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小米汽車,恐怕得要30萬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小米汽車,恐怕得要30萬

小米SU7亮相,保時捷沉默了。

文|定焦 黎明

編輯|魏佳

如果不算外部泄密,這是小米汽車第一次正式亮相,也是第一場發布會。

在12月28日的發布會現場,雷軍在臺上一個人從頭到尾講了三個小時,“勞模”風范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外觀上,很多人說小米SU7跟保時捷Taycan很像。雷軍也說,希望能在駕駛性等機械素質上媲美Taycan,多項指標被雷軍拿來跟Taycan對比。

Taycan是百萬級豪車,小米SU7顯然不會賣這么貴。整場發布會下來,雷軍也沒有公布最終價格,只是說會有點貴,9.9萬、14.9萬是不可能的。

發布會的一大半時間,雷軍都在講技術,反復強調小米的自研能力,剩下的時間在講產品和情懷。

發布會透露了一些產品細節: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底盤,高通驍龍8295座艙芯片,英偉達Orin,內飾保留了部分物理按鍵,中控大屏、儲物臺、座椅后背等位置均支持硬件拓展。

在造車的第1003天,2023年結束的前夕,小米終于搭上了新造車的末班車。

卷參數:保時捷、特斯拉都沉默了

拼參數一向是小米手機的特色,如今造車也一樣。

發布會一開始,雷軍從電動汽車“三大件”的電機講起,直接卷轉子的轉速。這也是整個車圈正在卷的方向,因為在相同扭矩情況下,電機的轉速越高,車速就越快,性能越強。

BBA現在普遍的水平是16000轉,特斯拉在百萬級的全新Model S Plaid上做到了20000轉,小米SU7交出的成績是21000轉。這要放在2個月前,可以排到國內第一。

然而,車圈實在是太卷,就在小米開發布會之前,華為突然直接干到了22000轉,把小米給截胡了,讓雷軍很郁悶。

雷軍的應對方法是在現場發布了另一款超級電機V8s,號稱轉速達到27200轉,重奪全球第一,“刷新了全球電機轉速的天花板”,只是,要2025年才能量產上車。

小米汽車第一次亮相,已經有“卷王”氣質了。

為了專治不服,雷軍拿出了另一個數據——零百加速2.78秒,直接超過了保時捷Taycan Turbo的2.93秒,以及Model S的3.0秒。SU7的最高車速達到了265km/h,同樣超越Taycan Turbo的260km/h。

既然要卷參數,一定繞不開電池。現在行業里都在拼電壓,一路從400伏拼到800伏,造車新勢力們發布的新車基本都標配800伏高壓平臺。

小米SU7的碳化硅平臺也是800伏,在眾多800伏車型中倒顯得不是很亮眼,而幾天前剛亮相的蔚來旗艦ET9已經做到了900伏。

但是雷軍說,很多號稱800伏的車實際上不到800伏,大部分只有700伏,個別甚至只有600伏,而小米SU7最高有871伏,言下之意是,這把又贏了。

在電池包和車身的結合方式上,小米毫不意外采用了CTB一體化電池技術,把電池包做成了車身的一部分。這不是新鮮事物,很早之前比亞迪甚至零跑,就量產了類似技術。

這個方案的特點,是能降低汽車的豎向高度,給乘用艙留出更多空間。于是雷軍又搬出另一個指標——體積效率,小米CTB電池包+地板厚度僅為120mm,體積效率77.8%,全球第一。又贏了。

小米SU7的電池包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寧德時代的三元鋰版本,另一個是比亞迪的磷酸鐵鋰版本,分別續航800公里和668公里,Taycan是500多公里。

接下來講到一體化壓鑄。這是特斯拉開創的技術方案,它用超大型壓鑄機,將原本由70多個零件沖壓、焊接而成的Model Y后車架,一體壓鑄成型,一步到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紛紛效仿。

目前整個行業基本都在卷大壓鑄的鎖模力噸位,特斯拉上海工廠做到了6000噸,美國工廠剛做到9000噸。小米SU7的后地板就是由大壓鑄制造而成,72個零件合而為一,其鎖模力噸位是9100噸,剛好比特斯拉多100噸。

