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知商業觀察
為了這場汽車技術發布會,小米已經烘托近1個月。在發布會前,雷軍更是聲稱 “這次只發技術,不發產品”,讓人匪夷所思,摸不著頭腦。無論是PPT的2.0迭代,還是Nikola的延續,這場被添加了特定定語的“技術”發布會,都吊足了大眾的胃口。
12月28日,小米創始人雷軍西裝革履地出現在了發布會現場,能夠看出,他有些緊張。
01
12月28日這一天,雷軍起了個大早,并在微博上發布了“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
他說自己有點兒小激動,但更像是緊張。
自從小米集團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以來,所受的爭議并不小,從造車技術,到汽車售價,再到與華為BU董事長余承東之間的罵戰,乃至最近提前偷跑的汽車實拍圖,都讓小米汽車如臨大敵,頻頻發聲。
與華為、魅族的“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但是不造車”相反,小米是親自下場造車。
今年7月,《北京日報》就曾披露小米在北京亦莊的工廠已經竣工,且小米正在大規模招聘車間工人,平均薪資6000至7000元,周末雙休,隨時到崗。據了解,小米樣車的單日產量約在50輛左右。
宣布造車至今,小米在汽車領域的投資只多不少——12月,雷軍在接受央視《面對面》節目訪談時,他透露小米在其首款汽車的研發中投入了3400名工程師和超過100億人民幣的研發經費。
正因如此,雷軍對小米汽車抱有絕對的期待,“反正我是抱著志在必得的方式來做的”。
而在烘托了將近1個月的氛圍之后,12月28日下午兩點,小米汽車SU7、SU7 MAX終于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場上西裝革履的雷軍也是肉眼可見的緊張。
這場發布會持續時間長達3個小時,發布會文字實錄高達萬字,發布內容包括小米汽車的電驅、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全方位技術展示。
在這場以“小米技術”為核心的發布會上,雷軍對友商始終是心心念念,保時捷和特斯拉始終貫穿全場,“全面領先”、“最高標準”、“巔峰性能”、“唯一”、“天花板”這些詞更是不斷從雷軍口中說出來。
雷軍,到底還是活成了余承東的樣子。
然而,雷軍以2020年特斯拉上海工廠6000噸大壓鑄量產,與如今小米的9100噸大壓鑄集群相比,多少有些不講武德。
同樣是友商,2022年1月,蔚來、小鵬的相關技術負責人還在出席廣東鴻途科技6800噸新能源汽車底盤一體化壓鑄結構件的下線儀式。同年12月新一代蔚來ES8上市公布的就已經變成了8800噸壓鑄機打造出前后端一體的壓鑄鋁車身。到了今年11月17日,小鵬X9發布,同時亮相的還有小鵬廣州黃埔工廠的12000噸一體化壓鑄生產現場。
而被雷軍舉例的特斯拉,也在今年9月傳出其一體化壓鑄技術取得最大突破,開發一款新車最短僅需18個月。
同樣,雷軍在發布會上對標售價百萬的特斯拉全新Model S Plaid的20000轉電機,將小米汽車“高達”21000轉的電機視為性能革命。
在此之前,華為發布了電驅系統DriveONE,最高轉速就已經宣稱達到了每分鐘22000轉,目前已經搭載在智界S7上。
管窺一豹,以至雷軍強調的CTB電池一體化、電芯倒置、熱泵管理,其實也都算不上什么顛覆性地創新。不是已經有同行先行一步,就是已經有成熟的供應商技術線路。在造車硬件技術上,小米能做的顛覆性貢獻似乎也并不像說得那么耀眼。
按照他的理論,只怕是特斯拉、保時捷,都沒有與國產新能源陪跑的本事。
小米汽車目前在性能上,能不能抗衡保時捷、特斯拉,暫時沒人敢下定論。
但是在外觀上,小米汽車到底是活成了保時捷的樣子——由于汽車外觀太像保時捷,小米旗下的人工智能助手小愛同學竟然“指米為捷”。有網友發現,使用小愛同學識別小米SU7圖片,結果顯示為“保時捷”。
02
比較起技術上的提升,小米汽車的真正優勢在于其“生態系統”。
2011年8月16日,小米推出了第一款手機產品,搭配其研發的MIUI系統,1999元的定價,直接在手機領域打出了一張王炸牌,終結了國產山寨機橫行的時代。
在手機領域大獲成功之后,小米又在2016年推出智能家居產品,打造小米全系生態鏈。
米MIUI是成就小米發家史的源頭,雷軍當然也對小米汽車加入小米生態寄予厚望,代表著小米在“人車家全生態”已正式閉環。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布會上,小米汽車CarloT硬件生態全面向第三方開放。據介紹,小米汽車CarloT硬件生態,擁有“米家生態無感上車、中控大屏可拓展、中控臺可拓展、座椅后背可拓展”等四大特性。
小米的操作,多少有一些要跟他那兩位沒親自下場造車的同行“搶市場”的嫌疑。
以華為車BU為例,它不制造汽車,而是與幾家現有汽車制造商共同設計車型。但是,這些車型配備了華為的操作系統和輔助駕駛系統,其智能手機用戶可以在手機和汽車之間同步設置和應用程序。
