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據深圳光明區投資促進中心,截至2023年12月,光明的傳感器企業數量從最初的16家增至107家,擬意向落戶企業超80家。光明區的目標是在區內形成全國最大的智能傳感器的產業集群。
智能傳感器是具有信息采集、信息處理、信息交換、信息存儲功能的多元件集成電路,廣泛應用于手機、汽車、機器人等行業。在智能時代,智能傳感器作為基礎零部件,是國家科技發展的重點方向,各地經濟發展的抓手。
在深圳市2022年發布的“20+8”產業規劃中,發展智能傳感器產業的任務落在光明區肩上,目標是讓光明成為“中試熟化與產業示范區、產業集聚發展先鋒區、核心技術重要策源地”。
根據規劃,光明區將重點發展智能傳感器設計環節,加強制造和封測能力建設,重點發展消費電子、智能駕駛與工業傳感器(智能機器人、工業互聯網)。
光明區位于深圳市西北部,靠近東莞,周邊電子信息產業發達,為智能傳感器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一組數據顯示,深圳智能傳感器下游應用市場規模在全國領先,前景廣闊: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全國第一,進出口連續19年全球第一,其中消費電子方面手機產量占全國1/4,出貨量占全球1/8;通信基站出貨量超全球1/2;汽車電子產業規模占全國1/4;無人機出口量占全國80%。
在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副總裁、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朱佳琪看來,深圳本身是智能傳感器產業大市場所在,其中光明區就聚集了大量的應用端企業,對傳感器企業有著天然的吸引力,伴隨著相關配套資源的完善,行業有望迎來更快速的發展。
在智能傳感器的賽道上,光明區智能傳感器規上工業企業發展迅速,不僅有歐菲光、信泰光學等一批龍頭企業,還集聚了基本半導體、紐迪瑞科技、美思先端、諾安智能等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企業數量也以年均15.7%的速度增長。
作為深圳最年輕的行政區,光明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2022年GDP突破1400億元,增速達6.5%。一個好產業意味著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2024年,光明的智能傳感器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00億元,占深圳總規模的25%左右。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為擴大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光明區正在從政策端、資金端、空間端、制造端等方面付出行動。
在政策端,光明出臺了支持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發展的系列政策文件,在首輪流片、晶圓產線建設、封測平臺建設、并購重組、核心技術攻關、市場采購等6大方面予以扶持。如對重大項目落地建設予以最高5000萬元資金支持,對建設先進封測服務平臺或先進封裝量產線、建設技術協同平臺予以最高1000萬元資金支持,對兼并收購上下游企業予以最高1000萬元資金支持。
在資本端,光明區設立了100億規模的科學城母基金、30億產業引導基金;市級50億規模智能傳感器產業基金獨家落戶光明,該基金由市區兩級政府共同出資70%,社會募資30%,未來將100%投放到智能傳感器產業領域。
同時,光明科學城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上市公司柯力傳感共同成立了首期資金規模3億元的智能傳感產業投資平臺,用于投資并購光明區傳感器產業鏈優質企業和項目。此外,光明區還設立了產業投資基金聯盟,東方富海、光明科發、深創投、高新投、力合創投等創投基金共同構筑起孵化—轉化—產業化的鏈條。
在空間端,1.95平方公里的智能傳感與精密儀器先進制造業園區——明湖智谷正加速建設,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以智能傳感上下游企業為主導的新型產業社區,片區規劃產業空間197.45萬平方米。該項目有關負責人表示,項目全面建成后,將形成智能傳感器和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集群,年工業增加值超過32億元,年工業總產值超過137億元,提供就業機會超過7.1萬個。
在制造端,大灣區首條MEMS(微機電系統)中試線計劃落戶光明,將具備熱電堆、MEMS壓力、MEMS麥克風、MEMS慣性傳感、微流控和微振鏡等6大工藝平臺,滿足大部分傳感器芯片工藝開發和中試流片需求,幫助相關中小企業實現從MEMS工藝研發、中試到小規模量產的無縫對接,降低初創公司的創業風險和資金壓力,加速成果產業化。
2023年11月2日,MEMS芯片代工企業北京賽微電子發布公告稱,其旗下全資子公司賽萊克斯國際擬與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關聯主體、遠致星火、華大松禾、科萊恩特、賽萊創晶簽署《投資合同》,共同出資設立賽萊克斯微系統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簡稱“賽萊克斯深圳”),已經完成登記注冊。
賽萊克斯深圳將是深圳市智能傳感器MEMS中試平臺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主體,該項目也將是深圳的首條MEMS中試線。
天眼查APP顯示,賽萊克斯深圳的注冊資本為15億元人民幣,注冊地址為“深圳市光明區鳳凰街道東坑社區鳳歸路3號2棟一層”,而鳳歸路3號2棟二層為基本半導體(深圳)有限公司注冊地。
2023年4月,深圳基本半導體車規級碳化硅芯片產線正式通線,通線儀式在光明區舉行。按照規劃,基本半導體車規級碳化硅芯片產線項目達產后每年可保障約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相關芯片需求。這也意味著,利用已有的廠房資源,深圳MEMS中試線建設速度將加快。
相比其他行業,智能傳感產業的中試線需要極高的投入,每年運營成本很高,單一企業很難自行組建,但中試線是整個供應鏈中的重要部分。“光明區的中試線落成,可以作為一個重資產投入,吸引越來越多相關企業到來?!敝旒宴髦赋?。
此外,光明區已經連續兩年舉辦全球傳感器發展大會,引進了包括寧波柯力傳感、萊特光電、上海矽??萍?、蘇州能斯達電子等在內的傳感器企業。全球最大的智能傳感器產業數字平臺德融寶(Diribo)也在光明落戶。
不過,從中國的智能傳感器產業版圖來看,光明區離全國最大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目前,長三角在智能傳感器產業的整體實力要強過珠三角。中國主要傳感器企業有接近一半的比例分布在長三角地區。比如江蘇蘇州,已經培育出多家傳感器獨角獸企業,擁有中國當前智能傳感器最大園區——蘇州工業園;江蘇無錫在2022年就擁有傳感器相關企業200余家,營收超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