這就又涉及行業都在卷的另一個指標——整車扭轉剛度。小米SU7的成績是51000牛米,有“公路坦克”之稱的福特猛禽F150是26500牛米。雷軍說,“我們是量產車世界第一”。

還有一些非核心的部分,雷軍也用“行業第一”“地表最強”等詞匯來形容,一定要卷出個名次來。

比如風阻系數,小米SU7風阻系數0.195Cd,號稱全球量產車最低,打破了此前維持0.20Cd紀錄的奔馳EQS,以及號稱0.197Cd的埃安Hyper GT。

再比如空間,雷軍專門提到前備箱容積,這是純電架構生產的電動車才有的功能。小米SU7的前備箱容積有105升,號稱中國市場最大,把Taycan和Model S按在地上摩擦。

有人評論:廣告法在發布會都不存在了,全都是“最”。

在很多張PPT中,小米SU7都跟Taycan、Model S進行數據對比。媲美百萬豪車,將堆料進行到底,是小米SU7對外傳遞的第一印象。

卷研發:“組裝廠”的帽子丟掉了嗎?

從造手機開始,小米就經常被人扣上“組裝廠”的帽子,言外之意是小米沒有自研的核心技術。這一度成為小米品牌向上沖擊高端的一大障礙。

因此當雷軍決定造車時,堅決要扔掉這頂帽子。無論是三年前宣布造車,還是SU7正式亮相,自研都是雷軍反復對外強調的一個核心標簽,甚至SU7的亮相,也是通過“技術發布會”。小米想要打出一張技術牌,擠進相當擁擠的新造車牌桌。

那么,在SU7上,小米都自研了什么?

有人問,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供應電池,電機是聯電和匯川的,一體化壓鑄機有外部供應商,整車制造則是北汽代工,小米有何技術?

還是先看前文說過的電機和電池。作為造車新人,小米不會從零研發,它必然是在某些特定模塊進行改進。按照雷軍的說法,為了做電機,小米找到電機制造商聯電和匯川,然后改進材料(創新了超高強度的硅鋼)以提升轉子強度,重新設計電機散熱系統以及整個定轉子,自研SiC電控模塊,以提高效率。

雖然很多方面只是改進,但說自研好像也沒毛病。雷軍說,第三款超級電機V8s是小米完全自主研發、自己生產。

至于電芯,小米當然不可能自己造,要不然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護城河也太低了點。小米能做的,是跟寧德時代這類電池廠合作,圍繞電芯把電池包相關技術做到更好的應用。

比如熱管理技術,一輛電動汽車能跑多久,除了取決于電池包的容量,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熱管理系統。小米SU7研發了兩項針對熱管理的技術,提升電池加熱功率,實現更高的低溫續航保持率。

再比如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雷軍說,小米與寧德時代一起投入上千名研發工程師,花了兩年時間共同研發。這其中核心環節的核心技術肯定是寧德時代的,但小米確實也在自研。還有車云協同安全預警系統等軟件類的功能,也是可以自研的。

小米的大壓鑄,設備是外采的,但流程及標準,小米說是自研。換句專業的話說:系統是自研。小米的說法是:全棧自研大壓鑄集群,還自研了合金材料。

在雷軍3個小時的演講中,“自研”這個詞出現了不下20次,“研發”出現了不下10次。小米真的很在意這一點。

除了這些決定車輛機械素質的部分之外,在智能化方面,小米也不甘示弱。

智能駕駛方面,小米投入了超過1000人的團隊,帶來了三項技術創新——“變焦BEV技術” “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 “道路大模型技術”。軟件和算法層面的技術,是小米這類互聯網公司的強項。雷軍說,小米的目標是智能駕駛明年進入第一梯隊,覆蓋全國主要城市。

智能座艙方面,作為一個手機廠商,這是小米最擅長的。小米澎湃OS上車后,車機互聯解鎖了更多玩法,發布會上展示的車機系統五屏聯動、手機與車機跨端體驗、手機應用秒變車載原生應用,以及開放的硬件生態,是小米SU7最大的亮點之一。

不過,同樣有手機業務的華為、魅族,此前已經展示了自家的車機互聯功能,并且在量產車上落地了。甚至進軍手機行業的蔚來,也展示了NIO Phone與蔚來汽車交互的效果。同行在前,這次小米展示的很多功能,沒有讓人眼前一亮。

造車的小米,竭盡全力想要向外界證明,自己具備核心研發能力。無論外界怎么看,至少,這是小米正在努力的方向。

卷價格:20萬以下還有可能嗎?

