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氪新消費 寶璐
如果有無論如何烹飪都不會難吃的食物,那一定是土豆。
炸土豆、燒土豆、燜土豆、蒸土豆……作為僅次于小麥、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糧食作物,土豆以極高的出現頻率撐起了中國人的餐桌。
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土豆生產國,自2007年開始,國內土豆的種植面積與總產量便長期占據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近年來兩者均穩定在約7000萬畝左右,產量將近9000萬噸。龐大的產量支撐,使得土豆成為農業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主糧經濟里。
甘肅定西,被稱為“中國薯都”的地方,每年銷往國內其他20多個省市的鮮薯達350萬噸,占鮮薯總產量的35%以上,定西的土豆,穩定占領了中原市場。另外,每年還有30萬噸的土豆產品漂洋過海,銷往國外。
2020年,定西市土豆原種和精淀粉加工年產量雙雙創全國約1/3的記錄。2022年,定西市土豆全產業鏈產值225億元,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組成的支柱產業。從荒涼的無人區到富庶的土豆之鄉,土豆在定西的經濟振興上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01 中國薯都
定西有三寶,洋芋、土豆、馬鈴薯。廣為流傳的俗語,足以見得土豆對于定西的重要性,可以用“救命糧”來形容。
作為我國曾經最為貧窮的大西北地區之一,定西一度“窮到尷尬”。
九十年代時,為了解決定西吃不飽飯的難題,定西政府在多方面調研之后,把脫貧希望寄予在了土豆身上。
雖然任何農作物要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可謂“荒野求生”,極難成活,但好在有地就能活的土豆成了拯救定西的“天選之子”。
土豆最初的原產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地理條件更加惡劣,地震、火山、干旱、高低溫切換頻繁……可以說土豆就是為應變惡劣環境所生的作物。
定西的年降水量雖少,但都集中在7、8、9三個月,與土豆塊莖的膨大期相吻合;加之定西黑壚土的土層厚且富含鉀元素,反而是全國最適宜土豆種植的3大區域之一。于此,土豆在定西開始得到政府層面的大力扶持、推廣種植,成為了定西人邁向溫飽的口糧。
1996年,定西實施“洋芋工程”,開始引導定西土豆朝著規?;?、產業化擴張,靠著種土豆,三年后的290萬定西人越過溫飽線,開始有了以土豆為生的商品經濟,吃飽飯的同時能掙錢。
先是政府聯合土豆種植戶辦起了合作社,為農戶帶來保底種植訂單,隨之“土豆產業鏈”開始成型,打開了定西土豆的銷售渠道,定西一躍成為全國馬鈴薯產地最大集散、價格形成、信息發布的中心。土豆能夠快速成為規?;漠a業,合作組織起到了重要作用。
定西當地的土豆種植業合作社,扶持了小農種植的規?;?。其功能一是流轉土地,二是托管農民的土地,三是提供農技和農機服務,以機械化耕作、種植、管理和收購、銷售馬鈴薯為主。
所謂“流轉土地”,指的是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一方保留承包權,但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給他人。
這類轉讓是多樣的,通過轉包、轉讓、入股、合作、租賃、互換等方式出讓經營權,可以鼓勵農民將承包地向專業大戶、合作社等流轉,發展農業規模經營。
流轉土地改變了傳統農戶小、散、亂的個體經營模式,在再配以合作社的農業機械幫襯,幾個人就能種好幾百畝的土豆,實現了土豆種植的規?;G覂H農業機械業務一項,一個合作社的年收益就能有200多萬元。
在企業+合作社+農民的生產鏈模式里,定西農民人均從土豆產業中獲得的收入占純收入比例的22.9%。土豆經濟已成為定西的主導產業和脫貧產業,惠及數方。
目前,定西累積培育土豆種植企業33家,種植面積達300余萬畝,成年生產脫毒苗3000萬株,脫毒種薯生產能力200萬噸以上,是國內最大的脫毒種薯生產基地。
02 主食化出路
土豆近些年來的增產,受益于國家政策上的“土豆主糧化”戰略。
農業部所公布發《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提出馬鈴薯種植面積需要擴大到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要占到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
由于經年累月的飲食習慣,土豆在中國被當成“蔬菜”,作為配菜食用,很少作為代替米飯的主食。
但所謂的主食消費,并不意味著提倡把土豆當成主食直接啃,而是用土豆加工成適合國人消費習慣的粉、面、包等主食產品,從而實現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產品向產業化系列制成品轉變、由溫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
農產品市場是個天然高度同質化市場,但凡常見的產品其產品價值和附加值都低,且越是生鮮食品,同質化越是嚴重。因此當產量達到一定規模,農產品的出路都是往加工以及商品化上找。
得益于寬粉(土豆粉條的一種)食用的流行,定西寬粉因此嶄露頭角,資深吃貨都熟悉,市面上最受歡迎的寬粉無不來自定西。土豆是敏感的種植物,土壤環境及干濕度的不同會很大程度影響土豆中淀粉含量的情況,因此并不是所有土豆都適合被用于主食加工。
