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023,VC/PE生存現狀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23,VC/PE生存現狀

VC是一個周期性極強的行業。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投資界PEdaily

2023年需要一個告別儀式。

回望這一年,創投圈發生了很多事情。各地引導基金遍地開花,投資人扛起招商KPI,美元基金遠去,人民幣基金占據市場絕對主導地位;與此同時,AI大模型掀起融資競賽,958高校創業軍團崛起,回購話題被擺上了桌面。

當然,我們也看到一些欣喜畫面:中東財團排隊趕來,VC圈又來一群新鮮面孔。

以上種種,構成了我們對于2023年的創投記憶。站在2023年最后一天,我們再次回顧創投圈的那些片段,也許未必全面,但必定足夠深刻。

01 千億母基金趕來

超級基金群遍地開花,投資人奔赴各地出差,這是開年印象深刻的一幕。

彼時,成都面向全國VC/PE伸出橄欖枝——高瓴、鼎暉投資、君聯資本、順為資本、鐘鼎資本、CMC資本、正心谷資本、華山資本、東方富海、中科創星、創新工場、松禾資本等等都出現在成都,幾乎半個創投圈都來了。

與此同時,安徽打響了2023年千億引導基金第一槍,提出設立總規模不低于2000億元的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這是繼此前深圳落地的“20+8”產業基金集群后,又一千億基金群誕生。

隨后,西安市提出將建立總規模不低于1000億元的重點產業鏈基金集群;浙江推出迭代產業基金3.0版,5支百億級基金落地;廣州2000億規模的兩支母基金正式官宣.....回顧這一年,重慶啟動2000億母基金,江西宣布3000億基金群,都給創投圈留下深刻印記。

如此熱鬧的一幕幕,背后大多有著相似訴求——全力拼經濟,爭搶新興產業。當土地財政時代漸行漸遠,產業升級轉型成為各地迫在眉睫的任務,如何吸引高質量人才,提供高質量就業機會?答案大多是發展極具科技含量和高產值的新興產業。而風投機構,則是距離新興產業最近的一批人。

02 招商大潮

今年招商有多卷?投資界一篇報道的評論區盛況,歷歷在目。

為了完成招商KPI,有機構開始計劃設立首席返投官(chief round-trip investment officer,簡稱CRO),用于監督返投和招商任務;有的投資機構則成立一個新部門,內部稱為“政府資源部”;還有一家頭部雙幣VC開出7萬月薪,招聘產業招商總監.....這是以往并不多見的一幕。

悄然間,招商漸漸成為投資機構的一項頭等大事。年初業內傳聞,某家投資機構甚至把招商壓力分攤到了企業身上,把遷注冊地寫到打款協議里面——你不遷注冊地,我就不打款。

這背后,是中國創投生態發生的深刻變化。

“今天的LP和GP的關系,已經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深刻的變化。”招商資本首席執行官郭健直言,LP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是導致我們行業生態的變化的最重要的原因。直白地說,GP的核心競爭力不再只是投資能力,而是資源整合能力。

03 大模型排隊融資

2023年創投圈第一個風口,AI大模型。

ChatGPT爆火后,開始席卷全球一級市場,于是我們看到——2月13日,王慧文在社交平臺發布一則AI“求賢令”,打響國產大模型第一槍;緊接著,周伯文、王小川、李開復等一眾大佬紛紛宣布帶隊創業,All in大模型。

用投資人的話來說,這極有可能是下一個“iPhone時刻”,沒有人愿意成為圍觀者。于是,AI大模型成為了年度最火融資賽道。

這一年,王小川的百川智能宣布完成3億美元A1輪融資,阿里與騰訊罕見地再次聯手,深創投、基石資本、紅點中國、卓源資本、順為資本等知名機構也紛紛參與,創下國內大模型初創企業最快晉升獨角獸的記錄;

還有從清華實驗室走出來的智譜AI,宣布今年累計獲得超25億人民幣融資,投資方陣容豪華: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基金、美團、螞蟻、阿里、騰訊、小米、金山、順為、Boss直聘、好未來、紅杉、高瓴、君聯等多家知名機構;