在發布會之前,小米和雷軍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了充分的預熱。雷軍發長文答網友問,包下巨大的廣告牌致敬蔚小理等行業先行者,“劇透”SU7首批實拍圖。整個營銷的節奏把握得很好,一切有備而來。

雷軍是個非常認真的人,造車賭上了他過往所有的戰績和聲譽,某種程度上只許成功不許失敗。SU7作為第一款車,重要性可想而知。

雷軍透露,SU7實際上已經在小批量量產,但由于還要做大量測試工作,所以還要過幾個月才會正式上市。

也正因為此,這次發布會主要是在聊技術,外界最關心的價格,并沒有公布。或許雷軍自己也還沒想好,究竟要給這款車定價多少,得看看發布會之后外界的反饋。

和高資本創始合伙人何宇華對「定焦」說,SU7的定價非常關鍵,如果價格過低,后續會缺乏矩陣產品定價空間;但是如果定高了,產品入市初期會正面迎來跨級別的激烈競爭。核心要看小米能有多少的綜合降價空間,這取決于產品定義能力和零部件供應鏈管理能力。

雷軍說:“不要再講9.9萬了,不可能的,也不要再講14.9萬,我們還是要尊重科技,小米SU7是有理由的貴。”他認為,同等性能和配置的產品售價都在40萬元以上。

這里的同等性能和配置,指的是發布會上雷軍重點介紹的SU7 Max,相當于SU7的頂配版。百公里加速2.78秒、265公里時速、800公里續航里程、百公里制動33.3米,這些噱頭十足的能力,頂配版才有。堆料堆到這個程度,成本肯定低不了。畢竟,一塊100度電的三元鋰寧德時代電池,成本就要十幾萬。

我們做個大膽的推測,同等性能和配置的產品售價都在40萬元以上,按照雷軍的風格,SU7 Max的售價一定會更低,大概率在40萬元以下,30萬元以上。

但其實SU7還有個后電機驅動的普通版本,發布會上雷軍沒展開介紹。普通版本在所有性能指標上都要比Max版本弱很多,除了驅動形式、電池容量、高壓平臺等核心能力有差距外,激光雷達、電動尾翼、空氣彈簧、CDC減振器、HUD、電吸門等配置,普通版本都是沒有的。

SU7 Max作為堆料版本,是為了秀肌肉,為了體現技術實力,而“簡配”的普通版本,可能才是廣大米粉買得起的。至于價格,雖然不可能低到14.9萬,但20萬元左右也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客觀地說,小米汽車確實來的有點晚,SU7面臨的競爭異常激烈。明年上半年SU7上市,它的直接競品有蔚來ET5、小鵬P7i、極氪007、特斯拉Model 3、智界S7、智己LS6、比亞迪漢EV。

這些車型的價格集中在20-30萬元區間,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小米需要在紅海市場里,撕開一道口子分一杯羹。

雷軍曾說,小米有那么多忠實粉絲,只要有1%的人愿意給一個機會,小米汽車就可以獲得一個夢幻般的開局。現在,小米汽車已經箭在弦上,米粉們準備好了嗎?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小米

7.4k
  • 小米SU7 Ultra跑不出標稱CLTC續航成績?小米汽車回應
  • “雷軍廣告報價37萬起”沖上熱搜,小米:雷總沒計劃接商單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小米汽車,恐怕得要30萬

