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如嘉
12月28日,華住集團舉辦2023年伙伴大會。在會上,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分享了對當下正在發生的消費和旅行方式變化的判斷,以及對中國酒店業未來的商業模型和投資策略的看法。
季琦提到,整體來看,今年中國旅游業以節假日為主形成井噴式爆發,商旅的恢復弱于休閑旅游。這其中包含疫情后的補償性消費,“這部分消費未來可能會打折,但仍能持續”。
他認為,中國游客的旅行方式也發生了重要改變,從或需到剛需、從奢侈品到日用品、從低頻到高頻、從單一到多層次、從計劃到隨性,“中國人越來越看重樂趣和省錢,而不是奢侈消費”。
當下酒店業正處于“韌性時代”,季琦說。宏觀經濟面臨各種內外部的挑戰,進入平穩的增長期,中國酒店業正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酒店原本的開發商模式、開發區模式、地標模式逐漸中止,全服務酒店進入存量資產運營階段。
過去三年行業的整體數據表明,以經濟型和中檔酒店組成的有限服務酒店的抗風險能力,明顯高于全服務酒店。他表示,中國酒店業未來主要的商業模型,應該是以有限服務和精選服務酒店為主,租賃物業和加盟品牌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同時,出行市場穩定增長;民間資本充裕但投資渠道不多;物業空置率提升,租金下降;材料價格下降、建設成本下降。
季琦認為,酒店業迎來又一個投資黃金期。
在這個投資黃金期里,低價是王道。他認為,考慮到房租和物業價格等成本因素,布局三四線城市、以經濟型和中檔為主的有限服務酒店成為投資首選。
季琦在2018年提出“從經濟型酒店到國民酒店”的理念。華住旗下的“國民酒店”品牌包括漢庭酒店、海友酒店和你好酒店。根據華住財報披露,漢庭目前擁有3500多家門店,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單一酒店品牌。
華住的擴張也遵循季琦提到的酒店投資邏輯。在地域上,華住覆蓋了中國96%的地級市和42%的縣級市。據今年的三季度財報,其在營酒店中40%位于低線城市,待開業酒店中55%分布在低線城市,占比進一步提高。在低線城市,華住的在營酒店數量同比提升6%至接近3600家門店,待開業酒店數量同比上升20%至超過1600家。公司的城市覆蓋數量進一步增長到1217個。
華住的另一個優勢在于品牌效應。季琦認為,中國酒店業未來的增量希望在于品牌加盟,而不在于資產管理。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在眾多品牌中會傾向于選擇熟知的頭部品牌。
他提到,華住正在逐漸減少直營店,這是考慮到市場容量和市場占有率在時間維度上的關系。
季琦稱,假設中國能容納規模以上酒店10萬家,華住想要拿到其中30%的市場份額,粗略計算成本需要3000億元?!叭绻磕晡覀兺?0億元,要100年。如果每年60億元,也需要50年,我大概107歲了?!钡绻羌用?,每年做1500家,大概只需要25年。
而根據他的觀察,越是低線城市,連鎖化率越低,這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截至2023三季度,華住集團93%的門店都來自加盟商。以Q3財報中的單店表現看,華住加盟酒店的單店營業額環比增加了9.2%,略好于華住自營酒店的店均營業額的8.7%。
在堅持下沉和加速連鎖化的發展策略下,華住今年的業績迎來了迅速反彈。其單店收益增長,出租率也逐季增長,三季度基本恢復到2019年同期。
財報顯示,三季度華住集團凈利潤為人民幣13億元,經調整后的EBITDA為22億元;營業額同比增長55.1%,環比增長15.8%至235億元;收入達63億元,同比增長53.6%,環比增長14.5%。
根據季琦分享的數據,華住國民品牌的單房收益在2023年第二季度已經高于國內的三星級酒店和四星級酒店,中高檔酒店的單房收益已經高于五星級酒店。三季度,華住中國單房收益(RevPAR)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