一時間,這條賽道就已經跑出了智譜AI、百川智能、零一萬物、Minimax名之夢等一批獨角獸。其中,清華系創始人幾乎一騎絕塵,同時來自上海交大、中國科大的AI創業者也十分活躍,大家共同締造了AI江湖熱鬧一幕。

04 985軍團崛起

投資先投人,學校背景正在成為衡量創始人的標準之一。于是我們看到,今年冒頭的創始人呈現鮮明的高校門派。

AI圈的清華系已經不用贅述,而放眼機器人圈,北航和哈工大校友各占據半壁江山。其中遠在東北的哈工大,一直被譽為“機器人黃埔軍校”;至于北航,不止一位投資人曾表示,想要找到高精尖且有前景的科技創新項目,一定要定期去北航報個到。

此外,坐落于湖南長沙岳麓山腳下的中南大學,被譽為中國鋰電池行業的“黃埔軍校”,這里正在走出一支新能源軍團。

新能源汽車圈,則是華南理工系撐起半壁江山。用何小鵬的話來說,“如果你是華南理工大學畢業的學生,你想要造車的話,只要你在校友群里面吱一聲,學長們就已經幫你把供應鏈給搞定了。”

還有上海交大,走出一個自動駕駛創業軍團;南開大學,也崛起一支醫療創業軍團;電子科大、西工大則藏龍臥虎,正在冒出一大批硬科技創始人。

而另一面,高校VC崛起——當科技成果轉化大潮席卷,越來越多高校開始聯手VC圈。正如清華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湖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天津大學等一批理工科大學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投身科創。

這是嶄新且熱鬧的一幕:VC開始比拼校友圈,高校VC悄然登上中國創投歷史舞臺。

05 分水嶺:紅杉資本分拆

今年最震撼的事件之一,莫過于全球VC巨頭紅杉資本宣布分拆。

6月,紅杉資本突然宣布,將紅杉美歐、中國、印度/東南亞三地的本土基金徹底分拆,各自完全獨立運營,并采用不同品牌開展業務。其中,紅杉中國保留中文品牌名,英文品牌名則變成了拼音HongShan。

對于18歲的紅杉中國來說,這是宣告自己完全獨立的第一天,亦是開啟新征程的第一步。

紅杉資本分拆被視為分水嶺。三個月后,藍馳創投也宣布將英文名「BlueRun」變更為「Lanchi Ventures」;幾乎同一時間,紀源資本宣布正式獨立運營,不再使用GGV這一英文品牌。至此,美元基金獨立潮來臨。

這是歷史交匯的一幕,正如一位投資人形容,美元基金與人民幣基金在國內的發展就像兩條相交的曲線,今年就是交叉點。

曾幾何時,美元基金遠渡重洋而來,在互聯網時代投出一個個回報神話。如今,美元基金式微,硬科技成為主旋律,時代的鐘擺來到了人民幣基金這里。

隨之而來,圈內有關于美元基金降薪、減員的傳聞沸沸揚揚。“以后的薪資體系也準備按人民幣基金的標準發放。”我們都在見證歷史。如何調整姿勢,正在拷問著每一個置身其中的投資人。

06 VC圈來了一群新貴

將自己的事業做到巔峰,轉身成為VC,這是越來越多互聯網新貴的選擇。

今年最生猛的莫過于米哈游。借《崩壞 3》、《原神》等游戲,米哈游席卷海外玩家狂賺外匯,坐擁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怎么花掉手里的錢?這兩年,米哈游的身影密集出現在VC圈,接連投了腦機接口、航空火箭等一眾跟游戲毫不相關的項目。用旁人的話來說,米哈游做VC,去投資它所相信的未來。

而最為轟動的是5月,香港公司注冊處網站顯示,張一鳴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個人投資基金。基金名為Cool River Venture,主要投向是科技相關行業,其中AI技術是重中之重。這意味著,卸任后的張一鳴轉身做VC,投身到了星辰大海之中。