小米SU7亮相,保時捷沉默了。

文|定焦 黎明

編輯|魏佳

如果不算外部泄密,這是小米汽車第一次正式亮相,也是第一場發布會。

在12月28日的發布會現場,雷軍在臺上一個人從頭到尾講了三個小時,“勞模”風范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外觀上,很多人說小米SU7跟保時捷Taycan很像。雷軍也說,希望能在駕駛性等機械素質上媲美Taycan,多項指標被雷軍拿來跟Taycan對比。

Taycan是百萬級豪車,小米SU7顯然不會賣這么貴。整場發布會下來,雷軍也沒有公布最終價格,只是說會有點貴,9.9萬、14.9萬是不可能的。

發布會的一大半時間,雷軍都在講技術,反復強調小米的自研能力,剩下的時間在講產品和情懷。

發布會透露了一些產品細節: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底盤,高通驍龍8295座艙芯片,英偉達Orin,內飾保留了部分物理按鍵,中控大屏、儲物臺、座椅后背等位置均支持硬件拓展。

在造車的第1003天,2023年結束的前夕,小米終于搭上了新造車的末班車。

卷參數:保時捷、特斯拉都沉默了

拼參數一向是小米手機的特色,如今造車也一樣。

發布會一開始,雷軍從電動汽車“三大件”的電機講起,直接卷轉子的轉速。這也是整個車圈正在卷的方向,因為在相同扭矩情況下,電機的轉速越高,車速就越快,性能越強。

BBA現在普遍的水平是16000轉,特斯拉在百萬級的全新Model S Plaid上做到了20000轉,小米SU7交出的成績是21000轉。這要放在2個月前,可以排到國內第一。

然而,車圈實在是太卷,就在小米開發布會之前,華為突然直接干到了22000轉,把小米給截胡了,讓雷軍很郁悶。

雷軍的應對方法是在現場發布了另一款超級電機V8s,號稱轉速達到27200轉,重奪全球第一,“刷新了全球電機轉速的天花板”,只是,要2025年才能量產上車。

小米汽車第一次亮相,已經有“卷王”氣質了。

為了專治不服,雷軍拿出了另一個數據——零百加速2.78秒,直接超過了保時捷Taycan Turbo的2.93秒,以及Model S的3.0秒。SU7的最高車速達到了265km/h,同樣超越Taycan Turbo的260km/h。

既然要卷參數,一定繞不開電池。現在行業里都在拼電壓,一路從400伏拼到800伏,造車新勢力們發布的新車基本都標配800伏高壓平臺。

小米SU7的碳化硅平臺也是800伏,在眾多800伏車型中倒顯得不是很亮眼,而幾天前剛亮相的蔚來旗艦ET9已經做到了900伏。

但是雷軍說,很多號稱800伏的車實際上不到800伏,大部分只有700伏,個別甚至只有600伏,而小米SU7最高有871伏,言下之意是,這把又贏了。

在電池包和車身的結合方式上,小米毫不意外采用了CTB一體化電池技術,把電池包做成了車身的一部分。這不是新鮮事物,很早之前比亞迪甚至零跑,就量產了類似技術。

這個方案的特點,是能降低汽車的豎向高度,給乘用艙留出更多空間。于是雷軍又搬出另一個指標——體積效率,小米CTB電池包+地板厚度僅為120mm,體積效率77.8%,全球第一。又贏了。

小米SU7的電池包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寧德時代的三元鋰版本,另一個是比亞迪的磷酸鐵鋰版本,分別續航800公里和668公里,Taycan是500多公里。

接下來講到一體化壓鑄。這是特斯拉開創的技術方案,它用超大型壓鑄機,將原本由70多個零件沖壓、焊接而成的Model Y后車架,一體壓鑄成型,一步到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紛紛效仿。

目前整個行業基本都在卷大壓鑄的鎖模力噸位,特斯拉上海工廠做到了6000噸,美國工廠剛做到9000噸。小米SU7的后地板就是由大壓鑄制造而成,72個零件合而為一,其鎖模力噸位是9100噸,剛好比特斯拉多100噸。

這就又涉及行業都在卷的另一個指標——整車扭轉剛度。小米SU7的成績是51000牛米,有“公路坦克”之稱的福特猛禽F150是26500牛米。雷軍說,“我們是量產車世界第一”。

