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大盤繼續回暖,新能源賽道整體整固,然鋰電板塊盤中再度韌性翻紅!截至10時44分,電池ETF(561910)漲0.21%,此前一度跌0.82%,三花智控、特銳德、天賜材料領漲成分股。
圖片來源:雪球
【中國鋰電引領全球】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出口總值19.55萬億元,同比增長0.4%。其中,外貿“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的出口表現十分突出。從今年前10個月的數據來看,美國、德國和韓國則是我國鋰離子電池出口的前三大市場,在出口額中的占比分別為20%、14.7%和12.5%。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數據,2023年1-10月我國鋰離子電池累積出口額為541.94億美元,2022年同期為397.21億美元,同比增長36.4%;2023年1-10月我國鋰離子電池累積出口數量為30.31億個,2022年同期為31.89億個。
機構表示,中國有全球最優的鋰電上下游競爭優勢,成熟的生產經驗和完善的供應鏈配套;最優的成本及產品競爭力。中國鋰電在全球產品中進步迭代最快,引領了行業發展。真可謂“遙遙領先”!
【不斷增長的產能實力是背后的支撐】
這背后是中國鋰電池產業不斷增長的產能實力。電子信息司數據顯示,2023年1至10月,全國鋰電池總產量超過765吉瓦時,同比增長31%。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我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呈高增長態勢。2022年我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480吉瓦時,同比增長超110%。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445吉瓦時,同比增長35%。儲能電池方面,2022年國內儲能鋰電池的出貨量達到130吉瓦時,同比增長170.8%。2023年前三季度,儲能鋰電池出貨量為127吉瓦時,同比增長44%。
產業規模的不斷增長造就了萬億產值。從去年來看,包括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鋰電一階材料在內的行業總產值就已突破1.2萬億元。
【鋰電出海乘風破浪】
數據顯示,中國鋰離子電池相關上市企業共有386家,其中,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和欣旺達則是穩居全球動力電池市占率前十。
2023年,這些中國電池企業存在的一個共同點則是“卷”出國門。加速出海,實現產品當地化成為當下的發展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不止是鋰電池廠家,杉杉股份、華友鈷業、恩捷股份等鋰電材料商也紛紛宣布了海外建廠計劃。出海對象包括匈牙利、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美國、巴西等美洲國家;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其中,匈牙利更是吸引到了寧德時代、比亞迪和億緯鋰能三家頭部企業幾百億元的投資,旨在為當地整車廠商供貨。
【電池指數估值位于歷史低位】
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12月27日,CS電池指數(931719.CSI)最新估值為18.52倍PE,位于0%歷史分位數,絕對值已跌至歷史極限低位。
圖片來源:Wind
電池ETF(561910)跟蹤中證電池主題指數(以下簡稱:CS電池指數),涵蓋電池制造、核心材料、鋰電設備、儲能逆變器核心標的。其中超5成權重為新能源車概念。而從產業角度,CS電池指數更聚焦新能源車產業核心部分,更具高成長、高彈性特征。場外投資者可以借道聯接基金(A類:016019;C類:016020)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