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沈溦
2023年最后一個交易日,A股一把疑似“烏龍指”事件震驚市場。
12月29日尾盤競價階段,興業銀行(601166.SH)突遭大單高價買入,在14點56分成交價仍為14.78元/股的情況下,最終有投資者以16.21元/股的價格高價突擊競價買入,成交量超1330萬股,合計成交金額近2.2億元,此外收盤后買一位置仍有超4.8萬單封板未成交。
當日盡管大盤飄紅上揚,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收漲0.68%、0.89%、0.63%,但作為超3000億大盤銀行股,興業銀行近期并無明顯利好,而在大單買入前,該股漲幅僅為0.27%。最終,當日該股成交量50.34萬手,成交額7.63億元,總市值3368億元。
對于異動,上交所12月29日晚間火速發布關于興業銀行股票2023年12月29日收盤集合競價異常交易情況的通報:經初步核查,為某投資者以明顯偏離股票最新成交價的價格大筆申報成交所致。上交所將對相關情況作進一步深入核查,并根據核查結果采取相應措施。
此后,興業銀行也跟進發布情況說明:公司關注到2023年12月29日本公司A股股票收盤價格漲停,股價漲幅較大。經自查核實,本公司經營情況正常,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關于本次興業銀行的異常漲停,市場觀點多數認為是“烏龍指”事件,據悉,“烏龍指”是一種證券市場操作術語,也稱為“胖手指”,起源于某個粗心的交易員,將一筆小單因為“手指太胖”敲成了一手大單,進而引發了較大的市場波動,目前更廣泛地是指在電子金融市場中,由于人手在鍵盤上的操作錯誤而引發的市場波動。
A股市場上,最有名的“烏龍指”事件是2013年的光大證券事件,2013年8月16日,上證綜指大漲近6%,50多只權重股觸及漲停。后查明,當天異動的主要原因是光大證券自營賬戶巨額買入。證監會認定“光大證券在進行ETF套利交易時,因程序錯誤,其所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統以234億元的巨量資金申購180ETF成份股,實際成交72.7億元”為內幕信息,對包括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總經理楊劍波在內的四名主要責任人作出處罰。
此外,2017年,美股海量教育一度也因烏龍指事件短期股價暴漲,當年8月10日,海亮教育在開盤后不久股價就從10.19美元/股,暴漲到了199999.99美元/股,成交700股,漲幅2020101.92%。但是隨后,海亮教育的股票就被納斯達克以“股價異常波動”的原因停了牌。直到8分鐘后才重新復盤,而價格也從每股199999美元回落到了10.26美元。
不過,證券時報指出,根據以往歷史經驗,年末為做市值,部分機構抱團股在最后時刻會出現異常拉升現象。興業銀行是機構抱團拉升,還是“烏龍指”,目前不得而知。
興業銀行2023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前三季度,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612.96億元,同比減少5.59%,實現歸母凈利潤649.65億元,同比減少9.53%。截至2023年9月末,興業銀行總資產為9.9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09%。
iFinD顯示,截至今年三季末,共有254家機構持有興業銀行,其中基金共持有逾7億股,保險資金持有27.93億股。
三季報數據顯示,“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產品—008C—CT001滬”持有興業銀行9.48億股,為第三大流通股東;“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險分紅”持有8.02億股,為第四大流通股東;“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資金”持有5.69億股,為第八大流通股東;“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個險萬能”持有4.74億股,為第九大流通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