還有一些非核心的部分,雷軍也用“行業第一”“地表最強”等詞匯來形容,一定要卷出個名次來。

比如風阻系數,小米SU7風阻系數0.195Cd,號稱全球量產車最低,打破了此前維持0.20Cd紀錄的奔馳EQS,以及號稱0.197Cd的埃安Hyper GT。

再比如空間,雷軍專門提到前備箱容積,這是純電架構生產的電動車才有的功能。小米SU7的前備箱容積有105升,號稱中國市場最大,把Taycan和Model S按在地上摩擦。

有人評論:廣告法在發布會都不存在了,全都是“最”。

在很多張PPT中,小米SU7都跟Taycan、Model S進行數據對比。媲美百萬豪車,將堆料進行到底,是小米SU7對外傳遞的第一印象。

卷研發:“組裝廠”的帽子丟掉了嗎?

從造手機開始,小米就經常被人扣上“組裝廠”的帽子,言外之意是小米沒有自研的核心技術。這一度成為小米品牌向上沖擊高端的一大障礙。

因此當雷軍決定造車時,堅決要扔掉這頂帽子。無論是三年前宣布造車,還是SU7正式亮相,自研都是雷軍反復對外強調的一個核心標簽,甚至SU7的亮相,也是通過“技術發布會”。小米想要打出一張技術牌,擠進相當擁擠的新造車牌桌。

那么,在SU7上,小米都自研了什么?

有人問,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供應電池,電機是聯電和匯川的,一體化壓鑄機有外部供應商,整車制造則是北汽代工,小米有何技術?

還是先看前文說過的電機和電池。作為造車新人,小米不會從零研發,它必然是在某些特定模塊進行改進。按照雷軍的說法,為了做電機,小米找到電機制造商聯電和匯川,然后改進材料(創新了超高強度的硅鋼)以提升轉子強度,重新設計電機散熱系統以及整個定轉子,自研SiC電控模塊,以提高效率。

雖然很多方面只是改進,但說自研好像也沒毛病。雷軍說,第三款超級電機V8s是小米完全自主研發、自己生產。

至于電芯,小米當然不可能自己造,要不然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護城河也太低了點。小米能做的,是跟寧德時代這類電池廠合作,圍繞電芯把電池包相關技術做到更好的應用。

比如熱管理技術,一輛電動汽車能跑多久,除了取決于電池包的容量,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熱管理系統。小米SU7研發了兩項針對熱管理的技術,提升電池加熱功率,實現更高的低溫續航保持率。

再比如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雷軍說,小米與寧德時代一起投入上千名研發工程師,花了兩年時間共同研發。這其中核心環節的核心技術肯定是寧德時代的,但小米確實也在自研。還有車云協同安全預警系統等軟件類的功能,也是可以自研的。

小米的大壓鑄,設備是外采的,但流程及標準,小米說是自研。換句專業的話說:系統是自研。小米的說法是:全棧自研大壓鑄集群,還自研了合金材料。

在雷軍3個小時的演講中,“自研”這個詞出現了不下20次,“研發”出現了不下10次。小米真的很在意這一點。

除了這些決定車輛機械素質的部分之外,在智能化方面,小米也不甘示弱。

智能駕駛方面,小米投入了超過1000人的團隊,帶來了三項技術創新——“變焦BEV技術” “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 “道路大模型技術”。軟件和算法層面的技術,是小米這類互聯網公司的強項。雷軍說,小米的目標是智能駕駛明年進入第一梯隊,覆蓋全國主要城市。

智能座艙方面,作為一個手機廠商,這是小米最擅長的。小米澎湃OS上車后,車機互聯解鎖了更多玩法,發布會上展示的車機系統五屏聯動、手機與車機跨端體驗、手機應用秒變車載原生應用,以及開放的硬件生態,是小米SU7最大的亮點之一。

不過,同樣有手機業務的華為、魅族,此前已經展示了自家的車機互聯功能,并且在量產車上落地了。甚至進軍手機行業的蔚來,也展示了NIO Phone與蔚來汽車交互的效果。同行在前,這次小米展示的很多功能,沒有讓人眼前一亮。

造車的小米,竭盡全力想要向外界證明,自己具備核心研發能力。無論外界怎么看,至少,這是小米正在努力的方向。

卷價格:20萬以下還有可能嗎?

