年會。我們的工作旨在服務和交流,從人才的角度結合全球可持續性教育和中國的人才培養。我們認識到,無論是產品創新、產業鏈革新還是城市發展模式的改變,都基于人的改變。所以面對2030年和2060年的目標,教育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我們的工作不僅在人才培養、產業鏈、全球案例庫的構建和聯合國會議的參與上國際化,還在與國內外城市共同建立研究院、中心和協會等方面體現了優勢。這些集中體現了我們的創新特點和國際化承諾。

趙思棋:不僅僅是為頭部企業,是不是也為了能讓中小企業進一步參與到ESG轉型當中。

張亞龍:您提到中小企業,我有必要跟您做一個交流,我們一直認為ESG不是頭部企業的標簽,ESG也不是富人的游戲,ESG真正呈現是一個個企業組成的產業鏈或者供應鏈。ESG標簽更需要中小企業參與,只不過這里面有一點區別,對于大企業,頭部企業的ESG體系,包括披露以及規則和小企業有所不同,長得一樣,都叫ESG企業,但是做法大不相同。

頭部企業更多側重于規則,側重于鏈主身份,對于產業鏈賦能,對于產業鏈中游和下游企業更多響應上游。對于中小企業ESG是生態的概念,怎么把小企業的生態圈做好,你肯定有供應商和采購商,第一個把生態做好;第二個把社會服務做好;第三個把產品研發做好,這是ESG在小企業情況下。

大企業通常關注的是大環境、城市環境和大生態環境,而對ESG的貢獻往往更側重于社會層面。因此,我們希望ESG的范疇不僅局限于大企業,而是能讓更多企業參與進來,從而在產業鏈和供應鏈中創造更多價值。重要的是,ESG并不是中小企業遙不可及的目標,相反,中小企業更需要積極地應對這一挑戰。如果忽視了ESG的重塑,中小企業或許會面臨與大企業同等的、甚至更大的壓力和重新洗牌的風險。

趙思棋:今天采訪內容就這些。謝謝!

張亞龍:謝謝!

年會最終解釋權歸界面新聞所有

【關于沃爾沃汽車】

特別鳴謝本次年會戰略合作伙伴沃爾沃汽車。作為具有悠久歷史和全球知名度的汽車品牌,沃爾沃汽車始終將安全放在首位,憑借其一貫的卓越品質和不斷創新的精神,為用戶提供更為安全、舒適、豪華的駕駛環境。沃爾沃汽車的安全性能眾所周知,其眾多技術都是在“以安全為前提”的宗旨下研發的。作為沃爾沃汽車有史以來第一款純電豪華MPV,沃爾沃EM90搭載了沃爾沃世界樹智能安全體系,擁有安全層面的豪華配置,同時兼顧商務通勤和家庭用車需求,如同一個移動的斯堪的納維亞客廳,帶來全新MPV美學風格,也將內飾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帶到全新高度。沃爾沃EM90不只是為生活創造一個全新空間,更是提供一個身體與精神的理想棲息地,重新詮釋品質生活的定義。

第五屆【界面財經年會】回顧>>

第四屆【界面財經年會】回顧>>

第三屆【界面財經年會】回顧>>

第二屆【界面財經年會】回顧>>   

第一屆【界面財經年會】回顧>>

【界面財經年會】組委會聯系方式 huodong@jiemian.com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启东市| 迁安市| 陇川县| 石棉县| 天长市| 开江县| 黄冈市| 九江市| 凤冈县| 临高县| 安顺市| 双流县| 三明市| 盈江县| 信丰县| 称多县| 老河口市| 屯留县| 兴文县| 福贡县| 林周县| 安塞县| 宾阳县| 华宁县| 育儿| 桐乡市| 广汉市| 莎车县| 海盐县| 浮梁县| 广东省| 麻江县| 弥渡县| 库尔勒市| 昔阳县| 疏勒县| 荥阳市| 宁国市| 陵川县| 永德县| 偃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