6月,隱身許久的快手創始人宿華出現在了VC圈。有投資人透露,宿華最近十分活躍,正在頻繁看各種項目,還曾參投了王慧文的光年之外,以及一個核聚變項目;

更令人意外的是,9月,阿里巴巴二代掌舵者張勇宣布卸任阿里云董事長與CEO,拿著投資的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億元)設立了一支面向未來的科技基金。這標志著張勇正式告別阿里,去做VC了。

……

不知不覺間,VC似乎成為大佬們的最后一個職業。實現財富自由后,他們開始尋找有望改變世界的技術,通過投資扶持更多創業者,去押注他們所相信的未來。或許,這就是中國新一代創始人的獨有浪漫。

07 回購條款炸開鍋了

“今年內部兩個崗位最火,法務崗和招商崗。”一句調侃堪稱一級市場年度最生動的寫照。其中,法務崗對應的便是回購。

說起創始人與投資機構之間的回購協議,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但今年以來,情況起了變化——多位投資人不約而同與我們聊起當下回購矛盾;而創業者也紛紛找渠道講述自己被對賭的遭遇。

這件事已經心照不宣地擺上桌面,甚至回購被列為上投決會的硬性條件——如果實控人不愿意簽回購,那就不投了。

期間,一則回購條款協議被公開,當中觸發回購的條款引發了討論——條款要求實際控制人不得參與潛水、滑雪、跳傘、攀巖等高風險運動,否則投資人有權發起回購。

這是一場攸關全行業的信任危機。在行業下行時期,投資人與創始人之間的信任逐漸被打破,雙方從互相成就的合作伙伴變得緊張了起來。

而追其根本,是各方對“契約精神”共識的錯位。越是艱難的時期,從業者越需要遵守行業規則,等待我們的,或許是一個漫長的信任修復期。

08 香港,拼了

2023年,香港迫切心情溢于言表——“招商引資”時代拉開序幕。

而擔此重任的便是被譽為港版“淡馬錫”——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HKIC)。成立之初,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就被賦予重大使命——管理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220億港元“香港增長組合”、50億港元“大灣區投資基金”、50億港元“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新成立的300億港元“共同投資基金”,基金管理規模達620億港元。

其中,“共同投資基金”是香港借鑒內地引導基金模式,從“未來基金”撥出300億元成立的基金,以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香港立下目標,整體引進企業目標為1100家左右,包括龍頭企業和科創企業。

一手搶產業,一手搶人才。香港已向內地12所大學畢業生開放“落戶”——根據規定,申請香港永久身份證條件之一是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內地累計有12所大學滿足,分別為清華、北大、復旦、浙大、上海交大、中科大、中大、南大、華科、上武大、西安交大及哈工大。

另一個標志性事件是今年11月,“香港財富傳承學院”成立,并委任新世界集團鄭志剛為董事局主席。這背后,我們看到香港正在向全球伸出橄欖枝,掀起家族辦公室赴港設立潮。

凡此種種,香港轟轟烈烈拼起了招商。這也是當下全國各地招商大潮最生動的一縷寫照。

09 中東財團排隊來了

“聽說中東多個主權基金都要來中國設Office。”年初,這樣的傳聞在一級市場密集流傳起來。如今,傳聞漸漸變為現實。

最先引發轟動的,是今年9月正式亮相的穆巴達拉中國辦公室。投資界了解到,該辦公室坐落于朝陽區正大中心北塔,處于北京CBD核心區域。目前穆巴達拉駐北京的團隊約10人,負責中國的直接投資和基金投資。作為阿聯酋第三大主權財富基金,穆巴達拉最新管理規模超過2760億美元。

隨后,沙特投資部(MISA)副部長也透露,有意在大灣區開設辦事處,以加強在中國南部的影響力,從而支持“沙特2030愿景”;還有阿聯酋G42 Expansion Fund,今年已馬不停蹄在上海設立辦事處;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也透露一個重要信息:PIF計劃在中國內地增設辦公室。

當然,最震撼的一幕還是中東土豪爆買——數據顯示,在A股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報中,89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都出現了主權財富基金的身影;僅一個多月時間內,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就豪擲總額超1000億元人民幣在華投資。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熟悉的企業名字背后出現了中東財團的身影。

