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以來最強霧霾正彌漫在華北和黃淮地區,預計2023年12月30日晚才能自北向南逐漸減弱消散。
近期,我國大部地區雨雪稀少,霧和霾天氣發展。據中央氣象臺介紹,12月末,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偏弱,華北、黃淮、汾渭平原、江淮、四川盆地南部以及東北地區中南部等地大氣擴散條件總體偏差,12月28日至30日為霧霾天氣主要影響時段,華北、黃淮等地將出現今年秋冬季以來最強霧霾過程。
12月29日6時,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年首個最高級別的大霧紅色預警。中央氣象臺預計,12月29日早晨至上午,河北東南部、山東大部、河南東部、安徽中北部、江蘇、上海、浙江北部、重慶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霧。
其中,河北東南部、山東中西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和東部、上海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能見度低于200米的強濃霧,河北東南部、山東中西部、江蘇北部和東南部、安徽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能見度低于50米的特強濃霧。
根據中央氣象臺的大霧預警發布標準,預計未來24小時內有3個及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部分地區可能出現能見度不足200米的強濃霧,且有成片的(覆蓋5個及以上相鄰的國家基本氣象站或國家基準氣候站)能見度小于50米的霧;或者已經出現并可能持續,發布大霧紅色預警。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王偉躍表示,本輪大霧天氣范圍大、強度強、起霧時間早、持續時間長、消散慢。大氣層結比較穩定、近地面濕度較大、風力小,這樣的氣象條件有利于大霧天氣出現并持續。其中山東、江蘇因為有海上水汽增濕,再加上穩定的大氣條件,霧氣更重。
根據預報,12月29日至30日,華北中南部、黃淮中西部、汾渭平原、江漢、四川盆地等地大氣擴散條件較差,有輕至中度霾,其中,天津、河北中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等地有重度霾。12月29日夜間至30日上午為霾天氣影響最重的時段,PM2.5濃度為150-250微克/立方米,局地PM2.5峰值濃度超過250微克/立方米。
這次霧霾過程影響范圍廣泛,北至河北、天津,西致四川、陜西,東至江蘇,南至浙江、湖南等地多已發布預警并啟動應急響應。其中,河北省石家莊等多個地市在數日前已發布紅色預警,陜西省也有西安等多個地市發布紅色預警,實施了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等措施。在湖南省,目前長沙等10市已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并啟動區域聯動Ⅱ級應急響應。
針對本輪嚴重霧霾天氣,經研判,中國氣象局局領導于12月29日8時簽發命令,宣布立即進入(大霧)Ⅲ級應急響應狀態。中國氣象局局同時要求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重慶、四川及可能受影響的省級氣象局根據實際研判啟動或調整相應應急響應級別。
中央氣象臺表示,12月30日下午起,將有一股冷空氣影響我國,大氣擴散條件改善,30日傍晚開始,上述地區霧和霾天氣將自北向南逐漸減弱消散。
12月29日上午,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在中國氣象局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4年1月份,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等地降水偏少、氣溫接近常年,在冷空氣活動間歇期,大氣擴散條件要弱一些,可能出現階段性的霧或霾天氣,建議做好人體健康、居民生活及交通運輸等方面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