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2023年終于收官,全年,滬指下跌3.70%,深證成指下跌13.54%,創業板指下跌19.41%,北證50指數上漲14.92%。
今年A股板塊極致輪動,這一特征在年末加強。上半年AI獨自領漲,隨后經歷了大幅調整,而后煤炭、北交所、光伏等行業交替走出行情。海外市場低開高走,階段創出新高。
2023年,全球權益市場幾乎圍繞AI展開,但美股市場的個股基本面情況和行情持續性更優。
隨著海外主要市場行情持續走高,QDII基金實現規模與業績雙豐收。李耀柱管理的廣發全球精選人民幣以67.63%的年度收益率提前鎖定了“冠軍”,同時也是全市場公募基金收益第一。前三季度報告顯示,其重倉股多為AI相關標的,包括了英偉達(NADA.O)、微軟(MSFT.O)等。主動型QDII基金中,李湘杰管理的華夏全球科技先鋒人民幣、楊瑨管理的匯添富全球移動互聯以59.58%、50.88%的收益位列第二、第三。
回到A股主場,主動權益型基金“冠軍”在最后時刻頻頻易主。
倒數第二個交易日,光伏板塊爆發,東方區域發展單日上漲9.79%,再度位居第一,北交所主題基金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第二。最后一個交易日,光伏板塊有所回調,北證50指數漲超2個點。最終,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以58.56%的收益率獲得2023年主動權益類第一。

注:主動權益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排除國際(QDII)股票型基金
隨著“北證牛”行情在四季度掀起浪潮,主題基金單季收益直線攀升。年末最后一周,北證50仍在繼續走高,多只北交所主題基金成功上榜。
排在第二的東方區域發展基金經理周思越操作極致靈活,換手率超高。從基金季報看,一季度重倉了TMT板塊,前十大重倉中九只為計算機行業股;二季度調倉至酒類和消費,三季度全部重倉白酒股。值得注意的是,12月28日,光伏板塊爆發,該基金單日凈值漲幅接近10%。
劉元海管理的東吳移動互聯位居第四,從年內持倉可以看出,該基金單押TMT行業。基金經理調倉幅度不大,并在季報中表示看好AI行情。劉元海的另一只基金東吳新趨勢價值線持倉風格類似,收益同樣靠前。
除北交所主題基金外,上榜基金大多重倉了AI相關標的。
陳穎管理的金鷹科技創新、金鷹核心資源和金鷹紅利價值均進入前十。長期持有傳媒股的董山青,在年內終于等到板塊大漲。根據季報,泰信行業精選重倉了影視、游戲、文旅等板塊。因近期傳媒板塊大跌,近日排名有所下跌,此前是奪冠大熱門。
此外,2023年市場風格具備了紅利高股息、小盤、量化等特征。周博洋的金元順安優質精選、繆偉彬的金元順安元啟、張城源的華夏新錦繡、江峰的中信保誠多策略、黃海的萬家精選和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收益居前,黃海是2022年冠軍,抓住了高股息和能源行情,業績發揮穩定。
2023年,新能源板塊還是沒有等到業績反轉。年度跌幅榜幾乎被新能源主題基金占據。

最后兩日終于迎來光伏股反彈,也為堅守新能源賽道的相關基金挽回小部分損失。包括鄭澄然、劉格崧、陸彬、趙詣在內多位重倉新能源板塊的基金經理旗下的產品單日漲幅居前。
可以看到,年內跌幅最大的主題基金也曾是過去業績最好的基金。板塊輪動下,近年的“冠軍”往往落到單押賽道型選手身上,2020年和2021年當屬新能源,2022年為傳統能源。2023年收益居前的基金主題投資特征同樣突出。
投資者需關注超額收益的可持續性,某知名基金分析人士表示,觀察一個基金經理的超額收益是否有可持續性,相對可靠的方法是觀察基金經理“收益來源的多樣性”和“決策過程中的合理性”,其中前者通過公開資料的定量分析可以基本得出結論,比如基金經理在N個行業N只個股上都取得了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業績,就符合這個標準。后者需要更多通過和基金經理的線下1vs1調研,了解基金經理對于過往持倉個股的決策過程,才能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