正如一位投資人感嘆:“美元基金落幕,石油基金冉冉升起。”中東基金與中國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10 超級PE在上海

有人向左,有人向右。

12月初,投資界獲悉,全球PE之王——黑石在上海的辦公室進一步擴充,今年8月在中基協完成注冊登記的“黑石(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辦公室已落地上海興業中心一座39層,團隊浮出水面。

這并不是個例。今年10月,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周小全會見KKR集團全球合伙人、亞太區執行主席路明一行。會面中,周小全表示,熱烈歡迎KKR在滬設立人民幣平臺,參與國內市場投資和申請上海QFLP試點業務。

同一個月,淡馬錫旗下True Light Capital(淡明資本)宣布第一支基金True Light Fund I已經完成募集工作,基金規模33億美元,投向大中華區。這是淡明資本的首次正式亮相。淡明資本透露目前在全球有且只有兩個辦公室——一是新加坡總部,二是位于上海的辦事處,靜安嘉里中心。

如此一幕幕,無不透露著上海的決心——建設全球資管中心。根據規劃,上海力爭到2025年打造成為亞洲資產管理的重要樞紐,邁入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而站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下,這一切似乎有著更多特殊意義。正如麥肯錫中國區主席倪以理年初留下一句:The next China is China.

結語

2023遠去。

縱觀這一年,我們提到創投行業最多的主題大概就是“適者生存”。放在歷史的長河里來看,當下中國創投行業也許正處在一個關鍵轉折期,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交替轉換,募投管退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新變化,如何可持續地生存下去是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

VC是一個周期性極強的行業。希望在下一個周期來臨時,我們回望這一切能夠感嘆一句:輕舟已過萬重山。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23,VC/PE生存現狀

VC是一個周期性極強的行業。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投資界PEdaily

2023年需要一個告別儀式。

回望這一年,創投圈發生了很多事情。各地引導基金遍地開花,投資人扛起招商KPI,美元基金遠去,人民幣基金占據市場絕對主導地位;與此同時,AI大模型掀起融資競賽,958高校創業軍團崛起,回購話題被擺上了桌面。

當然,我們也看到一些欣喜畫面:中東財團排隊趕來,VC圈又來一群新鮮面孔。

以上種種,構成了我們對于2023年的創投記憶。站在2023年最后一天,我們再次回顧創投圈的那些片段,也許未必全面,但必定足夠深刻。

01 千億母基金趕來

超級基金群遍地開花,投資人奔赴各地出差,這是開年印象深刻的一幕。

彼時,成都面向全國VC/PE伸出橄欖枝——高瓴、鼎暉投資、君聯資本、順為資本、鐘鼎資本、CMC資本、正心谷資本、華山資本、東方富海、中科創星、創新工場、松禾資本等等都出現在成都,幾乎半個創投圈都來了。

與此同時,安徽打響了2023年千億引導基金第一槍,提出設立總規模不低于2000億元的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這是繼此前深圳落地的“20+8”產業基金集群后,又一千億基金群誕生。

隨后,西安市提出將建立總規模不低于1000億元的重點產業鏈基金集群;浙江推出迭代產業基金3.0版,5支百億級基金落地;廣州2000億規模的兩支母基金正式官宣.....回顧這一年,重慶啟動2000億母基金,江西宣布3000億基金群,都給創投圈留下深刻印記。

如此熱鬧的一幕幕,背后大多有著相似訴求——全力拼經濟,爭搶新興產業。當土地財政時代漸行漸遠,產業升級轉型成為各地迫在眉睫的任務,如何吸引高質量人才,提供高質量就業機會?答案大多是發展極具科技含量和高產值的新興產業。而風投機構,則是距離新興產業最近的一批人。

02 招商大潮

今年招商有多卷?投資界一篇報道的評論區盛況,歷歷在目。

為了完成招商KPI,有機構開始計劃設立首席返投官(chief round-trip investment officer,簡稱CRO),用于監督返投和招商任務;有的投資機構則成立一個新部門,內部稱為“政府資源部”;還有一家頭部雙幣VC開出7萬月薪,招聘產業招商總監.....這是以往并不多見的一幕。