11月30日,星紀魅族董事長兼CEO沈子瑜宣布,明年星紀魅族集團將推出魅族定制車,不僅會搭載Flyme Auto系統,更要從軟件、設計、內飾等各個方面融合魅族過往的經驗,并且只在星紀魅族集團渠道進行銷售。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12月28日小米汽車發布會之前,雷軍曾發海報向比亞迪、蔚小理、華為等車企致敬。除了華為之外,雷軍致敬的所有車企都進行了回應。
但是余承東卻在小米發布會期間,突然發了一條朋友圈,稱“問界M9巔峰至極,無界想象”“M9創造了全球高端車的奇跡”。
雖然余承東沒提到小米,但外界看到他滿眼都是小米。
畢竟,余承東與小米之間的罵戰,從手機持續到了新能源汽車。
本月初,余承東再度與小米展開罵戰,小米點名道姓,稱“近日,余承東先生無端針對我司‘龍骨轉軸’技術發布不實言論,請余承東先生遵循‘科學與嚴謹’的基本規則,請勿再抹黑同行、誤導公眾” 。
相較于余承東這位老對手,星際魅族的沈子瑜更不客氣,直接發文怒斥雷軍、小米汽車搞情懷綁架。
小米還未正式踏足新能源汽車領域,與友商的關系已經勢同水火,就是不知道,誰能在這場生態角逐中獲勝了。
03
這一場聲勢浩大的小米汽車發布會,本質還是為了哄抬大眾期待值,讓老百姓覺得“物有所值”,因為雷軍自己也承認小米汽車定價“確實有點兒貴”。
跟小米手機講究的“性價比”不同,這一次,小米汽車走的是高端路線。
此前,市面上一直猜測小米汽車售價,但雷軍一直藏著掖著,閉口不談,即使在12月28日的“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他也只是給出了一個大概的范圍——
此前,坊間曾有傳聞稱,小米汽車售價約在30萬-40萬這一區間。如今再看雷軍在發布會上的表態,大概率不會與坊間傳聞相距太遠。
新知截取了最近一年(2022年11月-2023年11月)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數據,發現在20萬以上的新能源汽車,特斯拉的Model Y一騎絕塵,銷量第二的也是特斯拉旗下的Model 3,銷量第三的則是比亞迪·唐系列。
特斯拉如此表現,也難怪雷軍會在發布會上處處對標。
早在小米手機成立之初,雷軍就以喬布斯為偶像,提出要對標iPhone,讓小米手機趕超蘋果。如今小米下海造車,同樣選擇了自己的標桿——特斯拉,就是不知道這一次的小米是否能夠再創輝煌。
要知道,新能源汽車是一個相當燒錢的行業。
早在2014年,曾經的互聯網大佬、樂視集團創始人賈躍亭就宣稱要下海造車,然后,大眾眼睜睜地看著他為夢想窒息,最終遠走海外,時至今日也不敢回國。
同樣,有著這番雄心壯志的,還有曾經的中國首富許家印,怒砸數百億,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結果折戟于此。今年7月,恒大汽車發布財報,兩年虧損840億。
哪怕是不親自下場造車的手機友商華為,在這個領域也同樣是賠錢賺吆喝,長年虧損中。
2019年5月,華為車BU成立,從此開始了它無比漫長的“虧錢之旅”——余承東曾公開表示,華為在車BU上直接投入7000人,間接投入超過1萬人,每年都要燒掉十幾億美元。
坊間有傳聞稱,華為在車BU上的投入已超過200億元。但是車BU的營收卻與投資極不匹配,2022年全年營收20.77億元,2023年上半年其收入為10億元。
常年虧損,不僅讓余承東壓力山大,每天隔空與友商對噴,高呼“遙遙領先”;也讓華為不堪其擾,最終將車BU從華為體系中剝離。
就在小米技術發布會的一個月前——11月26日,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稱,25日與華為簽訂了《投資合作備忘錄》,經雙方協商,華為成立一家新的公司,獨立運營,長安作為投資方入股,目前該公司的定位是“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開放平臺”。
汽車領域普遍存在初期投資成本巨大、回報周期長的行業共識,造車只是初期需要攻克的小難題,后期的運營、銷售才是繞不過去的坎。
哪怕是雷軍視為終極對手的特斯拉,自2003年成立以來,常年處于虧損狀態,連虧17年,直到2020年才扭虧為盈。
放眼國內,車企的日子也不好過——哪怕是在新能源領域有著一席之地的蔚來汽車,也創造出了“賣一輛車虧10萬”的名梗。在2022年,蔚來凈虧損高達144.37億元,它也成功刷新了賣車虧錢的數據,每賣一輛車,虧損高達11.78萬元。
小米100億的研發投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只是交了個學費。但是論造勢,恐怕沒人能出小米之右。
新能源汽車烈火烹油的時代已經過去,小米汽車于市場而言,來得太晚。與此同時,汽車智能化生態也已經進入后半場,競爭越發激烈,小米是否能夠依靠小米生態實現彎道超車,也是一個未知數。
但無論對雷軍,還是小米來說,他們只是剛剛邁出了第一步,后面即將踏入的電車市場才是真正的暗流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