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oNews 張宇
編輯|楊勇
新生活數碼品牌倍思再次完成了一輪融資。
12月11日,倍思宣布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深創投領投,高榕資本、越秀產業基金跟投,融資將主要用于產品研發投入、品牌推廣宣傳、海內外市場渠道建設等等。
值得關注的是,倍思在今年內已經完成了兩輪融資,4月20日,倍思曾獲得由深創投、中金資本、越秀產業基金、高榕資本投資的數億元A輪融資。
起初,倍思從智能手機配件切入,隨后逐漸拓展至20多個品類和3000多種SKU,主要包括充電類、移動電源、智能音頻、智能清潔、儲能電源、車載周邊和生活辦公等,其中,充電類是倍思的優勢品類,其充電類產品在天貓、京東、抖音等平臺上長期占據著數碼電子充電品類第一名的位置。
截至目前,倍思已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新加坡、印尼等國家設立辦事點,海外銷售額占比為四成左右,已擁有超3億用戶,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一、押注海外市場,面臨諸多挑戰
海外市場已經成為倍思極為重要的市場,目前海外市場銷售額已經超過了總銷售額的四成,在A+輪融資的用途中,海外市場渠道建設也被倍思列為重點項目。
整體而言,無論是在海外電商平臺還是獨立站,倍思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比如在亞馬遜上,倍思的多款產品表現非常出色,單品月銷過萬。此外,倍思在速賣通、Lazada的3C配件品類銷量排名第一;在Sheopee等平臺日銷售上千單。
2023年6月,倍思曾推出過一款藍牙降噪耳機,僅僅半年時間,該產品不僅得到了Amazon Choice標識,而且還在多個亞馬遜細分類目的BS榜中取得了顯著的銷售成績。
在獨立站方面,倍思的流量也在穩步攀升。根據Similarweb的數據,2023年9月至11月,其獨立站月均訪問量已經達到66.67萬,而在11月更是迅速增長至71萬。
線下渠道也是倍思的一大重點發力方向。截至2022年,倍思已在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00多家門店,同時還擁有100多家旗艦店。同時,倍思還在一些大型的電子產品零售商和超市中銷售其產品,如美國的百思買、沃爾瑪等。
不過,押注海外市場也讓倍思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方面,運營獨立站并不容易。雨果跨境調研數據顯示,獨立站賣家在運營中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站外引流。隨著自然流量被分攤、付費流量越來越貴,獨立站賣家往往面臨著新品推不動、老品賣不出的窘境,庫存的過量積壓也使得賣家放慢了發展獨立站的腳步,轉化效果一言難盡。
另一方面,過度依賴亞馬遜等電商平臺,使得倍思的抗風險能力變得越來越差,而一旦電商平臺出現任何波動,倍思的盈利水平也會受到波及。可以預見的是,高度依賴電商平臺的經營模式,或導致倍思因為平臺提高“壟斷費用”而導致各項成本大幅上漲,為其帶來不小的風險。
盡管倍思布局海外市場渠道并不容易,但仍是極其重要的一步棋,其將決定著倍思未來數年的業績走向。
二、配件行業增速放緩
消費電子配件行業主要為智能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提供配套及配件服務,無法獨立存在,然而在過去幾年,消費電子配件行業的整體情況不容樂觀。
安克創新的表現就非常典型。2020年8月24日,安克創新以66.32元/股的發行價登陸創業板,截至上市首日A股收盤,其股價較發行價上漲121.41%至146.86元/股,對應總市值為596.88億元。而截至12月29日A股收盤,安克創新的股價僅為88.6元/股,較上市首日收盤價跌去39.7%,對應總市值為360.09億元,超過230億元的市值煙消云散。
實際上,隨著涌入消費電子配件賽道的廠商越來越多,消費電子配件市場已經成了紅海競爭,無論是品勝、綠聯等已經品牌化的廠商,還是各大電商平臺上的各類中小商家,在數據線、充電寶、充電器、手機殼、手機膜等配件產品上,大部分參與者并沒有擺脫以低價換量的局面。
與此同時,智能手機出貨量仍在跌跌不休。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6705萬臺,同比下降6%,而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規模同比下降0.3%。智能手機需求量下滑的同時,PC出貨量也在下降,IDC發布的《全球個人計算設備跟蹤季度報告》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PC市場出貨量總計6850萬臺,同比下降7.2%。中國PC市場出貨量為1100萬臺,同比下降16%,其中臺式機的出貨量同比下降了9%至340萬臺,而筆記本的出貨量同比下降了18%至780萬臺。
消費電子行業遇冷,導致消費電子配件行業也難逃需求放緩的趨勢,這對于倍思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隱憂。
A輪融資完成后,倍思曾表示,未來三年的目標是2023年營收超52億元,核心品類在中國拿到絕對高的市場份額,充電品類穩居國內第一;2024年營收超70億元,全球范圍內充電第一品牌,成為一家零售平臺企業;2025年營收超88億元,成為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子品牌。
但目前看來,倍思想要達成目標并不容易,這意味著倍思需要具備較強的產品研發能力、工業設計能力、生產組織能力、解決方案服務能力等等,否則極容易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潭。
三、便攜儲能不是新曲線
2022年8月,倍思召開秋季新品發布會,除了充電類、TWS藍牙耳機等核心產品之外,還發布了便攜儲能產品,加碼便攜儲能業務。
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野餐、戶外露營作為首選的戶外休閑活動,將進一步促進便攜儲能產品的銷量增長。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便攜式儲能產業發展研究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便攜式儲能設備出貨量達483.8萬臺,同比增長131.7%;預計2026年出貨量將達到3110萬臺。2021年便攜儲能在戶外市場的滲透率僅為2.3%,預計2026年滲透率將提升至15.9%。
便攜儲能行業不僅增長速度極快,而且想象空間巨大。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戶外市場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中國每年約1.3億人參與戶外運動,占總人口的9.5%,與美國51%的參與率相距較大。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便攜儲能或無法成為倍思的新增長曲線。
一方面,倍思不得不面臨著諸多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比如德賽電池、拓邦股份、安克創新、華寶新能、駱駝股份均推出便攜儲能產品,此外,華為推出了戶外電源產品移動“小電站”,寧德時代發布了“田園時代”應急電源,小米也發布了米家戶外電源1000Pro以及太陽能板等產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主流的戶外電源廠商已經超過30家,推出的便攜儲能產品多達上百款。
另一方面,便攜儲能行業存在著技術壁壘不高、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對于倍思而言,其壁壘在于渠道積累和品牌影響力,但在行業競爭面前,倍思很難依靠壁壘來提高凈利潤率,反而還要被迫卷入價格戰之中,隨著入局者數量進一步增加,其利潤空間勢必會遭到擠壓。
綜合而言,倍思的便攜儲能業務或難以打開局面,以“便攜儲能第一股”華寶新能為例,2023年前三季度,其總營收為15.80億元,同比下降29.16%;凈虧損為6202.03萬元,由盈轉虧。
可見,在消費電子配件行業增速放緩的同時,如何穩住基本盤,并盡快加強抗風險能力、完成海內外市場渠道的建設,已成為倍思不得不面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