悄然間,招商漸漸成為投資機構的一項頭等大事。年初業內傳聞,某家投資機構甚至把招商壓力分攤到了企業身上,把遷注冊地寫到打款協議里面——你不遷注冊地,我就不打款。

這背后,是中國創投生態發生的深刻變化。

“今天的LP和GP的關系,已經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深刻的變化。”招商資本首席執行官郭健直言,LP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是導致我們行業生態的變化的最重要的原因。直白地說,GP的核心競爭力不再只是投資能力,而是資源整合能力。

03 大模型排隊融資

2023年創投圈第一個風口,AI大模型。

ChatGPT爆火后,開始席卷全球一級市場,于是我們看到——2月13日,王慧文在社交平臺發布一則AI“求賢令”,打響國產大模型第一槍;緊接著,周伯文、王小川、李開復等一眾大佬紛紛宣布帶隊創業,All in大模型。

用投資人的話來說,這極有可能是下一個“iPhone時刻”,沒有人愿意成為圍觀者。于是,AI大模型成為了年度最火融資賽道。

這一年,王小川的百川智能宣布完成3億美元A1輪融資,阿里與騰訊罕見地再次聯手,深創投、基石資本、紅點中國、卓源資本、順為資本等知名機構也紛紛參與,創下國內大模型初創企業最快晉升獨角獸的記錄;

還有從清華實驗室走出來的智譜AI,宣布今年累計獲得超25億人民幣融資,投資方陣容豪華: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基金、美團、螞蟻、阿里、騰訊、小米、金山、順為、Boss直聘、好未來、紅杉、高瓴、君聯等多家知名機構;

一時間,這條賽道就已經跑出了智譜AI、百川智能、零一萬物、Minimax名之夢等一批獨角獸。其中,清華系創始人幾乎一騎絕塵,同時來自上海交大、中國科大的AI創業者也十分活躍,大家共同締造了AI江湖熱鬧一幕。

04 985軍團崛起

投資先投人,學校背景正在成為衡量創始人的標準之一。于是我們看到,今年冒頭的創始人呈現鮮明的高校門派。

AI圈的清華系已經不用贅述,而放眼機器人圈,北航和哈工大校友各占據半壁江山。其中遠在東北的哈工大,一直被譽為“機器人黃埔軍校”;至于北航,不止一位投資人曾表示,想要找到高精尖且有前景的科技創新項目,一定要定期去北航報個到。

此外,坐落于湖南長沙岳麓山腳下的中南大學,被譽為中國鋰電池行業的“黃埔軍校”,這里正在走出一支新能源軍團。

新能源汽車圈,則是華南理工系撐起半壁江山。用何小鵬的話來說,“如果你是華南理工大學畢業的學生,你想要造車的話,只要你在校友群里面吱一聲,學長們就已經幫你把供應鏈給搞定了。”

還有上海交大,走出一個自動駕駛創業軍團;南開大學,也崛起一支醫療創業軍團;電子科大、西工大則藏龍臥虎,正在冒出一大批硬科技創始人。

而另一面,高校VC崛起——當科技成果轉化大潮席卷,越來越多高校開始聯手VC圈。正如清華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湖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天津大學等一批理工科大學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投身科創。

這是嶄新且熱鬧的一幕:VC開始比拼校友圈,高校VC悄然登上中國創投歷史舞臺。

05 分水嶺:紅杉資本分拆

今年最震撼的事件之一,莫過于全球VC巨頭紅杉資本宣布分拆。

6月,紅杉資本突然宣布,將紅杉美歐、中國、印度/東南亞三地的本土基金徹底分拆,各自完全獨立運營,并采用不同品牌開展業務。其中,紅杉中國保留中文品牌名,英文品牌名則變成了拼音HongShan。