例如山東產區的一些品種畝產可達3—4噸,但淀粉含量低,以致出粉率低;淀粉含量高的甘肅土豆,出粉率高,但畝產量卻僅有1—1.5噸。從種植情況來看,更多的土豆適合作為鮮食烹飪。
恰好于定西出產的土豆粉條因品質優、口感好,最初在火鍋餐飲中走紅,逐步成為吃火鍋必點的主食單品,深受消費者喜愛,以此出現在各地火鍋菜單上,“定西寬粉”由此走紅。
依托龐大的土豆產業,以土豆淀粉為原料制成的寬粉成了定西土豆經濟的新增長點,并迅速發展壯大,形成多樣化的美食產品。凡是用定西馬鈴薯淀粉加工而成的寬粉條、韭葉粉條、細粉條、圓粉條、水晶粉、粉絲、手搟粉等系列產品都屬于定西寬粉的產業鏈。此類預包裝產品在的銷售量占據著定西農特產品銷售的高位。
農產品振興的出路是發展特色經濟,定西市的安定區主攻定西寬粉的加工生產,全區百余家經營主體產能在10萬噸以上,價值近50億元。
今年4月,“定西寬粉”成功注冊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從土豆到寬粉,又是新的百億產業。
為此,定西市建成了寬粉相關的產業全域數字化營銷平臺和線下2000平米的助農采取‘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同時配以稅收優惠。
但凡被配以稅收優惠的產業,無一不代表政策的有意支持。
從供給側結構來看,國內口糧呈現“三量齊增”(生產、進口、庫存)的情況,尤其是玉米,去庫存壓力大,玉米的種植面積需要調減。從需求側結構來看,隨著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升,追求營養健康成為消費趨勢,馬鈴薯全粉營養價值比較高,而農產品市場結構又比較單一,因此把土豆納入主食范疇,便于推進農業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有效對接。天時地利,土豆產業的多鏈路發展將是受政策支持的趨勢,定西第一個吃到了螃蟹。
03 薯道之難
凡事無皆好,有優亦有憂。
土豆的產出總量勢頭雖好,與之同時存在的,還有國內對土豆以及土豆制品的大量進口。很不幸的是,美國恰好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而中國則是美國農產品的最大進口國。
由于我國額耕地面積有限,加之美國政府對農業補貼很大,導致了進口土豆反而比本地土豆還便宜的情況;而對比土豆產業的精度最發達的美國,我國的土豆加工業在九十年代才剛起步。
加之飲食習慣,以至于國內土豆的加工成本高企,遠不如從美國進口土豆加工成品。
與土豆制品熱銷相對應的,是國內土豆淀粉總產量增長的趨緩,跟不上市場需求,因此土豆淀粉高度依賴度進口,貿易逆差很大。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土豆淀粉進口數量達9.4萬噸,貿易逆差為9.29萬噸;2022年1-10月我國土豆淀粉進口數量達2.6萬噸,貿易逆差為2.3萬噸。
2021年我國土豆淀粉出口數量為0.11萬噸,2022年1-10月我國土豆淀粉出口數量為0.3萬噸。
這些數據都意味著,我們的土豆淀粉出口的認可低,以及國內市場缺口很大,產量完全不夠量出口。國內土豆全粉的加工環節主要面臨兩個難題,一是穩定性薄弱,畝均產能較低。
別看總量大,但實際畝均比西方國家差很遠。根據中國馬鈴薯大會上的數據顯示,我國土豆單產平均為1.25噸,只有荷蘭的三分之一左右,美國的四分之一。
這來源于育種受困,前文提過,土豆是非常敏感的作物,也極能適應環境,根據不同的環境做出改變,因此產出非常不穩定,非常容易“變異”。
土豆是無性繁殖,一代代留種之后,退化非???,本來很好的品種,幾代之后,就會表現得很差。因為土豆在生長中容易積累病毒,這些病毒不會對人產生影響,卻會影響土豆的生長,使其減產。因此土豆總是和“脫毒”掛鉤。
在西方土豆產業發達的國家,脫毒種薯普及率極高,尤其是美國甚至可以接近100%,但在我國,二級種以上的脫毒種薯普及率只有40%左右,創新育種是頭號攔路虎。
二是生產成本偏高。以熟粉來說,面粉每噸成本為4000元,土豆全粉每噸則需要1萬—1.2萬元。因為我國的土豆出粉率不高,相比成熟產業國家的品種仍有差距,要種出出粉率高的土豆,需要向美國購買種子。
“如果你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全人類?!?,糧食霸權的可怕不比戰爭小,阿根廷曾因為依賴美國提供的大豆種子而落得全國糧食產業被其操控的下場。
皆因美國生產的轉基因種子只能用一次。因為進行過基因改造,用轉基因種子種植出來的作物沒有繁育能力,不能當種子再次種植,必須每年向美國高額購買新種子。
因此雜交水稻的誕生才是改變國運的舉措。
土豆也一樣,因為適合主食加工的育種培養仍在攻克,以至于加工成本高昂不下。
好在定西已先后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區域性種薯繁育基地,作為全國最大的土豆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定西興許會在國內的糧食經濟里成為土豆產業轉型的關鍵。青黃不接養萬家的土豆,也將在不久的將來被成功“馴服”。
參考文獻:
1.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至億畝主食化是近還是遠?|人民日報
2.我國馬鈴薯淀粉行業供需現狀分析 生產較為集中 進口依賴程度較高|觀研天下
3.甘肅:做強縣域經濟 構建發展新格局|中國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