在發布會之前,小米和雷軍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了充分的預熱。雷軍發長文答網友問,包下巨大的廣告牌致敬蔚小理等行業先行者,“劇透”SU7首批實拍圖。整個營銷的節奏把握得很好,一切有備而來。

雷軍是個非常認真的人,造車賭上了他過往所有的戰績和聲譽,某種程度上只許成功不許失敗。SU7作為第一款車,重要性可想而知。

雷軍透露,SU7實際上已經在小批量量產,但由于還要做大量測試工作,所以還要過幾個月才會正式上市。

也正因為此,這次發布會主要是在聊技術,外界最關心的價格,并沒有公布。或許雷軍自己也還沒想好,究竟要給這款車定價多少,得看看發布會之后外界的反饋。

和高資本創始合伙人何宇華對「定焦」說,SU7的定價非常關鍵,如果價格過低,后續會缺乏矩陣產品定價空間;但是如果定高了,產品入市初期會正面迎來跨級別的激烈競爭。核心要看小米能有多少的綜合降價空間,這取決于產品定義能力和零部件供應鏈管理能力。

雷軍說:“不要再講9.9萬了,不可能的,也不要再講14.9萬,我們還是要尊重科技,小米SU7是有理由的貴。”他認為,同等性能和配置的產品售價都在40萬元以上。

這里的同等性能和配置,指的是發布會上雷軍重點介紹的SU7 Max,相當于SU7的頂配版。百公里加速2.78秒、265公里時速、800公里續航里程、百公里制動33.3米,這些噱頭十足的能力,頂配版才有。堆料堆到這個程度,成本肯定低不了。畢竟,一塊100度電的三元鋰寧德時代電池,成本就要十幾萬。

我們做個大膽的推測,同等性能和配置的產品售價都在40萬元以上,按照雷軍的風格,SU7 Max的售價一定會更低,大概率在40萬元以下,30萬元以上。

但其實SU7還有個后電機驅動的普通版本,發布會上雷軍沒展開介紹。普通版本在所有性能指標上都要比Max版本弱很多,除了驅動形式、電池容量、高壓平臺等核心能力有差距外,激光雷達、電動尾翼、空氣彈簧、CDC減振器、HUD、電吸門等配置,普通版本都是沒有的。

SU7 Max作為堆料版本,是為了秀肌肉,為了體現技術實力,而“簡配”的普通版本,可能才是廣大米粉買得起的。至于價格,雖然不可能低到14.9萬,但20萬元左右也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客觀地說,小米汽車確實來的有點晚,SU7面臨的競爭異常激烈。明年上半年SU7上市,它的直接競品有蔚來ET5、小鵬P7i、極氪007、特斯拉Model 3、智界S7、智己LS6、比亞迪漢EV。

這些車型的價格集中在20-30萬元區間,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小米需要在紅海市場里,撕開一道口子分一杯羹。

雷軍曾說,小米有那么多忠實粉絲,只要有1%的人愿意給一個機會,小米汽車就可以獲得一個夢幻般的開局。現在,小米汽車已經箭在弦上,米粉們準備好了嗎?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清市| 高台县| 双辽市| 秦皇岛市| 孝感市| 错那县| 正定县| 陆丰市| 牟定县| 莱阳市| 南皮县| 稻城县| 尖扎县| 信宜市| 甘德县| 东至县| 镇康县| 洪雅县| 新野县| 淮安市| 江门市| 武义县| 府谷县| 大田县| 都安| 东海县| 荥经县| 山丹县| 湖北省| 新闻| 乌海市| 察隅县| 昌都县| 九龙城区| 襄汾县| 铜山县| 额济纳旗| 芮城县| 鹿邑县| 琼海市| 绥棱县|