對于18歲的紅杉中國來說,這是宣告自己完全獨立的第一天,亦是開啟新征程的第一步。

紅杉資本分拆被視為分水嶺。三個月后,藍馳創投也宣布將英文名「BlueRun」變更為「Lanchi Ventures」;幾乎同一時間,紀源資本宣布正式獨立運營,不再使用GGV這一英文品牌。至此,美元基金獨立潮來臨。

這是歷史交匯的一幕,正如一位投資人形容,美元基金與人民幣基金在國內的發展就像兩條相交的曲線,今年就是交叉點。

曾幾何時,美元基金遠渡重洋而來,在互聯網時代投出一個個回報神話。如今,美元基金式微,硬科技成為主旋律,時代的鐘擺來到了人民幣基金這里。

隨之而來,圈內有關于美元基金降薪、減員的傳聞沸沸揚揚。“以后的薪資體系也準備按人民幣基金的標準發放。”我們都在見證歷史。如何調整姿勢,正在拷問著每一個置身其中的投資人。

06 VC圈來了一群新貴

將自己的事業做到巔峰,轉身成為VC,這是越來越多互聯網新貴的選擇。

今年最生猛的莫過于米哈游。借《崩壞 3》、《原神》等游戲,米哈游席卷海外玩家狂賺外匯,坐擁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怎么花掉手里的錢?這兩年,米哈游的身影密集出現在VC圈,接連投了腦機接口、航空火箭等一眾跟游戲毫不相關的項目。用旁人的話來說,米哈游做VC,去投資它所相信的未來。

而最為轟動的是5月,香港公司注冊處網站顯示,張一鳴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個人投資基金。基金名為Cool River Venture,主要投向是科技相關行業,其中AI技術是重中之重。這意味著,卸任后的張一鳴轉身做VC,投身到了星辰大海之中。

6月,隱身許久的快手創始人宿華出現在了VC圈。有投資人透露,宿華最近十分活躍,正在頻繁看各種項目,還曾參投了王慧文的光年之外,以及一個核聚變項目;

更令人意外的是,9月,阿里巴巴二代掌舵者張勇宣布卸任阿里云董事長與CEO,拿著投資的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億元)設立了一支面向未來的科技基金。這標志著張勇正式告別阿里,去做VC了。

……

不知不覺間,VC似乎成為大佬們的最后一個職業。實現財富自由后,他們開始尋找有望改變世界的技術,通過投資扶持更多創業者,去押注他們所相信的未來。或許,這就是中國新一代創始人的獨有浪漫。

07 回購條款炸開鍋了

“今年內部兩個崗位最火,法務崗和招商崗。”一句調侃堪稱一級市場年度最生動的寫照。其中,法務崗對應的便是回購。

說起創始人與投資機構之間的回購協議,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但今年以來,情況起了變化——多位投資人不約而同與我們聊起當下回購矛盾;而創業者也紛紛找渠道講述自己被對賭的遭遇。

這件事已經心照不宣地擺上桌面,甚至回購被列為上投決會的硬性條件——如果實控人不愿意簽回購,那就不投了。

期間,一則回購條款協議被公開,當中觸發回購的條款引發了討論——條款要求實際控制人不得參與潛水、滑雪、跳傘、攀巖等高風險運動,否則投資人有權發起回購。

這是一場攸關全行業的信任危機。在行業下行時期,投資人與創始人之間的信任逐漸被打破,雙方從互相成就的合作伙伴變得緊張了起來。

而追其根本,是各方對“契約精神”共識的錯位。越是艱難的時期,從業者越需要遵守行業規則,等待我們的,或許是一個漫長的信任修復期。

08 香港,拼了

2023年,香港迫切心情溢于言表——“招商引資”時代拉開序幕。

而擔此重任的便是被譽為港版“淡馬錫”——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HKIC)。成立之初,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就被賦予重大使命——管理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220億港元“香港增長組合”、50億港元“大灣區投資基金”、50億港元“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新成立的300億港元“共同投資基金”,基金管理規模達620億港元。

其中,“共同投資基金”是香港借鑒內地引導基金模式,從“未來基金”撥出300億元成立的基金,以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香港立下目標,整體引進企業目標為1100家左右,包括龍頭企業和科創企業。

一手搶產業,一手搶人才。香港已向內地12所大學畢業生開放“落戶”——根據規定,申請香港永久身份證條件之一是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內地累計有12所大學滿足,分別為清華、北大、復旦、浙大、上海交大、中科大、中大、南大、華科、上武大、西安交大及哈工大。

另一個標志性事件是今年11月,“香港財富傳承學院”成立,并委任新世界集團鄭志剛為董事局主席。這背后,我們看到香港正在向全球伸出橄欖枝,掀起家族辦公室赴港設立潮。

凡此種種,香港轟轟烈烈拼起了招商。這也是當下全國各地招商大潮最生動的一縷寫照。

09 中東財團排隊來了

“聽說中東多個主權基金都要來中國設Office。”年初,這樣的傳聞在一級市場密集流傳起來。如今,傳聞漸漸變為現實。

最先引發轟動的,是今年9月正式亮相的穆巴達拉中國辦公室。投資界了解到,該辦公室坐落于朝陽區正大中心北塔,處于北京CBD核心區域。目前穆巴達拉駐北京的團隊約10人,負責中國的直接投資和基金投資。作為阿聯酋第三大主權財富基金,穆巴達拉最新管理規模超過2760億美元。

隨后,沙特投資部(MISA)副部長也透露,有意在大灣區開設辦事處,以加強在中國南部的影響力,從而支持“沙特2030愿景”;還有阿聯酋G42 Expansion Fund,今年已馬不停蹄在上海設立辦事處;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也透露一個重要信息:PIF計劃在中國內地增設辦公室。

當然,最震撼的一幕還是中東土豪爆買——數據顯示,在A股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報中,89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都出現了主權財富基金的身影;僅一個多月時間內,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就豪擲總額超1000億元人民幣在華投資。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熟悉的企業名字背后出現了中東財團的身影。

正如一位投資人感嘆:“美元基金落幕,石油基金冉冉升起。”中東基金與中國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10 超級PE在上海

有人向左,有人向右。

12月初,投資界獲悉,全球PE之王——黑石在上海的辦公室進一步擴充,今年8月在中基協完成注冊登記的“黑石(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辦公室已落地上海興業中心一座39層,團隊浮出水面。

這并不是個例。今年10月,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周小全會見KKR集團全球合伙人、亞太區執行主席路明一行。會面中,周小全表示,熱烈歡迎KKR在滬設立人民幣平臺,參與國內市場投資和申請上海QFLP試點業務。

同一個月,淡馬錫旗下True Light Capital(淡明資本)宣布第一支基金True Light Fund I已經完成募集工作,基金規模33億美元,投向大中華區。這是淡明資本的首次正式亮相。淡明資本透露目前在全球有且只有兩個辦公室——一是新加坡總部,二是位于上海的辦事處,靜安嘉里中心。

如此一幕幕,無不透露著上海的決心——建設全球資管中心。根據規劃,上海力爭到2025年打造成為亞洲資產管理的重要樞紐,邁入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而站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下,這一切似乎有著更多特殊意義。正如麥肯錫中國區主席倪以理年初留下一句:The next China is China.

結語

2023遠去。

縱觀這一年,我們提到創投行業最多的主題大概就是“適者生存”。放在歷史的長河里來看,當下中國創投行業也許正處在一個關鍵轉折期,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交替轉換,募投管退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新變化,如何可持續地生存下去是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

VC是一個周期性極強的行業。希望在下一個周期來臨時,我們回望這一切能夠感嘆一句:輕舟已過萬重山。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武县| 嘉峪关市| 偏关县| 贡觉县| 同仁县| 高要市| 缙云县| 登封市| 大安市| 张家界市| 龙井市| 车险| 红河县| 海晏县| 汉阴县| 永兴县| 遵义县| 内乡县| 海原县| 保山市| 积石山| 周至县| 昌吉市| 平舆县| 岢岚县| 靖宇县| 当雄县| 宿松县| 延边| 定州市| 交城县| 双柏县| 哈密市| 开远市| 钟山县| 仁布县| 子长县| 美姑县| 和硕县| 宜兴市| 贵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